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门被陈思诚轻轻带上,隔绝了外面世界最后一丝嘈杂。
李扬脸上的那抹戏谑随之敛去,他没有立刻回到办公桌后,而是踱步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北京城华灯初上,车流如织,编织着都市夜晚的繁华与躁动。
陈思诚的圆滑与急智,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散去后,湖底更深层的涌动却浮现出来。
他想到了路阳。
与需要敲打和明确承诺的陈思诚不同,路阳是另一种心思。
他敏感,执着,对电影艺术本身怀有更纯粹的追求和某种文人的清高。
让他从大银幕的《绣春刀》转向小荧屏的《花千骨》,这其间的心理落差,李扬心知肚明。
对路阳,不能“敲打”,只能“引导”。
他转身,拿起内部电话,声音平静:“让路阳导演来我办公室一趟。”
等待的间隙,李扬的思绪似乎已经飘到了如何为路阳解开那个无形心结的层面。
……
路阳来得很快,脚步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他推门进来,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但眼神深处那缕挥之不去的忐忑,没能逃过李扬的眼睛。
“李总,您找我。”路阳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
“坐。”
李扬指了指沙发,自己则坐在他对面,营造出一种相对平等交谈的氛围。
与刚才和陈思诚那种上下分明的态势截然不同。
办公室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窗外遥远的城市噪音作为背景音。
路阳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他预感到这次谈话会涉及他最近的迷茫,但不知李总会从何说起。
他不由得想起了郭凡。
那个家伙,如今可是青锋导演团里风头最劲的一个了。
跟着李总一起,在《流浪地球》那样注定名留影史的巨作里挂上了第二导演的名头。
听说,李总连《流浪地球2》的剧本故事基底都交给郭凡去打磨了,甚至承诺了第二部的独立执导权!
那是《流浪地球》啊!
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
这份信任,这份恩宠,重如泰山。
相比之下,自己呢?
《绣春刀》之后,便被安排去拍一部仙侠爱情剧《花千骨》。
在传统的行业鄙视链里,这无异于从殿堂被流放到了坊间。
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和失落,如同冰冷的潮水,再次漫上他的心头。
他是不是真的让李总失望了?
所以才会被“发配”到电视剧领域,和申奥那样刚毕业的新人一样,从头开始?
这难道不是一种无声的惩罚吗?
“《绣春刀》的后期特效补镜,完成得不错。”
李扬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语气平和,听不出任何情绪。
路阳心头一紧,来了。
他低下头:“应该的,李总。是我前期把控不够细致,给您和团队添麻烦了。”
他这话带着几分真心,也带着几分试探。
李扬看着他,缓缓摇头,语气变得异常肯定。
“不,路阳。我叫你来,不是要追究《绣春刀》的任何问题。”
“恰恰相反,我要再次肯定你在这部片子里的表现。”
路阳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
“《绣春刀》的影像质感,动作设计的美学追求,尤其是你对明代锦衣卫那个特殊世界氛围的营造,在同类型片中,是拔尖的。”
李扬的目光坦诚而锐利。
“我从未怀疑过你的导演能力,也从未对你失去信心。这一点,你首先要清楚。”
一句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路阳心头那块自我怀疑的巨石上,巨石裂开了缝隙。
他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李总……原来是这么看《绣春刀》……这样看我的吗?
“那……李总,为什么让我去拍《花千骨》?”
路阳忍不住问出了心底最大的困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
“我知道公司需要发展电视剧业务,您自己也亲自负责《三体》电视剧,但……”
但他后面的话没说出来。
他的意思很明显,李扬拍《三体》是战略布局,是降维打击,而他拍《花千骨》,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能力不够,被边缘化了。
李扬似乎看穿了他未尽之语,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更加深邃。
“路阳,你觉得我李扬,或者说我们青锋影业,做事是只看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吗?”
不等路阳回答,他继续说道:“让你,让我,让公司投入重兵进入电视剧领域,不是因为电影不做了,恰恰相反,是为了让我们的电影,让青锋的未来,根基打得更牢,走得更远。”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在我的规划里,青锋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内容生态。”
“优质、量大、能够持续吸引和稳固观众的电视剧,是这个生态里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土壤,是基石。”
“它未来能带来的价值,远超你我的想象。”
“这关乎青锋能否真正成为一个不被单一项目、单一市场波动所撼动的文化品牌。”
路阳怔住了。
生态?
土壤?
基石?
这些词他从李扬口中听到过,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其背后沉甸甸的战略分量。
同时一个疑惑也呼之欲出:李总,到底要做什么?
可是,这个问题他终究没问出来,只是听着李扬继续往下说。
“具体的布局,因为涉及一些还未落地的关键环节,我暂时不能跟你和盘托出。”
李扬的语气带着一丝坦诚的保留。
“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件事,对我个人想要实现的理想,对青锋能否成为我们最初梦想中的那个样子,至关重要。”
他将“理想”和“梦想”这样的词搬了出来,瞬间将拍电视剧这件事,从单纯的商业任务,拔高到了事业追求和情怀实现的高度。
“电视剧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战场,甚至比当初做《流浪地球》时的未知领域好不了多少。”
李扬看着路阳,眼神里充满了信任与邀请。
“所以,路阳,我不是在给你分配任务,我是在邀请你,和我一起,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去做这个最重要,也最艰苦的开荒者。”
开荒者!
这个词狠狠击中了路阳。
它意味着先锋,意味着信任,意味着共同的使命。
不再是“边缘化”,而是“托付重任”。
他心中的失落和委屈,在这一刻,如同阳光下的冰雪,开始迅速消融。
看着路阳眼神的变化,李扬知道,心结已经解开了大半。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能打动路阳这颗导演之心的诱饵。
“路阳,我记得你以前常跟我讨论,困惑于传统武侠电影在当下的出路在哪里?觉得侠义精神在现代语境下难以安放,是不是?”
路阳下意识地点头,这是他艺术追求上的一个核心困惑。
李扬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拍完《花千骨》这部仙侠剧之后,或许,就能找到答案呢?”
“什么?!”
路阳彻底愣住了,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李总,这……《花千骨》是情爱修仙,这……这和传统武侠的出路有什么关系?”
他完全无法理解,那种你侬我侬、动不动毁天灭地的仙侠情爱,如何能解答他心中关于侠骨柔情、关于江湖道义的困惑。
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可是,他看着李扬那张笃定的脸,那双深邃眼眸中透出的了然与自信,仿佛答案早已在他心中,只等待自己去发现和验证。
这种强烈的暗示,让路阳即便满腹疑窦,也不由得信了七八分。
对啊,一定是自己境界不够,没能参透李总话语里的玄机。
或许,真的能在这次“开荒”之旅中,找到那条通往新武侠的道路?
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取代了之前的迷茫,他开始真正对《花千骨》这个项目产生了某种超越任务本身的期待。
心结至此,算是彻底解开了。
就在这时,李扬仿佛不经意般问了一句:“对了,路阳,最近和杨宇有联系吗?”
路阳还沉浸在“武侠出路”的震撼思考中,被这么一问,才回过神来。
“杨宇?哦,他……这次发布会好像没看到他。从好莱坞学习回来之后,就没什么动静了,听说……回家闭关了?”
他语气有些不确定,毕竟导演闭关,听起来有点玄乎。
“闭什么关?”路阳补充了一句,纯粹是好奇。
李扬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栽培珍品的满足感。
“我给了他一个动画电影的本子。”
“他看完之后,来找我,非常认真地跟我说,‘李总,这部电影需要我全力以赴地去准备,我需要闭关,在此期间,请不要安排任何其他商业任务给我。’”
路阳瞬间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足以塞进一个鸡蛋。
什么本子?
能让心气极高的杨宇,主动要求“闭关”?
连赚钱的商业项目都可以暂时放下?
这得是一个多么惊人、多么有吸引力的项目?!
但紧接着,另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李总这……这简直是在做慈善啊!
送杨宇去好莱坞深造,花费不小,回来不赶紧让他创作赚钱回本,反而允许他拿着公司的钱,在家“闭关”磨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来的动画电影?
这投入产出比……
路阳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李扬的这套操作了。
如果说让他拍电视剧是“战略开荒”,让郭凡拍科幻是“工业登顶”,那如此不计成本地供养着杨宇“闭关”,又是什么?
他无法理解,但内心深处却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他忽然明白了,李扬的目光,从来就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他不仅在经营一家公司,更是在布局一个庞大的文化蓝图,耐心地栽培着不同形态的种子。
电影、电视剧、动画……
每一种内容形式,每一个导演,在他心中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使命。
自己之前的忐忑、比较和失落,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狭隘和可笑。
路阳深吸一口气,之前所有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突然,另一个想法又占据了他的内心。
杨宇为了一部电影可以不拍长片,静心闭关。
而我,只是去拍个电视剧就想东想西。
确实不应该,太浮躁了。
“李总,我明白了。”他站起身,语气坚定,眼神不再迷茫。
“《花千骨》我会拍好,这个‘荒’,我一定帮您,也帮青锋,开出来!”
李扬满意地点了点头。
路阳转身离开办公室,脚步不再沉重,反而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自己脚下的路,同样是青锋宏大蓝图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办公室内,李扬再次看向窗外的万家灯火。
导演团的每一人,都已落在它该在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