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名单出炉藏机锋 临海领命赴北阳
省委党校青干班的氛围,随着省外调研日期的临近,变得愈发微妙而紧张。这
次调研不仅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学员们展示能力、拓展人脉、甚至在组织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舞台。调研方向的选择、小组的构成、乃至目的地的不同,都蕴含着无形的机遇与考验。
班委会议室里,关于调研方案的讨论正在进行。班长秦奔雷主持大局,学习委员陈临海、文体委员孙子聪以及其他几位班委围坐桌前。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党校领导的初步意见,本次省外调研初步拟定了两个方向。”秦奔雷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人,“一是‘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拟前往东南沿海的深厦市;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老工业基地振兴’,拟前往北方工业重镇北阳市。大家谈谈看法,重点是分组方案。”
他的话音刚落,孙子聪便率先开口,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张扬的笑容:“秦班长,各位委员,我认为这次调研意义重大,分组必须科学合理,要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和调研方向的需求。深厦市代表前沿和未来,调研难度大,要求高,我认为应该选派思路活跃、视野开阔、对新技术敏感的同学参加。我毛遂自荐,愿意带队去深厦,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话语铿锵,仿佛去深厦是天经地义之事。
陈临海安静地听着,没有急于表态。他敏锐地察觉到,孙子聪这番话看似合理,实则是在提前圈定势力范围,将“好”的方向和“重要”的成员绑定在一起。
果然,紧接着,与孙子聪交好、同时也是学员管理处刘斌副主任外甥的某省厅处长立刻附和:“孙委员说得对!深厦调研确实需要精兵强将。我建议,由孙委员牵头,再从我们班里挑选一批有相关背景、或者来自发达地区的同学组成核心团队,这样才能拿出有分量的成果。”
另有几位班委也纷纷点头,话语间隐隐将深厦组定位成了“主力”和“王牌”。
秦奔雷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看向陈临海:“临海委员,你的意见呢?”
陈临海放下手中的笔,平静地说道:“两个方向都很有价值。深厦代表的是‘引领’,北阳代表的则是‘攻坚’。从学习的全面性来看,两者不可偏废。至于分组,我认为应该兼顾自愿与统筹,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地区、不同经历的同志,这样才能碰撞出更多火花,避免思维固化。我个人服从组织安排,去哪里都可以。”
他这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北阳调研同样重要甚至更具挑战性,也表明了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态度。
秦奔雷赞许地点点头:“临海委员说得有道理。两个方向同等重要……”
然而,会议最终的走向却并未完全按照秦奔雷的意愿。在随后与党校教务部、学员管理处联合确定的最终名单中,明显看到了幕后运作的痕迹。
最终分组名单公布:
深厦调研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组长孙子聪,组员囊括了多位来自省直经济部门、省会城市核心区以及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员,可谓阵容豪华,星光熠熠。
北阳调研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组长由一位性格相对温和、来自省政协机关的学员担任,陈临海作为副组长兼实际报告执笔人。组员多为来自普通地市、或任职于非核心部门的学员,整体声势远不如深厦组。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分明是将陈临海“发配”到了一个看似次要、实则棘手的方向。北阳是老工业基地,积弊深重,矛盾复杂,想在那里做出亮眼的调研成果,难度极大。而深厦则容易出彩,便于结交高端人脉。
名单公布后,孙子聪志得意满,特意走到陈临海面前,假意安慰道:“临海同志,北阳的任务很艰巨啊,辛苦你了!不过以你的能力,相信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我们等着看你的精彩报告!” 话语中的揶揄之意,毫不掩饰。
陈临海只是淡淡一笑:“都是为了学习。孙组长在深厦也要多取真经。”
他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反而升起一股斗志。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检验一个人的成色。
他回到宿舍,立刻开始搜集整理关于北阳市的所有资料,从历史沿革到产业结构,从政策文件到近期新闻报道,他要在这看似不利的棋局中,找到破局的关键。
秦奔雷私下找到陈临海,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临海,这次分组,我尽力了,但刘斌那边坚持,教务部也……你知道的。”
“秦班长,我明白。您不必介怀。”陈临海坦然道,“北阳的问题更具普遍性,深入研究,或许对我们省很多地方都有借鉴意义。这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
看着陈临海沉稳而自信的眼神,秦奔雷心中感慨,此子心性,确实非同一般。
火车伴随着有节奏的哐当声,将陈临海所在的北阳调研组带离了省城的繁华与喧嚣。越往北,窗外的景色愈发显得苍凉。
初冬的北方大地,草木凋零,裸露的黄土和远处连绵的灰色山峦,构成了一幅沉郁的画卷。当列车缓缓停靠在北阳市站台时,一股混合着煤烟味和湿冷空气的气息涌入车厢,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老工业城市沉重的呼吸。
北阳市政府的接待可谓周到备至。欢迎晚宴规格不低,市里主要领导悉数到场,言辞恳切,姿态放得很低。
次日安排的汇报会上,厚厚的材料,精心制作的ppt,以及汇报人那熟练却又难掩疲惫的陈述,都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这座城市背负着光荣的过去,更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传统产业萎缩,新兴动能不足,财政窟窿巨大,人口持续外流,社会矛盾积聚。
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51万字了,感谢所有书友的大力支持才有朱氏春秋写作的动力,感谢一路追更催更的好朋友,更感谢不负灼华,琅琊风云榜的不断打赏,谢谢。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不断发表书评。段评,章评,还没有给五星好评的书友,非常期待你的五星书评,谢谢!
大家如果对本书下一步走向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说不上接下来情节就是您构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