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调教女王 青鸾乱 北朝求生实录 帝国霸主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穿越影视风云录 兵锋无双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黑铁之堡 民国军阀:从十里洋场千王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0章 羊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冬,荆州襄阳城外,寒风卷着落叶掠过岘山,一支素白的队伍缓缓前行。

队伍中,无论是西晋的文武百官,还是对面东吴戍边的将士,皆身着丧服,神色凝重——他们送别之人,便是时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羊祜。

这位半生镇守荆州、为西晋灭吴铺路的儒将,以一身风骨撑起了乱世中的治世理想,其功在社稷,德在民心,即便跨越千年,仍让“羊祜”二字成为魏晋风骨中最温润也最坚毅的注脚。

羊祜出身于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泰山羊氏”,这一家族自东汉起便以儒学传家,世代为官,且与当时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大族有着紧密的联姻关系,家风严谨,声望卓着。

羊祜的祖父羊续,是东汉末年着名的廉吏,“悬鱼拒贿”的典故便源自于他,那尾悬于府衙梁上的鲜鱼,不仅成了羊续清正廉洁的象征,更成了羊氏家族刻在骨子里的家训。

父亲羊衜,官至曹魏太常,学识渊博,待人宽厚,对羊祜的启蒙教育有着深远影响;母亲蔡氏,是东汉大儒蔡邕的女儿、才女蔡文姬的妹妹,自幼便教羊祜读《诗》《书》《礼》《易》,让他在儒学的浸润中成长。

或许是出身自带的世家底蕴,羊祜自幼便展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与沉稳。

《晋书·羊祜传》记载,他年幼时曾在邻人园中误折了桃子,事后主动向邻人道歉,并用自己的财物赔偿,其处事的坦荡与有礼,让长辈们啧啧称奇。

稍长之后,羊祜更是博览群书,上至诸子百家,下至兵法谋略,皆有涉猎,且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常与父辈探讨天下大势,见解独到。

当时的名士王沈曾感叹:“羊祜此人,非池中之物,将来必能辅佐君王,安定天下。”

成年后的羊祜,仪表堂堂,气质儒雅,且品性高洁,不慕虚荣,很快便在士林中声名鹊起。

曹魏正始年间,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先是任中书侍郎,后又迁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皆为亲近君王的要职。

但此时的曹魏政权,早已被司马懿父子掌控,正处于“高平陵之变”后的权力动荡期,朝堂之上派系林立,明争暗斗不断。

羊祜深知乱世之中,若卷入权力旋涡,不仅难以施展抱负,更可能祸及家族,因此他多次以病为由推辞官职,选择闭门读书,静观时变。

直到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掌权后,羊祜才逐渐步入仕途。

司马昭对羊祜的才学与品行早有耳闻,多次派人征召,羊祜见司马昭有安定天下之志,且行事颇有章法,便不再推辞,出任相国从事中郎,后又迁中领军,掌管禁军,成为司马昭的心腹重臣。

在此期间,羊祜不仅协助司马昭处理朝政,稳定朝局,还多次为其出谋划策,助力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巩固了司马氏在曹魏的统治地位。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西晋王朝,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登基后,深知天下尚未统一,东吴仍据守江南,对西晋构成威胁,因此一心想要完成统一大业。

而羊祜作为司马氏的核心重臣,又兼具文韬武略,自然成了司马炎倚重的对象。

公元269年,司马炎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镇守荆州襄阳,全面负责对东吴的军事与外交事务——这一去,便是九年,也正是这九年,让羊祜成为西晋灭吴不可或缺的基石。

初到荆州时,羊祜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当时的荆州,因常年战乱,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军队士气低落,且与东吴的边境冲突不断,局势十分严峻。

羊祜没有急于用兵,而是先从治理内政、安抚民心入手,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在民生方面,羊祜下令减免百姓的赋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派军队中的士兵协助百姓耕种——他规定,士兵与百姓共同耕种的田地,收获的粮食士兵与百姓平分。

这一政策不仅调动了百姓的耕种积极性,也让士兵在农闲时参与生产,既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又拉近了军民关系。

短短几年时间,荆州便从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仓廪充实,百姓安居乐业”的富庶之地,流离失所的百姓纷纷返回故乡,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在治军方面,羊祜一改以往将领“重威慑、轻教化”的作风,主张以仁治军,善待士兵。

他不仅关心士兵的衣食住行,还经常与士兵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对受伤的士兵更是亲自探望,亲自换药。

同时,羊祜还十分重视军队的纪律建设,严禁士兵骚扰百姓,若有士兵违反军纪,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

在羊祜的治理下,荆州的军队士气大振,战斗力大幅提升,成为西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在与东吴的边境关系上,羊祜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胸襟。

他主张“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严禁军队主动挑衅东吴,若东吴的士兵不小心越过边境,羊祜不仅不会下令射杀,还会派人将其送回,并赠送粮食与衣物;若东吴的百姓因饥荒越过边境投奔西晋,羊祜也会妥善安置,给予他们土地与粮食,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有一次,西晋的士兵在边境巡逻时,发现了东吴将领陆抗的士兵在打猎,便想上前抓捕,羊祜得知后,立即制止了士兵,并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更何况是打猎的士兵,我们不能失了大国的气度。”

不仅如此,羊祜还派人给陆抗送去了美酒与礼物,陆抗对羊祜的为人十分敬佩,也派人回赠了羊祜一些江南的特产。

此后,西晋与东吴的边境便出现了“虽为敌国,却和睦相处”的奇特景象——双方不仅不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还经常互相赠送礼物,甚至在对方将领生病时,还会派人送去药品。

陆抗曾对部下说:“羊祜此人,品德高尚,胸怀宽广,若不是生在敌国,我真想与他结为好友。”

而羊祜也十分欣赏陆抗的才学与品行,他曾对西晋的官员说:“陆抗是东吴难得的良将,有他在,我们若想轻易灭吴,恐怕很难。”

正是这种“以德服人”的外交策略,让羊祜在东吴的军民中也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为后来西晋灭吴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当然,羊祜并非一味地“以德服人”,在推行仁政与和睦外交的同时,他也从未放松对灭吴大业的准备。

他深知,要想灭吴,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充足的物资储备,因此他在治理荆州期间,一边休养生息,一边积极备战。

在军事准备方面,羊祜大规模扩建军队,招募流民与青壮年入伍,同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他还派人对东吴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勘察,绘制了详细的军事地图,为日后的伐吴战争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此外,羊祜还十分重视水军的建设——他深知,东吴地处江南,水系发达,水军实力雄厚,若想灭吴,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因此,他在荆州的长江沿岸建立了多个水军基地,建造了大量的战船,训练了一批精锐的水军士兵,为西晋打造了一支足以与东吴水军抗衡的水上力量。

在物资储备方面,羊祜下令在荆州各地建立粮仓,囤积粮食,并派人管理粮仓,确保粮食的安全。

同时,他还鼓励百姓发展手工业与商业,促进荆州的经济发展,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经过九年的准备,西晋在荆州的军事力量与物资储备都达到了顶峰,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

公元276年,羊祜向晋武帝司马炎上书,提出了《请伐吴疏》,详细阐述了伐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疏中,羊祜指出,东吴后主孙皓残暴不仁,荒淫无道,百姓怨声载道,国力日渐衰退,而西晋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军民同心,此时伐吴,正是最佳时机。

他还在书中制定了详细的伐吴计划,主张兵分六路,水陆并进,直取东吴的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一举灭亡东吴。

然而,羊祜的伐吴提议却遭到了朝中多数大臣的反对。

当时,西晋的西北边境出现了鲜卑族的叛乱,大臣们纷纷认为,应该先平定西北的叛乱,再考虑伐吴之事,以免腹背受敌。

晋武帝司马炎也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羊祜的伐吴提议。

得知自己的提议被否决后,羊祜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在荆州做好伐吴的准备,并多次上书晋武帝,劝说他尽快下定决心伐吴。

他在书中写道:“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若此时错失良机,等到东吴出现贤明的君主,再想灭吴,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但即便如此,晋武帝仍因朝中的反对声音而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长期的操劳与伐吴大业的迟迟不能推进,让羊祜的身体日渐衰弱。

公元278年,羊祜因重病缠身,不得不离开荆州,返回都城洛阳。

回到洛阳后,羊祜仍心系伐吴大业,他不顾身体的虚弱,再次向晋武帝上书,劝说他伐吴,并推荐了杜预、王濬等有勇有谋的将领,希望晋武帝能够重用他们,完成灭吴大业。

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临终前,他还在嘱咐晋武帝:“伐吴之事,刻不容缓,若能按照我制定的计划行事,必能一举灭吴,统一天下。”

晋武帝得知羊祜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亲自为羊祜举哀,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谥号“成”。

羊祜去世后,晋武帝终于下定决心伐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按照羊祜制定的伐吴计划,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王濬为龙骧将军,率领六路大军,水陆并进,大举伐吴。

由于羊祜生前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西晋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突破了东吴的防线,直逼建业。

公元280年,东吴后主孙皓被迫投降,东吴灭亡,西晋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灭吴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晋武帝司马炎手持酒杯,泪流满面地说:“这都是羊祜的功劳啊!若不是羊祜生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恐怕难以完成统一大业。”

为了纪念羊祜的功绩,晋武帝下令将羊祜的画像悬挂在太庙之中,并追封羊祜为南城侯,食邑万户。

羊祜一生,不仅以卓越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为西晋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以高尚的品德与宽广的胸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

他镇守荆州九年,始终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去世后,家中没有留下任何多余的财产,只有一些书籍与衣物。

他曾说:“为官者,当以天下为己任,若只为个人私利,便失去了为官的意义。”

襄阳的百姓为了纪念羊祜,在岘山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庙宇,名为“羊公祠”,并将岘山改名为“羊祜山”。

每当清明时节,百姓们都会前往羊公祠祭拜羊祜,缅怀他的功绩。

而羊祜生前与陆抗“敌国相交,惺惺相惜”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彰显了他非凡的胸襟与气度。

纵观羊祜的一生,他是一位儒将,更是一位贤臣。

他以儒学为根基,以仁政为手段,以统一为目标,在乱世中坚守初心,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

他的功绩,不仅铭刻在西晋的史书之中,更铭刻在百姓的心中;他的风骨,不仅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更成为了后世为官者的典范。

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提及羊祜,仍会为他的才学、品德与胸襟所折服,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寻常书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万古龙帝 替嫁随军第一晚,她就住进了医院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唐晟春秋 钢铁界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冒牌皇叔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玄宇宙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大宋必须浪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玉符传奇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