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御花园中的菊花开得正盛,各色名品争奇斗艳,然而紫禁城内的权力格局,却已在一场场风波与一次次晋封后,悄然稳固,焕然一新。
以坤宁宫皇后苏晚棠为核心,景阳宫丽贵妃楚明玉勇武忠贞,翊坤宫庄妃蔡文和沉稳干练,永和宫安妃李淑雯温良尽责,长春宫德妃刘姝和虽闭宫潜心教养大公主与新抚育的三皇子萧默,但妃位仍在,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又彼此协作,呈现出一派多年未有的和睦稳定景象。
慈宁宫的太后文氏,历经三朝,看惯了后宫的风起云涌、花开花落。
她将这一切细微而深刻的变化尽收眼底,那双阅尽世事的凤眸中,不禁流露出由衷的欣慰与释然。
皇帝重伤初愈,需要静养;
皇后历经磨练,已能独当一面;
后宫诸事井井有条,再无需要她劳神费心、强行弹压的暗流。
她知道,是时候了。
这一日,天高云淡,慈宁宫内的佛堂香烟袅袅,气氛格外宁静祥和。
太后命人将皇帝萧景珩与皇后苏晚棠一同请来。
帝后二人踏入慈宁宫正殿,只见太后并未像往常一样在正座接受礼拜,而是穿着一身较为舒适的常服,坐在临窗的暖炕上,手里捻着一串温润的菩提佛珠,神色安详。
见他们进来,太后脸上露出了慈和的笑容,示意他们近前坐下。
“皇帝的伤势,太医昨日来回禀,说是恢复得不错,但终究伤了元气,还需好好静养一段时日,切莫急于劳神政务。”太后首先关切地看向萧景珩,言语间满是母亲的担忧。随即,她的目光转向苏晚棠,那目光中带着审视,更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肯定,“皇后如今,是越发历练出来了。前次陛下亲征,你于后方辅政,稳定朝局;此番宫闱接连生变,你处置得当,赏罚分明,既肃清了奸佞,又安抚了人心,使得六宫和睦,气象一新。这些,哀家都看在眼里,心中甚是宽慰,也甚是放心。”
太后的语气平和而缓慢,带着一种即将卸下千斤重担的释然与轻松:“哀家年纪大了,精神头是一日不如一日。这后宫诸事,看似繁琐,实则千头万绪,劳心劳力。以往皇帝年轻,后宫亦需坐镇,哀家不得不勉力为之。如今,眼见你们夫妻同心,皇后更是堪当大任,哀家这把老骨头,也是时候彻底歇一歇,享享清福,颐养天年了。”
说着,太后对身旁侍立的心腹老嬷嬷微微颔首。
老嬷嬷会意,转身进入内室,片刻后,双手捧着一个覆着明黄锦缎的紫檀木托盘,步履沉稳地走了出来。
托盘之上,端放着一枚以纯金铸造、雕刻着展翅飞凤、象征着后宫至高权力的——凤印。
太后的目光落在那枚沉甸甸的凤印上,眼中闪过一丝追忆,随即化为彻底的释怀。
她亲自伸手,将那枚凤印从托盘上拿起,那动作带着一丝郑重的仪式感。
然后,她转向苏晚棠,目光慈和而坚定,将凤印缓缓递到她的面前。
“这凤印,”太后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先前因皇帝亲征,朝局后宫皆需稳定,哀家曾短暂收回,代为掌管。如今,风波已定,海晏河清。今日,哀家便将它,完完全全、名正言顺地交到你的手中。”
她凝视着苏晚棠,语重心长地说道:“执掌凤印,母仪天下,非仅权力,更是重任。它关系着皇室的安宁,关系着无数宫人的生计,更关系着天下人对内宫德行的观瞻。望你执此印,能不负皇帝信任,不负哀家所托,以仁德之心,行公允之事,将这偌大的后宫,治理得如同你亲手调配的药膳一般,调和五味,滋养身心,最终使得上下和睦,内外安康。”
苏晚棠看着眼前这枚金光熠熠、承载了无数荣耀与责任的凤印,心中霎时间百感交集,波澜涌动。
思绪仿佛瞬间被拉回了数年前,她初入宫闱,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战战兢兢、只想混日子养老的常在。
那时,她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站在帝国权力的中心,执掌这象征后宫至尊的权柄?这一路走来,有暗算,有阴谋,有失去,有背叛,但更多的是成长,是守护,是与身边这个男人相濡以沫、并肩而行的深情,是与丽贵妃、庄妃、安妃等人从陌生到相互扶持的温暖。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上前一步,姿态极其恭谨地伸出双手,稳稳地、庄重地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凤印。
当冰凉的印身触及掌心时,她感受到的不仅是权力的重量,更是那如山岳般压下的责任。她屈膝,向太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声音清晰而坚定:
“儿臣,谨遵母后教诲!定当恪尽职守,勤勉用心,以仁德治理宫闱,以公允对待众人,必不负母后今日之托,不负陛下信重之恩!”
萧景珩在一旁看着,眼中也满是欣慰与支持。
他对太后温言道:“母后为儿臣、为这江山辛苦操劳多年,如今正当安心休养,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儿臣与皇后,定会常带晨儿、澜儿来慈宁宫探望,承欢膝下。”
太后看着眼前这对历经磨难却愈发契合的帝后,看着皇后手中那枚象征着权力交接完成的凤印,脸上露出了彻底放松和满意的笑容。
她轻轻颔首,仿佛卸下了背负多年的重担,整个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
自此,太后文氏真正退居幕后,远离了权力纷扰的漩涡。
她的大部分时光在慈宁宫的佛堂、暖阁与精心打理的小花园中度过,每日礼佛诵经,莳花弄草,偶尔召见命妇闲话家常,更多的时候,则是享受着孙辈绕膝的平淡温馨。
而后宫的权柄,在经过一番动荡与洗礼之后,毫无悬念地、完整地、名正言顺地集中到了皇后苏晚棠的手中,开启了一个属于她的、以“养生”与“和睦”为底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