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喜庆余温尚未散尽,墨岩那封关于西域异动的密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赵琰与林小满心中漾开了圈圈涟漪。然而,历经大风大浪的二人深知,忧心忡忡并无济于事,唯有将眼前的日子过好,将根基打牢,方能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雨。于是,他们将这份警惕深藏心底,外松内紧,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新婚生活的经营与学院事业的深耕之中。
婚后的生活,褪去了惊心动魄,却增添了细水长流的温馨。赵琰与林小满并未沉溺于儿女私情,而是将这份相知相守的情感,化作了共同追求理想的更强动力。他们在学院湖畔拥有一处独立小院,名为“知味居”,陈设简朴雅致,窗外湖光山色,室内书香与药香交融。每日清晨,二人或并肩在药圃散步,探讨新发现的药材特性;或于书房对坐,赵琰处理学院事务、研判各方信息,林小满则修订《至味真经》、撰写新的教案。傍晚时分,常共入厨房,林小满烹制几道清淡可口的药膳小菜,赵琰或打下手,或温一壶清茶,饭桌上交流一日心得,其乐融融。这份平淡真实的幸福,是他们漂泊半生后,最为珍视的宝藏。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更多的心血倾注到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上。阿卯作为林小满的嫡传弟子,更是得到了倾囊相授。林小满开始系统地将胡老头笔记中的精微药理、自己毕生的厨艺心得,尤其是对“火候”、“调和”的至深感悟,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阿卯也不负众望,天赋异禀加之勤奋刻苦,进步神速,不仅味觉嗅觉越发敏锐,对药性、食材的理解也日渐深刻,已能独立处理一些复杂的药膳配制,甚至能对《至味真经》中的部分内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俨然有了几分少年宗师的气度。赵琰亦有意识地让阿卯参与一些学院的外联、采买事务,锻炼其待人接物、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其视为未来的核心栋梁来培养。
学院的发展亦步入快车道。“食圣”大婚的佳话与《至味真经》的刊行,吸引了四方学子慕名而来。林小满主持的“至味讲堂”座无虚席,她不仅讲授厨艺药膳,更注重传播“食以安为先”的理念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赵琰则凭借其官身与人脉,为学院争取到了更多官方支持,并与各地医馆、药行、乃至漕运、市舶司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学院的食材药材来源更广,研究成果也能更快惠及民间。学院定期举办的“四时药膳品鉴会”和“异地饮食文化交流周”,已成为江南文化界的盛事,真正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高地与文化窗口。
这一日,秋高气爽,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几位来自琉球国的使臣及随行医官。他们慕“食圣”之名,特来请教海岛湿热环境的饮食调理以及海产药用的方法。林小满热情接待,亲自演示了如何用紫苏、陈皮化解海腥,用绿豆、薏米祛除湿气,并赠送了针对海岛常见疾患的药膳方。琉球使臣感激不尽,亦带来了他们用海藻、海蛇等特产泡制药酒的独特方法,双方相谈甚欢。这次成功的交流,让林小满更加坚定了“美食无国界,健康共追求”的信念。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秦义和石坚负责的对外情报网络,陆续传回一些令人不安的蛛丝马迹:
江南几家与高党有牵连的大药行,近期在大量收购几种用于治疗瘴气、解毒的冷僻药材,采购量远超寻常需求,且采购渠道隐秘。
市舶司发现,有悬挂可疑旗帜的中型货船,在东南沿海几个非官方指定港口夜间秘密卸货,货物用油布遮盖,疑似军械或违禁品。
更值得注意的是,巽风安插在西北商路的眼线回报,近期有一支规模不小的驼队,以经商为名,正沿着古道西行,队伍中夹着几名形迹可疑、身手矫健的汉人,其目的地似乎指向车师国方向!这与墨岩信中提及的“高党要员秘密西行”的消息隐隐吻合。
这些信息碎片,拼凑出一幅令人警惕的图景:高党的触角,确实在向西北延伸,其目的,绝非单纯的商贸,很可能与车师国的政局变动、“幽冥火”残部,乃至那座神秘的“天香岛”和“圣火遗迹”有关!他们贼心不死,且行动更加隐秘和具有战略性。
赵琰与林小满在“知味居”书房中,对着地图和分析简报,面色凝重。
“树欲静而风不止。”赵琰指尖敲打着西北方向,“高党此番动作,规模不小,所图甚大。西域若乱,丝路必受影响,更可能危及边境安宁。”
林小满蹙眉道:“他们如此执着于西域,恐怕不仅仅是为了财富或权力。‘圣火遗迹’的秘密,幽冥火追寻的‘源火’,或许藏着我们尚未知晓的巨大能量或威胁。胡爷爷的笔记中,似乎也隐晦提及过遗迹关乎气运之类的话……”
“不错。”赵琰点头,“我们必须有所准备。一方面,加强学院戒备,尤其是你和阿卯的安全;另一方面,需加派人手,密切关注西北动向,并设法与墨岩取得更紧密的联系,弄清楚高党与幽冥火的具体勾当。”
就在他们商议对策之时,阿卯敲门进来,小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先生,师父,刚才我在整理库房新收的一批从南洋运来的香料时,发现装肉豆蔻的那个箱子底部,似乎……夹了一层薄薄的、有点奇怪的夹板。”
“哦?”林小满警觉起来,“如何奇怪?”
“味道不对。”阿卯肯定地说,“肉豆蔻的香气下面,有一股极淡的、像是……某种药水或者特殊墨水的味道,还有点腥气。我偷偷撬开了一点,里面好像有东西,但看不清楚。”
赵琰与林小满对视一眼,心中俱是一凛。香料夹带?这可是传递密信的常用手段!
“带我们去看看!”赵琰立刻起身。
三人来到库房,屏退左右。在阿卯的指引下,他们小心地撬开了那个装有肉豆蔻的木箱底部的夹层。果然,里面平铺着一张薄如蝉翼、用特殊药水处理过的绢帛!绢帛上,用一种隐形药水书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需在火光下特定角度才能看清!
赵琰将绢帛凑近烛火,缓缓转动角度,字迹逐渐显现。开篇几行,就让两人倒吸一口凉气:
“海外遗族,谨呈食圣林夫人鉴: 仆等乃昔日守护‘香塔’之遗民后裔,散落南洋。近日察觉,有中土权贵勾结邪教‘幽冥火’,正大规模搜捕我族人,逼问‘圣塔’核心密室‘心焰室’之所在及开启之法。彼等似已得残缺古图,恐不日将再犯圣地!心焰室关乎‘源火’根本,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恳请夫人念在香火之情,速谋对策!联络信号:下次新月夜,于‘味泉’(若夫人已得)中映月,可见指引。 切切!”
信的内容简短,却信息量巨大!高党与幽冥火不仅在西域活动,竟已将触角伸向了南洋的香塔遗民!他们的目标明确指向了香塔最核心的“心焰室”!而且,对方似乎也知道“味泉”的存在,并给出了联络方式!这封密信,是求助,更是警报!
“他们果然贼心不死!而且比我们想象的知道得更多!”林小满声音微颤,香塔中的经历恍如昨日,那“心镜”“味泉”的神奇犹在眼前,若“心焰室”落入奸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赵琰面色阴沉如水:“情况比预想的更紧急。他们动作太快了。这封信,是遗民冒死送出的警告。我们必须尽快回应,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可我们远在江南,如何应对?”林小满忧心忡忡。
赵琰沉思片刻,目光锐利:“或许……该动用太后和陛下给我们的那点‘特权’了。至少,要让他们知道,朝廷并非对西域和海外之事一无所知!另外,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压低了声音,对林小满说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雏形。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石坚急促的声音:“王爷,夫人!京城八百里加急驿报!”
赵琰与林小满心中同时一紧!这个时候,京城的加急驿报?
赵琰迅速收好密信,沉声道:“进来!”
石坚推门而入,呈上一封盖着兵部火漆的紧急公文。赵琰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异常复杂,他将公文递给林小满。
公文内容大意是:西北车师国局势急剧恶化,阿史那顿莫贺旧部发生内讧,边境出现小规模摩擦。朝廷决议派遣一支使团,前往车师国进行斡旋,宣示国威,并考察商路情形。陛下钦点,着文华阁大学士赵琰为副使,借其熟悉西域情况,协同正使前往!限期一月内进京筹备!
这封突如其来的任命,如同一块巨石,砸入了本就暗流汹涌的湖面。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推动?是机遇,还是陷阱?西域,这个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危机四伏的地方,似乎正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再次向他们招手。
林小满握住赵琰的手,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决绝。平静的婚后生活,才刚刚开始,便被远方的风雷骤然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