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掠天记 鸾凤替,皇的神秘隐妃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肥而不腻(养成) 雄霸蛮荒 港岛大亨 类神 长女 恶魔少爷别吻我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0章 信解品第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信解品第四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着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盘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着弊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盘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我等皆似佛子:本来是「佛子」,但我们不以为自己是。虽然是,但还不能肯定,叫「似是而非」。这是在忏悔自己,也就是知道了菩萨法却不相信自己是佛子。

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着小法:事出必有因。我们受苦太深,执着种种名闻利养,就不容易入道。所谓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受诸热恼」就是由三苦引起的五蕴炽盛之苦。我们烦恼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发热啊?有时候心里感到冰凉感到绝望,那个手脚冰凉是不是也是一种「火」?「迷惑无知」就是为境界所转。「乐着小法」:按照世间人的那种习惯的心态,做小事总比做大事容易。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这里的「粪」跟前面除粪的「粪」不一样。前面除粪是除去「见思烦恼」;这里的「诸法戏论之粪」是把除粪的那个法都作为粪,《楞严经》把不了义法说为「戏论」。可是我们真正明白了它是戏论之粪,它是不是就是「我」?到了《法华经》,已经不存在什么赞自毁他的问题。一切万法都是「我」,谁诽谤谁?只有见到佛法真谛,我们种种的身口意业才不会有过错。除非你是不懂装懂。真正懂了,你怎么样讲都是对的。嬉笑怒骂无非道场,无非慈悲。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盘一日之价:回顾当年在小乘法中勇猛精进,成就了小乘涅盘;而它与我们无量的智慧德能来讲,万万万万分之一都不能比,只能叫「一日之价」。

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以为这是寂灭,这是灭度,这叫「未证谓证」,也叫「计取见」。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着弊欲:这个心执着在很浅的一点眼前利益。这个「欲」就是证「方便涅盘」。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佛看到弟子们执着小法,就改变教育方法。「便」,当下;「见」,决定;「纵舍」,舍去《华严》大法,教小法。

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不为我们来专门开示,叫「不为分别」。开示什么?你们都是大菩萨。连《华严经》都不能讲,那《法华经》更不能讲。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盘一日之价,以为大得:重复地忏悔,我们「未证谓证」。于此大乘,无有志求:因为犯了「计取见」,所以对修行菩萨道成圆满佛不感兴趣。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出内」啊!这些小乘人自己不相信大乘法,还给别人讲。有些弟子问我:「师父啊,我确实也懂了如来藏,但毛病习气还很多,那我能不能讲经说法呀?」你看此处,连不相信大乘佛法的小乘人都还讲大乘法,你怎么不能讲?在讲的过程中,许多烦恼习气不翼而飞,乃至想恨一个人怎么就恨不起来。智者大师讲,读经、讲经、听经,把经文「会归自性」,这就是最好的修证,你不知不觉地成佛了。

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讲经说法,这是佛的良苦用心,这是成就众生的最佳法门。我们这一代要把这个法门弘扬开来。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佛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他绝对不会悭吝,否则就要受报。佛知道一切万法都是自己,只要有一个人没有成佛,他这一尊佛就不圆满。世界上只要还有一粒微尘没有回归「大光明藏」,这尊佛就不圆满。

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但乐小法」,外现声闻相;「真是佛子」,内秘菩萨行。怎么「真是佛子」呢?他在前四说法时期已经听闻了菩萨法,明白了菩萨法,他就是菩萨。怎么「但乐小法」呢?他不相信明白了菩萨法就是菩萨,总是认为「这是我们偶尔地听到一点消息而已」。在《楞严经》讲「六交报」,别人说坏话、别人做坏事,看的人听的人还要受报。这是不是也是「密化」?这可不得了啊!那么别人说好话、别人说佛话,你听了以后,是不是也受报啊?你成了佛,可你还不知道啊!这就是「密化」,佛翻来覆去就是讲这个法,你这个心明白什么就是什么。一言一行皆当谨慎。

我们不管坐火车、坐轮船、坐飞机,只要遇到人你尽量讲「如来藏」,不要去讲小法。一个人真正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他会放下一切经典,只讲《法华经》《楞严经》。他讲什么经典都能讲出「如来藏」的道理,他不会跟你婆婆妈妈的张长李短,要明白。怎么讲「依法不依人」呐?他能讲出「如来藏」心地法门,他能懂得听闻大法当下成佛,他一定会讲《法华经》《楞严经》。佛多英明,一句「依法不依人」,是不是在给讲这个法提供理论根据啊?这是佛讲的,没有错。

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这是理解佛,众生在迷中,佛讲方便法是迫不得已。

于此经中,唯说一乘:如果我们都是大根机,那就没有三藏十二部经出台;只有一乘法,就不会惹出许多麻烦来。虽然是麻烦,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佛出世之时,地球上已经几十亿年没有佛法的气氛,佛只有讲出无量方便之法。可是这几千年以来,我们这个国土到处充满着大乘佛法的气氛,没有必要又从小法开始讲起。

而昔于菩萨前,毁呰声闻乐小法者:佛当年在讲菩萨法的时候,叫声闻人旁听,一边旁听,一边来批评小乘法。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旁敲侧击也好,骂我们也好,这都是在把大乘菩萨的法理作为信息灌输给我们。佛在第三说法时是旁敲侧击,在般若时开始劝导小乘人回小向大。到了法华涅盘时,是强令小乘人必须学大乘法,不学就不行。

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法王」就是成佛,当下成佛。怎么「自然而至」啊?「即开即得」,听佛讲了「如来藏」的道理,我当下全部得到了。有没有哪个转过去修行一年半载:佛,我听你讲了「如来藏」,又修行了半年,现在得到了。有没有这样讲?没有啊!就在会上「即开即得」。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当」就是正当名分。怎么「当得作佛」?前面讲了「开示悟入」,讲了「妙法莲华」,明白了「妙法莲华」,你「当得作佛」。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五十余年。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

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

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

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

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有大力势。而年朽迈,益忧念子,

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五十余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

饥饿羸瘦,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佣赁展转,遂至父舍。

推求:分析考虑。到什么地方呢?

求之既疲,顿止一城:推求的时候,那是佛在兜率陀天观察四千年。「顿止一城」是在净饭王宫现「有余依涅盘」,在只树给孤独园现比丘相,是现佛之应化身。造立舍宅:是建立道场。五欲自娱:佛现肉身相叫「和光同尘」,不离五欲教化众生,叫「同尘」,「自娱」叫「随缘不变」;虽然现身在五欲六尘,但是时时在定中,时时在大光明藏中。

其家巨富:是总说佛家的富贵。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辇」和「舆」都是大车小车之别。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这段经文前面长行里已经作了解释,我们自己去回顾复习一下。商估贾人,无处不有:这是打比喻。比喻佛把法传出去,成就了众生,是不是也成就了自己?跟搞买卖一样。

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这是讲佛示现应化身是「不动而至」,他没有离开大光明藏。大光明藏之王者,就是「王者之所爱念」,也就是前面讲的「和光同尘」,是帮助解除小乘人不敢愿身再来的这个烦恼心。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这是讲佛弘法的气势。群臣豪族,比喻一佛出世,十方响应,诸佛菩萨以各种身份来助佛弘法。弟子大众中也会有古佛、大菩萨再来示现凡夫相。豪富如是,有大力势:仍然是赞叹佛法的气盛。「力」是表法门;「势」是表教育。我有这个法门还要开场教育。

而年朽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五十余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这是指佛的悲心救世。在世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教化众生;灭度以后又是在考虑什么时候再来创造机缘、重返世间,诸佛就是这样。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或有所得」,可以说为一些修人天福报,是修歪门邪道,欲升反坠。

饥饿羸瘦,体生疮癣:「饥」,是表示没有得到正法之食;「饿」,是表示没有得到助道之浆;「羸」,是表小法没有大的法力;「瘦」,是表小法没有大的功德。「体生疮癣」,是指迷惑颠倒、我执、所知障,就形成自己的种种烦恼习气。

渐次经历,到父住城:物极必反,慢慢地在这个世间里感到很痛苦了,他自然有一种期盼出世的这种念头。在人天福报里啊,祖师大德有讲,往往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儿女不孝,家破人亡,或者重病在身,就把你逼到佛门里来。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这是把上面那四句偈又进行了总结。「佣赁展转」就跟在外面打工一样,经过了种种的波折,终于一步一步向佛法靠近。

尔时长者,于其门内,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

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穷子见父,豪贵尊严,

谓是国王,若国王等。惊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或见逼迫,强驱使作。思惟是已,驰走而去。借问贫里,欲往佣作。

看来机缘成熟,佛已经出世,在道场的门内做种种充分的准备。这个「大宝帐」,是助于教化一切的众生。有缘者先成就,无缘者未来世也能成就。注意这个「大宝帐」,是指普度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是显示出肉身佛出世的气氛。

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这是指弟子们修种种法门。「或有计算」一般是指菩萨在发心,给自己定计划。「金银宝物」是各种法门。「出内财产」是「自利利他」。怎么「出内财产」呢?就是前面讲经说法,代佛传法叫「出内」,把自己明白的道理讲给众生听。「注记券疏」:「注」带有归纳、总结、整理的意思;「记」是依照佛所制定的课程修行,并自我印证,也就是「解脱知见」;「劵」是发大心,与四弘誓愿相对应;「疏」是修行的过程。把自己与一切的万法来沟通。

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谓是国王,若国王等:穷子觉得他不是国王,也是像国王那一类的很有地位的人。

借问贫里,欲往佣作:问路上的人:「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供我们这些人去打工谋生」。「欲往佣作」:我就到那里去做粗事,我只能做粗事。比喻向老师讨教,像我这个根机的人,应该修什么法门呐?我一个字不识啊。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遥见其子,默而识之。即敕使者,追捉将来。

穷子惊唤,迷闷躃地。是人执我,必当见杀。何用衣食,使我至此。

长者知子,愚痴狭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即以方便,更遣余人,

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汝可语之,云当相雇,除诸粪秽,倍与汝价。

穷子闻之,欢喜随来。为除粪秽,净诸房舍。长者于牖,常见其子,

念子愚劣,乐为鄙事。于是长者,着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语令勤作,既益汝价,并涂足油,饮食充足,荐席厚暖。

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长者有智,渐令入出,

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

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父知子心,渐已旷大,

欲与财物,即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于此大众,说是我子。

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已二十年。昔于某城,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遂来至此。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并及舍宅,一切财物,

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即敕使者:「敕」是命令,这个「使者」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出世了,那么有缘的弟子过来了,所以佛在第一说法时,讲了一部《华严经》。追捉将来:《华严经》是顿教菩萨法。「追」显示出心情很急,要你马上回头,马上成菩萨;「将来」就是带过来,马上就要「背尘合觉」,合「大觉」。

穷子惊唤,迷闷躄地:好像是休克了倒在地上。「迷闷」是比喻沉迷在迷惑颠倒中;这个「地」是无明烦恼习气之地,比喻这个小乘人,小乘根机不堪大教。

是人执我,必当见杀:「见杀」前面讲了,小乘人把涅盘四德——「常乐我净」倒计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他认为菩萨愿身出世是又重新落入六道轮回。他把愿身再来的菩萨与这个凡夫的业报身混为一谈。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开始后悔:我这么笨,为了几口饭跑到这个地方来。跟这些豪贵权势在一起搞不好被抓回去,是不是又当杨白劳啊?他这种心态是比喻:我修什么大乘佛法呀?别到时鸡偷不到反丢一把米呀,是这种心态。

长者知子,愚痴狭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他知道儿子心下劣,不堪大教。众生眼中佛也是众生。人与人之间思想不平衡,他没有办法沟通。众生就是这么可悲,各人都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所以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冤假错案,那当然是典型的;最平常相互之间是不是也都是些烦恼啊?亲朋好友都有烦恼,就是各人自以为是,其实来讲并没有什么事情。往往就是小心眼,把它看得太重了。同样一句话,各人用心不一样,他理解就不一样。

即以方便,更遣余人,渺目矬陋,无威德者:既然不堪大教就用小教。这个「余人」就是小乘法,「人」就是法。用小法来教他们。「眇目矬陋」:「眇目」就是一只眼睛;「矬陋」,短小不庄严。怎么「无威德」?小乘人是个体户,自己理自己,人家不服气,「威」不足以服人,「德」不足以化人。但是对于凡夫来讲,不可轻慢他,他能超越六道轮回也很不简单。

汝可语之,云当相雇:「汝」就是你;「语」是告诉,「之」就是他;「云」是说话的意思。在古汉语里,言啊、语啊、云啊、曰啊,都是讲话之义。「云当相雇」:说雇你来做工、做佣人。除诸粪秽,倍与汝价:干什么事情呢?就是清扫厕所拉大粪这些事。比你做一般的活儿的工价要高双倍,甚至好几倍。

穷子闻之,欢喜随来,为除粪秽,净诸房舍:前面「除粪」是讲小乘法的行善断恶。「净诸房舍」就是修我们的清净心,做到六根清净。「房舍」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受想行识,以及种种妄想。

长者于牖常见其子,念子愚劣,乐为鄙事:「于牖」就是指隔着窗户悄悄地看,时刻观察儿子的动静,这是比喻佛对弟子们良苦用心。其实作为做父母的,你需要不需要天天把儿子拉在手里,才了解他呀?不需要。做老师做师父也是这样,我就一年半载不跟你见面,我都知道你在干什么。你不要打妄想,师父怎么不理我,不睬我?有时不理不睬就是最好的理最好的睬,明白吗?父子师生之间,他们心里一种灵性是相通的。有时你来提问一个问题,我可以给你破口大骂;有时提一个问题我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是不是也是吭声啊?你可要明白啊!我一直盯着你看,也是在教育你。我有时看到你,我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也是教化你,大家明白吗?贵在自己要用心。诸佛菩萨也好、老师也好,他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在教化众生。老师不管跟你嬉皮笑脸,还是吹胡子瞪眼,都是慈悲,都要感恩;理你也好,不理你也好,都是慈悲。要这样来理解「长者于牖」,我们将来今生也好,来世也好,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做老师教化众生。这就是体现出老师父母良苦用心。

「乐为鄙事」:心眼下劣,他把别人看得很低,把其它事情也看得也很低。这种人呐,往往对好人好事总是往坏人坏事那里想。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件事情,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见解。往好处想的他也还有这个层次之分,有的往一百分好处想,有的往九十九分,有的往二分三分;往坏处想也有层次,他有的百分之百的坏,有的百分之七十的坏,有的百分之三十的坏。可是我们往往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评价人,这点很可怕。

当你把别人想象的很坏的时候,我告诉你,别人并没有坏,你已经很坏;你给自己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了坏的种子;而且你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你在别人阿赖耶识里,也种下这个坏的种子,你是罪加一等。所以我经常劝一些同修,一定要把别人往好处想,不要往坏处想,人家未必如你所想象的。

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我们这个阿赖耶识就跟一面镜子一样,你拿来一朵华,镜子里是不是现出一朵华来了?你捧着一对癞蛤蟆,那镜子里是不是现出一对癞蛤蟆呀?你脑袋想一想不要紧,嘴巴讲一讲不要紧,可是你想了你讲了,你果报跑不掉了;它到一定的时候,阿赖耶识这个信息系统一启动,你就要受报应;受报应的时候由不了你想不想的问题,你后面的那个第七识,它自然而然来给你报应,前面的六种意识心挡都挡不了,你思想准备都没有。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有到果报出现的时候,他才开始害怕,可是已经迟了。我们修行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把持好自己的命运,也就是给我们后面那个阿赖耶识,通过第七识来输送良好的信息。所以「长者于牖」,他一直考虑着怎样帮助弟子;不是像凡夫一样,怎样考虑来算计别人防止别人。

于是长者着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语令勤作,既益汝价,并涂足油,饮食充足,荐席厚暖:这段经文在前面长行里已作解释。虽然安顿他修小乘法,但实际上来讲,也让小乘人列席旁听,他已通过讲菩萨法旁敲侧击,把圆顿大法注入小乘人的阿赖耶识。不管你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这个佛种已经进去。这就是前面〈弘传序〉所讲「俱崇密化之迹」。这都是「既益汝价,并涂足油」。

佛当年教育办法是这样。所以有时候师父对着张三讲,那个李四可坏透了啊,怎么样怎么样——我真的是在讲李四吗?你张三可别幸灾乐祸啊。看来师父是对我很好,那个李四就是不如我——你错了,师父就是借李四来旁敲侧击这个张三。有智慧的人要感恩,没有智慧的人你还不跟我吵嘴。你如果认为师父:哎呀,师父也搞人我是非呀?你又错上加错了。师父千里迢迢,舍弃家庭儿女,难道就是为了搞个人我是非?!那师父天天还在吃苦,是不是?有这么傻的人吗?搞人我是非的人,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如果师父想升官发财,在张三面前说李四,这一定是搞人我是非。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作为李四,也可能听到师父在张三面前讲他的是非,他又怎么对待,是不是应该感恩呐?在帮他消业障,又在利用他来教化其他的师兄们。就跟文殊菩萨还当着法会大众的面揭弥勒菩萨的老底一样,是一个道理。

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苦言」是诸佛菩萨的「劝转法轮」。大根机之人,简明扼要几句话,一了百了。中下根机之人要反复讲明理由,劝说。有善根的人,你眼睛给他瞪一下子,他马上跪下来忏悔;但没有智慧的人,他翻来覆去给你强词夺理狡辩,始终舍不下我执。这个时候,老师要反反复复劝导。

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渐令入出」就是让学生学着讲经说法。怎么「出」啊?把自己懂得的东西讲给大家听。即使不懂得,你也可以依样画葫芦,按照佛的讲法让众生种下种子。有些你不懂的东西你讲了,别人还能听懂;有时在讲之前还不懂,在讲的过程中突然就懂了,就是渐令入出。「经二十年」:这「二十年」就是在修小乘佛法的同时,还可以讲大乘佛法。这就是不可思议的教门。「执作家事」是指修小乘佛法。

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讲菩萨法的时候叫他们旁听,在他们面前示现菩萨法,让他们都知道。

犹处门外,止宿草庵:「犹处门外」是指他总认为自己是小乘人;听大乘法不是我的本分;传大乘法也不是我自己的愿心,是在给佛帮帮忙而已。他不知道,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也不管自己懂不懂,在听闻大乘佛法时,心里已经种下金刚种子。「犹处门外」:实际上已经到了门内;如果心没有到门内的话,他需要不需要讲「犹处门外」?他本来在门外嘛。

在这里听经的同修都是双重国籍啊。当你明白了「如来藏」,你即已是佛土的菩萨,是你那个真人。可是你现在在这里听课,是不是还「止宿草庵」呐?但是当你明白了「止宿草庵」的时候,你在不在草庵啊?你明白了「犹处门外」的时候,你就已经到了门内。明白了「止宿草庵」的时候,你已经到了佛土。

自念贫事,我无此物:这是自私其小。虽然自私其小你小不小啊?这是自己执着,我是个穷小子;自己执着,我不是佛。但是不管他承认不承认,他都是佛。那我们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不仅是佛,而且当下能够得到自在。在我学佛这么长时间,大家知道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不怕死了。你不管什么时候,管你天崩地裂,我还带着好奇心,看看怎么个崩法子,因为我知道人没有生死的。就是在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把这肉身没有了,能不能把你灵体爆炸掉啊?不能的。

《法华经》讲到现在,是不是在调大我们的心量啊?可不要以为每天都在听重复的几句话呀。这就是妙,你每次听,境界都在提升,是不是?心量一大是不是境界就在提升呐?「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妙莲华」,就是「如是我闻」,就是「如是等」,就是「开示悟入」,就是「一心三藏」。讲来讲去,都是一个意思。

你可不要以为:「《法华经》呐,我05年就听印广师讲过一遍了」。你听一遍算什么呀?多宝如来都要来听经闻法,这《法华经》深义没有止境。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讲。到时候再说,为什么?又没有讲稿。「师父每次讲经都不一样,每次都要发现新大陆」,这是我的新大陆还是你的新大陆啊?都是你们的,与我没有关系啊。你们的新大陆老通过我这里蹦出来,为什么?因为你们把那个门关得死死的,太保守了;我这个门一直开在这里,它只有从我这里蹦出来,明白吗?整个的智慧都在这里(气球手套的空心),你把这里(食指)关起来的话,那它这里(中指)开着它从这里出来。如果我们大家都打开的话,那教化众生是不是很快啊?就这个道理。这个东西不是你的,不是我的,我们就是一个东西。

父知子心,渐已旷大,欲与财物,即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即聚亲族」这个下面就是召开法华大会。这个「亲族」泛指弟子大众。「国王大臣,刹利居士」前面已作解释,回去自己复习。

于此大众,说是我子。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已二十年:「二十年」是指在讲小乘法。昔于某城而失是子:「昔于某城」叫本迹一对,本坐涅盘城。舍父逃逝:转圣成凡呐,转到哪里去啊?转到十法界,转到六道轮回。周行求索,遂来至此:在六道轮回里,倍受众苦,求饮求食,最后来求解脱。「至此」:在当时,佛把二乘修行的法门称为是「化城」。后面专门有个〈化城喻品〉来说明这个问题。「遂来至此」也可以解释为:在法华会开讲之际,不管佛在世也好,不在世也好,只要法华会一开,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问题,在法华会上作个了结。

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这个「我」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只要听闻法华大法,「悉以付之」。这个「凡我所有舍宅人民」,十法界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个念,都是你一个念,都是他一个念。我你他一个念,又是一个念,这个法妙。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悉以」得道。《法华经》是「悉以付之,恣其所用」,任你怎么样用。明白了「一心三藏」,你是不是得到大自在?把家里的钱粮用来救灾,用来供养,都用光了,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流落街头,自在不自在啊?你只要想起「一心三藏」,你当下自在。你暗暗庆幸,终于把我的一切全部供养了三宝。我现在一无所有,但是呢,我所有的都得到了。能不能想明白?

「恣其所用」,就看你用不用?你只要一念回光返照「一心三藏」,你当下自在。只是你愿意不愿意回光返照。我经常讲,就是手上戴铐,脚上带镣,坐在监狱里,那个手铐脚镣是不是「恣其所用」?这就是我成道的法器,明白吗?这就是「阿弥陀佛」,这下可以修清净心了。清净也清净,不清净也得清净。只有想到自己的一切都已供养了三宝,供养了一切众生的时候,这个人是最快乐,最自在,这个快乐是你生生世世永恒的快乐,它永远伴随着你;而且易如反掌,只看你愿意不愿意得。世间法都知道,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何况出世间法?供养别人,这也是我们的本性。就是很坏很坏的恶人,他有时候做一些好事,他心里还很高兴。要保持覆护我们的善根,使得日趋圆满增长,所以「悉以付之恣其所用」。这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每个人都有,而不需要求任何人。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并及舍宅一切财物。甚大欢喜,得未曾有:这就是见道当下成佛。他明白了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的,都是一个人,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我执」,放下了我执,你就得到了解脱,最起码解除对死亡的恐怖,解除对人怨恨的心态,再一直修行得圆满大解脱。

佛亦如是,知我乐小,未曾说言,汝等作佛。而说我等,得诸无漏,

成就小乘,声闻弟子。佛敕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种种譬喻,若干言辞,说无上道。

诸佛子等,从我闻法,日夜思惟,精勤修习,是时诸佛,即授其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

而不为我,说斯真要。如彼穷子,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

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我等内灭,自谓为足,

唯了此事,更无余事。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

如是思惟,不生喜乐。我等长夜,于佛智慧,无贪无着,无复志愿。

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

住最后身,有余涅盘。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永无愿乐,

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佛敕我等:因为佛出世之时,这个国土上盛行外道,当时的修行人已经被外道的邪见迷惑了。这些二乘人并不是他们自己怎么样,是社会历史的环境而使然。所以教化二乘人非常难,如果我们当时是二乘人的话,也会出现这种局面。先入为主,这是众生的习气。往往你入佛门之前什么也没有读过,是最好最好,这样你更容易接受「如来藏」。所以这些人能够「回小向大」非常稀有。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种种譬喻,若干言辞,说无上道:这个「为大菩萨」双重观照:一者,在当时他并没有讲我自己就是大菩萨,他是为别人讲菩萨法,说无上道;二者,讲话的当下我就是大菩萨。那么这里方便说为,当初依照佛的教导,打比方,说因缘法,代佛传法,故而小乘人可以传无上道,纵讲口头禅也能种下金刚种子,而且也有帮助自己开悟之时。

诸佛子等,从我闻法:方便说为来修菩萨道的人听我这小乘人讲大法,我是打口头禅,他却信;讲法的人还没有得到授记,而学生就已经得到授记了。有时候弟子不一定不如师,但你还要恭敬老师。要明白,没有老师来给你引导,也许你永远是门外汉。各人修各人的功德。所以同样一个人,同样一句话,同样一种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到底,修行人只看自己,不看别人。有些人自以为是,遇到事情按捺不住啊,要搞得惊天动地;有些人则笑笑而已。这两者都要互相学习。前者有前者的好处,他到哪里能很快地打开局面,他责任心很强;后者有后者的长处,他能修清净心,能修忍辱心。这两种功德都是不可思议。而前者可能由于你过于急躁,适得其反;后者过于沉稳,过于阴沉,形不成气氛,不容易把人很快地聚集起来。任何一个事情它都有双重性,往往优点的同时就是缺点,缺点的同时就是优点。那些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什么事情都能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人不能修忍辱,他几百年的功德会因一念瞋恨心而毁于一旦;那些马马虎虎的人能修忍辱心,你指着他鼻子破口大骂,他还是阿弥陀佛,还是笑一笑,修行人贵在互相取长补短。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这里是对自己的一个讽刺。佛当着小乘人的面,给他的学生授记来世当得作佛。而且还告诉他一切诸佛的秘密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就是为菩萨说菩萨法,说菩萨法就是说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演其实事」实际上在这里就是说给小乘人听。会用心的人,当下就成就了;不会用心的人,他当耳旁风,认为说给别人听的,与我无关。佛到最后开《法华经》,是不是还在讲这个「实事」啊?「而不为我说斯真要」:佛当着他的面没有讲他,实际上就是讲他,他自己不往心里想。不管他承认不承认,在他心里是不是种下金刚种子了?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余事。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内灭」是指断除了「见思烦恼」,证到四果罗汉,但是肉身定业还没有转,这个身叫「最后身」,此身结束以后,再也不到六道里来受生;除非他发愿再来,但那时就叫愿身再来,不叫「业报身」。

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这就是讲阿罗汉的「偏真涅盘」。他不懂得像菩萨那样从空出有,修无量的菩萨行,成就「道种智、差别智」,再加上他已经成就的「一切智」,就是「一切种智」,这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不生喜乐」,成这种佛有什么用啊?跟木头一样,我们才不干呢!我们就是要生喜乐,要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法喜,是转识成智。

我等长夜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余涅盘:这里「有余涅盘」,就是前面讲的「内灭」。

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他们认为证到阿罗汉就已经是报了佛恩。毕竟少一个人受苦,佛心里就减轻一分烦恼。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永无愿乐:这里仍然是在忏悔。

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这是讲老师在权衡利弊,暂时地停止这个教法,不教大法了,讲小法也有具体的利益。有些老师传法竟然说吃肉吃鱼都没有关系,或者说初一十五吃吃斋就行了。这些法都不究竟。一个人刚来皈依佛门,你这样讲可以的;皈依了两个月以后,你就不能传这个法了。你既然入了佛门了,就要吃长斋呀。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一切财物。

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得无量宝。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我等长夜,持佛净戒,

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今者,真阿罗汉。

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怎么「柔伏其心」?你做我的干儿子怎么样?我们不要见外。所以佛在这里也讲种种方法,能得到什么什么果位。比如说:哎呀,我前世,前多少世,就是你们的老师怎么样怎么样,这都是安定修行人的心。

然后乃付一切财物,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这段经文也是一目了然。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道」就是法华三昧。「得果」就是蒙佛授记,明心见性。

于无漏法,得清净眼:这里的「无漏法」特指「一心三藏」。「无漏」通大通小:阿罗汉的无漏只是不再漏到六道轮回;明心见性的菩萨无漏,就是不再漏到尘沙烦恼;究竟圆满佛之无漏,他证得一切万法当下即是自己!过去现在未来十方,都是一念当下。「清净眼」就是「明心见性」。

你回家以后看到小孙子,「哎呀,我的宝贝儿」,举到头上给个巧克力,这是不是清净眼呐?这不是。「宝贝儿好好学佛,不学佛不得了啊」,这还差不多,我们学会用自己的心。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心被境转,生死凡夫。你经常历事练心,就会养成佛菩萨的习气,恶习难转,佛习是不是更难转呐?修行的过程,就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我们过去习惯于儿女情长,那是熟处;生处呢,就是只以道处。那么我们当下转过来,当下即解脱。不管是在梦中,还是在中阴身期间,都已解脱。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净戒」为「三聚净戒」,三聚净戒包括「心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我现在才明白了——现在六种意识心得到自在妙用了,是这个果报;但其实里面第七识早已得果报。

法王法中,久修梵行:「梵行」在大乘佛法里说为清净行,印度外道把修梵行仅仅限于就是不过男女生活,叫「离欲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话讲得这么硬。圆顿大教在见道位所见到的真如,与在证道位证到的真如,无二无别。别看我们现在好像肉团身,有时走路还气喘吁吁的,但只要你明白了这个道理,等这个肉团身无明壳一解体,中阴身一到,六根也就没有了,六识也没有了,当家做主的就是灵体。这个时候你明白的「如来藏」道理,当下现量现前,不可思议啊!我看你不是十地等觉,也搞个八九地差不多,这可是真的,大部分都是这样。但是我们一般地叫大家来对号入座的时候,把这个标准定得很低——你能见道,即永远不落三恶道。就等于成佛(分真即佛)了,所以「今得无漏」,当时他没有说「当得」,也没有说下一辈子得。

虽然是摩诃迦叶在说,但是有佛在场印证,可视同佛说。「经」为佛说,「论」为菩萨说;菩萨说「论」,有佛在场印证就是「经」,就是视同佛说。当我们明白了「一心三藏」的时候,敢不敢讲「今得无漏无上大果」啊?都是一样的。《妙法莲华经》妙就妙在,把这个标准答案教给我们了,你能得,凭什么我就不能得啊?所以佛讲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法华经》的,是阿惟越致菩萨,是如来使,就这个道理。我们有更充足的理由,来说我们已得「无上大果」。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我们过去那个声闻还是假的,虽然假的,他也了脱了分段生死。就跟持戒一样,你以个人个体户的心来持菩萨戒,你是声闻戒小乘戒;我要成佛,你以利他、利一切众生的心来持菩萨戒,你就是大乘菩萨戒。你以个体户的心来修声闻法,来求涅盘,证得那个涅盘,你就是「小乘涅盘」;你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证这种涅盘,那你就是「大涅盘」。这是感慨万分。怎么个「真」呢?以佛道声令一切闻:这才叫真声闻,一闻一切闻。过去的声闻是自了汉,现在的声闻是菩萨大士。

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这里「真阿罗汉」就是讲明心见性的大菩萨。过去以为我证到阿罗汉,你就要供养我;现在懂得,我供养别人就是别人供养我,我明白一切万法都是我,我就供养了万法。这样我供养了万法,我心得解脱了,是不是万法供养了我?是不是当下因果报应——「即因即果」?这个心法非常重要啊!修行人全靠用好这个心,起心动念怎样把持。这才是如来的十号「应供」。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愍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谁能报者。

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若以顶戴,两肩荷负,

于恒沙劫,尽心恭敬,又以美饍,无量宝衣,及诸卧具,种种汤药,

牛头栴檀,及诸珍宝,以起塔庙,宝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养,

于恒沙劫,亦不能报。诸佛希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取相凡夫,随宜为说。

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及其志力,随所堪任。

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

种种筹量,分别知已。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佛恩是无论如何都报不了。你把佛一天到晚顶到头上顶无量亿劫,再怎么样给佛吃好的、穿好的,你报不了佛恩,永远都报不了;但是佛把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石破天惊,使我们当下转凡为圣,我们现在报法恩,是不是就是报佛恩呐?你一念心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你就已经报了佛恩。所以佛恩说难报就难报得很,说好报就太好报了。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佛已得解脱,硬是为了教化众生,自寻烦恼,没事找事干。取相凡夫,随宜为说:根据凡夫的种种相来决定教化的次第。种种欲乐,及其志力,随所堪任:显示出这个慈心父母啊,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随顺他,始终没有忘记来引导。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已:「筹量」就是考察、分析、选择。

于一乘道,随宜说三:「一乘」佛法说为三乘佛法。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艳海风波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花都太子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很纯很暧昧 都市极乐后后宫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重生之女将星 全能照妖镜 靠!怀上了! 贵女种田忙 快穿之推倒神 都市花缘梦 青叶灵异事务所 世界不需要魅魔拯救 我有一座诸天城 修神外传 武侠从神雕开始 
经典收藏逆青春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跬步仙踪 灵蛇转世镇百怪 离婚后她成了财阀前夫的白月光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英雄联盟电竞梦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海贼:符咒恶魔面具?我全都要!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星耀香江 星辰下的魔法师 退婚另娶?成全你,当皇后不香吗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综]滚开,渣男 星球大战:赤红之瞳 
最近更新惊!我家杂货铺成精了 穿成渣渣女配?我贴贴老婆求苟命 快穿:主神大人他蓄谋已久 修炼千年所向无敌 青苹果的夏天2 七零:被弃养后我走向星光大道 弹丸论破TS 霍格沃茨的女巫 她那么强,多几个爱慕者怎么了 斗罗之我莫名其妙的穿越了 重生七零美女画家拿捏工程师 穿越后冷王每天都黏我 法师手札 李二傻的欢乐日长 我的女友是霸道总裁2 通冥书店 穿成弃婴:我成了反派的挂件 逍王爷的小娇妻 玉碎宫倾:楚家女 聊斋狐妖传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