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静小院内,随着石屋木门的隔绝,慕容婉那边的躁动气息渐渐平息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行压抑后的沉闷。
徐葬并不在意,他深知慕容婉此刻需要的不是安慰或争论,而是独自面对和消化。
他并未急于进入石屋,而是就地在古井旁那块被岁月磨得光滑的青石上盘膝坐下。
双目微阖,心神沉静,并未立刻运转功法,而是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孩,纯粹地去“感受”。
金刚寺内的环境极为特殊。
那无处不在的祥和佛韵,并非某种攻击性或排斥性的力量。
反而像是一种温润的背景辐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生灵。
它不强迫你信仰,不扭曲你意志,只是以其亘古不变的“静”、“定”、“慈”、“悲”、“刚”、“毅”等特质,浸润着你的神魂。
徐葬放开身心,任由这股佛韵拂过自己的识海。
他那原本因混沌灵力而显得包罗万象、有时甚至略显躁动的心神,在这佛韵的滋养下,竟如同被清泉洗涤,变得愈发澄澈通透。
一些平日里因修行、争斗而产生的细微杂念和无形戾气,在这祥和氛围中悄然消弭。
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脚下大地深处,那如同沉睡巨龙般浩瀚磅礴的地脉佛力。
这股力量与弥漫空间的佛韵同源,却更加厚重、纯粹、坚不可摧,蕴含着“金刚”真意,仿佛能镇压一切外魔,粉碎一切虚妄。
“佛门之力,讲究戒、定、慧,重心性修为,求内心觉悟。
其力量特质,刚猛时可降妖伏魔,慈悲时可渡化众生。
坚韧时可抵御万邪与我混沌之道,看似路数迥异,但其‘定’之真意。
其‘包容’之胸怀(慈悲某种意义上亦是包容的一种体现),其‘坚韧’之本性,未必不能借鉴融入……”
徐葬心念转动,并未试图去吸收炼化这些佛力,那与他的混沌道基不符,甚至可能引起冲突。
他是以自身混沌灵力为“镜”,去映照、解析、体悟这佛力的特质与运行之理。
他指尖悄然萦绕起一缕微不可察的混沌气息,不再模拟剑意、山岳或其他道法,而是尝试去模拟那一丝“金刚”坚韧之意。
起初颇为晦涩,混沌气息流转间显得有些滞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强大的神识操控和对佛力本质的深入体悟下,那缕混沌气息渐渐带上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质感”。
仿佛变得更加凝聚,更加难以被摧毁,虽远未达到真正的金刚不坏,却已初具雏形。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体悟到的那份“静”与“定”的心境,融入自身灵力的运转之中。
原本奔腾如江河的混沌灵力,在经脉中流转时,少了几分躁动,多了几分沉稳与绵长,效率似乎还有所提升。
就在徐葬沉浸于这种奇妙的体悟中时,隔壁石屋内,慕容婉的心境也经历了从焦躁到强行平静,再到不知不觉被佛韵影响的过程。
她起初盘坐在石床上,心绪不宁,脑海中反复回响着徐葬那番冷酷的“因果论”,只觉得心烦意乱,难以入定。
但金刚寺那无处不在的祥和佛韵,如同无声的细雨,渐渐渗透她设下的心防。
她修炼的瑶池功法,本就走的是灵动炽烈、生机勃勃的路子,与佛门的沉静刚猛并非同源。
然而,物极必反,刚不可久。
她此刻正处于突破化神的临界点,心性的些许浮躁和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心魔的突破口。
这金刚寺的佛韵,恰好起到了某种“降温”和“沉淀”的作用。
不知不觉间,她开始尝试引导一缕精纯平和的佛韵融入自身灵力的循环。
起初,那炽热的瑶池灵力与中正平和的佛力微微有些抵触,但在她小心翼翼的调控下,两者并未激烈冲突,反而形成了一种奇异的互补。
佛力的“定”中和了她灵力中过于外放的“烈”,使得其灵力运转更加圆融内敛,根基愈发稳固。
她感觉自己的心神前所未有的清明,以往一些因性格急躁而忽略的修行细节,此刻都清晰地映照在心田。
两人虽处不同石屋,却仿佛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各自沉浸在独特的体悟之中。
渐渐地,小院内的景象开始发生变化。
以徐葬所在的青石为中心,周围的空气微微扭曲,形成一个个微小的、不断生灭的混沌旋涡。
隐隐与地脉佛力产生着某种深层次的共鸣,仿佛在解析、在模拟、在包容。
他周身气息愈发深邃内敛,如同无底深潭。
而以慕容婉的石屋为中心,则隐隐有赤红色的灵光与淡金色的佛光交织闪烁,并不刺眼,反而显得异常和谐。
她周身那原本如同火焰般灼人、略显躁动的灵压,此刻变得温顺而磅礴,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被套上了缰绳,力量更加凝聚,更加可控。
周围的天地灵气受到牵引,缓缓向着小院汇聚而来,与弥漫的佛韵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种奇特的能量场,如同一个无形的茧,将两人包裹。
他们自身的灵力,在这特殊的能量场中,如同被千锤百炼的精铁,正在被不断地提纯、凝实。
就在这玄妙的修炼状态持续了约莫两个时辰后,小院那简陋的木门阴影处,空间微微波动,那位引路的灰衣老僧,不知何时已悄无声息地站在那里。
他依旧是那副枯槁的模样,手持乌木念珠,浑浊的目光静静地注视着院中修炼的两人。
当他看到徐葬周身那与佛力共鸣却又不失本源的混沌气息时,古井无波的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讶异。
而当他的目光转向慕容婉的石屋,感受到那逐渐趋于和谐平衡的灵力与佛光时,眼中更是闪过一抹赞赏。
“阿弥陀佛。”
老僧低声诵了一句佛号,声音微不可闻:
“混沌初辟,道韵自成,竟能与佛力共鸣而不迷本性,此子心性修为,着实不凡。
瑶池女娃,烈性渐消,灵台初拭,若能借此机缘打磨,化神可期……
桃夭与青云道友,倒是送来了两个好苗子。”
他并未打扰,只是静静地看了片刻,仿佛在欣赏两株正在经历风雨洗礼、即将绽放异彩的仙葩。
随后,他身形再次如同融入阴影般,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