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颤声回答:“回大王,草民每日工钱十三钱,还能在工坊吃两顿饭。每月工钱,草民都送回家里了。乡亲都说大王仁德,是天下难得的明君。从没有哪位君主对百姓如此之好,不仅徭役少,为官府做事还有钱拿,有饭吃。”
波彦仔细听着,与造桥司上报明王府的账目一一对照,分毫不差,这才满意地点头。
他心中想着,将系统给的人派往各部各司监督钱粮使用,果然大有成效,大大杜绝了贪污渎职之事。将来系统每日给的人越来越多,到时分布到治下各地各行各业履行监察之责,看谁还敢欺上瞒下!
“嗯,有工钱有饭吃是好事,”波彦对工人挥了挥手,“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本就是孤分内之事。去忙吧。”
“诺!”工人激动地退下。
波彦转向李德:“李卿,工钱粮饷能如实发放到工人手中,可见造桥司目前还算廉洁。希望尔等能持之以恒,切莫昏了头,拿了不该拿的,做了不该做的。”
李德郑重其事地拱手:“谨遵大王教诲!臣既为造桥司长,必当确保每一钱、每一粒粮都用在实处。况且有大王府卫监督,无人敢将手伸向明王府拨付的钱粮。”
波彦闻言大笑:“哈哈,看来孤的做法是对的!以往贪墨成风,汉室朝廷的钱粮不知被侵吞了多少,数不胜数!多少百姓因此受苦受难,甚至丢掉性命,家破人亡。若非孤派出忠心耿耿的府卫紧盯钱粮流向,不知会有多少人上下其手!”
他环视随行众人,声音铿锵:“这种监督制度效果显着,将来孤还要派出更多府卫监察天下,看谁敢知法犯法!”
“大王英明!”随行官员们齐声称赞,个个神情肃然。
“水泥烧制的过程,孤已经看过了。”波彦望向工坊后方,“那五里新道尚未得见,李卿快带孤前去一观。”
“是,大王。新道就在后山,运输石料的车辆都走那条路。待雪融天晴,路面干透,臣打算将后山所有运石道路都用水泥铺设,既方便行车,也能加快石料运输。”
李德在前引路:“大王、公子、诸公,请随吾来。”
穿过工坊,一行人来到后山。眼前赫然出现一条宽阔平整的青灰色道路,如同一条巨大的灰色绸带,蜿蜒铺展在雪地之中,与周围的皑皑白雪形成鲜明对比。
波昶、波曦、波昭,见状兴奋地跑上前去,在新道上又蹦又跳。
波曦在洛阳随刘晔学习筑城工事已有一年之久,对各类工事也熟悉,他仔细察看着路面,对波彦说道:“父王,这石粉,不,这水泥确实坚硬如石。只需加水搅拌即可使用,用于工事必将便捷许多。”
“李司长说过,这五里新道所用的水泥配方尚非最佳,还有改进余地。待将来研制出更优质的水泥,便可用来修筑城墙,那时所筑之城必将固若金汤,屹立不倒,敌军何以破城?”
波曦思维敏捷,举一反三:“用水泥修建屋舍,也是极好的材料。无论是砌筑砖石,还是抹平墙壁,都能使房屋更加坚固耐用。”
“还有父王,这水泥还可用于治理水患,修建河坝河堤。儿臣在想,若有朝一日,能在长江、黄河两大水道上修筑坚固堤坝,天下水患必将大为减少,江河两岸百姓也能安心耕种。”
“此外,水泥还可用于修建沟渠,不易垮塌。为百姓引水灌溉农田,就不再需要每年动员人力疏通土渠了。只需拉开闸门,清水自可流入田间。”
波彦欣慰地看着儿子:“曦儿说得对,水泥确实有这些妙用。不过那都是配方进一步改良之后的事了。李司长说过,目前的配方修路尚可,但用于其他工事还嫌不足。”
转向李德吩咐:“李卿,找把铁锤来,孤要亲自试试这新道的硬度。若确实坚固,就先修一条从阳翟到洛阳的新路,方便两地往来。同时也可让造桥司借此历练,积累经验,为将来架桥所用。”
不多时,一把大铁锤呈到波彦面前。他让众人退后,挽起袖子,双手握锤,深吸一口气,猛地挥锤砸向路面。
“砰!砰!砰!”
几声巨响回荡在山谷中。波彦对自己的力气很有信心,他天生神力,连吕布都不是他的对手,能将壮牛拉得倒退的许褚也自愧弗如。几锤下去,落锤处的路面应声粉碎,四周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但延伸不长。
通过这番试敲,波彦确认现有配方烧制出的水泥完全能够满足修路的要求。
李德上前察看路面破损情况,由衷叹服:“大王真乃神人也!臣曾命人锤试路面,却无人能一锤将其敲碎。”
波彦将铁锤递给护卫,笑道:“哈哈,孤这把力气还是有的。想当年战场上,孤杀得敌军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他正色对李德说:“李卿,此次烧制水泥有功,孤兑现承诺,赐卿亭侯爵位。孤刚才试过,现有配方修路足够用了。开春之后,就着手用水泥铺设阳翟到洛阳的道路。此路修完后,可继续修向南阳、陈留二郡。到时荆北、豫、兖三州来往可更加密切,商贸也将繁荣许多”
李德激动得热泪盈眶,伏地叩首:“臣叩谢大王隆恩!臣必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定为大王修好每一条新道!”
“地上凉,快起来。”波彦亲手扶起李德,“水泥工坊孤已视察完,果然如李卿所言,孤也就放心了。今后,孤等着造桥司好消息。”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了,吾等回城吧。”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绚丽的晚霞。车队缓缓启程,驶向来时的路。波彦回头望去,工坊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壮观,那条青灰色的新道如同一条巨龙,静静卧在雪地之中。
回到王府时,夜幕已经降临。波彦站在高高的院墙上,眺望着远方。点点灯火在黑暗中闪烁,如同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他轻声自语,目光坚定,“这水泥之路,将是明国强盛的基石。”
翌日朝会,波彦先下令,在各地筹建水泥工坊,先修阳翟至洛阳新道。
接着商议其他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