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接下来的议程,封瑶虽依旧保持着专注的姿态,但心神已不可避免地萦绕在程静深教授那番意蕴深长的话语上。“瑶台镜湖,静影沉璧”,老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伴着海棠花影读书的岁月……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像一把把精巧的钥匙,轻轻叩击着通往母亲往事的那扇紧闭的门。
茶歇时与程教授的短暂交流,信息量巨大。她能感觉到,程教授看她的眼神,那种超越初次见面的温和与探寻,绝非仅仅源于对她名字的诗意联想,更像是在她身上看到了某个旧日影子的痕迹。母亲的名字里有一个“静”字,与程静深名字中的“静”是同一个字,这会是巧合吗?还是某种隐晦的关联?
中场休息的铃声再次响起,封瑶借着去洗手间的间隙,在走廊僻静的窗边停下,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试图让翻涌的心绪平静下来。透明的玻璃窗映出她沉静的容颜,以及悄然走到她身侧的徐卓远的身影。
“信息量超载了?”他低声问,语气是一贯的平稳,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
封瑶转头看他,窗外的天光落在他清晰的侧脸轮廓上,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专注,像稳定她心神的锚。“有一点。”她坦诚道,微微蹙眉,“程教授的话……几乎是在明确指向那个年代,那个地点。我几乎能肯定,他认识妈妈,而且可能很熟悉。”
徐卓远微微颔首,逻辑链条在他脑中清晰展开:【数据关联性分析:关键词“静”(姓名重叠),“老图书馆靠窗位”(与目标人物老照片背景高度吻合),“海棠林青春记忆”(共同情感场景)。结合程静深对封瑶超常的初始关注度及言语间的回忆色彩,假设“程静深与目标人物母亲存在青春时期密切社会关系”成立概率提升至89%。】
“他的态度是友善的,甚至是主动释放信息。”徐卓远客观分析,“这降低了直接接触的风险。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友善和怀旧情绪,转化为有效的信息传递,且不引发目标人物(母亲)的防御机制。”
“我明白。”封瑶点头,重生一世,她深知处理母亲往事需要如水般的柔和与耐心,强求不得。“程教授最后说期待更多交流,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需要一个更自然、更深入的契机。”
徐卓远沉吟片刻,指尖在平板电脑边缘轻点:“研讨会后,有一个非正式的、由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沙龙,地点在镜湖边的‘临湖轩’,主题是‘人文与科技的对话’。程静深教授是受邀的嘉宾之一。根据日程和人物性格模型推演,他出席的概率为72%。这是一个理想的情境。”
封瑶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临湖轩”她知道,是h大一处颇有雅趣的临水建筑,环境清幽,氛围轻松,远比报告厅更适合深入交谈。而且主题涉及人文,正是程教授的领域,也能让她更自然地参与进去。
“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参与理由,以及,让你在沙龙中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参与者,而非单纯的旁听者。”徐卓远看着她,目光中带着考量与信任,“你的艺术史背景和重生后积累的跨学科视野,是优势。”
封瑶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她需要展现出足以与程教授对话的底蕴,才能让交流不止于表面的寒暄,才能让程教授更愿意打开话匣子。
“我懂了。”她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明,“我会做好准备。”
下午的研讨会,封瑶听得更加投入,不仅关注算法本身,也更留意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辨与美学逻辑,这些都是可以与人文领域交叉对话的切入点。徐卓远则在一次关于“算法伦理与社会影响”的自由讨论环节,做了一次简短却极为精彩的发言,他从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人文关怀不可或缺的价值,逻辑缜密,视野开阔,引得台下多位人文领域的学者频频点头,程静深教授也投来了赞赏的目光。
这一幕,恰好被坐在稍后位置的苏晓晴看在眼里。她微微歪着头,看着台上冷静自持的徐卓远,又瞥了一眼他身边始终沉静温婉、目光却始终追随着徐卓远的封瑶,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明晰的复杂情绪。是对于徐卓远学术能力之外另一面认知的讶异?还是对他与封瑶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感到一丝难以理解的不适?她蹙了蹙眉,将这丝莫名的情绪归结为对跨领域思维模式的不习惯,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回手中的论文草稿上。
研讨会结束后,人流涌出报告厅。正如徐卓远所预料,程静深教授果然朝着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徐同学,刚才的发言很有见地。”程静深笑着称赞,随即目光转向封瑶,更为温和,“封同学听得也很认真。晚上镜湖边的沙龙,两位有兴趣一起来坐坐吗?轻松交流,没有太多约束。”
机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非常感谢程教授的邀请,我们很荣幸。”封瑶微笑着应下,姿态落落大方。
徐卓远也颔首致意:“很好的学习机会。”
去往“临湖轩”的路上,夕阳将镜湖染成一片暖金色,波光粼粼,与岸边渐次亮起的灯火交织。三人并肩而行,气氛融洽。程静深似乎心情很好,指着湖对岸一栋掩映在树影中的古朴建筑:“看,那就是老图书馆,现在主要做档案馆和特藏阅览了。我们刚才说的靠窗位置,就在二楼东侧。”
封瑶顺着他的指引望去,暮色中的老楼静谧安详,仿佛凝固了时光。她心中悸动,面上却只是恰到好处地流露出欣赏与感慨:“即使在暮色里,也能感受到它的沉静气质。”
程静深深深看了她一眼,语气带着悠远的怀念:“是啊,沉静……那时候,最喜欢在那里看书的人里,就有一个特别安静的女孩,总是坐在固定的靠窗位置,一待就是一下午。她看书的样子,就像一幅画,周围再吵,也打扰不了她内心的宁静。”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封瑶心中激荡开层层涟漪。特别的女孩,固定的靠窗位,安静得像一幅画……这些描述,与她记忆中母亲偶尔流露出的、关于大学时代只言片语的印象,隐隐重合。
她按捺住心跳,没有急切追问“那个女孩是谁”,而是顺着意象本身回应:“能在那样的环境里找到内心宁静的人,一定拥有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程静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更深的追忆,轻轻叹了口气:“是啊,她的确如此。不仅安静,才华也很出众,尤其对古典文学和艺术有着独特的感悟力……”他话语微顿,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得有些多了,转而笑道,“你看我,人老了,就容易回忆过去。现在的年轻人,像你们这样,能同时关注科技与人文,很难得。”
封瑶知道,第一次深入接触,点到即止的效果最好。她不再追问,只是将“古典文学与艺术”、“独特感悟力”这些关键词牢牢刻在心里。
徐卓远适时地将话题引回晚上的沙龙,询问了程静深对于人文与科技融合的一些宏观看法,气氛重新回到学术交流的轨道,但彼此间那种无形的联系,似乎又紧密了几分。
到达“临湖轩”,这是一座仿古设计的临水轩榭,内部已经布置成轻松的围坐形式,已有不少学生和年轻老师在场,三三两两交谈着。苏晓晴果然也在,正与一位计算机系的助教讨论着什么,见到他们进来,目光在徐卓远身上停留一瞬,又很快移开。
沙龙开始后,主持人抛出的几个话题都颇具启发性。当讨论到“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边界与伦理”时,封瑶看准时机,在几位同学发言后,从容地开口。
她没有从艰深的技术角度切入,而是从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谈起,提及了文艺复兴时期光学器材的使用对绘画技法的影响,以及摄影术发明初期引发的关于“艺术是否死亡”的争论。
“技术工具始终在变革,但艺术的核心,或许始终关乎人的情感、思想与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她的声音清晰柔和,却不失力量,“当下的AI艺术,可以模仿风格,生成视觉奇观,但它是否具备那种源于生活磨砺、内心挣扎与喜悦的、真正打动人心的‘灵晕’?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边界。科技可以拓展表现的疆域,但人文精神,始终是定义价值与意义的灯塔。”
她的发言,既有历史纵深感,又紧扣现实问题,视角独特,表述清晰,立刻吸引了全场的注意。程静深教授眼中赞赏之意更浓,甚至带头轻轻鼓了鼓掌。
“封同学说得非常好!”他感慨道,“科技是引擎,人文是罗盘。失去了方向的引擎,力量再强大也可能迷失。你能有这样的见解,非常难得。”
徐卓远坐在她身侧,看着她在众人聚焦下沉静发言的样子,目光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柔和。【系统日志:交互目标“封瑶”表现超出预期。逻辑清晰,论据有力,情感传递有效。成功建立“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个人形象,有利于与关键人物“程静深”构建更平等、深入的对话渠道。对主线任务“亲情弥补”及隐藏任务“自我成长”均有正向促进。】
沙龙在深入而愉快的交流中接近尾声。程静深显然对封瑶印象深刻,结束时特意走到她面前,递过一张素雅的名片:“封同学,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你在艺术史和跨学科思考上很有灵气,以后若在相关领域有什么问题,或者来h大,欢迎随时交流。”
“谢谢程教授,我一定会珍惜向您请教的机会。”封瑶双手接过名片,语气真诚。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名片,更是一座通往母亲往事的重要桥梁正式搭建起来的象征。
离开临湖轩,夜色已浓,镜湖倒映着星月与灯火,静谧如梦。封瑶和徐卓远沿着湖岸慢慢走着。
“今天,收获很大。”封瑶轻声说,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感觉离妈妈的世界,近了一步。”
“嗯。”徐卓远应道,【评估:今日行动综合收益率为185%,远超预期。关键人物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获取渠道成功建立。】他侧头看她,“你做得很好。”
他的肯定简单直接,却让封瑶心中暖意融融。她知道,这份“做得很好”,包含了她情绪的控制、时机的把握、以及发言的专业度。
“是因为有你在。”封瑶停下脚步,抬头看他,眼中映着湖光与灯火,清澈而温暖,“是你让我觉得,无论想做什么,背后都有支撑,可以勇敢地去尝试。”
前世的她,敏感自卑,从未想过能如此从容地与知名教授对话,能在这样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是重生,更是身边这个人的存在,让她一点点挣脱了过去的枷锁,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徐卓远凝视着她,镜片后的目光深邃。数据流在核心无声奔涌,却无法完全解析此刻心头那种陌生的、温热的充盈感。【情感参数波动:满足感+25%,保护欲+18%,未知情感变量持续增长……】他伸出手,极其自然地替她将一缕被风吹乱的发丝掠到耳后,指尖不经意擦过她微凉的耳廓,动作轻柔而带着一种不容错辨的珍视。
“这是你自身努力的结果。”他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低沉清晰,“封瑶,你本身就拥有光芒。”
他的话,如同投入她心湖的星辰,漾开一片璀璨的涟漪。亲情线索的浮现让她欣慰,而身边这份坚定不移的认同与守护,更是她重生以来,收获的最珍贵的礼物。
两人继续并肩前行,身影在湖畔路灯下拉长,依偎在一起,融入了h大宁静而深厚的夜色中。往事的钥匙已经找到,而前方的路,在他们共同的脚步下,正延伸向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