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报告震撼出炉 直言谏直达天听
而报告的后半部分,则专门用整整一章、近万字的篇幅,以“北阳市‘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个失败转型的典型案例剖析与反思”为题,如同外科手术般,详尽、客观而又犀利地披露了该项目从仓促决策、违规审批、到引入不合格投资方、管理混乱、最终彻底烂尾的全过程。报告中严格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原则,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涉及的具体高层领导,但列举了详实的内部会议纪要截图、被压制的评估报告关键页、相关企业复杂的股权关联图、以及不同来源数据的交叉比对结果,证据链完整清晰,逻辑环环相扣,其指向性不言自明,矛头直指当初的主要决策者和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方。
报告最后,基于深刻反思,提出了包括“由省级层面牵头,对项目决策实施全过程进行追溯审计和问责”、“由省纪委、组织部介入核查其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违纪和利益输送问题”、“建立并严格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等在内的七条具体、犀利的政策建议。
这份报告初稿在青干班内部极小范围传阅后,瞬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和激烈争论!
许多学员在私下交流中为陈临海的胆识、担当和报告的深度拍案叫绝,认为这才是青干班学员应有的家国情怀和问题意识,直面真问题,敢啃硬骨头。
一些来自基层、对类似问题感同身受的学员更是感到振奋。
但以孙子聪为首的一批人,则感到极大的恐慌和恼怒,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和围剿。
孙子聪在多个公开和非公开场合,言辞激烈地指责陈临海:“哗众取宠!沽名钓誉!把好好的调研报告写成了充满个人臆断和攻击性的举报信,这是极其不讲政治、不顾大局的表现!严重破坏了青干班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也给省委党校的声誉抹黑!这种充满负面情绪、只破不立的报告如果散播出去,会严重干扰北阳市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全省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这种歪风!”
他的跟班们也随之四处鼓噪,试图在舆论上给陈临海贴上“偏激”、“捣乱”的标签,将他孤立起来。
面对汹涌的质疑和巨大的压力,陈临海却异常镇定。他深知,这份报告的价值,不在于在班里获得多少掌声,也不在于能否让所有人满意,而在于它能否真实反映问题,能否引起真正能解决问题的高层的重视,推动积弊的革除。
他没有陷入与孙子聪等人无谓的意气之争和口舌之辩,而是冷静地通过两条最为稳妥和有效的渠道将报告送了上去。
一是通过班长秦奔雷,以其名义附上一份措辞严谨、客观说明报告调研过程和发现问题严重性的情况说明,直接呈送给党校校长庄卫东和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韩儒林;
二是通过一直欣赏他、以风骨着称的韩儒林副校长,韩老在仔细阅读完全文后,拍案而起,连说了三个“好”字,感慨“有此等肝胆青年,是我省之幸!”,他亲自提笔给庄卫东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推荐信,称赞此报告“直面沉疴积弊,胆识过人,调研扎实深入,证据充分有力,建议切中肯綮,体现了我省年轻干部难得的忧患意识、批判精神和历史担当!”
这份承载着巨大争议和期望的报告,以及韩儒林的亲笔信,很快被摆在了省委书记庄卫东的案头。
庄卫东在繁忙的日程中,专门抽出了一个下午加上晚上的时间,屏蔽一切干扰,独自在办公室仔细阅读了这份沉甸甸的报告。
他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而变得越来越凝重,眉头紧锁。
当看到报告中披露的详细决策细节、被压制的反对意见、清晰的利益关联链条以及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怒,重重地将报告拍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严肃地说道:“触目惊心!真是触目惊心!如果这份报告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这就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失败的简单问题,而是一起典型的利用职权违规决策、滥用权力压制不同意见、造成国家重大经济损失、背后极可能存在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这是对我们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公然挑战!”
他当即拿起笔,在报告的扉页上做出了长达数百字、措辞极其严厉的批示:
“此青干班调研报告,情况翔实,数据准确,分析深刻,敢于直面尖锐矛盾,所反映的北阳市‘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问题极其严重,性质恶劣,所提政策建议极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充分体现了调研组同志们(特别是陈临海同志)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态度和敢于坚持原则、碰硬较真的可贵勇气!请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省发改委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联合调查组,由省纪委副书记牵头,对北阳市‘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从立项、论证、决策、审批、实施到资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彻底调查,务必查清事实,厘清责任!无论涉及到哪一级干部,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同时,请省委办公厅、政研室牵头,认真研究吸纳报告中所提各项政策建议,能立即采纳的要尽快落实到相关政策和文件制定中去,需深化研究的要列入重点课题。要将此报告及我的批示意见,印发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主要领导,以及各地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阅知,引起高度重视,汲取深刻教训。”
庄卫东这措辞严厉、态度鲜明的批示,如同一声平地惊雷,在省委省政府内部迅速传开并引发了巨大震动。
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以罕见的高效率和保密性迅速成立,并几乎是在批示下达的当天晚上,就先遣人员就秘密赶赴了北阳市。
一场围绕北阳旧案、势必牵扯广泛的风暴,就此骤然拉开序幕。而陈临海的名字,也随着这份石破天惊的报告和庄书记饱含怒火的批示,再次深深地刻入了省里最高层领导的脑海,只是这一次,带来的不仅仅是赏识与期许,更有随之而来的、来自那些被触及根本利益的势力更加强烈的忌惮、怨恨与不死不休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