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芷出嫁,意味着家中待嫁的姐姐又少了一位。
考虑到清丰县与长乐郡距离不近,双方商议后决定,婚礼在清丰县陈家办一场,主要是宴请陈家的亲朋和乡邻;
之后新人再回长乐郡林家,举办另一场更正式的仪式。
这一日,林修文亲自上门商讨婚事细节。
事情谈妥后,陈耀祖寻了个机会,与这位未来的三姐夫在院中的枣树下单独说话。
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暖意,洒在两人身上。
陈耀祖看着眼前温文尔雅、目光清正的林修文,心中虽知他品性可靠,但作为弟弟,有些话仍是不吐不快。
“修文兄,”陈耀祖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不日你我便是一家人,有些话,我这做弟弟的,便直言了。”
林修文神色一正,拱手道:“耀祖兄请讲,修文洗耳恭听。”
“我三姐,性子娴静,外柔内刚,自小便是极有主见,也极重情义的。”
陈耀祖目光灼灼地看着林修文,“她认定了你,便是将终身幸福托付于你。
我陈家虽是寒门起身,但骨气不缺。今日我将姐姐交予你,望你此生能珍之爱之,护她周全,予她尊重。
他日……”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若让我知晓她有半分委屈,我陈耀祖,纵是天涯海角,官居何位,也定会为我姐姐讨个公道!”
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力量。没有威胁,却比任何威胁都更显分量。
林修文非但没有丝毫不悦,反而肃然起敬。他深深一揖,语气郑重如同起誓:
“小舅子放心!修文在此立誓,此生必不负清芷!定当竭尽所能,让她安乐无忧。
清芷于我,不仅是贤妻,更是知己。能得她为妻,是修文三生之幸!”
陈耀祖紧绷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伸手扶起林修文,露出了笑容:
“有修文兄此言,我便放心了。”他顿了顿,又问:“不知修文兄与三姐日后有何打算?”
林修文道:“我与清芷商议过,婚后我会先带她回长乐郡拜见父母宗亲,小住一段时日。
待来年开春,我们便一同启程前往京城。你既在京城立足,我们去了也有个照应。清芷……她也很想念家人。还望耀祖以后别嫌弃我俩上门叨扰。”
听到林修文计划带着三姐一同进京,陈耀祖心中最后一丝牵挂也放下了,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
“如此甚好!京城天地广阔,正需自家人在旁,互相扶持。”
正如陈耀祖所料,林家起初确实因陈家出身而有些微词,但林修文态度坚决,加之陈耀祖异军突起,展现出惊人的潜力,林家那点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如今陈耀祖高中解元,前途不可限量,林家更是满意得不得了,对这桩婚事再无半点阻碍,只盼着早日将陈清芷娶进门。
老陈家双喜临门,儿子高中解元,女儿风光出嫁,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了清丰县最炙手可热的人家。
热闹的婚宴过后,陈家又紧锣密鼓地办了一场盛大的“举人宴”,广邀县中名流、昔日同窗以及所有帮助过陈家的乡绅友人。
最重要的宾客,自然是陈耀祖的启蒙恩师徐夫子。
宴席上,陈耀祖亲自为徐夫子斟酒,恭敬行礼:“夫子恩师如山,学生永世不忘。
若非夫子昔日悉心教导,为学生打下根基,绝无学生今日。”
徐夫子看着眼前气度已然不同的学生,欣慰得热泪盈眶,连声道:“好!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夫此生足矣!”
至于远在省城的鸿儒书院,陈耀祖也备下了厚礼和大量的喜糖,托付给即将成为他三姐夫的林修文:
“三姐夫,烦请你日后路过省城时,代我向书院的诸位教习先生致谢,聊表学生一点心意。”
一番忙碌应酬下来,不知不觉已到了十一月底。北风渐紧,天气一日凉过一日。
若再不出发,等到河水封冻或大雪封路,便只能滞留到明年开春了。
离别的愁绪开始弥漫。陈铁柱和钱秀娥老两口,看着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眼中满是不舍。
人老了,总想着叶落归根,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
“他爹,咱……咱真要去那京城啊?听说那边冬天冻死人,说话也不怎么一样……”钱秀娥私下里拉着陈铁柱,忧心忡忡地说。
陈铁柱吧嗒着旱烟,沉默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
“老婆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可为了儿孙的前程,咱们这把老骨头,还有啥不能迁就的?
耀祖的前途自是不用说,那是要干大事的。
还有耀宗那小子,在学堂里先生也夸他机灵,要是能去京城更好的书院读书,将来未必不能像他哥一样有出息。
咱们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好吗?”
陈耀祖当然知道爷奶的不舍,亲口承诺,等到以后原来想回来,随时都可以回来。
道理都懂,可真到了要收拾行装的时候,看着满屋熟悉的物件,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左邻右舍的老姐妹们闻讯赶来,拉着钱秀娥的手,也是依依不舍。
“老姐姐,你们这一去,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喽!”
“放心,你家这屋子,我们帮你看着,定期打扫,保证跟你们在家时一个样!”
“地里的活计也不用操心,有我们呢!”
“等你们在京城住腻了,想回来了,家还在!”
听着老姐妹们朴实却真诚的话语,钱秀娥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紧紧握着她们的手,千叮咛万嘱咐。
王富贵家也是同样情景,好在王家生意网络发达,早已安排了可靠人手接手本地事务。
最让人瞩目的,是陈家人对在清丰县产业的处置。
陈大勇和陈二喜兄弟俩,将经营得红红火火、已成为清丰县一块招牌的“陈家快餐店”,无偿赠予了陈家村族里。
在族祠前的空地上,陈耀祖对着全体族人宣布:
“这些年,承蒙各位叔伯乡亲帮衬,我家这快餐店略有盈余。
如今我们举家北上,这店便留给村里。
日后店里所有收益,皆归族中公有,一用于族学,供村里所有愿意读书的娃娃们延请名师、购买书籍;
二可用于修缮祠堂、道路,或帮扶族中孤寡。望此店能如涓涓细流,助我陈家村文脉绵长,人才辈出!”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感激的呼声。
族老们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这不仅是留下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更是为陈家村的未来栽下了一棵参天大树!
解元公的胸怀与格局,令人折服。
“(解元公)高义!”众人纷纷躬身行礼。
陈大勇和陈二喜对视一眼,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去了京城,他们兄弟俩打算重操旧业,将结合了火锅和烤鱼特色的新式食肆开起来,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他们有信心在京城闯出一片新天地!
终于,在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陈、王两家的车队,在无数乡邻的送别下,缓缓驶离了陈家村,前往码头。
行李装满了数艘大船,既有对故土的眷恋,更有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