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之事已了,临行前夕,江易辰心有所感,登上了西都北郊的龙首山。此山不高,却是俯瞰整个西都盆地的绝佳之处。
此时正值黎明,东方既白,晨曦微露,将天地间渲染成一片朦胧的灰蓝色。江易辰立于山巅,并未运转功法,只是凭借日益强大的神识与对天地气机的敏锐感知,静静俯瞰着脚下这座沉睡中的古城。
在他的“视野”中,西都的轮廓不再仅仅是砖石瓦砾,而是呈现出一片流动的、蕴含生机的能量场。这便是地脉之气,或称龙气、地气。
只见整个西都盆地,东西两侧山脉蜿蜒环抱,如同两只巨大的臂膀,将其呵护其中。南面地势开阔,有河流蜿蜒而出,是为“明堂”。而整个盆地的形态,在晨曦与地气的交织映衬下,竟隐隐勾勒出一尊**侧卧的佛陀**之相!
龙首山正是这“卧佛”的头部,城区主体为其身躯,两侧山脉为臂膀,而那穿城而过的西凉河,则恰似卧佛身前自然垂落的衣带。
“好一个‘卧佛护佑’之局!”江易辰心中暗赞。此等天然风水格局,本应钟灵毓秀,民生富足,人心向善。难怪此地佛文化底蕴如此深厚。
然而,当他神识更深入地探入地脉流转的细微之处时,却微微蹙起了眉头。
他发现了问题。
在这宏大的“卧佛”格局之下,有几处地气的流转却显得不甚通畅。尤其是在原本应是“噶陀西寺”(如今已清理整顿)所在的位置,以及之前马家庄园、菩提生化工厂区域,地气明显**郁结、晦暗**,仿佛健康的血脉中出现了几处淤塞的节点。
这些节点,正是长期被邪气、怨念、以及那“夺灵转识大阵”的掠夺性力量所污染、阻滞的结果。虽然后者已被破去,但留下的“伤痕”仍在影响着地气的自然流转,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此地生灵的休养生息,甚至可能在未来再次滋生阴邪。
“既然遇见,便是有缘。当为此地,略尽绵薄之力。”江易辰心生此念。调理地脉,疏通龙气,乃大功德之事,亦是对他风水之术的一次绝佳实践。
他并未妄动大型阵法,那需要耗费巨大资源且动静太大。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柔和、顺应自然的方式——**引导**。
他并指如笔,以自身精纯的医道真元混合着一丝神识意念为墨,凌空虚划。指尖过处,留下淡淡的、蕴含着“疏通”、“生机”、“净化”意境的符文轨迹,这些轨迹并非永久存在,而是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旨在引动地气自身的修复力量。
他首先针对那几处郁结的节点,以真元勾勒出一个个微型的“疏导灵纹”,如同在淤塞的河道中轻轻投入疏导管,引导着周围活泼的地气缓缓冲刷、浸润那些晦暗之处。
接着,他观想那“卧佛”的整体格局,以自身神念为引,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师,在那无形的“卧佛”影像上,轻轻补上几笔,使其意蕴更加圆满、祥和。尤其是那曾被邪阵污染的“心脏”(核心区域)和几处“关节”(地气流转关键点),他更是以自身那蕴含功德与净土气息的真元,微微温养,助其驱散残余的负面能量。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莫一个时辰。
当最后一笔灵纹融入地脉,江易辰缓缓收功,额角已见微汗。调理一方地域的地脉,即便只是引导,对心神的消耗也是不小。
他再次俯瞰西都。
此时,朝阳已然跃出地平线,万道金光洒落大地。在他的感知中,脚下西都的地气流动,明显比之前顺畅、活泼了许多。那几处郁结的晦暗之处,虽然未能立刻彻底清除,但已然松动,并在周围纯净地气的滋养下,开始缓慢地自我修复。整个“卧佛”格局,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变得更加生动、祥和。
一股难以言喻的清新、安宁之气,开始在整个西都盆地缓缓弥漫开来。许多尚在睡梦中的市民,无意识地翻了个身,睡得更加香甜;一些早起的人们,则感觉今日的空气似乎格外清新,心情也莫名地舒畅了几分。
江易辰微微一笑,心中安然。此举虽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什么,但却为这座古城埋下了一份长久安宁的种子,假以时日,必能福泽此地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