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话音刚落,殿内并未立刻恢复平静,反而因盟约细节与后续应对之策,掀起了新一轮更为细致的商议。长孙无忌上前一步,手中捧着一卷素帛,神色严谨:“陛下,盟约之事关乎全局,
臣与任国明大人已草拟了具体条款,需再与诸位商议完善
其一,关于违约惩罚,需明确写明:若铁木真麾下军队越过鲜卑六城南界,或擅自劫掠百姓,
需向我军赔偿粮草十万石、战马五千匹,且即刻撤兵;若我军违约,亦按此标准赔付如此方能彰显公平,让铁木真无从推诿。
其二,使者权限需界定清晰,范雎、敬翔二位大人可全权代表陛下商议盟约细节,但涉及领土划分、兵力调动的核心条款,需飞鸽传书请示陛下后再做定论,避免因使者专断引发纰漏。
其三,双方需互派质子,铁木真需遣其子术赤或察合台入我高句丽为质,我军则遣宗室子弟李恪前往草原,质子留驻期限与联盟期限一致,以此相互约束。”
“质子之策甚好!”任国明附和道,“铁木真诸子皆为其臂膀,遣质子前来,可看出其联盟的诚意;而李恪公子智勇双全,前往草原既能彰显我军诚意,亦可暗中观察铁木真的动向,传递情报。
此外,盟约需用双语书写,汉蒙两文各执一份,加盖双方印玺,由双方使者共同见证封存,避免日后出现文字歧义。”
范雎闻言,微微颔首:“长孙大人与任大人考虑周全,但臣尚有一忧:铁木真狡诈多端,恐其以质子为幌子,暗中仍有图谋。臣建议,在质子身边安插雨化田大人麾下的情报人员,伪装成侍从,密切监视质子的言行,
同时探查草原内部的动向。另外,关于粮草补给,虽约定双方各自承担,但草原物资匮乏,铁木真极有可能以补给不足为由,向我军索要粮草,
臣建议在盟约中明确写明,除非遭遇天灾人祸,否则我军无需为其提供粮草支援,避免被其牵制。”
雨化田立刻接话:“范大人所言极是,属下已挑选了十名精通蒙语、身手矫健的情报人员,可随李恪公子一同前往草原,不仅能监视质子,还能渗透进铁木真的牙帐周边,收集其兵力部署、议事内容等核心情报。
同时,属下会在鲜卑六城与草原接壤处增设二十个暗哨,日夜监视铁木真骑兵的动向,一旦发现其有越界或劫掠的迹象,即刻以烟火为号,通知前线军队做好应对。”
“粮草与情报之事固然重要,但刘备的援军才是眼下最紧迫的威胁!”李靖上前一步,手指重重点在舆图上幽州与鲜卑六城之间的官道,“据雨化田大人的密报,刘备已调关羽、诸葛亮率领五万大军驰援鲜卑六城,预计一月内便可抵达。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勇不可当;诸葛亮,擅长排兵布阵、设下伏兵,
此二人联手,绝非易与。臣建议,在关羽援军必经之路——卢龙塞设伏,由罗士信、秦赟率领三万步兵,依托卢龙塞的险要地形,构筑防御工事,截断援军粮道;
再由裴元庆、李逸率领两万骑兵,埋伏在两侧山谷,待援军进入伏击圈后,首尾夹击,延缓其进军速度,为我军攻克鲜卑六城争取时间。”
“李元帅此计甚妙!”裴元庆眼中闪过一丝战意,双手紧握银锤,“末将愿打头阵!关羽虽勇,但末将的银锤未必怕他的青龙偃月刀!只需能拖住援军半月,南部三城必破!”
罗士信也上前请战:“末将与秦赟兄弟愿驻守卢龙塞,凭险据守,定不让关羽援军前进一步!鲜卑六城与幽州的粮道已被我军截断,只要再拖住援军,六城守军必成瓮中之鳖!”
伍子胥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设伏虽能延缓援军,但诸葛亮足智多谋,必然会派先锋部队探查路况,恐难瞒过他的耳目。臣建议,除了设伏,还需派一支疑兵,由石诚、罗阳率领一万骑兵,
伪装成杨滔麾下的西凉铁骑,在关羽援军侧翼游走,制造杨滔欲偷袭其后方的假象。杨滔与刘备素有嫌隙,此举必能让诸葛亮心生疑虑,不敢全力进军,从而为我军伏击创造机会。”
“伍大人此计一箭双雕!”傅友德赞道,“杨滔的龙夏国与刘备接壤,双方时常发生摩擦,诸葛亮必然会忌惮杨滔趁虚而入。此外,臣建议再派使者前往嬴政处,许以徐州东部三县的土地,让其出兵牵制杨滔;
同时派使者前往朱元璋处,承诺攻克鲜卑六城后,将交州北部的两座港口赠予他,让其水师在长江流域游弋,威慑杨滔的南部边境。如此一来,杨滔自顾不暇,便无法出兵干预我军攻打鲜卑六城。”
“傅将军的牵制之策可行,但需谨慎行事!”魏征皱眉道,“嬴政贪婪多疑,许以徐州东部三县,虽能让其出兵,但日后我方若要收回此地,必然会引发冲突;
朱元璋野心勃勃,交州港口乃是战略要地,赠予他无异于养虎为患。臣建议,与嬴政、朱元璋的约定仅为口头承诺,待我军攻克鲜卑六城后,
再以‘局势变化’为由,暂缓兑现,或仅给予少量财物作为补偿。同时,需在与嬴政、朱元璋接壤的边境部署兵力,以防他们因不满而突然发难。”
“魏大人所言甚是,不可因牵制他人而留下新的隐患。”李耳缓缓说道,“与嬴政、朱元璋的约定,点到为止即可,无需过度许诺。此外,墨翟先生前往鲜卑六城周边安抚百姓,需携带足够的粮草与药品,不仅要开仓放粮,还要为百姓诊治疾病,传授墨家的耕作之术,
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我军的仁政。同时,可张贴告示,承诺攻克鲜卑六城后,免除当地百姓三年赋税,鼓励百姓参与到反对刘备的行列中,甚至可以招募当地青壮加入我军,充实兵力。”
墨翟躬身应道:“臣已准备了十万石粮草、千副草药,以及数百套农具,明日便启程前往鲜卑六城周边。臣会联络当地的乡绅与部落首领,晓以利害,争取他们的支持。若能招募到数千青壮,臣可将其训练成民团,协助我军守城或传递情报,瓦解守军的民心。”
“后勤补给方面,臣需补充几点。”李德裕上前说道,“我军主力进攻南部三城,粮草运输需经过辽东半岛与鲜卑六城之间的沿海地带,此处地势平坦,但易遭刘备水师的偷袭。臣建议,
由李孝恭元帅麾下的水军分出三万战船,沿航线巡逻,护航粮草运输船;同时,在沿途设置五个粮草中转站,每个中转站驻守五千步兵,储存五万石粮草,确保前线粮草供应不中断。
此外,军械方面,墨家工坊已打造了千架投石机、五千张强弩,以及数万支羽箭,将分批运往前线,为攻城战提供支持。”
李善长补充道:“臣已制定了详细的粮草调配方案,辽东与高句丽的粮仓将实行‘每日一运’制度,由伍子胥大人统一调度,确保前线将士每日都能得到充足的粮草供应。同时,臣已组织了两万民夫,负责搬运粮草与军械,民夫的薪资将翻倍发放,确保其积极性。”
就在众人各抒己见之时,李元霸突然晃着脑袋,走到舆图前,伸出胖乎乎的手指指着鲜卑六城的位置,大声喊道:“打!打这里!锤!砸破!”众人见状,皆是一笑,秦叔宝连忙上前拉住他,轻声安抚:“元霸乖,陛下已经安排好了,很快就能让你去打仗,用你的大锤砸破敌人的城池。”李元霸闻言,立刻露出笑容,拍手道:“好!砸破!杀!”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温情,随即又恢复了沉稳:“元霸虽年幼,但勇冠三军,攻克南部三城的棘城时,可让他作为先锋,凭借其无双武力,震慑敌军士气。”他转向众人,
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诸位的建议都极为中肯,盟约条款就按长孙无忌、任国明、范雎三位大人商议的执行,质子、违约惩罚、使者权限等细节,
即刻拟定成文;阻击刘备援军,就按李靖元帅的伏击之策,罗士信、秦赟、裴元庆、李逸、石诚、罗阳各司其职,务必拖住援军至少半月;牵制其他诸侯,
由傅友德大人负责选派使者,前往嬴政、朱元璋处游说,口头承诺不可过度,同时做好边境防御;安抚百姓与后勤补给,墨翟、李德裕、李善长、伍子胥四位大人务必落实到位,确保前线无后顾之忧;情报工作,雨化田大人需加派人手,全方位监控铁木真、刘备、杨滔、嬴政、朱元璋的动向,不可有丝毫懈怠。”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此次攻打鲜卑六城,乃是我军逐鹿中原的关键一战,胜则打破刘备的犄角之势,占据进军中原的跳板;败则不仅错失良机,还可能引来各方诸侯的围攻。诸位皆是我麾下栋梁,朕相信,凭借你们的智勇与将士们的勇武,定能攻克鲜卑六城,再创辉煌!”
“陛下英明!我等定不负陛下厚望,誓死攻克鲜卑六城!”众人再次齐声跪拜,声音比之前更为洪亮,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长孙无忌、任国明立刻着手完善盟约条款,范雎、敬翔则开始准备前往草原的行囊,核对出使的礼仪与信物;李靖、罗士信等人则聚集在舆图前,进一步细化伏击战术,确定兵力部署的具体位置;
墨翟让人清点粮草、药品与农具,准备明日启程;李德裕、李善长、伍子胥则在一旁商议粮草运输的具体路线与中转站的布防;雨化田则悄悄退出大殿,安排情报人员潜入各方势力,传递最新的指令。
殿内的议事氛围愈发浓烈,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李世民重新坐回玉座之上,目光再次落在舆图上的鲜卑六城,手中的七星剑轻轻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