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需往高处去,看来还真不假。”
烟波浩渺之间,忽现青翠峰峦,云雾缭绕如轻纱笼玉。山巅古木参天,松涛阵阵,清泉叮咚,汇为碧潭。山下奇花异草遍地,香气袭人,时有白鹤掠空,鸣声清越。山腰处,瑶台琼阁隐约可见,飞檐斗拱,金瓦流光,疑为仙人所居。山后瀑布如银河倾泻,溅起珠玉万千,映出彩虹横跨天际。
海风拂面,夹带来淡淡咸香与花木芬芳,令人心旷神怡。传说此处乃八仙聚会之所,可乘长风、踏碧波,超脱尘世。日暮时分,夕阳洒金,海天交融,山色愈加瑰丽,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引人遐想无限。
“姑娘,请止步于此!”
山门外,女子被两位修士挡住去路。
“我来见一人,他叫子桑不寿。”
“你是何人?”
“月。”
这时,台阶上又走来两位修士,“让尘、辞盈,带这位姑娘进来。”
“不器、和光,你们怎么来了?”
“再不来,先生的客人都要被你二人请走了。”
“这位姑娘是先生的客人?”
“嗯。”
让尘、辞盈赔礼道歉,“姑娘,失礼了。”
不器、和光做请:“姑娘,请随我二人走。”
“有劳。”
蓬莱仙山,千年来遗世独立,是八荒之中最为出尘风雅,写意逍遥之所。世人皆知子桑一族居于海上仙山,却不知山下渔民亦为同族,只不过不冠子桑姓。这还要从子桑一族诞生说起,寻长生不老需抛却俗世红尘,后顾无忧,上仙山者方能冠姓,而渔民则世代隐其姓氏,避免招惹祸端,以之为生存之道。自古以来,仙山靠渔民供养,蓬莱由仙山守护。
“弥岱、浮盏,去请先生。”
“是。”
有昔日齐越之行作为前车之鉴,这五百多人的小渔村,再经不起风吹雨打。因此,山规颇严,凡是外来者一律不准踏入山门。山上所居不足二十人,瑶台琼阁空于悬,三言两语有回音。原来卿桑所说的子桑凋零,此刻竟在眼前具象化。时光倒回三十年,仙山才是传闻中的模样。女子不禁幻想:蒲门晓日、白峰积雪、鹿栏晴沙、燕窝石笋、竹屿怒涛、渔港栖霞、金沙依翠、林溪雾泉……
“姑娘,先生知道您会来,已让我等在幻海花崖备下热茶,恭候多时。”
幻海花崖位于山腰一处平台,花形似昙的仙露花在草地呈涟漪状铺展开来,几棵粗壮的花树立于其间,蓝紫色树冠有着遮天蔽日之势,与荫蔚下飘零的轻柔花雨形成微妙对比,放眼望去,虽在山崖,却兼有海天一线的壮阔远景。
“姑娘,我二人就送到此处了。”
不器、和光离开,女子于是朝花海走去。花树下一方榻桌,那人苍衣白发,背影里是位老者,回过头却仿若少年。
“这是蓝花楹。”
“嗯。”
蓝花楹是紫葳科蓝花楹属的落叶乔木,叶对生,小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菱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花蓝色,花萼筒状,花冠筒细长,蓝色,裂片圆形;朔果木质,扁卵圆形;花期二至四月。原产于新洲大陆南部,在神洲大陆南国多有栽培。蓝花楹性喜阳光充足和温暖、多湿气候,根系发达,分布范围大,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上生长良好。
蓝花楹具有发汗止呕、清热解毒、通便等功能。蓝花楹绿荫如伞,叶纤细似羽,蓝花朵朵,观赏价值高,是庭院绿化的优良品种;其木材纹理直,质软而轻,易加工,可做家具、板材等。因其花如蓝雾一片,朦胧清雅,似梦非梦,别名蓝雾树。在艳阳下,一树蓬勃的花又像异色火焰,绚烂到极致,又称之为蓝色火焰。
“姑娘为何才来?”
“……”
语气像在嗔怪,可眼前花正盛开,并不算晚。
在北半球,蓝花楹属植物通常在春季首次开花,花期可持续数月。有时,花序甚至会在叶片之前出现,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此外,蓝花楹属植物在六月末或秋季可能会再次开花,但花量相对较少,且花朵在叶片中不太显眼。
“子桑先生怎知我会来?”
“蓬莱有你寻找的东西。”
“哦?是什么?”
“初心。”
子桑不寿再次对她提起“初心”,她却不明白。记忆虽在逐渐复苏,可她与蓬莱尚未有过交集。
“先生似乎很了解我?看来曾经见过我?我猜猜,在齐越皇宫?还是亶山?”
“不曾。”
子桑不寿倒下热茶作请状。女子在榻桌旁坐下,头顶蓝花楹倒影在茶盏,摇曳着的蓝色火焰,像是炽热的魂灵。花落魂归,不知雪山上陨落的子桑族人可仍滞留于时空之境。女子举起茶盏,这茶水自带清香,想必就是采集的仙露花露。据外界传闻,仙露花苞中储存着仙露,能够提升灵力,让人重获青春与长生不老。
“这我就不明白了。”
“姑娘漂洋过海,可曾解惑?”
“我何曾有惑?”
“如此说来,姑娘已经能够分辨现实与幻境?”
“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女子饮下热茶。
子桑不寿望向女子,同样是那审度的目光,“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在姑娘眼中,何时有了形态?”
“我又不瞎。”
“我这里有一话本,姑娘听后,或许就能有所感悟。”
……
东海之上,有仙山蓬莱,常隐于万顷波涛与云海之间,凡人只见雾影,不见真形。山中有瑶台玉阶,流泉叮咚,百鸟齐鸣,四季花开不谢。
蟠桃一株,立于山巅,根盘苍石,枝干入云。花开如朝霞漫卷,果熟似赤玉生辉。传说得此果一枚,便可脱凡骨而成仙。然蟠桃三千年一熟,由金龙绕枝护守,仙凡皆不可近。
书生柳长风,本是南国才子,因避乱世而泛舟海上,忽遇狂风,浪涌如山,舟覆人散。醒来时,已在蓬莱之巅,桃花正盛,香风拂面。
他循声而行,见一女子立于花下,衣袂飘飘,眸若秋水,眉间一点朱砂似落霞。女子名瑶光,乃蟠桃之守者,受天条所束,不得离山半步。
柳长风与瑶光日日对坐,谈琴赋诗,观云海,听潮声。不觉三千年之期将近,蟠桃初熟。瑶光知他终要离去,取出一枚桃核,轻声道:“若你还记得我,便在三千年后种下它。”
柳长风回至人间,桃核如心,不敢或离。沧海桑田,他由青丝到白发,终究未能再见蓬莱。临终前,他将桃核埋在东海之滨。
三千年后,东海之岸生出一株小桃树,花开如雪,香透千里。海风卷来仙乐,一位白衣女子立在树下,眼中盛着千年的等待。
……
“这个话本在南国广为演绎,有书生专门作《蓬莱记》以为纪念。”
……
《蓬莱记》
东海有仙山,云霞锁翠岚。
蟠桃千年熟,金龙绕枝寒。
瑶光花下立,一笑胜春颜。
琴语随风度,诗心共月还。
人间三千年,回首海生澜。
种下相思核,花开等君看。
……
“子桑先生认为那话本所记非虚?”
“蓬莱仙山并非传说。”
“可我不见岛上有桃花。”
“此乃上仙所设幻境,并非真实的蓬莱仙山。”
“那何人又是柳随风?”
“肉身凡胎,不在人间。”
“哈哈哈!”
她忍不住发笑,“子桑先生,你知道吗?你真是我见过最无厘头的人!这个话本听起来是不错,可子桑先生的猜度真是荒唐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