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岛,海上奇境也。
十洲三岛是道教神话中分布于大海深处的仙境群,包含十洲与三岛两大地理概念,相传为神仙居所及生长仙药之地。据史书记载,十洲三岛仙境有黄金宫阙与不死药,从而引发帝王寻仙活动。十洲由祖洲、瀛洲、玄洲、长洲、流洲、元洲、生洲、炎洲、凤麟洲、聚窟洲组成,分布四海之中,其中祖洲产不死草,聚窟洲生返魂树,各洲均有独特仙药与神异景观。三岛包含昆仑、方丈、蓬莱,昆仑岛由西王母治理,方丈岛为仙籍授录之地,蓬莱岛属天帝统御。《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系统整理了十洲三岛的历史传说体系。
十洲
祖洲: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对会稽,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出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
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地方一千二百里,离南岸三十六万里。多丘山,饶生金芝玉草。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离北岸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取其脑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取其毛以缉为布,号为“火浣布”。亦多仙家。
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离岸二十五万里。多山川、大树,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
元洲:在北海之中,地方三千里,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水如蜜浆,饮之长生,与天地相毕;服五芝亦得长生不死。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离东岸十九万里。上多山川,积石为昆吾,作剑光明洞照,如水精状,割玉如泥。亦多仙家。
生洲:在东海丑寅之间,接蓬莱十七万里,地方二千五百里,离西岸二十三万里。天气无寒暑,芝草常生地。上有仙家数万。
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环绕,鸿毛不浮,不可超越。洲上多凤麟,数万各自为群。又有山川池泽,神药多种。亦多仙家。
聚窟洲:在西海中未申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真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又有各种奇兽。大山形似人鸟之像,故命名为“人鸟山”。山多反魂树,能自作声,如群牛吼,闻之心震神骇;伐其根心煮汁为丸,名为“惊精香”或“震灵丸”、“返生香”、“震檀香”、“人鸟精”、“却死香”。
三岛
昆仑岛: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方圆1万里,距岸则远达十三万里,又有弱水绕岛流转。岛上正东方有一昆仑宫,为西五母所治,真宫仙灵之所宗。昆仑是天地这根纽,万度之维负。岛上还住着仙官四万。昆仑岛显然是由昆仑山演化而来的。
方丈岛: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四周各五千里。上面有金玉琉璃之宫,是三天司命所治之处。各路神仙都相升天成为天仙,都要先来这岛受太上玄生录。上面住着仙家数十万家,芝草仙药成片地生长如人间种稻麦。
蓬丘岛:也就是蓬莱山,与东海的东北岸遥遥相望,周围五千里,北到钟山北阿门外,乃天帝总领九天之维。岛的四周有四座城池。其中间则为一座高山,形状类似于昆仑山。从前大禹治理洪水大功靠民后,就到此山的北阿祭祀上帝,归大功于九天。
……
朝暾初露,扁舟搁浅。
几名青年渔民正准备出港,港口有座渔村。
“阿海哥快看,有人落水了。”
“快,去看看!”
扁舟上那白衣飘飘,安然无恙,分明就是睡得太沉了。叫阿海的渔民叫来两人抛下船锚将扁舟从港口外拉了过来。
“姑娘醒醒!”
“醒醒!”
女子被叫醒,被海风吹了一夜头,坐起来还有些昏昏沉沉,“这是哪儿?”
“这是蓬莱渔港。”
“蓬莱?”
“嗯。”
听完女子起身走下扁舟,“这里就是蓬莱岛。”
“是的,姑娘。”
“姑娘这是要驾舟去何处呀?怎么会落水了?”
“谢谢你们叫醒我。”
“……”
阿海站在扁舟旁等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不等回答,女子便已走向海岛深处。
“这姑娘好奇怪。”
“走吧!”
几人继续整理渔网,要赶在好天气出海捕鱼。
“阿海哥,今天李阿婆怎么没来送你出海呢?”
“别提了,老人家操不完的心。”
晨雾未散,海面笼着一层薄纱。李阿婆提着竹篮,缓缓走向港口,篮中热馒头冒着白气,壶里清茶清香四溢。
“娘,您怎么又来了?”阿海正与同伴抬网上船,见李阿婆来,忙迎上前。
“给你们送些热食,海上风凉,别饿着。”阿婆笑着递上馒头和热茶。
众人围坐船头,吃着馒头,茶香与海味混在一起,笑声在晨风中荡开。吃完早饭,李阿婆目送船出港才收拾准备回去。
沙滩上,几个孩子追逐嬉闹,无忧无虑。阿海的小女儿捧着一枚贝壳跑来,眼中满是得意。
“阿婆,您看,这个像不像您年轻时戴的耳环?”
阿婆接过,笑意从眼角溢出,“像,像极了。”
……
午后,老黄花梨树下,渔民们三三两两围坐,有人补网,有人剥蛎,海风拂动鬓发,也拂去了劳作的疲惫。
“李阿婆,早上又去送阿海了?”
“是呀!总不放心。”
“年轻人,风里来浪里去,有什么不放心的。”
“哎,我想起一件事来,说起来可真是新鲜。上午我家老头子去砍柴,竟碰见一位白衣姑娘朝上山去了。李阿婆,阿海他们可有遇见这位姑娘?”
“这倒没有听阿海他们说,不过海边确实有艘小船。”
“这就对上了,几十年了,咱们来渔村的人越来越少,可不新鲜嘛!”
“那姑娘会不会来找族长的?”
“这可说不准,自从那次出海回来,族长都多久不下山了。”
……
傍晚,渔船归港,舱中银鳞闪烁。阿海挑出几尾大鱼送到母亲院中。炊烟袅袅升起,鱼汤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饭桌上,阿婆夹了块鱼肉到小孙女碗中,“多吃点,长结实。”
小孙女眨眨眼:“那我长大了也要跟爹出海!”
阿海与阿婆相视一笑,灯火摇曳,映得满院温暖。涛声依旧,岁月静好,小渔村的日子,就这样在笑声与海风中慢慢流淌。
……
海雾轻笼,晨光微熹,渔村隐现于烟波之间。老树倚岸,根盘如卧龙,枝叶垂波,映得青石小径翠影斑驳。潮退沙平,贝痕点点,稚子赤足踏浪,笑语随风入远涛。
木舟横滩,舷染盐霜,渔翁负网而归,网中银光闪烁,似碎星坠入人间。海鸥逐浪,时而掠水叼鱼,翅影划破琉璃色的海面。岸边妇人,素衣布裙,刀落鳞飞,寒光与晨光交映。
数十家木屋青瓦,依山傍海,炊烟袅袅,与海雾相融,宛若水墨长卷。远海之上,朝阳破云,金辉铺水,波心万点,灿若流霞。
渔歌晚唱,归帆列阵,桅影参差,渔网晾晒于船头,海风携来鱼腥与海藻之香。老者倚门,目望沧海,似忆往昔风雷与丰年。
夜幕低垂,星河如洗,渔火点点,与波光相映,涛声不绝,如古曲低吟,将渔村拥入无尽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