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风沙与惊险,随着东归的车辙,渐渐沉淀为记忆深处的烙印。重返太湖之滨的“中华美食药膳学院”,熟悉的湿润空气与满目苍翠,让赵琰与林小满恍若隔世。学院在巽风、周平等人主持下,运转井井有条,规模较他们西行前更为宏阔,慕名而来的学子络绎不绝,“食圣”之名已真正深入人心。
卸下使团重任,回归平静的教学生活,二人倍感珍惜。赵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院管理与江南文教事务的拓展上,着力将“食安”理念与官学体系更深结合。林小满则潜心整理西域之行的收获,将大量关于异域香料、食材、药理的见闻融入《至味真经》的修订,并开设“西域食药专论”新课程,学子们反响热烈。阿卯经历此番磨砺,愈发沉稳干练,已成为学院年轻一代弟子中的翘楚,协助林小满教学研究,独当一面。
生活似乎步入了一种充实而安宁的轨道。然而,生命的奥秘,总在不经意间悄然显现。
初秋某日,林小满在“至味阁”讲授药膳配伍时,忽感一阵轻微眩晕,伴有隐隐的恶心。起初只当是连日劳累,并未在意。但此后数日,这种不适感反复出现,且对某些平日喜爱的食材气味(如鱼腥、油腻)变得异常敏感。她自行诊脉,指尖下的脉象,却让她心中猛地一跳——滑脉如珠,往来流利!这是……
夜深人静,知味居内,林小满倚窗而坐,再次为自己仔细切脉。那清晰的脉象确认无疑。她抚上自己尚且平坦的小腹,心中百感交集,有难以置信的惊喜,有初为人母的忐忑,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传承的深刻感悟。多年来,她与赵琰奔波于家国天下,生死悬于一线,从未敢奢望能如此刻般,拥有一个完整安宁的家,孕育属于彼此的生命结晶。
赵琰处理完公务回房,见妻子神色异样,关切地问:“小满,可是身体不适?连日操劳,莫要累着了。”
林小满抬眼望他,眼中水光潋滟,拉起他的手,轻轻放在自己腕上:“你……自己感受一下。”
赵琰虽不精医道,但于脉象略通一二,凝神细察片刻,虎躯猛地一震,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光芒:“这是……滑脉?!小满,你……我们有孩子了?!”
林小满含泪点头,赵琰激动得一把将她拥入怀中,声音哽咽:“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苍天待我赵琰不薄!” 夫妻二人相拥,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
消息虽未正式公布,但亲近如巽风、周平、秦义等人,很快从赵琰难以掩饰的喜悦和林小满饮食的细微变化中察觉端倪,皆由衷为他们高兴,学院上下无形中更多了一份呵护与喜庆的氛围。
自此,林小满的生活重心悄然调整。她并未放下教学与研究,反而因自身的变化,对“食药与生命”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更深层的思考。她开始系统研究孕期食养、婴幼儿调理的课题,将胡老头笔记中零散的记载与自身医学知识、药膳理念结合,着手编纂 《育婴慈幼食鉴》 。她的饮食变得极其考究,注重清淡平和、营养均衡、忌用大寒大热或活血峻烈之品。以往偏重药效的配伍,如今更添了一份对生命萌芽的温柔呵护。她常抚腹对赵琰笑言:“以往追求至味,是技艺与理念;如今方知,孕育生命的滋味,才是人间至味之源。”
赵琰更是将妻子呵护备至,事无巨细,亲自过问。他翻阅古籍,寻来安胎食疗方,与林小满一同斟酌改良。往日里谈论的多是朝局、学院事务,如今添了许多关于孩儿名字、未来教导的温馨话题。这份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如同最柔和的纽带,让他们的感情在历经风雨后,沉淀出更加踏实深厚的韵味。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学院外的世界,并未因他们的安宁而停止波澜。
一日,赵琰收到墨岩从西北传来的密信。信中除了例行汇报西域局势渐稳、车师国感恩朝贡等消息外,还附上了一则看似不经意的见闻:有商队在死亡之海边缘(即归途中所见紫霞方向),发现几具疑似幽冥火余孽的尸首,死状奇特,似被某种罕见毒虫噬咬而亡。其随身物品中,搜出一些绘制着奇异符号的残破羊皮碎片,经辨认,符号与已知的任何西域文字均不同,却隐约与道教某些古老符箓有几分相似。更令人不安的是,信末提及,高党在京中似乎有异动,其门下几位官员近期频繁出入钦天监,似对星象异变格外关注。
几乎同时,阿卯在整理学院新收购的一批来自南洋的香料时,再次嗅到了那种混合着焦糊、异花甜香与铁锈薄荷的复合怪味,虽然极其微弱,但与他当初在戈壁滩嗅到的如出一辙!气味源自几包标注为“南洋特产——龙血树脂”的香料中。他立刻禀报了林小满。
林小满检查那几块深红色的树脂,其药性记载本是活血散瘀,但阿卯闻到的怪味却并非龙血树脂本身应有。她联想到墨岩信中关于奇异符号和钦天监的信息,心中隐隐不安。这诡异的“气味”,似乎成了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将遥远的西域死亡之海与中原的朝堂动向悄然连接起来。
某夜,林小满在书房翻阅胡老头笔记,试图寻找关于“紫气”、“奇异符号”或“复合怪味”的蛛丝马迹。倦意袭来,她伏案小憩。朦胧间,她仿佛置身一片混沌的紫色雾气中,雾气深处,有一点温暖的金光(如同玉佩中那种子般的光点)在闪烁,引导着她。她下意识地抚摸小腹,感受到一种奇异的共鸣。忽然,雾气中传来一声模糊的叹息,似远似近,像是胡爷爷的声音,又像是某种古老的回响:“源火既熄,紫气东临……新生契机,亦暗藏玄机……慎之,慎之……”
她猛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水,腹中胎儿轻轻动了一下,仿佛在回应她的梦境。她抚摸着腹部,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预感:这孩子的到来,似乎与那遥远的西域谜团、与胡爷爷未尽的探索,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关联。
数日后,更直接的波澜涌至学院。朝廷派来钦差,并非为难,而是传达太后口谕:太后凤体经过林小满先前调理后一直康健,近日却偶感不适,太医束手,特旨召“食圣”林小满即刻入京,为太后请脉调理。口谕中特意强调,太后念及林小满可能有“特殊情况”,恩准其“酌情缓行,但望速至”。
这道旨意,让赵琰与林小满陷入了两难。太后有召,且关乎凤体,不容推辞。但林小满孕期未稳,长途跋涉,风险极大。且京城乃高党势力范围,此行是单纯治病,还是另有深意?联想到高党关注钦天监的动向,以及太后此番“体贴”却又急迫的征召,令人不得不疑。
“我陪你一同进京。”赵琰决然道,“太后旨意不可违,但你的安危更重要。我向朝廷奏明情况,请求随行护卫。”
林小满沉吟片刻,握紧他的手:“好。太后的病,或许非比寻常。我总觉得,这次召见,或许并非只是诊脉那么简单。那‘紫气’,那怪味,还有胡爷爷梦中的警示……京城,恐怕又有风雨。”
临行前,林小满将学院事务郑重托付给巽风、周平,并秘密嘱咐阿卯:“我们不在时,学院安危,尤其是药库和那些特殊香料样本,你需格外留心。若有任何与那‘怪味’相关的人或事出现,立刻通过‘守火人’渠道告知我们。”
阿卯郑重领命:“先生放心,阿卯明白。”
马车驶出学院,踏上赴京之路。林小满倚在赵琰肩头,手轻轻覆在小腹上,感受着体内新生命的悸动。窗外,秋意渐浓,天高云淡,但远方的天际,似乎总有一抹难以察觉的、异样的紫色流光,若隐若现。
生命的喜悦与远方的未知交织在一起,预示着平静的日子再次被打破。此行京师,等待他们的,将是太后的病榻,还是另一场暗流汹涌的较量?而那缕萦绕不散的紫气,究竟预示着怎样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