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展结束一周后,庇护所的 “巧手坊” 飘着 26 支羊绒与 16 支精梳棉的混合香气,桌上堆着未完成的手工订单 —— 浅粉羊绒围巾 15 条待织(针脚需匀至 0.8 厘米 \/ 针),米白暖手宝套 8 个待缝铃铛(每个铃铛用细棉线缠 3 圈固定),毛绒挂饰 12 个待收尾,每件半成品旁都贴着辰辰画的 “加急” 小太阳贴纸,边角还画了小小的毛线团,怕大家忽略。苏晚蹲在工作台前,帮李姐整理浅粉羊绒线团,指尖拂过软乎乎的绒线:“首展后订单多了,咱们上午赶订单,下午抽 1 小时教新学员,别累着,身体要紧。”
李姐的手指在毛线针上灵活地绕着,比首展时熟练多了 —— 她正织的围巾完成三分之二,珍珠向日葵纹的衔接处每厘米收 2 针,看不见一丝缝隙;左手捏线的力度比以前稳,不会再让线松垮。“不累,” 她笑着说,“能靠自己的手挣钱,还能教别人,心里踏实。” 抬头时,瞥见门口站着个女孩,赶紧放下毛线针走过去,脚步放轻怕吓到对方:“你好呀,是来学手工的吗?我教你织绒球吧,很简单,我第一次学也散过五次呢。”
女孩叫小敏,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 —— 袖口磨毛边,领口发脆,左侧衣摆沾着淡褐色污渍;书包带子用棉线缝了三圈,她攥着书包角的手指关节泛白,指甲盖嵌着泥土,头低着盯着磨破的运动鞋:“我…… 我妈说这里能学手艺,可我什么都不会,学慢了你们会不会嫌我笨?” 王阿姨悄悄对苏晚说:“小敏昨天刚搬来,她爸总打骂她和妈妈,想靠手艺挣钱;可咱们现在 32 个订单要赶,培训材料缺 10 米新手毛线,3 个志愿者回老家,没人带新学员……”
苏晚拉着小敏的手,指腹轻轻蹭过她手背上的细小擦伤:“别担心,我们教你,先从织绒球开始,我给你找最软的线。” 她从抽屉里拿出片压干的向日葵花瓣,递过去:“这是‘入门信物’,每学会一样就攒一片,凑够一本就是‘手艺证书’,以后还能教别人呢。” 小敏把花瓣贴在脸颊旁,暖意裹着安全感,突然抬头:“真…… 真的能教别人吗?” 得到肯定后,她把花瓣放进书包内侧小口袋,嘴角咧开笑。
“晚晚姐!订单和培训计划整理好了!” 晓晓抱着订单本跑进来,帆布包的小恐龙挂件晃得撞了下桌子,本子里夹着 “双轨计划”:“老学员上午赶订单(李姐 1.2 条围巾 \/ 天,张姐 2.5 个暖手宝套 \/ 天),下午教新学员;退休志愿者教基础针法,宝妈志愿者线上答疑;物料分好了,16 支精梳棉给新学员,26 支羊绒给订单,贴了标签!” 顿了顿,她有点急:“就是还差 1.25 米新手毛线、10 张布片,新学员明天就要学织绒球了……”
顾?这时扛着楠木培训台走来,台高 75 厘米,刻着 “向阳手工?传承班”,每个座位旁的小抽屉放着备用线团、圆头剪刀(缠了浅粉绒线)、创可贴:“阿杰昨天做的,台面贴了针法图解,浅金色线条不费眼;还设了‘疑问箱’,有不敢问的问题就写纸条。” 他翻着订单本:“联系游戏官方开‘长效运营’任务,玩家捐虚拟材料换现实物料,招募传承志愿者。”
曼妮的消息这时弹出来:“纺织厂补捐 1.25 米 16 支浅粉毛线,玩家社团捐 10 张预剪布片(包边防刮);我爸公司赞助的工具包到了,每人一套圆头剪刀 + 软尺 + 小贴士;游戏群招了 20 位传承志愿者,退休针织老师明天来,宝妈志愿者线上答疑!”
阿杰推着小推车走来,车上的迷你模型泛楠木光:培训台模型的小抽屉能打开,针法图解刻了 “直线缝别太密(0.8 厘米 \/ 针)”;工具包模型的剪刀刻 “圆头安全款”,顶针刻 “戴中指第二关节”。“捐 8 给虚拟材料建模或每月服务 6 小时,就能领,” 他挠挠头,“模型里的纸条写李姐的心愿 ——‘带 10 个新学员,让她们也能靠手艺立足’。”
十分钟后,游戏公告带暖阳特效弹出:
【玄州城官方公告】:“长效运营” 开启!18 个毛线建模 = 1 米线实线,5 个布片建模 = 10 张布片;2志愿者过基础针法测试上岗,获楠木模型;3每 30 人参与,解锁李姐的传承故事视频!当前已捐 82 个毛线建模(10.25 米)、40 个布片建模(80 张),超额完成!
弹幕里满是暖意:【护城小兵 001】:“我妈明天来教织绒球,带了自己的笔记!”【甜糕小厨】:“捐 10 个布片建模!做了 30 块南瓜糕,教累了吃!”【曼妮女王】:“宝妈志愿者建了线上答疑群,新学员随时问!”
“太好了!” 晓晓跳起来,“明天新学员能按时学织绒球了!” 她蹲下来给小敏看工具包:“你看,剪刀不硌手,还有小贴士教你拆错线,不怕学不会!”
第二天下午,小敏跟着李姐学织绒球。李姐掏出自己的笔记:“我第一次绕线散了五次,你看,这样绕三圈捏紧就好。” 小敏织到第三圈时线松了,眼圈红了,李姐按住她的手:“别急,我帮你绕紧。” 重新织好的绒球有点歪,小敏却攥着跑向苏晚:“晚晚姐!我织成了!没散!”
傍晚的 “巧手坊” 满是暖意:李姐教小敏修绒球边缘,张姐带另一位新学员缝布片,晓晓和线上志愿者核对订单,顾?整理 “传承进度表”。离开时,夕阳把希望树的影子拉得长,枝桠上挂着新学员织的小绒球,风一吹叮铃响。
顾?握着苏晚的手,避开旧伤:“传承不是教手艺,是传勇气 —— 让老学员知道自己能帮人,让新学员知道自己能学好。”
回到家,苏晚把小敏的绒球放在展示架,旁是订单本和传承进度表。顾?发了动态,附巧手坊的照片和希望树:“传承守护,是温暖的接力。每一米线,每一次教,都是勇气的传递。感谢每一位,让‘向阳手工’的暖,传得更远。”
月光洒进来,绒球的影子像小太阳。苏晚知道,这场传承永远不会结束 —— 就像向日葵种子生根发芽,手艺和勇气会代代传,直到每个姐妹都能笑着说:“我靠自己能活好,还能帮别人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