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在访谈中那句石破天惊的“拍电视就是为了更快回笼资金”,如同一块被精准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岂止是涟漪,简直是滔天巨浪。
节目播出的当晚,相关话题便以坐火箭的速度窜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榜。
#李扬坦言拍电视为赚钱#、#艺术商人李扬#等词条后面,紧紧跟着一个鲜红刺眼的“爆”字。
这年头,虽然市场经济的大潮早已席卷神州,但至少在文化艺术的台面上,多数人还是习惯性地给“电影”、“导演”这些词汇披上一层高雅艺术的外衣。
私下里,投资方、制片人、乃至创作者自己,哪个不是铆足了劲算计着票房、收视率和收益回报?
可一旦站到台前,谁不乐意被冠以“艺术家”的名头,谈几句理想、情怀与艺术追求?仿佛不如此,便显得自己格调不够,落了俗套。
李扬倒好,他亲手把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给扯了下来,露出了底下冷冰冰的商业内核。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首先跳出来的,便是那些自诩为“艺术守护者”的同行,其中尤以许久未曾公开评价过李扬的贾长柯导演,反应最为激烈。
瑞士,洛迦诺。
贾长柯刚刚结束与电影节组委会主席的通话,脸上那难以抑制的得意和红光,几乎要透过越洋电话信号传回国内。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虽不及戛纳、威尼斯那般声名显赫,但在欧洲乃至世界影坛,亦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的存在。
而这一届的“终身成就奖”,将授予他贾长柯!
消息尚未正式对外公布,但他已经提前得到了确切的喜讯。
八月的洛迦诺,他将站在那个备受瞩目的领奖台上,接受来自全球电影界的致敬。
这份荣誉,像一剂强心针,让他本就有些居高临下的心态,更加膨胀起来。
也正是在这种极度愉悦和自得的心境下,他看到了助理小心翼翼递过来的平板电脑上,关于李扬访谈的新闻和那刺眼的标题。
“拍电视就是为了钱?”
贾长柯先是一愣,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扯动,最终化为一声充满鄙夷的嗤笑。
“哈!真是……真是蠢得无可救药!”
他放下平板,对着空气,仿佛李扬就站在他面前一般,摇头晃脑地评点道。
“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
“连装都不会装一下吗?”
“这圈子里的游戏规则,这小子是真一点没弄明白,还是故意装糊涂?”
其实,关于李扬,贾长柯的心态经历过几次微妙的变化。
最初,李扬凭借《南京照相馆》横空出世,以新人之姿批判路川,他是存着看热闹的心态,甚至带着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轻蔑。
但随着《战狼》的票房奇迹,尤其是《流浪地球》以碾压之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这种轻蔑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
李扬的票房成绩是实打实的,硬得让人无法忽视。
而且他是中戏表演系出身,算是根正苗红的学院派,虽然不是导演专业,但也算是体系内的人。
基于此,贾长柯曾有一段时间,在公开场合收敛了对李扬的批评,变得谨慎甚至沉默。
尤其是在09年的金鸡奖上,他看到《南京照相馆》获得了多项提名,虽然最终颗粒无收,那时他心里还曾暗自揣测:
这小子,开窍了?
知道要融入圈子,开始经营人脉了?
在金鸡奖这种讲究资历和人情往来的地方,一个新人,能获得多项提名,本身就是一种认可和信号。
他以为李扬终于走上了“正轨”,开始懂得低头,懂得“拜码头”了。
按照惯例,以李扬展现出的势头和潜力,只要他愿意,无论是京圈还是沪圈,总有大佬愿意将其收归麾下,给予资源和奖项上的扶持。
然而,随着他私下里多方打听,得到的结果却让他大跌眼镜,继而涌起的是一种被“冒犯”的恼怒。
李扬,哪边的码头都没拜!
京圈几位大佬的饭局,从未见过他的身影;
沪圈的各种沙龙聚会,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号。
他就像个独行侠,闷头拍自己的电影,搞自己的青锋影业,完全不按圈内既定的规则行事。
这也直接反映在了奖项上。
纵观李扬出道这几年,电影票房一部比一部炸裂,打破一个又一个纪录,但在国内外有分量的奖项上,却是尴尬的空白。
别说国际A类电影节的奖项了,就是国内的金鸡等主流奖项,他也几乎是与提名无缘,更别提获奖。
贾长柯原本还想着,或许是火候未到,资历尚浅。
可最近,眼看又快到一年一度金鸡奖申报的时候,他特意留意了一下风声,却惊讶地发现——李扬那边,似乎压根就没打算把《战狼》和《流浪地球》这两部现象级的作品报上去!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李扬压根就没把主流奖项体系放在眼里,或者说,他根本不屑于通过这个体系来证明自己,来获取所谓的“认可”!
“狂妄!无知!”
贾长柯当时心里就骂开了。
在他看来,电影圈混,票房固然重要,但那只是“术”;
而奖项、人脉、圈子,这才是“道”,是立身之本。你李扬票房再高,身后没有大佬站台,不融入这个圈子,那就是无根的浮萍,随时可以被拿捏,被边缘化。
之前李扬风头正劲,他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发难。
现在好了,李扬自己把这么大一个把柄送上门来,而且正值他贾长柯荣获国际大奖,志得意满,站在道德和艺术的制高点上,此时不开炮,更待何时?
于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贾长柯在接受一家相熟媒体电话采访时,对着李扬的言论,发起了猛烈的抨击。
“听到这样的言论,我感到非常痛心,这是世风日下的表现!”
贾长柯的声音通过电话线,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沉重。
“作为电影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职业操守,怎么能如此赤裸裸地、不知廉耻地把‘赚钱’挂在嘴边?”
“这是对电影艺术的亵渎!”
他越说越激动:
“电影是什么?”
“是第七艺术!”
“是人类精神的灯塔!”
“如果我们这些创作者都一头钻到钱眼里,那我们的电影还有什么希望?我们的观众还能看到什么样的作品?”
“这是一种极其短视和危险的行为,是在自毁长城!”
贾长柯的这番“仗义执言”,经由媒体放大,立刻在本就沸腾的舆论油锅里,又浇上了一勺热油。
网络上,关于李扬的争议彻底走向两极分化。
反对和批判的声音汹涌澎湃:
“取关了取关了,没想到李扬也是这种唯利是图的人。”
“电影艺术就是被这种商人搞坏的!”
“贾导说得对!支持贾导!电影人要有风骨!”
“看他《流浪地球》里那些植入广告就知道,吃相难看!”
“为了钱去拍电视剧?自降身价!堕落!”
支持和理解的声音同样不容小觑:
“扬哥牛逼!敢说真话!商业社会,赚钱有错吗?”
“拍电影不用花钱吗?特效不用钱吗?员工不用发工资吗?李扬不过是说了大实话!”
“我觉得挺好,总比那些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人强!”
“《流浪地球》的投资那么大,不赚钱怎么拍下一部?你们这些喷子出钱吗?”
“支持李扬!用作品说话,比那些只会抱团拿奖的强多了!”
此外,还有大量看热闹不嫌事大、热衷于玩梗的乐子人:
“李扬:我对钱没有兴趣(战术后仰)。”
“耿直boy扬哥,在线教学如何把天聊死。”
“艺术商人?不,这是商业艺术家!(狗头)”
“所以《花千骨》什么时候上?我已经准备好VIp了,让我看看值多少钱(搓手手)。”
各种表情包、段子层出不穷,将李扬访谈中的画面和言论二次创作,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广泛传播,反而让事件的关注度突破了原有的圈层,渗透到更广泛的大众视野。
在这场席卷全网的舆论风暴中心,青锋影业和李扬本人,却异乎寻常地保持着沉默。
公司官方没有任何声明,李扬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也一片宁静,仿佛外界的狂风暴雨与他毫无关系。
在北京青锋影业总部的办公室里,李扬站在数据中心的巨幕墙前,上面实时滚动着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关键词云图以及《花千骨》相关话题的指数曲线。
王紫逸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扬子,咱们真不回应一下?那贾长柯说得也太难听了!”
吴晋也皱着眉头:“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让舆论这么发酵,会不会影响……”
“影响什么?”
李扬转过身,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焦虑,反而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淡然笑容。
“影响《花千骨》的销量?还是影响爱奇艺找我们谈判的决心?”
他抬手指向屏幕上那几条依旧坚挺地挂在热搜前列的词条,以及《花千骨》那如同坐了火箭般飙升的搜索指数和网络讨论量。
“你们看,现在全网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们青锋?盯着《花千骨》?”
李扬的语气带着一丝玩味。
“贾长柯之流,他们骂得越凶,给我们带来的免费流量和关注度就越高。”
“他们不是在骂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人脉和声望,免费给我们即将上线的项目做全球预热宣传。”
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目光仿佛已经穿越了时空,落在了某个正在紧急开会的会议室里。
“至于爱奇艺……”
李扬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低语。
“哥只能帮你到这了。”
“话题和热度,我已经亲手给你们点燃,烧得旺旺的。”
“现在全网都知道我李扬的下一部重磅作品是《花千骨》,都知道这部剧代表着巨大的流量和商业潜力,也都等着看它最终会花落谁家,能创造出怎样的价值。”
“这把火,已经烧起来了。”
“接下来,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拿出匹配的诚意和魄力,把这颗万众瞩目的‘金蛋’稳稳接住……”
李扬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
“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这场由他亲手掀起的舆论风暴,在旁人看来是危机,在他眼中,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送给未来合作伙伴的,最好的“助攻”。
而对于爱奇艺,对于这满城风雨和泼天的流量。
他们又会如何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