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内容部,《小璐访谈间》的录制后台。
主持人赵小璐,一位以知性和反应敏捷着称的年轻女主持,正对着化妆镜最后整理着自己的发型和妆容。
镜子里映出的脸,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紧张。
她的手心微微出汗,不是因为即将面对镜头,而是因为今天访谈对象的特殊,以及台领导私下交代给她的、那份沉甸甸的“额外任务”。
就在昨天,她的直属上司,内容总监梁文瀚亲自找到她。
“小璐,下周《小璐访谈间》的嘉宾,定了,是李扬。”梁文瀚开门见山。
“李扬?青锋影业的李扬?”
赵小璐当时就惊了。
以李扬如今在娱乐圈如日中天的地位,以及他那出了名的不喜欢在非创作场合露面的习惯,能请动他,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小璐访谈间》虽然是爱奇艺重点打造的自制节目,但毕竟平台初创,节目影响力有限。
“对,就是他。”
梁文瀚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期待和压力的神情。
“我们平台正在和他们谈一个大项目,就是他们那部《花千骨》的独家网络播映权。”
“这次访谈,算是合作前的一次友好互动,也是为了维护关系。”
“你准备一下,问题要既有深度,又能…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赵小璐不傻,瞬间就明白了领导话里的潜台词。
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访谈,更是一次带着商业侦查使命的对话。
她的任务清单在内心迅速列了出来:
第一,探查李扬为什么在电影领域取得空前成功、稳坐神坛之后,突然“自降身价”,跑来拍电视剧。
这背后是战略布局,还是另有隐情?
第二,尽可能巧妙地引导他说出对网络电视剧未来市场的真实预期和看法。
这直接关系到平台在后续谈判中,该以什么样的价格和姿态去报价。
如果他极度看好,那青锋的要价必然水涨船高;
如果他态度模糊,那平台就还有议价空间。
第三,在完成前两点的基础上,尽量制造一些能引发广泛讨论的“爆点”话题,为节目、为平台引流。
李扬本身就是流量保证,他的一言一行都容易被放大解读。
而贯穿这三点的,是一条绝对不能逾越的红线——绝对不能惹怒李扬。
一旦搞砸了,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花千骨》这一单生意,甚至可能导致平台与这位顶级内容生产者长期关系的恶化。
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问题既要问到点子上,挖出干货,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和警觉。
赵小璐感觉压力山大,昨晚几乎一夜没睡,反复推敲着访谈提纲和提问的角度。
让她稍感安心的是,向青锋影业发出邀约后,对方很快就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李扬答应得很干脆,这似乎印证了梁总监的判断——为了促成合作,李扬愿意展现出友好和配合的姿态。
“各部门准备,嘉宾已经到位,五分钟后开始录制。”
对讲机里传来导演的声音。
赵小璐深吸一口气,对着镜子最后挤出一个职业化的、自信的微笑,起身走向演播厅。
演播厅布置得温馨而雅致。
李扬已经坐在了沙发上,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休闲裤,姿态放松,脸上带着淡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看到赵小璐进来,他礼貌性地站起身,与她轻轻握了握手。
“李导,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小璐访谈间》的邀请。”
赵小璐落座,开启标准的开场白。
“不客气,我也很期待和赵小姐聊聊。”
李扬的回应很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
常规的寒暄和关于《流浪地球》辉煌成绩的回顾之后,访谈进入了赵小璐预设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李导……”
赵小璐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恰到好处的好奇表情。
“我们大家都知道,您凭借《南京照相馆》、《战狼》,尤其是《流浪地球》,已经在电影领域取得了可以说是巅峰级的成就。”
“电影,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影视行业里更……嗯,更高级或者说更具代表性的一个领域。”
“我们都很好奇,是什么促使您在这个阶段,突然决定转身投入电视剧的拍摄,比如即将完成的《花千骨》呢?”
“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新尝试,还是基于某些特别的考量?”
这个问题她斟酌了很久,试图用“高级”、“代表性”等词语微妙地铺垫,引导李扬说出转向的深层动机。
然而,李扬并没有顺着她铺好的台阶往下走。
他听完问题,只是轻轻笑了笑,目光转向赵小璐,反问道:
“赵小姐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不过在我回答之前,我倒是也想问问,据我所知,爱奇艺平台上线之初,就投入重金和大量精力来布局像《花千骨》这样的长剧内容。”
“而在此之前,市场上更多的视频平台,比如优酷、土豆,它们更倾向于作为一个用户分享内容的平台,自身并不大规模制作或购买此类长视频。”
“那么,爱奇艺又是基于什么样的判断,要做这个看起来有些‘特别’的事情呢?”
赵小璐心里“咯噔”一下。
她万万没想到,李扬一上来就反客为主,把问题抛了回来。
这完全打乱了她预设的节奏。
她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否则就显得太不专业,也显得爱奇艺战略不清。
她迅速调整状态,脸上保持着微笑,将平台内部讨论过多次的战略方向,用清晰流畅的语言阐述出来。
“李导观察得很敏锐。”
“我们爱奇艺确实认为,视频网站的未来,不能仅仅停留在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层面。”
“随着网络速度和普及度的提升,用户对高品质、专业化长视频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布局长剧,是我们构建内容护城河,提升用户粘性和品牌辨识度的关键一步。”
“我们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势。”
她说完,期待地看着李扬,希望他能接着这个话题,展开谈谈他的看法。
李扬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表情,简洁地回应道:“嗯,你们想的很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赵小璐:“……”
她心里一阵无语。
这话听着是赞同,但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说!
完美的官方辞令,滴水不漏。
不行,不能就这样被带偏。
她决定更直接一点,进入第二个核心任务——摸底市场预期。
“看来李导和我们平台对未来的判断不谋而合。”
赵小璐巧妙地接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
“那么,具体到市场层面,您个人非常看好电视剧,尤其是依托于网络平台的电视剧市场吗?”
“您觉得这个市场未来的潜力,与传统的电影市场相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她紧紧盯着李扬,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
李扬这次没有绕圈子,他回答得很肯定,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我非常看好网络电视剧市场,这一点我毫不怀疑,并且非常确信。”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继续说道。
“至于你问的和电影市场比较……”
“我认为,这两者其实没办法放在一起直接比较。”
“它们是满足观众不同需求、拥有不同商业模式和生命周期的两种产品。”
“就像人需要吃饭,也需要喝水一样,两者同样重要,但无法互相替代。”
“网络剧会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巨大的增量市场。”
这个答案,让赵小璐心里微微一沉。
李扬如此坚定地看好网剧市场,甚至用了“巨大增量”这样的词,这无疑会强化他在后续商业谈判中的底气和心理价位。
这对于爱奇艺来说,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压价的信号。
她不确定这是不是梁总监想要听到的答案。
但她感觉,在战略和市场预期层面,自己恐怕很难从李扬这里掏出更多实质性的、有利于平台谈判的内幕了。
于是,她决定执行最后一个任务——制造爆点。
她需要一个问题,能巧妙地引导李扬自己说出一些可能引发争议的话,比如……
拍电视就是为了更快、更稳妥地赚钱。
她脸上重新堆起亲和力十足的笑容,语气也变得轻松起来。
“李导的比喻非常生动。”
“确实,不同的内容形态满足不同的需求。”
“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电视剧,特别是现在与视频平台深度合作,其制作和资金回笼的周期,似乎比一部大制作的电影要短很多,模式也相对更稳定、风险更可控。”
“我们好奇的是,这种更高效、更快捷的资金运作模式,是否是您和青锋影业在当前阶段,如此重视电视剧布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嗯,商业考量呢?”
这个问题她自认为问得很巧妙,将“挣快钱”这个可能有些负面的动机,包装成了“高效、快捷、风险可控”的商业考量,听起来中性甚至偏向褒义。
李扬听完,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加深了一些。
他抬眼看向赵小璐,目光锐利,仿佛一眼就看穿了她问题背后那点小心思。
然而,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
相反,他非常坦荡,甚至带着一丝赞赏商业规律本身的意味,大方地回应道。
“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拍电视,确实能帮助公司更快地回笼资金,维持健康的现金流,特别是与网络平台合作,结算周期比传统电视台要友好得多。”
“这对于一家需要持续投入、持续发展的影视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商业行为追求效率和回报,这并不可耻。”
赵小璐闻言,心里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嗡”地一声松弛了下来。
一股巨大的释然感包裹了她。
李扬没有生气!
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如此直接地承认了商业上的考量!
这个回答,太完美了!
她几乎能立刻脑补出,这段访谈播出后,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会如何标题党:
“李扬坦言:拍电视就是为了更快回钱!”
“向钱看?电影大神李扬自曝转战电视真实原因!”
“李扬:商业回报是青锋布局电视剧的重要动力!”
这些标题,无疑会引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度,完美完成了引流任务。
而且,李扬的态度如此坦荡,即便有争议,也很难上升到个人攻击的层面,最多就是商业策略的讨论。
“非常感谢李导如此坦诚的分享!”
赵小璐由衷地说道,脸上的笑容也变得真实而灿烂了许多。
后续的访谈,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赵小璐谨慎地没有再触及任何敏感的商业底线,更多是聊了聊《花千骨》的创作趣事和青锋未来的项目规划。
录制结束,送走李扬后,赵小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不确定自己是否百分百完成了梁总监交办的所有“摸底”任务,但至少,一个足以引爆话题的“爆点”,她已经稳稳地握在了手中。
而走出演播厅的李扬,坐进自己的车里,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爱奇艺那点试探的心思,他心知肚明。
不过,他并不介意。
有些话,他本来就想通过合适的渠道放出去。
看好网剧,重视商业回报,这些都是事实,也是他战略的一部分。
提前让市场知道青锋的决心和判断,没什么不好。
至于那些可能会引发的争议……
他李扬什么时候怕过争议?
这场访谈,看似是爱奇艺在探查他的底牌,但某种程度上,又何尝不是他借力打力,向外界传递信号的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