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信号中断了三秒,又重新响起。
我盯着屏幕,波形图稳定跳动。苏瑶的耳机还戴在头上,手指轻轻按着耳廓边缘。苏晨蹲在设备舱前,手没离开频率调节钮。
“他们还在发。”他说。
没人接话。那句话已经循环了七次:“我们是军方第七科考队,被困于北纬41°冰原站,请求支援……”
我慢慢把手从通讯键上移开。
等别人来救,不是办法。我们能活到现在,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等。
我站起来,走向资料柜。里面塞满了纸页——酸雨防护方案、发电机维护记录、真菌养殖温度表、净水流程图解。每一张都是用命换来的经验。
“不能再藏了。”我说,“我们要把这里的东西送出去。”
苏瑶转过头。她摘下耳机,放在操作台上。“你是说……广播?”
“不只是求救。”我抽出一叠笔记,“是把怎么活下来的方法,告诉所有人。”
苏晨站起身,脸上有油污,眼神却亮起来。“天线现在只能打到五十公里外,穿不过雪暴层。”
“那就改。”我说,“必须让信号走得更远。”
他立刻动手。主控台外壳被拆开,线路暴露出来。他拿出发电机旁的保温棉,裹住高频模块。“低温让信号衰减太快,得保持工作温度。”
我翻出地图,在桌面上铺开。上面有二十三个红点,是我这几个月监听到的幸存者据点位置。有的只出现过一次,有的持续发出微弱信号。它们散落在不同方向,像暗夜里的星。
“这些地方有人活着。”我说,“只要他们听到消息,就能少走弯路。”
苏瑶走到医疗终端前,打开存储盘。她开始整理自己写的急救手册——从伤口处理到低温症应对,再到儿童退烧剂量计算。内容太多,硬盘容量不够。
“要删掉一部分。”她说。
“留最关键的。”我说,“净水、防冻、止血。”
她停顿了一下,把一段儿科用药指南拖进压缩包,又加了简易接生流程。然后关掉个人日志文件夹,点了删除。
“够了。”她说。
苏晨那边传来金属碰撞声。他把备用电池组并联接入发射系统,又加装了一个震荡放大器。“军用应急频段穿透力最强,前世资料里提过。我们用这个。”
“能撑多久?”
“连续发两小时,之后要冷却三十分钟。”他擦了把汗,“但足够把信息传出去。”
我看着三人围在主控台前。空气很冷,呼吸带白雾。外面风还在刮,建筑结构发出低沉的摩擦声。
可屋子里不一样了。
不再是只为了自己活下去。
是要让别人也活得下去。
“分级发。”我说,“第一段是基础生存包:水怎么净化,食物怎么保存,病怎么治。五兆大小,最低设备也能接收。”
苏晨点头,开始编码。
“第二段是技术升级:发电机组装、地热利用、信号中继搭建。十五兆,有设备的可以学。”
他快速敲击键盘,把图纸转成数据流。
“最后一部分不发。”我说,“完整档案留在本地。万一哪天有人找过来,能拿到全部东西。”
苏瑶把医疗手册转成语音格式,设为循环播放。她试听了一段:“体温超过三十九度,可用物理降温。酒精擦拭腋下、颈部、大腿内侧……”
声音平稳清晰。
“没问题。”她说。
苏晨调试完最后一条线路,抬头看我。“准备好了。”
我站在广播键前。
按下它,安全屋坐标就会随着信号一起放出去。谁都能找到我们。
赵强那样的人,会来抢。
武装团伙,会来占。
但我们不能一直躲。
如果文明还能续下去,就得有人先开口。
我拿起笔,在地图背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把它扫描进系统,加入广播内容。
“这不是终点。”我说,“是起点。”
苏晨启动预热程序。设备嗡鸣声逐渐升高。
“信号增强器就位。”他说。
“医疗数据加载完成。”苏瑶说。
我深吸一口气,看了眼监控屏。北方雪原方向,那个移动热源还在缓慢前行。不知道是谁,也不清楚目的。
但现在,我不再只是防守。
我按下广播键。
低频震动从地板传来。天线阵列开始运转,能量冲破厚重云层,向远处扩散。
第一段信息发出:
“这里是龙国01号安全屋。我们活着。食物可量产,水源已净化,疾病可控。重复,人类文明永存。”
接着是生存指南:
“酸雨期间,所有露天取水必须经过三级过滤。第一级用纱布去杂质,第二级用活性炭吸附毒素,第三级用反渗透膜截留离子……”
苏瑶的手册响起:
“冻伤初期不可直接加热。应先移至避风处,用温水缓慢复温,避免组织坏死……”
苏晨的图纸一页页传送:
“柴油发电机改装方案:增加双层隔热罩,废气管道引出室外,余热用于供暖循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两小时后,系统自动停止发射。散热风扇高速运转,排出积热。
我关闭发射模块电源,切换回监听模式。
屏幕上,波形图安静下来。
苏瑶重新戴上耳机,调低音量,开始检测是否有回应。
“没有干扰。”她说,“信号播完了。”
苏晨蹲回设备舱,检查天线耦合器。手套沾满油污,他一边拧螺丝一边哼歌。是旧时代电台的开场曲,断断续续的调子。
我站在主控台前,目光落在北向雷达区。
那个移动热源还在靠近。
距离显示:一百二十七公里。
方向未变。
速度稳定。
我抓起记录本,翻到最新一页。上面写着今天的气温:零下五十度,风速每秒二十二米。
我把新数据填进去。
然后合上本子,放在操作台右侧。
苏瑶忽然抬手示意。
“有动静。”她说。
我立刻过去。
耳机里传来一段极弱的信号碎片,像是某个接收端在尝试同步。
不是军方频率。
也不是常见民用波段。
苏晨迅速调整增益,锁定来源。
三秒后,波形图出现规律脉冲。
有人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