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香渐散,禅房重归寂静。江易辰并未立刻服用那新炼成的悟道丹,而是将其收起,再次于蒲团上静坐。此番西都之行,波澜壮阔,收获颇丰,但更需要沉下心来,将其中的道理融会贯通,化为自身道基的一部分。
他闭目内视,心神沉入一种玄而又玄的思辨状态。脑海中,《逍遥医经》的总纲缓缓浮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以往,他对此的理解,多应用于医术之上——气血为阳,津液为阴;五脏六腑,各有阴阳;治病之道,在于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应用于武道——动为阳,静为阴;刚猛为阳,柔韧为阴;攻守之道,在于阴阳互济,刚柔并施。
然而,此次面对“藏密药洗术”,与贡布邪僧进行凶险的精神对决,乃至最后创出“梵音针”,将精神意志融入武道掌法……这一系列的经历,让他对“阴阳”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这阴阳平衡,不仅存在于肉身气血、武道招式之间,更存在于那虚无缥缈,却又真实不虚的**精神(神)与肉身(形)** 之间!
精神意念,无形无质,变幻莫测,主内,司思考、情感、意志,其性偏于“阴”。肉身躯壳,有形有质,承载气血,主外,司行动、感知、存在,其性偏于“阳”。
过往修行,无论是侧重武道锤炼肉身(阳),还是侧重医道滋养神魂(阴),他虽未偏废,但潜意识里,或许仍是将二者稍稍割裂看待。
而此次,他亲眼目睹,那“惑心梵印”如何通过操控精神(阴),进而影响、乃至摧毁肉身(阳)的机能,使活人如同行尸走肉。他也亲身经历,贡布邪僧那强大的精神攻击(阴),如何能直接重创他的识海,若非他肉身(阳)强韧、道心坚定,早已崩溃。
反之,他亦体会到,自身强横的肉身气血(阳),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反哺神识,支撑他在精神对决中坚持下去;而那新悟的、蕴含镇魂之意的掌法,更是将精神意志(阴)的力量,通过肉身(阳)施展出来,威力倍增!
“原来如此…”江易辰心中明悟如灯照暗室,“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过于追求精神力量的强大而忽视肉身的锤炼,则神如无根之木,看似繁茂,实则脆弱,易被外邪所侵,如那贡布,虽精神诡谲,肉身却相对孱弱,一旦被近身,便险象环生。”
“而若只注重肉身力量的积累,忽视心神的修养与壮大,则形如无魂之躯,力量再强,也不过是莽夫,遇到精通精神攻击的对手,极易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可能因力量失控而走火入魔。”
强大的肉身是神魂最坚固的堡垒,而澄澈强大的神魂,则是驾驭肉身力量、探索天地大道的舵手。
此次他能在西都破局,正是得益于他医武双修,在精神与肉身两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方能在那极致的压力下,完成蜕变,创出“梵音针”,融合“大手印”于武道。
想通此节,江易辰只觉道心更加通透圆融。以往修行中一些未曾留意的细微滞涩之处,此刻也豁然开朗。他引导着体内真元运转,不再刻意区分是滋养肉身还是温养神识,而是让其自然流转,调和阴阳,使神与形在这循环中达成更完美的和谐与平衡。
一股更加深沉内敛,却又生机勃勃的气息,自他体内隐隐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