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惊蛰的信到了。”
谢苓的目光扫过桌上的锦盒与账册,不由得笑了。
林稚鱼起身,将账册递了过去。
“殿下,您看。这已经不是赚钱了,这是在……‘铸’钱。”
魏靖川的目光也落在那账册上,他素来平静的脸上,也难得地闪过惊讶之色。
他虽然不懂经商,但也知道他的江湖营光是军饷,军备每个月都得烧掉数以万计的银两。
谢苓虽然不说,但魏靖川知道她压力一直都很大。
从前在京城吃穿用度都是最奢华的兰陵公主,在这厉城过得却是节衣缩食的苦日子。
军营里的士兵几乎每日都能见到荤腥,可她身为统帅,却常常是青菜豆腐度日。
他心疼,却又无能为力。
只能在休沐的日子出去打打猎,给她补补身子。
谢苓翻看得很快。
她看的不只是利润,而是款项的流向、原料的耗损、以及人员的调度。
惊蛰送来这份账册,让谢苓悬了许久的心,终于稍稍放下。
“惊蛰果然不愧是京城的风尚标,以前我的衣裳和熏香都是她亲手做的,没想到商路竟也能打理得如此漂亮。”
林稚鱼也笑了:“是殿下慧眼识人。”
“只是……”林稚鱼的眉头微微蹙起,“殿下,这终究是无根之木。商人们送完货,换了钱,便会离开。”
“我们,留不住他们。”
谢苓点头,“稚鱼,我明白你的意思。”
“厉城,现在还只是一个终点站,而不是一个枢纽。”
她走到巨大的沙盘前,那上面是整个北地的缩影,厉城正处在通往草原与西域的咽喉之地。
“你说得对。”
她拿起一枚小小的黑色旗子。
“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一个留下的理由。”
她的手指,点在了厉城最中心的位置。
“在这里,开一家‘万国集市’。”
林稚鱼微微一怔:“万国集市?”
“我们不仅要做货物的终点,更要做货物的起点。”
“将厉城,打造成北地、甚至大邺第一商都。”
林稚鱼的眼睛骤然亮了,她恍然明白了谢苓的意思。
从厉城开始,真正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商路。
让江南和京城的商家在这里驻足、投钱、生根、萌芽。
让商人们不再只是来去匆匆的客商,而是留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
“殿下……”她眼中闪动着激越的神采。
谢苓笑了,拍了拍林稚鱼的肩:“不止如此。”
谢苓又拿起几枚白色的小旗,插在了厉城的外围区域,“稚鱼,由你规划出几片特定区域,凡是愿意在此处设立货栈、进行中转贸易的南北商人,三年内,免除他们所有的税。”
林稚鱼深吸一口气,胸中涌起一股热流。
好大的手笔!
这等于是在用厉城自己的财政,去供养一个未来的商业帝国。
“安全呢?”林稚鱼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富庶之地,必是虎狼环伺。
谢苓的目光,看向了魏靖川。
魏靖川上前一步,沉声说道。
“‘商道护卫’计划,即刻启动。从厉城出发,东至海岸,西至玉门,南至京畿,凡我方商队,皆由凤翎军与武林盟共同护送。沿途驿站,暗桩,都会一一布设妥当。”
他向来言简意赅,几句话,就把他跟谢苓考量了很久的计划说了出来。
林稚鱼的目光重新落在那账册之上,眼前仿佛已经看见无数商队、钱袋汇聚成的滚滚洪流。
正在此时,一名亲卫匆匆走入。
“殿下,京城密信。”
信是苏子衿派人加急送来的。
谢苓拆开火漆,信上的内容让她原本平静的眸子,倏地一沉。
信中前半段,汇报了京城九州商号的巨额收益,以及如何将“边城风华”的风潮也引回了京城贵女圈。
但信的末尾,寥寥数语,却透着血腥气。
“……柳贵妃头疾加重,已卧床半月,汤药罔效,太医署束手无策。陛下忧心忡忡,旧疾亦有反复之象。如今京中乱作一团,崔柳两家互相攻讦,百姓苦不堪言……”
须臾,她将信收起,递给了林稚鱼和魏靖川。
林稚鱼看完,面露忧色:“殿下……”
谢苓摆了摆手,神色已恢复了镇定:“前几日,父皇曾传口谕让我回京。”
“但我拒绝了,我来厉城才一年,无论真假,此刻回京,都是败招。”
林稚鱼点头,明白谢苓的意思。
厉城的布局才刚刚开始,如果这时离开,此前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我们走一步,看一步。”谢苓握住林稚鱼的手,目光坚定,“京城有子衿在,必要时,她会及时告知我情况。”
林稚鱼长舒一口气,点点头:“是。”
谢苓的视线,又落在了那沙盘之上,手指轻轻一点。
“一条毒计,竟能引出两家互噬。崔渊和柳凝霜,都不是省油的灯。”
“京城越乱,我们这里,就越要稳。”
“传令下去,计划,即刻执行。”
半个月后。
厉城的“万国商市”初具雏形。
就在第一家“九州商号”挂上牌匾的那一日,一支规模庞大的商队,出现在了城外的地平线上。
他们与中原的商队截然不同。
高头大马,皮裘弯刀,面容被风沙雕刻得棱角分明。
为首的男人,胡子编成了小辫,脖子上挂着狼牙,眼神桀骜而不羁。
他们是草原上最大的部落,乌桓部的商队。
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
但这一次,将停留得久一些。
“那姑娘说的不错,真他娘的是个好地方。”他大手拍了拍马脖子,声音粗犷,神色却是放松且满意。
“多买,多卖,货要足,钱要赚。”
后面的人纷纷哈哈大笑。
“头儿,你这回怕是要在厉城扎根了!”
“扎什么根,老子就是个过客,来去如风。”那大汉咧嘴大笑,他年轻,眼睛里带着野性与勃勃的生机。
“不过,姑娘说的对,这里,不错。”他目光扫过厉城的轮廓,“随我们来的货,肯定不愁卖。”
其他人又是一阵欢呼。
守城的士兵看到这么庞大的商队不由得一阵紧张,城楼上的林稚鱼却露出了微笑。
她亲自出城迎接。
那乌桓首领翻身下马,动作豪迈,声音洪亮。
“你就是此地的主事官?”
“正是。”林稚鱼不卑不亢。
“我听说,在你们这儿做买卖,路是安全的,官是不贪的,是真是假?”
“首领的货到了,自然便知真假。”
那首领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好!够胆色!”
他一挥手,身后的商队便缓缓入城。
先入眼的,是鳞次栉比的商铺,都是一排排四四方方的建筑,带着独具边城的简朴与精巧。
他们这次带来的,不仅有上好的皮毛、骏马和草原独有的药材。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随行清单上,竟还有一长串需要采购的货物。
江南的丝绸、景镇的瓷器、蜀中的锦缎……
当那位乌桓首领走进“新玲珑阁”,看到那些包装精美的“边城风华”时,更是挪不开眼。
“这……这上面绣的,是我们草原的狼!”
他指着一件披风,激动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