这边款项方才交割完毕,佐藤便已迫不及待地奔走运作起来。特使既已被他说服,加之东瀛朝野上下对华夏这片广袤市场早已垂涎三尺,商人们更是利令智昏,满眼只见白银滚滚,哪里还顾得上深思其中的风险。
这倒也不全然是短视,实在是华夏的钱,挣得太容易了些。自光绪二十三年起,东瀛便已开始向南洋大臣“赠送”三十年式步枪。
于是待庚子国难后,短短两年多时间,华夏官方更是一口气向东瀛订购了逾十万支此类即将换装的老旧枪械。
有些枪支甚至连枪身上的菊花徽记都未仔细打磨,仅仅草草涂改便装箱运来。彼时的华夏,俨然成了东瀛军火最理想的倾销地:政局虽动荡却维持着表面稳定,海运便利,更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彼时华夏军工积弱,连最基本的步枪自给都难以实现。东瀛军火几乎独占半壁江山,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时移世易,随着华夏军工逐步兴起,加之德制步枪更受青睐,东瀛在军火市场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
若不是清廷内部争执不休,在6.8毫米与7.92毫米口径标准上反复折腾,华夏的军工本可能早已实现自给。正是这般内耗,给了东瀛可乘之机。
眼下,正是一个重新掌控北洋军械采购的绝佳时机。只要能垄断这条军火供应线,不仅能让东瀛军工起死回生,更将对帝国的政治布局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东瀛对华夏市场的觊觎,在军火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起初,其对华军售主要由高田、三井、大仓三家商行经手。
至明治四十一年,在陆军省的授意下,这三家联合成立了“泰平组合”,专司对华军械贸易,将以往零散的输出转为系统化的国家战略行为。
此番佐藤带来的企划书,正是出自“泰平组合”的手笔。组合的代表三井商社的社长团岛近伊,也随佐藤一同来到了老裕丰茶馆。三人在雅间坐定,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
“宋桑,请您过目。”佐藤将一份装帧精美的企划书推至宋少轩面前,脸上堆着虚伪的笑容,“若无疑问,我们便可签约了。”
宋少轩不动声色地接过,一边打开直播间,一边缓缓翻开。他目光如炬,逐行扫过条款,心中已是冷笑连连。小鬼子做买卖真不老实:既想掌握主导权谋求控股,又不愿投入相匹配的真金白银。那设备报价高得离谱,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吗。
他“啪”地一声合上文书,起身对着佐藤与岛近伊微微一揖,动作恭敬,“佐藤先生,东京炮兵工厂的这套设备,若是鄙人没有记错,已运转二十余年了吧?”
他略作停顿,直视佐藤,“据我所知,一套全新的毛瑟步枪生产线,市价不过五十万大洋。贵方这套即将淘汰的老旧之物,作价七十五万,莫非是觉得宋某乌纱帽戴久了想摘?还是我北洋军府的钱,来得太过容易?”
言毕,他侧身转向房门,优雅地做了个“请”的手势,话语中的讽刺之意已不再掩饰:“依我看,佐藤先生不如现在出门,唤一辆人力车,直奔居仁堂而去。与那儿谈这等“好买卖”,岂不更加爽快直接?”
团岛心中早已料定佐藤那套拙劣手法绝无可能奏效。如此漏洞百出的算计,也难怪此人至今仍在日用品行当里打转。他面上却不露分毫,只从容一笑,抬手打断了还要争辩的佐藤。
“半价。”他语气坚定,“这套设备,我作主,按半价核算。”
他目光转向宋少轩,似乎依然客气,底线却寸步不让,“不过,我方占六成股份的前提,绝不能变。宋桑,我也需提醒您,”
他言语间带着生意人特有的精明与审慎,“待设备运抵口岸时,我方需要看到贵方四成的款项,已悉数备妥。这个没有问题吧?我们带着诚意来,您不要辜负我们的好意。”
宋少轩见对方终于拿出了实价,神色顿时缓和,脸上也重新浮现出惯有的温煦笑意:“团岛先生果然爽快!既然阁下如此有诚意,我宋某又岂是不识抬举之人?您放心,我这边该出的份额,绝不会少于二十五万大洋。”
“好!”团岛抚掌而笑,终于伸出手来,“那么,便祝我们合作愉快。”
这位社长远比佐藤更懂经商之道。他看重的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的蝇头小利,而是那细水长流的长远收益。
他心下清明:华夏百业待兴,工业基础几乎一片空白。日后工厂运作起来,所需的各种钢材、设备的定期维修、乃至刀头、钻头这类易损件的更换,桩桩件件都是离不开他们的供应。放长线,方能钓大鱼,他深谙此理,自然不急于一时的得失。
“成了,”宋少轩将改好的协议细细审阅一遍,“如此一改,便合理多了。”
他将文书递还回去,“有劳二位,依此重新拟定一份正式合约,明日此时,我们签约。至于这份草稿……”
他略一沉吟,将原件收起,“虽是由宋某全权做主,但规矩不可废,还需呈报上头过目。在下需即刻前去汇报,也烦请二位尽快将新协议备好。”
团岛闻言,立刻起身,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随即不再理会面色难看的佐藤,转身便走。宋少轩目送他们离开,耳边回响着杨安华方才低声的分析,已迅速铺开纸张,开始草拟呈文。
他心知肚明,若将这份协议原样送上去,莫说是段帅,便是徐次长那一关也绝无可能通过。要想促成此事,非得下一番功夫,把其中的利害关节掰开揉碎,说得透彻明白不可。
未来的趋势他无法直言,只能在“利益”二字上大做文章,务必打动徐次长。这文章,只能从投入、成本与产量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上着手。
他提笔蘸墨,一行行清晰的核算跃然纸上:项目总投入定为六十二万五千大洋。我方出资二十五万大洋,由宋少轩一力承担垫付。
这笔款项将主要用于厂房兴建、原材料采购以及筹建培训技工的学校。其余资金缺口,则由东瀛商行承担。协议明确,东瀛将派遣技术人员负责培训,并全程指导生产与验收,确保产品品质与其本土出品别无二致。
报告的重点在于那诱人的产出与成本:建成投产后,预计可达到日产三十年式步枪五十支,子弹三万发。核算下来,每支步枪搭配六百发子弹的出厂价,可牢牢控制在七十块大洋之内。
这个数字极具冲击力!须知,湖北的“汉阳造”单单一支空枪便要四十大洋,若是进口步枪,价格更是要翻上几番。此间的利润与对军备的支撑,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