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室内,江易辰并未因初步领悟“禅医”之道而急于求成。他深知,丹道一途,亦是医道重要分支,丹药之力,往往能起到针石所不及之效。面对“藏密药洗术”这等广泛传播的邪术,单靠他一人以音律心神之法逐个救治,效率太低,必须有能普及应对之物。
他心念一动,一尊古朴的三足丹炉自储物法器中飞出,落于室中,炉身刻有云纹瑞兽,正是他常用的“云纹鼎”。同时,数十种药材被他以真元包裹,悬浮于身前,散发出或清香、或苦涩的浓郁药气。
“《逍遥医经》丹方篇中,有‘清心丹’,位列三品,专治邪祟入体、心神不宁、癔症妄语。或可一试。”江易辰目光扫过药材,心中已有定计。
此丹所需主药为“清心三叶莲”、“宁神花”、“冰心草”,辅以“朱砂”、“琥珀粉”等定惊安神之物。这些药材虽珍贵,但以耀辰如今的渠道,不难获取。
他并指如剑,一缕精纯的先天真气自指尖涌出,化作淡金色的火焰,投入丹炉底部。“嗤”的一声,炉火升腾,温度开始稳步上升。不同于以往炼制淬体丹、筑基丹时的刚猛,此次控火,江易辰刻意将火焰调节得更为温和、持久,更注重对药材中“安神”药性的萃取。
“清心三叶莲,去其根茎,留其花瓣,以文火慢焙,取其清冽净化之意…”
“宁神花,需待炉温升至三成,投入其中,以其香气融于炉内空间,滋养药性…”
“冰心草,性寒,需以真元包裹,隔绝炉火直接炙烤,待他药性融合大半,再缓缓释放其冰镇安魂之力…”
江易辰全神贯注,神识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时刻监控着丹炉内每一分温度的变化,每一种药材药性的析出与融合。他的手法娴熟而优雅,带着一种合乎天道的韵律。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只有炉火轻微的噼啪声和药材融化交汇时发出的细微嗡鸣。数个时辰后,丹炉内药液渐渐浓缩,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清凉香气,仅仅是闻上一口,便觉脑中杂念为之一清。
“凝!”
江易辰低喝一声,双手结印,打出一道道丹诀。炉内药液迅速旋转、凝聚,最终化作九颗龙眼大小、通体莹白、表面有着三道淡青色云纹的丹药。
丹成三品,云纹隐现,已是上佳品质。
江易辰取出一颗“清心丹”,来到一名症状中等的“净心口服液”依赖者面前。让其服下后,他以神识密切观察。
丹药入腹,化作一股清凉气流,迅速上行至识海。那清凉之意确实有效,如同甘霖洒落,让患者识海中那躁动不安的“惑心梵印”稍稍平复了一些,患者的情绪也明显稳定下来,不再那么焦躁渴望口服液。
然而,好景不长。约莫一炷香后,那“清心丹”的药力逐渐消散,而那“惑心梵印”如同附骨之疽,再次开始散发出蛊惑的波动,患者的眼神重新变得迷茫,渴求再起。
“果然…”江易辰微微摇头,眼中并无太多失望,更多的是了然,“清心丹之力,在于‘安抚’与‘净化’一般性的心神污染、邪气入侵。但这‘惑心梵印’并非简单的外邪,它已与受害者本身的‘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纠缠,如同在镜面上刻下了花纹。清心丹只能暂时让这花纹模糊,却无法将其从根本上磨平。”
治标不治本。
丹药之力,终究是外物。对于这种根植于精神本源,带有信仰窃取性质的邪术,单纯的药力洗涤,显得力有未逮。这需要更针对性的,直接作用于“识”本身的力量,比如他刚刚领悟的“禅医”音律之法,或者……更高阶的,专门针对此症的丹药。
但更高阶的丹方,绝非一时半刻能够推演或寻得。
这次炼丹,并非徒劳。它让江易辰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藏密药洗术”的棘手,也让他明白,对付此种病症,丹道并非万能,必须与“禅医”之道,乃至其他手段结合。
他将剩余的“清心丹”收起。此丹虽不能根治,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为后续的彻底治疗争取时间,也算是有用之物。
“看来,欲破此局,‘禅医’音律为主,丹药阵法为辅,方是正道。”江易辰目光再次投向《逍遥医经》“禅医篇”那玄奥的经文,心中对后续的道路,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