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亿万盛宠只为你 调教太平洋 汉阙 青鸾乱 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 至尊特工 崛起之第三帝国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1章 王濬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王濬,字士治,乃是弘农湖县人士,生于曹魏末年,其家族世代为官,声名显赫。

他的祖父王泽,曾任东汉代郡太守一职,而其父王昶更是曹魏时期的重臣,官至司空,并获封京陵侯,可谓门第高贵,身世显赫。

如此优越的家庭背景,为王濬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自幼便沐浴在浓厚的家学氛围和政治气息之中。

家学渊源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王濬的心田。

家族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和智慧,成为他汲取养分的源泉。

他在长辈们的悉心教导下,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出卓越的学识和才华。

而政治熏陶则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王濬的心灵。

家族中长辈们的政治经验和见解,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他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对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思考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

这种熏陶不仅塑造了王濬的学识和才能,更为他日后的一生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成长过程中,他所接受的教育和培养,使他具备了卓越的领导才能、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这些品质在他日后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他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王濬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成就。

他以治理蜀地、兴利除弊为基础,展现出了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军事策略,特别是他所率领的楼船水师,在突破天险、攻打吴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最终,王濬率军攻破了吴都,完成了西晋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一环。

他的功绩在《晋书》中被详细记载,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为后人所敬仰和传颂。

王濬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和才华,被众人誉为“大器”。

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对兵法、水利和工程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

他常常沉浸在地图之中,推演各种战争场景,研究战略战术,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同时,他也热衷于实地考察水利设施,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水利知识和经验。

王濬的友人徐邈,对他的谈吐见识深感钦佩,曾断言他将来必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一番不世之功。

然而,与那些急于求仕的世家子弟不同,王濬早年选择了沉潜蓄力。

在曹魏末年,司马氏与曹氏宗室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但他始终坚守“不党不私”的原则,不为权力所诱惑。

尽管他有着父亲的庇荫,但他并未攀附任何派系,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历任河东从事、广汉太守等地方官职。

在广汉太守任上,王濬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和智慧,展现出了卓越的治政能力。

他严惩那些横行霸道的豪强,以整肃当地的吏治,使得社会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同时,他还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农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让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足起来。

短短几年间,广汉的人口迅速增长,百姓安居乐业,流民也纷纷归附。

这段经历不仅让王濬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他“治国先治民,治军先治心”的核心理念,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 265 年,西晋王朝建立,天下统一的趋势愈发明显。益州,这个位于西南地区的重要州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伐吴的战略要地和造船的枢纽中心。然而,要想充分发挥益州的作用,就必须有一位贤能之士来治理这片土地。

公元 272 年,年近五十的王濬被调任为益州刺史,同时兼任龙骧将军,并受命“监梁、益诸军事”。

这意味着他不仅要负责安抚蜀地的民心,还要秘密打造战船,为伐吴做好充分的准备。

王濬初到益州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益州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经济凋敝,民生困苦。

其次,当地的士族对他这个外来者心存疑虑,不太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濬深知当务之急是恢复益州的经济和稳定民心。

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民生。

他首先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心生产。

同时,他积极组织流民返乡,并为他们分配田种,鼓励他们重新开垦荒地。

此外,他还派遣了一批有经验的农官到各地指导耕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

为了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王濬亲自前往一线勘察水系。

他发现都江堰虽然历经多年,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于是,他决定对都江堰进行修复和扩建,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经过一番努力,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得到了大幅扩大,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除了修复都江堰,王濬还下令新修了许多沟渠,将岷江、沱江的水源引入农田,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在他的努力下,益州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短短三年时间,益州的粮食产量激增,不仅满足了本地的需求,还能够为朝廷上缴大量的粮草。

这为伐吴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王濬在益州赢得了民心。

在民心逐渐安定之后,王濬开始着手实施他的战略计划。

他深知长江天险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在上游的建平地区秘密建立一个庞大的造船工坊。

这个工坊选址隐蔽,周围环绕着茂密的山林,不易被敌人察觉。

王濬亲自参与战船的设计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力求打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战舰。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艘艘巨大的“楼船”终于诞生了。

这些楼船长达二十余丈,高度超过十余丈,宛如一座座移动的城堡漂浮在江面上。

每艘楼船可容纳两千余人,船上设有多层楼橹,供士兵们了望和攻击。

为了增强楼船的防御能力,王濬在船身周围安装了厚厚的铠甲,使其能够抵御敌方的箭矢和投石攻击。

同时,楼船上还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射箭和投石设施,让士兵们可以在远距离对敌人进行攻击。

而船头则装有锋利的铁锥,一旦与敌船相撞,铁锥就能轻易地刺穿敌船的船体,使其沉没。

这样的设计使得楼船在战斗中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堪称当时的“水上巨无霸”。

为了加快造船的进度,同时也考虑到民生问题,王濬推行了一项名为“以工代赈”的政策。

他招募了大量贫苦的百姓参与到造船工作中来,并给予他们丰厚的报酬。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百姓的生计问题,还让他们对王濬心怀感激。

百姓们纷纷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工程进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这种方式,王濬不仅保障了造船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进一步凝聚了民心。

他的智慧和策略为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也为他日后的征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吴虽然通过潜伏在西晋的间谍,获知了西晋正在秘密建造战船的消息,但由于当时的东吴末帝孙皓昏庸无道,整日沉迷于酒色,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导致东吴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孙皓坚信长江天险足以抵御外敌入侵,因此对于西晋造船一事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阻挠西晋的造船计划。

就这样,西晋的造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而东吴则白白错失了一个阻止西晋水军发展的绝佳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晋的造船工程不断取得进展。

到了伐吴前夕,王濬所率领的水军已经拥有了数千艘楼船,以及十余万训练有素的士兵。

这些楼船高大威猛,装备精良,成为了西晋灭吴的“尖刀力量”。

在公元 279 年的时候,西晋王朝决定对东吴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六路伐吴之战。

其中,王濬率领的西路水师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顺江而下,直接攻打东吴的首都建业。

时间来到了次年的正月,已经年过六旬的王濬从成都起兵,正式开启了这场在中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顺江征伐之旅。

面对晋军的强大攻势,东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在长江的险要之处布下了两道严密的防线:在江底暗中设置了长达一丈多的铁锥,而在江面上则横着截断了粗大的铁链。

东吴人企图凭借这些天险来阻挡晋军的前进。

然而,王濬对此早有预料,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工程奇谋来破解东吴的防线。

他命令手下制作了数十艘巨大的木筏,每艘木筏都有百步见方那么大。

然后,他让人在木筏上绑上草人,让这些草人穿上铠甲、手持兵器,远远看去就像是真正的士兵一样。

接着,王濬挑选了一些善于游泳的士兵,让他们推着这些大木筏在前面开路。

当木筏遇到江底的铁锥时,铁锥就会被木筏上的草人所缠绕,从而被带出水面。

这样一来,江底的铁锥就失去了作用。

不仅如此,王濬还命人制造了十余丈长的巨型火炬,并在火炬中灌满了油。

当战船遇到横在江面上的铁链时,士兵们就点燃这些巨型火炬,然后将其投向铁链。

刹那间,铁链被熊熊燃烧的火炬熔断,战船得以顺利通行。

这场水战可谓是气势如虹、锐不可当:二月初三这一天,晋军如摧枯拉朽般攻克了西陵,成功俘获了镇南将军留宪等将领;紧接着初五那天,又势如破竹地攻破了荆门和夷道两座城池,并生擒了监军陆晏;随后更是连战连捷,一路攻下乐乡,不仅俘获了水军都督陆景,就连平西将军施洪等人也都不战而降。

晋军简直就是“兵不血刃,攻无坚城”,所到之处,夏口、武昌等地的吴军都如惊弓之鸟一般,毫无还手之力,纷纷望风披靡。

当晋军的水师一路高歌猛进,抵达三山时,吴主孙皓派出的那支号称有万人之多的水军,竟然在看到晋军的旗帜后,便如土鸡瓦狗一般,直接“望旗而降”了。

三月,王濬率领大军顺利进入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孙皓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备好亡国之礼:他身着素衣,乘着白马,袒露着上身,双手反绑在背后,口中衔着玉璧,牵着羊,率领着太子以及宗室的二十一人,来到晋军的营门前,跪地请降。

王濬见状,亲自上前为孙皓解开绳索,收下玉璧,然后将其焚毁,并妥善地安置了所有投降的人。

同时,他还下令封存府库,收管图籍,军中没有一个人敢私自取用财物,充分展现了一代名将的风范。

至此,三国鼎立的格局终于画上了句号,西晋成功地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灭掉吴国之后,王濬凭借着卓越的战功,被晋升为平东将军,并担任都督益梁诸军事的要职,同时还获得了朝廷的丰厚赏赐。

尽管已经步入晚年,但王濬依旧坚守岗位,尽忠职守。

尽管有些朝廷大臣对他略有微词,但晋武帝却始终对他的功绩给予高度认可。

王濬与杜预一同被誉为西晋开国的十大名将,他们二人被合称为“灭吴双璧”。

王濬的人生轨迹可谓是“大器晚成”,而他在军事方面所展现出的“以巧破险”的智慧,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王濬的一生,是个人才华与时代使命的完美结合。

他在治理蜀地时,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在建造船只时,充分展现出了工程方面的智慧;而在征伐吴国时,更是运用了精妙的军事谋略。

这些方面共同铸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收”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王濬率领大军顺流而下,直捣金陵,一举消灭吴国的壮举。

这一壮举不仅终结了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更彰显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西晋统一的“收官者”,王濬以其辉煌的功业,在军事史和政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且不可磨灭的印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剑徒之路 恶毒女配 逆战狂兵 新白蛇问仙 武道凌天 强势占有,慕少情难自控 美女总裁的极品高手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校花之贴身高手 寻常书 我的沙漠星,每天都在疯狂爆兵 为奴 神秘老公,太危险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穿越后,太子妃靠种田轰动全京城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修真界第一女悍匪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满唐华彩 明末风云:开局卖掉辽阳城 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 大宋小农民 大唐最牛女婿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 穿越大康王朝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游龙戏唐 大明:朕杀敌成神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重生之项羽崛起 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三藏还俗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