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垠的黑暗,被引擎幽蓝色的尾迹短暂撕裂,随即又归于永恒的寂静。星海探索团舰队,历经漫长而单调的航行,终于脱离了超空间跃迁状态,在预定坐标点附近缓缓稳定下来。
“希望号”舰桥,主屏幕上的星图与现实舷窗外的景象逐渐重合。然而,映入眼帘的并非预想中的、拥有行星系统的常规恒星系。
前方,是一片令人不安的死寂。
没有恒星的光芒,没有行星的反射,只有一片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的、极其广袤的黑暗星云。更令人心悸的是,舰船传感器传来持续不断的、低沉的警报声。
“检测到异常空间结构!”导航官的声音带着紧绷,“前方星域存在大规模、非自然的引力波纹!重复,引力波纹呈规律性震荡,覆盖范围超过零点三光年,中心强度足以撕裂常规物质!”
全息星图上,原本平滑的空间像被投入巨石的湖面,呈现出清晰可见的、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扭曲涟漪。这些引力波纹并非天体自然形成,它们过于规整,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造感”。
“能量读数呢?”林野的声音沉稳,目光锐利地扫过传感器数据流。
“背景辐射极低,未检测到恒星或大质量天体信号。”浅川梨莎迅速分析着数据,她的逻辑核心飞速运转,“引力波纹源点附近,有微弱的、非热辐射的能量特征……结构复杂,无法识别。其能量签名与我们所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或人类科技产物均不匹配。”
汉斯盯着工程读数,眉头紧锁:“我们的护盾正在持续承受这些引力波纹的冲击,虽然目前强度在可承受范围内,但长期暴露损耗会加剧。而且,这种空间结构下,常规推进方式效率会大打折扣。”
伊万诺夫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战士的本能警觉:“安全部队已就位,所有防御系统上线。建议舰队保持当前距离,派出无人探测器前出侦察。”
索菲亚则关注着另一组数据:“未检测到任何形式的生物信号或生态痕迹。这片区域……像是一个被彻底‘清扫’过的坟场。”
气氛瞬间凝重。眼前这片被诡异引力波纹统治的寂静星域,与出发前预想的任何一种接触场景都截然不同。没有友好的信号,没有可见的文明造物,只有这片充满未知威胁的、冰冷的空间异常。
是陷阱?是警告?还是一个强大到无法理解的文明留下的某种……边界标识?
林野沉默了片刻,感受着掌心中齿轮传来的、一种混合着警惕与微弱共鸣的奇特波动。这片异常区域所散发的规则气息,与他所知的一切都不同,但却隐隐触及了规则本源的一些底层特性。
“保持一级戒备,舰队呈防御阵型,能量护盾最大化。”林野下达指令,声音不容置疑,“但我们来此的目的,是接触与理解,而非战争。”
他看向浅川梨莎和汉斯:“尝试分析引力波纹的数学模式和能量特征,看能否找到其运行规律或源头。同时,调整我们的规则共鸣频率。”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以《共生宪章》的核心精神为蓝本,结合我们对规则本源的理解,生成一段代表‘和平’与‘探索’意图的复合信息流。不要使用任何可能被误解为攻击性行为的编码方式。”
“您是想……”浅川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
“主动发出信号。”林野点头,“用规则共鸣的方式。如果制造这片区域的‘主人’还在,或者存在某种监控机制,他们应该能理解这种基于底层规则的‘语言’。”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举动。在完全未知的情况下主动暴露自己,可能招致无法预料的后果。但被动等待,同样可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汉斯和浅川梨莎立刻行动起来。技术团队与科学团队紧密协作,以“希望号”的规则能量核心为发射源,开始编译一段特殊的信号。这段信号并非具体的语言,而是将“寻求和平交流”、“尊重差异”、“共享知识”等核心理念,转化为一种纯粹的、基于规则和谐共鸣的“意念波形”。
几分钟后,信号准备就绪。
“信号编译完成,能量注入稳定,随时可以发射。”汉斯报告道。
林野站在舰桥中央,目光穿透舷窗,凝视着那片扭曲的、散发着不祥波动的黑暗星云。全舰,乃至整个舰队,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总指挥的最后命令。
“发射。”林野平静地说道。
一道凝练的、肉眼不可见,但在规则层面却如同灯塔般明亮的特殊波动,从“希望号”舰首射出,如同一支友好的橄榄枝,无声无息地没入了那片被引力波纹笼罩的黑暗之中。
信号发出后,一切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引力波纹依旧规律地震荡着,黑暗依旧死寂。
舰队在绝对的寂静中等待着。
一秒,两秒,三秒……
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未知的彼端,是朋友,还是敌人?
答案,或许就在下一瞬间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