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边军一小兵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雄霸蛮荒 绣色可餐 老身聊发少年狂 快穿,渣儿!给你点颜色看看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修真)破戒 在斗罗大陆玩王者荣耀 青云仕途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71章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信解」是用一种外道方便法来引导他,相信这个儿子的功夫不错,这个法门很好。所以这段经文是方便解为:心净、心信、心解。这不是究竟的「信解」。

【信子伏师】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这两句话也只能解释为方便法。按照众生的这种心态、情执来欢喜,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功夫,上天入地、腾云驾雾。

「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你们老师是谁啊?你们是谁的弟子啊?\"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反映出他的心情很激动。两句话表达同一个意思,就表现出他的心情比较激动。这是一种文章的表现手法,如果在哲学论文里来讲,这两句话就有一句话是废话。在文学表演里这是一种夸张渲染

「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这里对他父王的引导一开口就从高处说起,他并没有讲:\"哦,我们的师父就是那位「云雷音宿王华智」,你想学神通吗,走,我们一起去\"。特别指出佛的正业是讲解《法华经》,言外之意是听讲《法华经》的功德智慧比修神通的大无量倍。神通在佛法里属于圣末边事,皮毛而已。涉及到我们修行中一个最敏感的问题,有些人把修行就降低为有那么一点点鬼神通而已,把修持正法看成是可有可无乃至排斥、诽谤。

【白母求出家】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他的父亲在地下,两个儿子在空中。在空中对话是表一个法叫「居高临下」。让他的父亲有所期盼,对自己的下劣心有所忏悔。

「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这个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看到机缘成熟,认为父亲看到自己的神通表演后,对于所介绍的云雷音王佛已经相信,所以叫 「堪任」。

「堪任」 堪:就是能够的意思,能够、值得。任:就是担当,能够担当、值得担当。

「发」:成就,已经能够成就菩提心,机缘已经成熟。

「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菩提之心,能够认可宇宙人生真理,已经达到了这种信解度,但现在还没有明心见性。这是根据他们的观察,这种气氛已经形成。

「我等为父已作佛事」:「作佛事」就是对父亲的特殊方便引导,示现神通法力。这也是佛三轮教人中最下等的一种办法。

「愿母见听」,「愿」是请求,请求母亲。「见」就是能够,「听」就是由得我们。意思是\"请求母亲,能够由得我们自己来考虑我们自己的事\"。什么事呢?出家,要当和尚。

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白」就是语言。

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钵华,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愿听我出家。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

所以者何?佛难值故。

向母亲请求出家。理由就是:\"诸佛出世很难得\",怎么难得呢?「如同优昙钵华」。「优昙钵华」: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昙花一现,三千年开一回。这三千年还不是讲人间的三千年,是天上的三千年。天上的三千年最起码是在第二层天,第二层天一天等于我们这里一百年,所以3000x100再乘以365这么长时间开一次花。能够看到昙花开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这个福报是前世修来的。这是比喻要遇到肉身佛在世很困难,就是诸佛出世难,遇到佛出世的人就更难。

「脱诸难亦难」:就是解脱轮回之苦比遇到佛还要难。遇不到佛你不能解脱,遇到佛的你还不一定就能解脱,是这个道理,就是叫我们要珍惜机缘。我们这些话要听听真啊。\"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几亿几百亿年出世一次,是不是很难呐?但是佛出世你不一定也跟着他一起出世,也有可能佛出世一百次一万次给你碰到一次。佛出世难,能遇到佛是不是更难啊?如果说要解脱生死,没有佛在世你能不能解脱啊?不能解脱,佛不在世你不能解脱。佛在世你不一定遇到,即使你遇到了,也不一定就能跟随。我们现在《法华经》住世是不是佛啊?现在有多少人来读《法华经》啊?就包括那些读其他经典的人,他也不能解脱的,只有读《法华经》才能解脱。所以我们要非常珍惜啊!这次机会失去,你不知道无量百千万亿亿亿亿年,猴年马月你才能遇到佛法?这些事情我们要好好想清楚。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听汝:好,就是由着你们的意思。

「所以者何?佛难值故。」这都是在演双簧啊。他们母子三人都是菩萨再来,是乘愿再来报答妙庄严王在过去生中对他们的恩德。

【劝亲觐佛】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

这段经文你们有没有听出一点法味来啊?短短的几句话反反复复讲诸佛「难值难遇」。这里我们要掌握一个秘诀:两个儿子对着父母在请法,但是他们只对母亲讲,而且母亲没有等父亲开口就抢嘴快,这就叫控制局面,防止那个国王老子先讲出不同的话来,再来讲就会形成被动。所以我们在教化过程中,要学会抢先控制局面。有些事本来一个家庭中,他可能是这样想也可能那样想,但是经过你一个人占主导意见,提前抢先发言,你就控制了这个局面。这就是我们要用智慧,叫先下手为强。

再看另外一个意思:这两个人他们要出家,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成就了,是他们想要出家还是在暗示叫他的老子要出家啊?反反复复讲「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意思你们看看你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也要注意,要懂得旁敲侧击、指东说西。有时候讲着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暗含着叫别人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大家明白吗?这都是无量法门中的法门。有时候两个人谈论佛法,往往是专门谈给第三个人听的,大家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有时本来听得很平静的,为了让别人生起兴趣,你可以听得手舞足蹈,是为了把别人摄受进来。有时候你本来是懂的,你还可以装不懂问:\"哎,这句话什么意思啊?你讲你一讲\"。你可不要:\"哎呀,这样讲是不是显得自己没面子啊\"。菩萨为了教化人,没有我。有时候你可以装的是个大学问家,有时候也可以装的跟大傻瓜一样什么也不懂,明白吗?

「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这是打一个比喻:有一只瞎了一只眼的乌龟在大海里随着海水到处飘。有一块只有一个孔的木板,这个孔跟乌龟的脑袋一样大小,这个木板也在水里飘,两者都在漂流不定。乌龟还有一个特点,一百年头伸出海面一次。我们想一想乌龟头一伸正好套在木孔里的时空点,这个机会难得不难得啊?难得,都是漂浮不定,而且一百年出来一次,木板也是一百年的时间在某个地方经过一次,碰到这个机会是不是很难得啊?这个是比喻佛难遇、佛法难遇。佛在其他经典还打了一个比喻:须弥穿针,须弥山1,008万里,有一个人从须弥山顶吊一根线下来,下面有一个人拿着一根针,上面的人把线穿到针眼里,难不难穿啊?难。可能几百万亿年或者永远都穿不到,是不是啊?所以我跟大家讲:\"人身难得、佛难遇、佛法难闻、大法更难闻\"。你得到了人身就很难,得到了人身遇到佛在世更难,你即使遇到佛在世,你还不一定就能遇到《法华经》。所以我们要非常珍惜啊。佛在〈方便品〉也是讲遇到《法华经》也是优昙花开一次,机会很难得 。这个机会是不是给我们逮到了啊?你可要抓住不放啊。修其他一些小法并不太难,唯有修《法华经》你很难得。现在全世界修行人少说有几万几千万,有几个人能修持《法华经》啊?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

「妙庄严王」是个转轮圣王,这里的国王。

「后宫八万四千人」皇宫就有八万四千人。

「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净藏(净德)三位菩萨以及妙庄严王这位菩萨,与他们无量劫以来多生多世在修行过程中所结下的法缘,要从这个角度来观照。佛法里叫「同分妄见,同分土」,像这样的人他们在同一个时空点都集中在一起。这就是诸佛在出世之前要在第四层天「兜率天」,观察四千年做的这种安排。所以有缘的人、机缘成熟的人,他要安排在一起。所以世世代代佛法都是这样一种规则。相同根机的人在不同的时空点,他都有诸佛、菩萨、护法神明在冥中调理安排。在同一个时空来同修一个法门。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非常珍惜《法华经》大法、珍惜法华道场、珍惜同修相互之间的法缘。

「皆悉堪任」就是这些人机缘都已经成熟。佛在「兜率天」观察四千年,就是做这个准备工作、做这些安排工作。师父现在每到一处开讲《法华经》许多同修从天南海北闻风而来,这都是佛菩萨在冥中安排。否则你在眼皮子底下,都不会来听闻《法华经》。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是不是感到很可惜啊?我们周边有多少人啊!包括扬州城里修行人,少说也不下一万人,许多人不知道,许多人就是知道他也不会来,是不是很可惜呀?有些人千里迢迢来,有些人家庭都不要了,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真理。可有些人在眼皮子底下传大法,他不来,他将来要后悔无量劫。我们成佛、了生脱死即在此一举,错过了这一关不知何年何月再能遇到佛法。再能遇到佛法你是不是就能进入佛门,又当别论。有智慧的人就会抓住当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稍微犹豫一下,无量百千万亿年过去了,你要受大苦恼。所以我们要看看\"植浮木孔\"、看看\"须弥穿针\"、看看\"优昙钵华\",这都是佛菩萨在苦口婆心告诉我们要抓住当下、抓住《妙法莲华经》。

「法华三昧,」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开权显实\"、就是\"花开莲现\"。

「法华三昧」通过\"开权显实\"把我们的本来面目说的一清二楚。通过\"花开莲现\"把我们听经闻法当下成就,说的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特别是《法华经》对任何人都能成就。祖师大德在评价圆顿大教、别教也就是评判《法华经》、《楞严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时候是这么判定。佛法里主要的三部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华严经》也叫圆教,但是他只是对界外利根而言。界外利根是指阿罗汉、辟支佛、通教菩萨而言,对这些人还是利根,钝根他都不能成就。而《法华经》无论你是钝根、利根,不漏一人、不漏一法,统统都能成就,所以把《法华经》判为纯圆。纯圆,是圆中之圆。其实也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把《华严经》叫圆的话,《法华经》叫纯圆。如果把《法华经》叫圆的话,那《华严经》能不能再叫圆啊?它就要降级,变成别教。所以也有人把《华严经》判为圆教,也有人判为别教,这个意思都是一样的。它是别教,《法华经》就是圆教;如果它是圆教,《法华经》就是圆圆教。要搞明白。你别看有的祖师大德把《华严经》评为是圆教,跟我们师父讲的不一样啊,你又去怀疑师父讲的法了。如果把《华严经》《金刚经》判为胜义法,那么《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胜义中胜义,胜义中真胜义\"。如果把《华严经》《金刚经》判为真如,那么《法华经》《楞严经》就是真真如。我们要搞明白,别到时候又搞糊涂了,到底什么是真如,什么是胜义啊?所以大乘法还有了义大乘与不了义大乘,要搞明白。如果把《法华经》《楞严经》判为大乘,那么《华严经》《金刚经》就是不了义大乘。如果把《华严经》《金刚经》判为了义大乘,那么《法华经》《楞严经》就是了义中了义,究竟中究竟。

「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实际上也是讲\"法华三昧\"。

「离诸恶趣」就是离一切恶趣。讲到离一切恶趣三昧非\"法华三昧\"而不可言,唯有\"一心三藏\"明白一切的万法皆是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个一念就是离一切分别,而证入无分别法叫离一切恶趣。千万不可以把它理解为就是离三恶道。比如说通教菩萨破有归空,他执着于空,这是不是恶啊?这也是恶啊。别教菩萨搞次第三藏\"从空出有,从有归空\"搞两边的中道,与我们圆教的圆融中道是不是也是恶啊?所以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把一切的万法归纳为一个念,一切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既圆且顿。这是真正的「离诸恶趣三昧」。「三昧」就是一种\"如来大定\"。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离开三种惑:粗惑、细惑、无明微细惑,离开两种生死,离开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讲起来更为详细,虽然详细不如\"一心三藏\"解释起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这一段是解释「离诸恶趣三昧」。「一切众生」无所不包就是\"一心三藏\"。

「诸佛集三昧,」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述\"法华三昧\"、表述\"一心三藏\"。「诸佛集」集在哪里啊?就是「集」在\"一心三藏\", 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集」。诸佛:是表无量,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天人、鬼畜,都是诸佛。「集」就是集中于一念,集中于我们的真心本性。「诸佛集」是不是阿弥陀啊?所以我们读解《法华经》《楞严经》这样的心地法门,始终要注意,咬住青山不松口,青山就是\"一心三藏\"。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离开我们的本来面目,你没有言语可论,没有佛法可讲。越是真理越简单,就是一句话\"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你可以把《法华经》上面讲的多种多样的\"三昧\",讲了多种多样的空要好好的归纳一下,最后无非是讲「如是我闻」,无非是讲「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而已。

「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也是解释「诸佛集三昧」。「秘密之藏」无非是\"一心三藏\"。

「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通过两个儿子的方便引导,转变他父亲的习气。

「好乐佛法」是从习气上来言,凡夫恶习难改、好人善习也难改。我们学佛人叫真人,真人是不是真习也难改啊?我们修行的过程,无非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把我们的习气来一个颠倒改变。过去我们习惯于\"为我\"这种习气,或者习惯于\"为他\"这种善良的习气,但是对于本来面目我们很生疏,通过听闻大法以后,我们把这个习气改过来,变成了真习气、佛习气、菩萨习气。我告诉你,你真正变成真习、佛习,你想改都改不掉,你没有办法改。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熟饭不能再变成生米。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我们的任务把我们的\"邪知邪见\"转为\"正知正见\"。这就是听经闻法的道理。当你这个心明白了佛,你就是佛心。你想退到凡夫心,你没有办法退。但是我们想由凡夫心进到佛心,可以,它能够转。这就是听闻大法的重要性。我们也要注意,在度化我们身边的亲人的时候,要学会抓住机会,只要你会用心,机会时时刻刻都存在,你一引导过来就好办。贵在我们要会用心。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三个人各有各的一批人马,这都是在过去世中的因缘。这也是向我们表一个法,修行人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广结法缘。从人缘、到天缘、鬼缘、神缘、乃至畜生缘,但最主要的我们先把人缘结好。看你的心能不能容人、能不能养人、看你的气氛和不和谐。人讲和气生财,财既包括财产、也包括法财、人财。我们自己明白生生世世能得到多少人财,往往有时候是事与愿违。修行人不可以搞到孤家寡人那种境界,修行人的特点就是我们怎样时刻来包容人叫作\"为丛驱雀,为渊驱鱼\"。把自己水塘里的鱼赶到人家水塘里去,把自己树林里的鸟赶到人家那里去,使自己越来越孤立。在这段经文里,我们要懂得广结法缘。

「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这是信众见佛、弟子见老师的通常礼节「绕佛三匝」。几十年之前,学生见老师要合掌周围绕三圈,然后再礼拜,礼拜三拜,这是规矩。因为现在末法时代,人心浮躁,这些传统的礼节已经没有了。现代人心情很浮躁,他不仅不绕佛、不仅不顶礼,他还可以跟你强词夺理、声音还可以比你高 。你讲一句他可以回你三句、十句八句。不是出世间法,连世间法都不懂得规矩。在师父面前哪有弟子开口的余地。现在不是这样的。所有的经典从头到尾学生见老师应该怎么见法啊?问好了以后就「却住一面」。你就不要开口了,懂不懂?只有老师讲话的余地,叫你讲话、问你,你可以开口。老师讲的话你懂也好,不懂也好,只有好好去观照,连怀疑都不可以,老师一定有老师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将来都要当老师,你现在就可以设身处地,你当老师的时候如果弟都是跟你这样,你怎么办?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老师考虑的是整个全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你管的事情你不要管,天塌不下来,要管就要有把握把大家管的服服贴贴。所以你没有这个金刚钻,不要揽这个瓷器活。我们每当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要好好的想一想。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

这段经文也很奥妙,我们前面看到无尽意菩萨向观世音菩萨供养珍珠璎珞,这段经文大同小异。

不用怀疑这是传《妙法莲华经》,因为他就在传《妙法莲华经》。因为这一家人就是冲着他讲《妙法莲华经》而去的。所以这里「为王说法」就是说《妙法莲华经》。

「解颈真珠璎珞」整个下面这段经文,可以说为是妙庄严王和他的夫人,这一家人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向佛请法、求佛印证,是比喻这个法。不可以单纯解释为就是用财物来供养三宝。

「解」是表听佛传法以后心开意解,见道开了智慧。

「颈」是表智慧的等级。表中道了义,表圆融、圆满、圆通的真性菩提。

「真珠璎珞」这是比况他们的境界。

「真」表见性,真性菩提。

「珠」表圆满。

「璎珞」表妙音请法、说法之音。「璎珞」是用各种不同的金属片和合而成,内空外实。风吹或者相互碰在一起的时候发出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以此来比喻妙庄严王一家人谈对佛法的体会、法味就像妙音一样,来求佛印证。

「价值百千」概括他们见道的功德殊胜奇妙。最值钱的就是智慧,金银七宝满虚空抵不上你能够对《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价值百千」是无量。百千:表无量。比七宝满虚空还要贵重无量。

「以散佛上」就是讲我开口求法也好,供养你这些东西也好,佛你最能明白我的心境,是求佛印证。佛要那么些东西干什么?他什么没有啊?他自己千变万化就有了,还要你供养吗?如果依文解字佛变成了大地主、大财主,专门在囤积居奇,专门在接受贿赂。那整个佛法变味。

「虚空」在佛法里是表智慧,是针对凡夫着实执有而言,能够透有见到空性。是代表智慧、比喻智慧。

「化成四柱宝台」是表修行人,在明心见性以后的心量扩大。「四柱宝台」是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或者叫\"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前面已经解释过,我们自己去复习,将来还可以再看讲记光盘的时候,注意瞻前顾后,也是检验我们见闻\"法华三昧\"真实与否?深浅与否?可以作为一种标准,来检点一下我们在修行中的漏洞。也可以把它说为: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有把它说为四弘大愿。这两种解释可以圆融在一起。

「台中有大宝床」,台中:就是讲四弘大愿中有大智慧、般若智慧。宝床:就是如来座。四弘大愿是我们的行持,行持在戒定慧里属于戒。就圆顿大法而言,法法圆融。戒和定没有慧,能不能成戒、成定啊?种种行持中成就了我们大智慧,开了大智慧就能成就了种种的行持,这是圆顿大法的特色。

「敷百千万天衣」,「敷」:是包容、展现、开放、开敷。「百千万衣」:是表\"解脱德\"。在四弘大愿的行持中、在如来座这个大般若智慧中成就了无量的解脱功德。所以「千万天衣」就是\"如来衣\",\"如来衣\"带有保护、护持种种作用。

「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是由妙庄严王供养的珍珠璎珞化成宝幢天衣。

「其上有佛,结跏趺坐」,表妙庄严王佛见佛就已经成佛。就是妙庄严王自己「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与前面〈方便品〉讲的: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说为\"即开、即示、即悟、即入\",也就是说既是在强调 \"华开莲现\"。听闻佛法明白这个道理了成佛了,整个过程就求佛印证。通过他的供养和佛的神力的加持,显现出神通的境界,目的就是\"开权显实\"、显示\"华开莲现\"、显示\"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显示一念随喜蒙佛授记。再继续解释前面十七品讲:没有离开会场、没有离开道场,听佛一段〈如来寿量品〉多少人证到罗汉、菩萨乃至等觉。所以《法华经》从前到后一气呵成、贯通一气。好好悟这个法。这段法需要解释,一般的人他不可能一目了然,我们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也要理解师父的良苦用心啊。为什么在这里恨不得拍桌子打板凳?因为这个法太妙了,成就太容易、太方便了,你懂了,你就成佛了。生怕你们产生怀疑,半路退转。那真是太可惜、太可惜了。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妙庄严王这个时候他虽然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但是他并不懂得:我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我就是佛。佛用神通示现的那个佛,意思就是告诉他了\"你供养的这些东西就是佛\"。这些东西是你的,所以这个佛就是你。他还认为是佛示现的其他佛。他理解错了。「作是念」这个佛神真稀有啊,他还不懂得就是自己,跟我们是不是有点相似啊?所以这里佛示现的就是你,是不是?你供养我的东西,现在佛在那里,就是你嘛。有钱无钱是不是一样东西啊?是不是一个啊?

这段经文虽然在《法华经》里面不是精品,但是我们用心观照也很有法味。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限制级末日症候 网游之奴役众神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汴京春深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北朝帝业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灵蛇转世镇百怪 离婚后她成了财阀前夫的白月光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琳琅诡事录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海贼:符咒恶魔面具?我全都要!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一袭幽梦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恶灵缠绕 踏天之路! 夫君是反派?逃荒路上我杀疯了! 我的世界:开局认魔王为主公 双城之战:都是家人,忠诚! 叶谨:我的黑客能力震全球 言出法随,我请天雷劈!劈!劈! 穿书狐狸精,奈何剑尊他强夺 全家要我做纨绔,我靠漫画名天下 你以为的禁欲权臣,是我裙下疯狗 关于鼬不仅是弟控还是兄控这件事 快穿之炮灰逆袭上位 重生之萌娃平行世界奇遇记 重生2014:一个人的豪门 快穿:谁不说我是个好男人 四合院:开局傻柱打傻茂 九世仙恋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