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子言重了。”
夏沐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时候不早了,前线战事紧急,这些物资还是尽快送过去吧。”
“对!对!”
朱标如梦初醒,他立刻转身,对着身后的护卫大声下令。
“来人!立刻传令下去,调集城中所有能用的马车,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物资运往大营!不得有误!”
“是!”
护卫们轰然应诺,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很快,一辆辆马车从城内驶来,在朱标护卫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开始装运那堆积如山的纸箱。
难民们远远地看着,眼中满是羡慕和敬畏。
他们虽然不知道那个刘公子的真实身份,但看那阵仗,也知道绝对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而能让这样的大人物如此郑重对待的夏东家,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变得愈发高大和神秘。
朱标一直守在现场,亲自监督着装运过程,直到最后一箱货物被稳稳地安放在马车上,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再次走到夏沐面前,神色无比郑重。
“夏姑娘,大恩不言谢。
我即刻要押送这批物资回营,就此告辞!”
“刘公子慢走。”夏沐微微颔首。
朱标再次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随后翻身上马,带着庞大的车队,绝尘而去。
看着车队卷起的烟尘,一直站在旁边没敢出声的夏国文,这才凑了过来,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兴奋。
“闺女,你可真行!
三言两语,就把未来太子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我看他那架势,以后咱们家在大明朝可以横着走了!”
夏沐轻笑一声,心情也相当不错。
不过,她很快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她轻叹了口气
“这朱标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只可惜英年早逝了····否则明朝的情况,或许会大不一样。”
听到女儿提起朱标的情况,这才一拍额头,看着那几乎要消失在视线中的背影,有些惋惜:
“对呀,我差点都忘记了,朱标好像还没到40就死了。”
“那现在结交他不是白费功夫?”
夏沐摇摇头:
“这怎么会白费功夫呢?”
“现在距离洪武二十五年,还有22年呢!”
“况且,现在由我们出现。
朱标会不会继续按照原本历史线病死,还犹未可知呢!”
搞定了朱标这边,她总算可以腾出手来,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另一个产业了。
“爸这里交给你们了,我去山里看看。”
她对着父亲交代了一句,便带着袁武坐上马车,朝自己的那片山林走去。
经过这些天的修建,她让钱工匠负责建造的两座新炭窑,在前两天就已经完工了。
两座炭窑,每一座的规格都达到了三米的长宽高,整体大小比第1个试验性的炭窑大了足足三倍。
只不过那两天,夏沐正忙着搬运军大衣,一直没顾得上过来看。
按照钱工匠的说法,第一批木柴在两天前就已经装窑点火,算算时间,今天正好是开窑出炭的日子。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夏沐觉得等坡地那边平整的差不多,就该找些人手把上山的路给修出来。
哪怕是修一条能通马车的土路,也总比现在每次上山都要走一大段路要好。
当然,她可不是因为山路太难走了,所以才有这样的想法,完全就是考虑到后续的货物运输问题。
明朝这边的人力虽然便宜,但是全靠人力运输也总不是个事情。
没过多久,一片被清理出来的山间平地就出现在眼前。
两座崭新的炭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窑身被熏得有些发黑。
新炭窑完全沿用第1座炭窑的建造模式,也是椭圆形的蒙古包结构。
不过,这次建造的时候考虑到使用寿命的问题。
工匠并没有使用泥块土块,而是就地取材使用了在小溪里面的鹅卵石。
不但更加耐用结实,同时还把成本降到最低了。
钱工匠正带着另外两名从难民中挑选出来的帮手,小心翼翼地用铁钩打开封住窑口的泥砖。
“东家,您来啦!”
看到夏沐,钱工匠黝黑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他一边擦着汗,一边兴奋地指着炭窑。
“您瞧,这新窑就是好用!
火烧得旺,封得也严实!我估摸着,这一窑出来的炭,指定差不了!”
随着最后一块泥砖被撬开,炭窑附近的温度立刻变得暖洋洋的。
因为已经提前一天进行了降温,所以此刻炭窑内的温度并不算太高。
在钱工匠的指挥下,帮工们麻利地从炭窑里面取出微微发烫的木炭。
“哗啦啦——”
一根根通体乌黑,表面还带着金属般光泽的木炭被倒在地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
夏沐上前捡起一根,入手感觉颇为沉重,质地坚硬。
她用力一掰,“咔嚓”一声,木炭应声而断,断口处平整光滑,没有丝毫杂质。
好炭!
夏沐心中一喜。
“东家,您看这成色!”
钱工匠也拿起一根,满脸的骄傲,
“这批炭,绝对是上等的好炭!比咱们上次烧的那批强多了!”
正说着,一筐又一筐的木炭被从两个窑里不断运出。
很快,平地上就堆起了一座乌黑发亮的小山。
夏国文之前跟着女儿过来看过一次,此刻见到堆成小山的木炭也是惊得合不拢嘴。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光是眼前这一堆,怕是就有上千斤!
“我的乖乖,这两个窑一次就能烧这么多?”
钱工匠嘿嘿一笑,自豪地挺起胸膛:
“这还只是第一窑,咱们火候掌握得还不太熟练。
等后面摸清了,产量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考虑到第1次烧制木炭的时候,有不少炭并没有完全烧透。
所以后续的几次烧制,钱工匠这边一直在试验不同的烧制办法。
夏沐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木炭,眼中露出了喜色。
在古代,柴火可是硬通货。
特别是现在距离入冬已经没多久了,像木炭这种优质的柴火只会越发紧缺。
不过,夏沐暂时并没有出售木炭的打算。
虽然明朝这边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持平的。
但是耐不住时常会有一些额外的收入。
现在她的小金库已经存了1000多两白银,按照日常的花销,根本就用不完。
与其把这些木炭拿去卖了,还不如先拉回难民营那边,反正木炭本身就非常容易存储,只要不受潮放个几年完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