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阔,京郊十里亭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为了迎接归京的谢翊宁和棠云婋,官道两侧的树上都系上了喜气洋洋的红绸。
文昭帝领着太子和文武百官亲自来迎接凯旋的小儿子和儿媳,还有两个偷溜出京的捣蛋孙儿。
谢翊宁等人的马车即将靠近时,一旁的礼官朗声高呼:“鸣炮——奏乐——”
礼炮九响,声震云霄。
庄严的韶乐随之而起,在场的人都克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伸长了脖子远眺。
永安王和王妃竟然真的平安回来了,听说还带了不少大虞没有的好东西。
就连自持稳重的陆老太傅都忍不住想要踮起脚尖去看归京的马车。
马车缓缓停下。
谢翊宁搀扶着棠云婋下了马车,两个孩子紧随其后。
屋引无忧和谢无恙看着最前方的皇祖父都有些心虚,赶紧躲到了父王母妃的身后。
“儿臣参见父皇。”
谢翊宁和棠云婋冲着文昭帝行礼,两个孩子也乖巧地跟着行礼。
那模样要多乖巧就有多乖巧。
文昭帝看着将近一年没见到的儿子和儿媳,心中感慨万千。
终于回来了呀。
他快步上前,亲手扶起谢翊宁和棠云婋,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轻颤:“好,好,回来就好。平安回来比什么都强。”
随后在礼官的提示下,文武百官异口同声道:“微臣恭迎永安王,恭迎镇北大将军凯旋。”
谢翊宁和棠云婋笑着冲他们点了点头。
太子谢元宸看着归来的弟弟和弟媳,心里感慨万千。
这一趟出去,弟弟黑了些也瘦了些。
不过胳膊腿都一切完好,没受什么太大的伤,已经是万幸了。
“走吧,回宫去,皇后可是日日夜夜都惦记着你们。”文昭帝拍了拍小儿子的肩。
“让母后担忧了,是儿臣不孝。”谢翊宁愧疚不已。
父子俩简单闲话了几句,便启程回宫了。
车队缓缓向着皇宫方向行进,被安排在队伍后方一辆马车里的圣提亚哥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震撼与好奇,小心翼翼地掀开了车帘一角,向外窥探。
这就是那个神秘而强大的东方国度啊。
宽阔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穿着各式服饰、熙熙攘攘的行人,以及那些与他故乡风格迥异却同样宏伟精致的建筑……
一切都与他熟悉的日斯尼亚乃至绿松岛截然不同。
他如同闯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叹与好奇。
然而,他那张与周围人群截然不同的面孔立刻引起了沿途文武百官的注意。
“那车里是什么人?”
“这世上竟然真的有金发碧眼之人?长得和咱们可真是不一样。”
“王爷王妃为何将此人带回来?”
……
一时间,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在官员中蔓延开来。
他们早已从各种渠道隐约得知永安王此行带回了海外之人。
但亲眼见到圣提亚哥的长相,还是忍不住震惊失态。
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尚能维持仪态,只是脸上浮现出一丝惊诧,但一些年轻的官员则已忍不住交头接耳,对着他指指点点。
圣提亚哥察觉到那些盯着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惊异、审视、好奇,甚至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排斥。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容貌在此地是何等引人注目,连忙像受惊的兔子般缩回手。
厚重的车帘“唰”地落下,隔绝了外界的一切视线。
他靠在车厢壁上,心脏怦怦直跳,手心都有些冒汗。
一直负责看管他的停云将外面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
他语气平淡地开口:“圣先生不必惊慌。王爷早有吩咐,你随我回永安王府安顿。”
圣提亚哥如今对大虞官话还是一知半解的程度。
他虽然不明白停云完整的意思,但看得出来他没有恶意,于是用最近学会的生硬的大虞官话道谢:“多、谢。”
圣提亚哥的露面真是把文武百官的好奇心全都给勾了起来。
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巴巴望着那合拢的车帘,心里跟有猫爪子在挠似的。
恨不得立刻揪住永安王让他把这趟海外奇遇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倒个干净。
可他们心里也一清二楚,再好奇也得乖乖等着、忍着。
谁让人家是皇上心尖尖上的小儿子呢?
这出了远门历经风浪九死一生地回来,皇上和皇后娘娘肯定要第一个召见,好好看看儿子儿媳是不是全须全尾,说说体己话。
天大的奇闻,也得排在圣心之后。
这会儿各位大人心里就只剩下一个念头,默默祈祷着:只盼着明日早朝,这位爷可千万别仗着圣宠一句“舟车劳顿、身心俱疲”就给打发了,直接告假不来。
若真如此,他们这满肚子的好奇和期盼怕是要活活憋坏了。
*
未央宫里。
崔皇后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她频频望向宫门方向,一颗心悬在半空,七上八下。
虽早得了信说人都平安,可没亲眼见到她这心就落不到实处。
崔皇后忍不住喃喃自语:“怎么还没到?海上风浪险恶,小石头那孩子打小就没吃过这样的苦,婋婋也不知瘦了多少……还有无忧和无恙那两个小魔星,听说路上还遇到拐子了。可真是把本宫给吓坏了。”
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眼眶阵阵发热。
“云黛,你快去看看,怎么还没到?不是说已经进城了吗?”崔皇后忍不住又一次催促。
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一年她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在海上漂泊的儿子儿媳,如今终于要见到了,心里反倒愈发紧张起来。
“是。”云黛当即应下。
她知道安慰多少次都无用,眼下只需要顺着皇后娘娘的意思来她就能没那么紧张了。
她刚走出宫门口没两步,就听到了内侍的通传声。
“皇上驾到——”
“太子殿下、永安王及王妃、郡主、世子到——!”
崔皇后猛地站起身快步就迎到了殿门口。
只见文昭帝走在最前面,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愉悦的笑容。
而他身后跟着的正是她日夜牵挂的小儿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