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之曾在市井的画轴上见过陛下的模样,却远不及亲眼所见的震撼。
陛下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面容俊朗,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薄而坚毅。
他的眉宇间带着几分少年气的英锐,却又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威严。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的学子,平和却深邃,仿佛能看透每个人心底的期盼与不安。
“众卿平身。”
赵翊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殿内的每个角落,温润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学子们齐声谢恩,缓缓起身,却依旧不敢直视龙颜,大多低着头,目光落在自己的靴尖上,只有少数人忍不住偷偷抬眼,想要再多看看这位缔造了北方大捷、为他们这些失意学子带来希望的帝王。
李存优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眼角再次湿润了。
他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奔波与屈辱,想起妻子在灯下缝补衣物供他读书的身影,想起乡邻们嘲讽的眼神。
多少次,他拿着落榜的文书,想要一把火烧掉所有的书籍,从此放弃仕途;
多少次,他看着那些凭借家世和钱财轻易获得功名的人,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懑。
而现在,他站在皇宫的集英殿上,面对着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即将参加由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成为真正的天子门生。
这一切,就像一场不真实的梦。
“朕知道,在座的诸位,大多是科场失意之人。”
赵翊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你们中,有寒门学子,十年苦读却因无钱无势而报国无门;
有正直之士,不愿同流合污而被排挤打压;
有怀才不遇之人,满腹经纶却只能埋没于乡野之间。”
他的话,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学子们的心坎里。
不少人猛地抬起头,眼中带着震惊与动容,仿佛陛下看穿了他们所有的委屈与不甘。
沈砚之也抬起了头,目光直直地望向龙椅上的帝王,心中百感交集。
陛下竟然知道他们的处境,竟然明白他们的苦楚。
这一刻,他之前所有的担心与疑虑,都开始一点点消散。
“朕设此次恩科,不为别的,只为给天下有识之士一个公平的机会。”
赵翊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大宋需要的,不是只会阿谀奉承、行贿受贿的官员,而是有真才实学、心怀天下、愿意为百姓谋福祉、为社稷尽忠职守的栋梁之才。”
“北方已平,金国覆灭,但战后的重建,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官员前往治理。”
赵翊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朕知道,朝中尚有不少后备官员,但他们大多养尊处优,贪图安逸,不愿前往艰苦之地。
他们生于安乐,长于富贵,从未经历过民间疾苦,如何能理解百姓的需求?如何能担起重建北方的重任?”
“而你们,”赵翊的目光落在学子们身上,带着一丝赞许与期盼,“你们历经坎坷,尝尽人间百味,更懂民间疾苦,更有报国之心,也更能吃苦耐劳。
朕相信,你们之中,必有能为大宋撑起一片天的栋梁之才。”
听到这里,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学子们脸上的不安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激动与振奋。
原来,陛下不是不重用后备官员,而是觉得他们不堪大用;
原来,陛下选择他们,是看重了他们的才学与初心,是相信他们能够承担起治理北方的重任。
王仲文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
他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红晕,目光灼灼地望着陛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若能得偿所愿,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沈砚之的眼眶也红了。
他想起父亲的教诲,想起自己多年来的坚守,想起那些被打压的日子。
原来,公道或许会迟到,但从未缺席。
陛下的这番话,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他心中所有的阴霾,让他重新燃起了对仕途的希望,对大宋的忠诚。
“今日殿试,不问出身,不问门路,只看才学,只看心志。”
赵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会亲自阅卷,亲自选拔。
只要你们有真本事,有报国志,朕便给你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无论是状元、榜眼、探花,还是普通进士,朕都会量才录用,派往北方,让你们在那里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
“朕在此承诺,凡此次殿试录取者,皆授予实职,俸禄从优。
朕会为你们扫清障碍,让你们能够安心做事,不必为权贵打压而担忧,不必为钱财打点而困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学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齐声高呼起来,声音比之前更加响亮,更加真挚。
不少人热泪盈眶,对着龙椅深深鞠躬,久久不愿起身。
李存优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嘴角却咧开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他抬头望着龙椅上的陛下,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那些曾经的屈辱与不甘,都将成为过去;
那些多年的坚守与期盼,终于有了回报。
沈砚之挺直了脊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血液正在沸腾,心中的抱负与梦想,从未像此刻这般清晰而强烈。
他暗暗发誓,若是能通过殿试,必定不负天子所托,前往北方,治理一方水土,为百姓谋福利,为大宋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集英殿内,檀香袅袅,宫灯摇曳。
五百八十名学子的脸上,早已没了往日的失意与彷徨,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期盼。
他们望着龙椅上那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忠诚。
殿试,即将开始。
而他们的人生,也将在这集英殿上,翻开崭新的一页。
从此,他们便是天子门生,是大宋的栋梁,是北方百姓的希望。
这一天,注定会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