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文岳

首页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霸天武魂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明朝那些事儿 唐朝工科生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清末之雄霸天下 重生之铁血战将 朕的后宫不可能这么乱 澳洲风云1876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文岳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txt下载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3章 狡兔死走狗烹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嘿,话说这卫庄公蒯聩啊,心里那叫一个郁闷,为啥呢?原来府库里那些宝贝财物啊,都被出公辄给带走了。他愁得呀,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赶紧找来浑良夫商量办法。浑良夫眼珠子一转,一拍大腿说:“大王啊,太子疾和那出公辄,可都是您的亲儿子呀。您不妨以挑选继承人的名义把他们召回来,那出公辄要是回来了,宝贝不就又有了嘛。”

嘿,这话可巧了,被一个小侍从给听见了,这小侍从扭头就偷偷跑去告诉了太子疾。太子疾一听,那脸立马就拉下来了,心里想着:“哼,老爹这是打的啥主意呀,可不能让他得逞。”于是,他找来几个身强力壮的手下,还拉上一头猪,趁着个空子就把庄公给劫了,逼着庄公歃血立誓,说不许召回出公辄,而且还得把浑良夫给杀了。庄公当时就苦着脸说:“不召辄倒是容易,可我之前都和良夫盟誓了,答应免他三次死罪呀,这可咋办呢?”太子疾眼睛一瞪,说:“那等他犯了第四条罪,再杀他呗!”庄公没办法,只好点头答应了。

没过多久呢,庄公新建了个挺气派的虎幕,就把大臣们都召来搞个落成仪式啥的。浑良夫穿着紫色的衣服,外面还套着狐裘,大摇大摆地就来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呀,他也不把剑解下来,就那么袒着裘衣坐在那开吃。太子疾一看,嘿,机会来了呀,赶紧使了个眼色,让几个力士过去把浑良夫往外拽,一边拽还一边说:“你这家伙,犯事儿了,跟我们走!”浑良夫当时就懵了,大喊道:“我犯啥罪了呀?”太子疾跳出来,指着他的鼻子就开始数落:“哼,咱大臣见君主那都有规定的穿着,吃饭的时候也得把剑解了呀。你倒好,穿个紫衣,这是第一条罪;还穿着狐裘,这是第二条罪;吃饭都不解剑,这是第三条罪。”浑良夫一听,赶紧喊:“咱可有盟誓,免我三死呢!”太子疾冷笑一声说:“那出公辄因为你这馊主意,要以子拒父,那可是大逆不孝啊,你还想把他召回来,这不是第四条罪是啥?”浑良夫这下被怼得哑口无言,耷拉着脑袋,只好乖乖受刑了。

又有一天啊,庄公做了个噩梦,梦到一个披头散发的厉鬼,脸朝北,扯着嗓子大喊:“我是浑良夫啊,我死得冤枉啊,老天啊!”庄公一下子就被吓醒了,吓得浑身直冒冷汗,赶紧找来卜大夫胥弥赦,让他给算算这梦是啥意思。胥弥赦装模作样地摆弄了一番,然后说:“大王,没事儿,不碍事的。”可等他一出门,就偷偷跟别人说:“哎呀,冤鬼都变成厉鬼了,这可是身死国危的兆头啊,我看呐,卫国要出大乱子咯,我还是赶紧溜吧。”说完,撒丫子就逃奔到宋国去了。

这蒯聩在位两年呢,晋国那边可就不高兴了,为啥呀?因为蒯聩都不派人去朝见晋国呀。晋国的上卿赵鞅那脾气可不小,直接就带着军队来讨伐卫国了。卫国的老百姓一看,这还得了,干脆就把庄公给撵跑了。庄公没办法,只好逃到戎国去,结果呢,戎国人可不管他是谁,一刀就把他给咔嚓了,连太子疾也没放过,一块儿给杀了。这下卫国没主心骨了呀,国人就拥立公子般师当了国君。

齐国的陈恒一看,哟,卫国这乱套了呀,咱得去凑凑热闹,显示显示咱的威风呀,就带着军队来救卫了。可这陈恒也不安好心呐,他来了之后,把般师给抓了起来,又拥立公子起当国君。卫国的大夫石圃可不干了呀,心说:“哼,你齐国在这瞎搅和啥呢,这卫国的事儿啥时候轮到你说了算啦。”于是,石圃就把公子起也给赶走了,又把出公辄给迎回来继续当国君。这出公辄呢,一复位就开始报复,把石圃也给撵走了。可卫国那些大臣们啊,也都和出公辄闹得不太愉快,最后出公辄在卫国待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逃到越国去了。国人又拥立公子默当了国君,这就是悼公。打这以后啊,卫国就乖乖地臣服于晋国了,不过呢,卫国也越来越弱小,啥事都得靠着赵氏,这事儿啊,咱就先说到这儿。

再说说那白公胜吧,自打回到楚国之后呀,心里就一直憋着一股火呢。为啥呀?他老想着郑国人杀了他爹这事儿,那可是杀父之仇啊,不报不行啊。可之前呢,伍子胥是他的恩人呀,伍子胥之前都赦免郑国了,而且郑国对楚昭王那也是恭恭敬敬的,从来不敢失礼,所以白公胜就一直忍着没吭声。

等昭王去世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就拥立越女的儿子章即位了,这就是惠王。白公胜心里就琢磨了:“我好歹也是以前太子的后人呀,子西怎么也得召我回去,让我一起掌管楚国的朝政吧。”结果呢,子西压根就没这打算,也不给白公胜加官进爵啥的,白公胜那心里别提多不痛快了,就跟吃了个苍蝇似的,整天闷闷不乐。

后来听说伍子胥死了,白公胜眼睛一亮,心想:“嘿,这下可好了,报仇的机会来了呀。”于是,他就派人去跟子西说:“令尹大人呐,您也知道郑国人对先太子那可是下了狠手啊,这杀父之仇不报,我还算个人吗?您要是可怜先太子死得冤枉,就派一支军队给我,让我去声讨郑国的罪行呗,我白公胜愿意冲在前面,就是死了也没啥遗憾的呀。”子西却摇摇头,推脱说:“新王这刚即位,楚国还没安定下来呢,你呀,先等等再说吧。”

白公胜一看子西这态度,心里虽然不爽,但也没辙呀。不过他可没放弃报仇的念头,就借口防备吴国,让自己的心腹家臣石乞去修筑城池,操练士兵,还准备了好多打仗用的家伙事儿。准备得差不多了,他又跑去跟子西请求,说想用自己的私人军队当先锋去攻打郑国,子西稀里糊涂地就答应了。

可还没等他们出兵呢,晋国的赵鞅倒先带着军队去攻打郑国了。郑国吓得赶紧向楚国求救,子西一听,那不能不管呀,就带着军队去救郑了,晋国的军队一看楚国来了,也就退兵了。子西还和郑国订立了盟约,然后才得意洋洋地班师回朝。白公胜得知后,气得脸都绿了,跳着脚大骂:“好你个子西,不帮我去攻打郑国,反倒去救郑国,你这不是明摆着欺负我嘛,哼,我先把你杀了,再去伐郑。”

白公胜气呼呼地把他家族里的一个叫白善的人召到澧阳,跟他商量这事儿。白善一听,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我要是跟着你去扰乱楚国,那就是对国君不忠啊;可要是不听你的,又显得我对家族不仁不义呀。这可咋整呢?算了算了,我还是辞官不干了吧。”说完,就跑去种菜浇园子,度过了后半辈子。楚国的老百姓后来就把他那园子叫做“白善将军药圃”了。

白公胜见白善不来帮自己,气得直哼哼,说:“哼,没他白善,我还就杀不了子西了不成?”说着,就把石乞叫过来商量,问:“子西和司马子期身边各有五百人护卫,咱要是动手,咱这点人够不够对付他们呀?”石乞挠挠头说:“恐怕不太够啊。不过市南有个叫熊宜僚的勇士,要是能把他拉过来,那他一个人就能顶五百人用呢。”

白公胜一听,眼睛放光,立马和石乞跑到市南去找熊宜僚。熊宜僚一看这俩人气势汹汹地来了,吓了一跳,说:“哎呦喂,您二位都是王孙贵族呀,怎么屈尊跑到我这小地方来了呢?”白公胜堆着笑说:“兄弟,我有点事儿,想跟你合计合计呢。”接着,就把要杀子西的事儿跟熊宜僚说了。熊宜僚一听,把头摇得像个大风车似的,说:“令尹大人对楚国那可是有功的呀,跟我又没仇,我可不敢干这事儿啊,您还是另请高明吧。”白公胜一听就火了,“刷”的一下拔出剑,指着熊宜僚的喉咙说:“你要是不答应,我先宰了你。”嘿,再看熊宜僚,面不改色心不跳,慢悠悠地说:“杀我就跟踩死只蝼蚁似的,您犯得着发这么大火嘛。”白公胜愣了一下,然后把剑往地上一扔,叹了口气说:“哎呀,兄弟,我就是跟你开个玩笑,试试你呢,别往心里去啊。”说完,还挺客气地把熊宜僚请上车,当成上宾一样招待,吃饭都在一块儿,出门也形影不离的。熊宜僚心里挺感动的,寻思着:“人家这么看重我,我也不能不识抬举呀。”于是,就决定跟着白公胜干了。

等到吴王夫差去黄池会盟的时候呀,楚国害怕吴国趁机来偷袭,就告诫边境的老百姓,让大家都提高警惕,做好防备。白公胜一听,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就借口说吴国的军队要打楚国了,然后反过来带着军队去袭击吴国的边境,还抢了不少东西呢。回来之后,他就把这事儿吹得天花乱坠的,说:“哎呀,我可厉害啦,把吴国的军队打得屁滚尿流的,缴获了好多铠甲兵器啥的,我得亲自到朝堂上去献捷,好让咱楚国威风威风呀。”子西这糊涂蛋,还真就信了,一口答应下来。

白公胜把自己的军队全都拉出来,假装成缴获的战利品,装了一百多车,还亲自带着一千多个壮士,押着这些东西就入朝献功去了。

惠王登上大殿准备接受捷报,子西、子期在旁边陪着。白公胜参拜完之后,惠王就瞧见台阶下站着两个威风凛凛的大汉,全身披挂着,就问:“这俩人是谁呀?”白公胜赶紧回答说:“大王,这是我手下的将士石乞和熊宜僚,就是他们俩在伐吴的时候立了大功呢。”说着,就朝那俩人招了招手。这俩人接到信号,抬腿就要往台阶上走。子期一看,这还得了,大声喝道:“咱大王在这御殿呢,你们这些边疆来的臣子,只许在下边磕头,不许上台阶!”石乞和熊宜僚哪肯听他的呀,就跟没听见似的,大踏步就往台阶上走。子期赶紧让侍卫去阻拦,熊宜僚可不含糊,伸手一拉,那些侍卫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东倒西歪的,这俩人径直就冲进殿里去了。石乞拔出剑就朝着子西砍去,熊宜僚也拔出剑朝着子期砍过去。白公胜在旁边大喊一声:“兄弟们,都给我上啊!”那一千多个壮士“嗷”的一嗓子,拿着兵器就一窝蜂地冲了上去。白公胜几步上前,把惠王给绑了个结实,让他动弹不得。石乞也把子西给生擒了,朝堂上的百官吓得四处逃窜,乱成了一锅粥。

子期那也是个有勇力的主儿啊,一看这情况,顺手就拔起殿上的戟,和熊宜僚打了起来。熊宜僚也不含糊,把剑一扔,伸手就去夺子期的戟,子期又捡起剑,朝着熊宜僚就劈了过去,一下子砍中了熊宜僚的左肩。熊宜僚也顾不上疼了,反手一戟就刺中了子期的肚子。这俩人就跟两头斗红了眼的公牛似的,死死地纠缠在一起,最后啊,竟然一块儿死在了殿庭里。

子西瞪着白公胜,眼泪都快出来了,说:“我把你从吴国接回来,念在咱们有骨肉亲情,还封你做公爵,我哪点对不起你了呀,你为啥要反过来害我呢?”白公胜哼了一声说:“郑国杀了我爹,你却和郑国讲和,你这不就跟郑国是一伙的嘛,我为父报仇,还顾得上你那点私恩呀?”子西一听,后悔得直跺脚,说:“哎呀,我真后悔没听沈诸梁的话呀。”白公胜可不管那些,手起剑落,就把子西的脑袋给砍下来了,还把尸体摆在朝堂上示众呢。

石乞在旁边说:“大王,不把这惠王也杀了,咱这事儿恐怕成不了啊。”白公胜皱皱眉头说:“这小孩子有啥罪呀,把他废了就行了呗。”说完,就把惠王关到高府里去了,又想着立王子启为王,可王子启死活不肯,白公胜一怒之下,就把王子启给杀了。石乞又劝白公胜干脆自己当国君算了,白公胜琢磨了一下说:“咱楚国的县公还不少呢,得把他们都召集过来商量商量呀。”于是,就把军队驻扎在太庙那儿了。

大夫管修一看这还得了,带着自家的家丁就去攻打白公胜。这一打就是三天三夜呀,最后管修的人都被打败了,管修自己也被杀了。圉公阳一看,这得想个办法救惠王呀,趁着个空子,让人偷偷地在高府的墙上挖了个小窟窿,到了夜里,顺着窟窿爬进去,背着惠王就跑了出来,把惠王藏在了昭夫人的宫里。

这叶公沈诸梁听说楚国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那可急坏了,赶紧把叶地的老百姓都召集起来,日夜兼程地往楚国都城赶。

到了郊外,老百姓们都纷纷跑出来迎接,一看叶公连盔甲都没穿,都惊讶地说:“叶公啊,您咋不穿上盔甲呢?咱老百姓可都盼着您来呢,就跟小孩子盼着爹妈似的,万一那些乱贼放箭伤着您了,那我们可咋办呀,指望谁去呀?”叶公一听,觉得挺有道理,赶紧披上盔甲,戴上头盔,继续往城里走。

快到都城的时候,又碰到一群老百姓来迎接,这些老百姓一看叶公戴着头盔呢,又奇怪地说:“叶公啊,您咋把脸都遮住了呀?我们盼您来,那可比闹饥荒的时候盼着粮食还急切呢,要是能看见您的脸,我们就是死了也甘心呀,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为您拼命的。您把脸遮起来,这不是让我们心里没底,都不知道该咋出力了嘛。”叶公一听,哭笑不得,只好又把头盔给摘了,这才进了城。

叶公心里明白,这老百姓的心可都向着自己呢,于是,就在车上竖起一面大旗。箴尹固本来是收到了白公胜的召唤,正打算带着自己的人进城呢,一看到大旗上那个大大的“叶”字,立马改变主意,跟着叶公一起守城去了。那些当兵的和老百姓一看叶公来了,那叫一个高兴啊,赶紧打开城门,把叶公的人都迎了进去。叶公带着国人就朝着太庙的白公胜发起进攻了,石乞的军队哪打得过呀,很快就败下阵来。石乞没办法,扶着白公胜上车,朝着龙山逃去,想着跑到别的国家去躲躲。

还没等他们跑远呢,叶公就带着军队追上来了。白公胜一看,这下完了,心一横,干脆上吊自杀了。石乞把白公胜的尸体埋在山后面,刚埋好,叶公的军队就到了,一下子就把石乞给生擒了。叶公问他:“白公胜在哪儿呢?”石乞脖子一梗,说:“他已经自杀了!”叶公又问:“那尸体在哪呢?”石乞把嘴闭得紧紧的,死活不肯说。叶公火了,让人抬来一口大锅,在底下点上火,把锅里的水烧得咕噜咕噜直冒泡,然后指着锅对石乞说:“你要是再不说,我就把你扔锅里煮了。”石乞却满不在乎,一边脱衣服一边笑着说:“这事儿要是成了,我就能当个上卿啥的,享受荣华富贵;事儿要是不成,被煮了就煮了呗,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的事儿呀,我可不会为了保住一具尸体就出卖朋友,哼,我才不干那没骨气的事儿呢。”说完,“噗通”一声就跳进锅里了,没一会儿,就被煮得稀巴烂了,白公胜的尸体到底在哪,也就没人知道。

叶公迎回惠王复位之后呀,这楚国总算是又安定了下来。可没想到,这时候陈国瞅着楚国乱了一阵,觉得有机可乘,就派军队来侵犯楚国了。叶公那哪能忍啊,立马跑去跟惠王请示,得到许可后,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带着军队去讨伐陈国,三下五除二,就把陈国给灭了。

灭了陈国之后呢,叶公也挺仗义,让子西的儿子宁继承了令尹的位子,子期的儿子宽继承了司马的位子,他自己呢,觉得年纪也大了,就告老回叶地去了,从此楚国算是危而复安了,这事儿发生在周敬王四十二年呢。

再说这越王勾践啊,一直派人盯着吴王夫差那边的动静呢。一打听,嘿,夫差自从越国退兵之后,那可就开始放飞自我了,整天就知道喝酒玩乐,压根就不管朝政了。而且连着好几年,吴国那地里收成也不好,老百姓一个个唉声叹气的,心里都憋着一肚子怨气呢。勾践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觉得机会来了,马上又把越国境内的士兵全都召集起来,浩浩荡荡地就朝着吴国杀过去了。

刚走到郊外的时候呀,勾践在路上瞧见一只大青蛙,那青蛙眼睛瞪得老大,肚子鼓鼓的,就跟憋着一肚子气要找人干架似的。勾践一看,立马变得恭恭敬敬的,扶着车轼站了起来。身边的人都奇怪了,问他:“大王,您这是尊敬个啥呀?”勾践一脸严肃地说:“你们看这青蛙,那气势,就跟要上战场拼命的勇士似的,我能不尊敬嘛。”这军中的将士们一听,那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呀,都说:“咱大王连只青蛙都这么尊敬,咱们可是受了好几年训练的呀,难道还比不上一只青蛙嘛,不行,咱得拼了,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打仗。”

越国的老百姓们也不含糊呀,都纷纷把自家的子弟送到郊外,那场面,哭得稀里哗啦的,拉着子弟的手嘱咐说:“你们这次去啊,要是不灭了吴国,咱可就再也见不着面了呀,一定要加油啊。”勾践又给军队下了道命令,说:“要是父子俩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俩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家里有父母但没兄弟的,也回去照顾父母;要是有生病的,实在没办法打仗的,跟我说一声,我给安排医药和吃的。”这下可好,军中的将士们那心里别提多感动了,都夸越王爱惜人才呀,欢呼声震耳欲聋的,就跟打雷似的。

走到江口的时候呢,勾践为了严肃军纪,把那些犯了罪的士兵拉出来砍头,这一下,整个军队那叫一个纪律严明,鸦雀无声的,都等着好好打仗呢。

吴王夫差听说越国的军队又打过来了,也赶紧把吴国的士兵都召集起来,跑到江上去迎战。越国的军队驻扎在江南边,吴国的军队驻扎在江北边,两边就这么对峙上了。

越王勾践把大军分成了左右两个方阵,让范蠡带着右军,文种带着左军,还有六千个精锐的君子军,跟着越王自己组成了中阵。到了第二天,眼看着就要在江里开战了,勾践在黄昏的时候,悄悄给左军下了命令,让他们都把枚(一种防止出声的东西)衔在嘴里,然后沿着江往上游走五里地,在那等着吴国的军队,等到半夜的时候,听到鼓声就往前冲;又给右军下了同样的命令,不过让他们沿着江往下游走十里地,等左军和吴军打起来了,右军再上去两面夹击,而且都要敲大鼓,务必让那鼓声传得远远的,好吓唬吓唬吴军。

到了半夜呀,吴军睡得正香呢,突然就听到鼓声震天响,一下子都被吓懵了,赶紧点火把想看看到底咋回事,可还没等看明白呢,远处又传来一阵鼓声,这下可好,越军从两边围了过来,把吴军给包了个饺子。夫差吓得脸都白了,赶紧传令让军队分开迎战,可哪想到啊,越王勾践偷偷带着六千个私卒,一声不吭的,趁着天黑就朝着吴中军冲了过去。这时候天还没亮呢,吴军只觉得前后左右中间全是越军,那根本就抵挡不住啊,一下子就被打得大败,撒腿就跑。

勾践带着三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笠泽这个地方,又打了一仗,吴军又输了,这连着打了三仗,吴军是节节败退呀,吴国的名将王子姑曹、胥门巢这些人都战死了。夫差吓得连夜往回跑,跑到城里之后,赶紧关上城门,躲在城里不敢出来了。

勾践呢,从横山这个地方进兵,就是现在的越来溪那一块儿,还在胥门外面修了一座城,叫越城,想着就这么把吴国给困死在城里呢。

越王勾践围着吴国围了好长时间,吴国人可就惨了,被困得死死的,粮食也快没了。那伯嚭呀,这时候耍起心眼了,假装生病,躲在家里不出来。夫差没办法,只好让王孙骆光着膀子,跪着爬到越王那去求和,一边爬一边哭着说:“越王啊,我夫差以前在会稽得罪了您,后来您大发慈悲,放我回去了,我当时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呀。现在您又带着兵来打我了,我想着您是不是也能像在会稽的时候那样,再赦免我一回呀。”勾践听了这话,心里还真有点动摇了,想着要不就答应了吧。这时候范蠡在旁边说话了:“大王啊,您每天起早贪黑的,谋划了二十年,眼瞅着就要成功了,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弃呢?”勾践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没答应夫差求和。夫差不甘心呀,又派使者来回跑了七趟,可文种和范蠡那是铁了心了,就是不同意。

没办法,勾践就下令敲鼓攻城,吴国人这时候已经没力气打仗了,根本就抵挡不住。文种和范蠡一合计,想着从胥门攻进去,结果到了夜里,往吴城南城墙上一看,好家伙,伍子胥的头在那挂着呢,那脑袋大得跟车轮似的,眼睛瞪得跟灯泡一样,头发胡子都炸开了,那光芒都能照出去十里地,越国的将士们一看,吓得腿都软了,哪还敢攻城啊,只好先把军队驻扎下来。

到了半夜,突然从南门那边刮起了狂风,那雨下得跟有人从天上泼水似的,又是打雷又是闪电的,石头沙子乱飞,比弓箭飞得还快呢,越国的士兵被砸到的,不死也得受伤,船上的绳子都被吹断了,船也都散开了,乱成了一锅粥。范蠡和文种这下可急眼了,也顾不上别的了,脱了上衣,冒着雨,朝着南门的方向就跪下磕头,嘴里念叨着:“伍子胥大人啊,我们知道错了,您大人有大量,就饶了我们吧。”磕了半天头,这风啊雨啊的,总算慢慢停了下来,文种和范蠡累得够呛,坐在那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等着天亮再说。

睡着睡着呀,俩人做了个一模一样的梦,梦见伍子胥骑着白马,坐着白车就来了,穿戴得可整齐了,就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伍子胥开口说:“我早就知道越国的军队肯定会来,所以之前求着把我的头放在东门,想着看看你们打进吴国的样子。结果吴王把我的头放在南门了,我这忠心还没散呢,实在不忍心看着你们从我的头下面打进去,所以才弄出这场风雨,把你们的军队给挡回去了。不过呀,越国能灭吴国,这也是上天注定的事儿,我也拦不住啊。你们要是想进城,就从东门走吧,我给你们开路,让你们能直接通到城里去。”

俩人醒来之后,一对梦,发现都一样,赶紧跑去跟越王勾践说了。勾践就下令让士兵们挖渠,从南门挖到东门,就在挖到蛇匠二门之间的时候,突然太湖水涨起来了,从胥门那汹涌地冲了过来,那波涛可厉害了,一下子就把罗城给冲开了一个大口子,好多鱄鮾(一种鱼)跟着浪就游进来了。范蠡一看,乐了,说:“这肯定是伍子胥大人在给我们开路呢呀。”于是,赶紧带着士兵就从这个口子进城了,后来呀,就把这个口子修成了门,叫“鱄鮾门”,因为水里有好多葑草,也叫葑门,这水呢,就叫葑溪了,这可都是伍子胥显灵留下的古迹呢。

夫差听说越国的军队进城了,再一看,伯嚭都投降了,这下心凉了半截,只好带着王孙骆和他的三个儿子,朝着阳山跑去,那是白天拼命跑,晚上也不敢歇着呀,跑得又累又饿,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晕乎乎的。身边的人好不容易找到点生稻子,赶紧剥了皮递给夫差,夫差也顾不上别的了,抓过来就往嘴里塞,趴在地上捧起沟里的水就喝,一边喝一边问:“我吃的这是啥玩意儿呀?”身边的人回答说:“大王,这是生稻子。”夫差一听,想起以前公孙圣说的话了,心里想:“哎呀,这不就是公孙圣说的‘不得火食走章皇’嘛,看来我是真要完了呀。”王孙骆在旁边说:“大王,咱吃饱了接着跑吧,前面有个深谷,咱们可以先去那躲躲。”夫差却摇摇头,有气无力地说:“那妖梦都应验了,我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躲也没啥用了呀。”于是,就停在了阳山。停了一会儿,夫差又对王孙骆说:“我之前把公孙圣杀了,扔在这山的顶上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啥动静啊。”王孙骆说:“大王,您试试喊喊呗。”夫差就扯着嗓子大喊:“公孙圣!”嘿,没想到这山里也跟着应了一声:“公孙圣!”夫差连着喊了三声,山里也回了三声,夫差吓得浑身直哆嗦,赶紧又跑到干隧这个地方去了。

勾践带着一千多人追了过来,把夫差他们围了好几层。夫差没办法,写了封信,绑在箭上,朝着越军那边射了过去。越国的士兵捡到了,赶紧拿给文种和范蠡看。俩人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我听说‘狡兔死了,那猎狗就得被煮了;敌国被灭了,那些出谋划策的大臣也就活不长了’。大夫你们为啥不给吴国留条活路呢,也好给自己留个后路呀。”

文种也写了封信,绑在箭上回了过去,信上说:“吴国犯了六大错呀,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是第一个错;因为别人说真话就把公孙圣给杀了,这是第二个错;重用那个只会拍马屁的太宰伯嚭,这是第三个错;齐国、晋国本来没得罪吴国,吴国却老是去攻打人家,这是第四个错;吴国和越国挨着,却老是来侵犯越国,这是第五个错;越国都把吴国的先王给杀了,吴国却不知道报仇,还放着越国这个敌人不管,留下这么大的祸患,这是第六个错。吴国犯了这么多错,还想不亡国,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呀?以前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现在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越国哪敢违抗上天的命令呢?”

夫差拿到信,读到第六条大错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啊,哭着说:“我当初没杀勾践,忘了先王的仇,我就是个不孝的儿子呀,怪不得上天要抛弃吴国了呢。”王孙骆在旁边说:“大王,我再去求求越王,好好跟他说说,说不定他能可怜可怜咱们呢。”夫差摆摆手说:“我也不想复国了,要是能让吴国当个附庸国,世世代代都伺候越国,那我也就知足了呀。”

王孙骆就跑到越军那边去了,可文种和范蠡根本就不让他进去。勾践远远地看着吴使哭着走了,心里还挺可怜夫差的,就派人去跟吴王说:“我念在以前的情分上,打算把你安置在甬东那个地方,给你五百户人家,让你安度晚年吧。”夫差听了,眼泪汪汪地说:“越王您要是赦免了吴国,那吴国就是您的外府呀。要是把吴国的社稷给毁了,宗庙也没了,让我去当普通老百姓,我都这么老了,哪能受得了这个呀,我还不如死了呢。”

越国的使者走了之后,夫差还是舍不得自杀,勾践就问文种和范蠡:“你们俩去把他抓来杀了呗。”文种和范蠡赶紧说:“大王啊,咱当臣子的可不敢对君主动手啊,还是您下令吧。这上天要惩罚他,也不能拖太久了呀。”勾践就拿着“步光”这把宝剑,站在军队前面,让人去告诉吴王说:“这世上哪有活一万年的君主呀,反正都是个死,何必让我的士兵动手呢,你自己看着办吧。”

夫差听了这话,长叹了好几声,四处看了看,哭着说:“我杀了伍子胥、公孙圣这些忠臣,现在我就是自杀也晚了呀。”又对身边的人说:“等我死了,要是死者有知的话,我都没脸去见伍子胥、公孙圣他们呀,你们一定要用三层布把我的脸给蒙上。”说完,拔出佩剑就自刎了。王孙骆一看,赶紧脱下衣服盖在吴王的尸体上,然后解下腰带,在旁边也上吊自杀了。

勾践就让人用侯礼把夫差葬在了阳山,还让每个士兵都去背一筐土,没一会儿,就堆成了一个大坟。把夫差的三个儿子流放到龙尾山去了,后来呀,人们就把那个地方叫做吴山里了。好多诗人都写诗感叹这事儿呢,像张羽就写了首诗说:

荒台独上故城西,辇路凄凉草木悲。

废墓已无金虎卧,坏墙时有夜乌啼。

采香径断来麋鹿,响屧廊空变黍离。

欲吊伍员何处所?淡烟斜月不堪题!

还有杨诚斋的《苏台吊古》诗也写得挺有意思:

插天四塔云中出,隔水诸峰雪后新。

道是远瞻三百里,如何不见六千人?

胡曾先生的咏史诗也说:

吴王恃霸逞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

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元人萨都剌也写了首诗:

阊门杨柳自春风,水殿幽花泣露红。

飞絮年年满城郭,行人不见馆娃宫。

唐人陆龟蒙咏西施的诗是这样的: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再说越王勾践打进姑苏城之后呀,就住进了吴王的宫殿,大臣们都来祝贺,那伯嚭也厚着脸皮在里头呢,还觉得自己以前帮过越王,挺得意的样子,脸上都带着那种“看我多厉害”的神色。勾践一看他那副德行,就挺生气地说:“你呀,以前可是吴国的太宰,我可不敢委屈你呀,你家君主还在阳山呢,你咋不跟着去呢?”伯嚭一听,脸“腾”的一下就红了,灰溜溜地就退下去了。勾践可没打算放过他,派了几个力士把他抓起来就给杀了,还把他家给灭了,说:“我这也是为了报答伍子胥的忠心呀。”

勾践安抚好吴国的老百姓之后,就带着军队往北渡过江淮,和齐、晋、宋、鲁这些诸侯在舒州会盟,还派人给周朝进贡呢。

这时候呀,周敬王已经去世了,太子名仁继位了,就是周元王。周元王派人给勾践送来衮冕、圭璧、彤弓、弧矢这些东西,还封勾践为东方之伯呢。勾践可高兴了,接受了任命,那些诸侯们也都纷纷派人来祝贺。

当时楚国刚灭了陈国,有点害怕越国的兵威,也赶紧派使者来交好。勾践还挺大方的,把淮上的地盘割给了楚国,又把泗水东边大概百里的地方割给了鲁国,还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地盘还给了宋国。这下可好,诸侯们都对勾践心悦诚服的,都尊越国为霸主了。

越王勾践回到吴国,让人在会稽修了个贺台,想着把以前在会稽被吴国打败,被迫栖身的耻辱给盖过去呢。然后在吴宫的文台上面摆上酒席,和大臣们一起喝酒作乐。还让乐工们专门作了一首《伐吴》的曲子,乐师拿着琴就开始弹奏,那歌词是这样的:

吾王神武蓄兵威,欲诛无道当何时?大夫种蠡前致词:吴杀忠臣伍子胥,今不伐吴又何须?良臣集谋迎天禧,一战开疆千里余。恢恢功业勒常彝,赏无所吝罚不违。君臣同乐酒盈卮。

台上的大臣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开心得不得了,可就勾践脸上没一点高兴的样子。

范蠡在旁边偷偷叹了口气,心里想:“哎呀,越王这是不想让功劳都归到我们这些臣子身上呀,看来他开始猜忌我们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第二天,范蠡就进宫去跟越王告辞,说:“大王啊,我听说‘君主受了耻辱,做臣子的就该以死相报’。想当年,大王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没敢死,就是想着要隐忍下来,帮大王成就越国的大业。现在吴国已经被灭掉了,大王要是能免去我在会稽时该受的惩罚,我就想告老还乡,去江湖上过自由自在的日子了。”越王勾践一听,脸上露出一副挺舍不得的样子,眼泪都快下来了,拉着范蠡的手说:“我能有今天,可全靠你啊,我正想着怎么报答你呢,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我呢?你要是留下来,我就跟你一起共享越国;你要是走了,我可就把你的妻子儿女都杀了。”范蠡却很坚决地说:“我本来就该死,妻子儿女又有什么罪呢?我的生死都由大王决定,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当天晚上,范蠡就坐着小船,从齐女门出去了,顺着三江,进入了五湖,到现在齐门外还有个地方叫蠡口,据说就是范蠡当年过三江的地方。

第二天,越王勾践派人去叫范蠡,结果发现范蠡已经走了,勾践那脸色一下子就变了,阴沉沉的,转过头去问文种:“范蠡走了,咱们能把他追回来吗?”文种摇了摇头说:“范蠡这人聪明得很,神出鬼没的,咱们追不上他。”

文种从宫里出来后,突然有个人拿了封信交给他,文种打开一看,原来是范蠡写的亲笔信,上面写着:

子不记吴王之言乎?“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今不去,祸必不免。

文种看完信,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抬头想找送书之人,却发现那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手捧着信,呆立良久,心中五味杂陈,虽然嘴上逞强说“少伯何虑之过乎”,但其实也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安,只是还心存侥幸,不愿相信范蠡的预言会成真。

过了数日,勾践班师回越,还带回了西施。越国夫人得知后,心里醋意大发,又担心西施的美貌会再次引发祸端,便暗中派人将西施引出,绑上一块大石头,沉入了江中,还恶狠狠地说:“这可是亡国之物,留着就是个祸害,绝不能让她再兴风作浪!”可后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讹传是范蠡把西施带到五湖去了,所以才有“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误君王”这样的诗句。其实范蠡独自乘扁舟离开,连妻子儿女都抛弃了,又怎么会偷偷带着吴宫的宠妃呢?还有人说范蠡是怕越王再次被西施的美色迷惑,所以才用计把她沉到江里,这也是不对的。就像罗隐诗里说的:“家国兴亡自有时,时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再说越王勾践念及范蠡的功劳,没有为难他的妻子儿女,还封给他们百里之地。又让能工巧匠用金子铸了范蠡的像,放在自己座位旁边,就好像范蠡还在身边一样。

而范蠡从五湖进入大海后,有一天突然派人接走了妻子儿女,然后去了齐国,改名鸱夷子皮,还在齐国当上了上卿。没过多久,他又辞去官职,隐居在陶山。在那里,他靠着畜牧养殖赚了很多钱,积累了千金之富,自号陶朱公,传说后来的《致富奇书》就是陶朱公留下来的赚钱秘籍。后来吴地的人把范蠡供奉在吴江,和晋代的张翰、唐代的陆龟蒙并称为“三高祠”。宋人刘寅曾写诗感叹:“人谓吴痴信不虚,建崇越相果何如?千年亡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

勾践回国后,对那些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旧臣渐渐疏远,也没有对他们论功行赏,给他们分封土地。大臣们和勾践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冷淡。计倪看出来苗头不对,就假装发疯辞职不干了;曳庸等人也大多告老还乡。文种想起范蠡的临别之言,心里越来越担忧,便称病不再上朝。越王身边那些不喜欢文种的人,趁机在越王面前说坏话:“大王,文种这小子自认为功劳大,可得到的赏赐却很少,心里正怨恨着呢,所以才故意不上朝。”越王勾践本来就对文种的才能有所忌惮,想着吴国已经被灭了,文种也没什么用了,而且担心他万一哪天发起难来,没人能制得住他,想要除掉文种,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就在这个时候,鲁哀公和季、孟、仲三家闹矛盾,想借越国的兵力去讨伐鲁国的这三家权臣,于是就以朝见越王为名,来到了越国。可越王勾践正担心文种会趁机搞事情,所以就没心思帮鲁哀公出兵。鲁哀公没办法,最后就死在了越国。

又有一天,越王勾践突然去看望文种的病情。文种强撑着病体,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迎接越王。越王坐下后,解开佩剑放在一旁,然后皮笑肉不笑地对文种说:“我听说,‘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你有七条妙计,我用了其中三条就把吴国给灭了,剩下那四条,你打算用来干啥呢?”文种听出了越王话里的意思,心中一寒,但还是装作糊涂地回答:“臣不知道还能用来做什么。”越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冷冷地说:“那你就带着这四条妙计,到地下去为我对付吴国的先王吧!”说完,越王就起身走了,把佩剑忘在了座位上。文种拿起剑一看,剑鞘上刻着“属镂”二字,这不就是夫差赐给伍子胥让他自杀的那把剑吗?

文种仰天长叹:“古人说‘大德不报’,我不听范蠡的话,今天果然要被越王杀了,我真是愚蠢啊!”过了一会儿,他又苦笑着自言自语:“不过,百世之后,人们谈论起我,肯定会把我和伍子胥相提并论,这样想来,我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说完,文种就拿起剑自刎而死。越王勾践得知文种死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把文种葬在了卧龙山,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种山。

文种死后一年,海水突然大涨,汹涌的海水冲开山崖,文种的坟墓一下子就崩塌裂开了。有人说看到伍子胥和文种前后随着浪涛而去,所以现在钱塘江上,海潮涌起的时候,前面的浪头像是伍子胥在引领,后面的浪头就像是文种在跟随。髯翁曾写过一篇《文种赞》:

忠哉文种,治国之杰!

三术亡吴,一身殉越。

不共蠡行,宁同胥灭。

千载生气,海潮叠叠。

勾践在位二十七年去世,这一年是周元王七年。他的子孙后代继续统治越国,在东南地区也算是一方霸主。

话分两头,咱们再来说说晋国这边。晋国的六卿,自从范氏、中行氏被灭后,就只剩下智、赵、魏、韩四卿了。智氏一族原本和荀氏同出一源,因为和范氏的渊源关系,为了区分家族,就沿用了智虒的旧称,改叫智氏。

当时智瑶当政,被人称为智伯。这四家看到齐国的田氏杀了国君,独揽大权,诸侯们却都没人去讨伐,于是也都私下里打起了小算盘,各自挑选了有利于自己的地盘,划作封邑。这样一来,晋出公的地盘反而比这四家卿大夫的还少,可他也没办法,只能干瞪眼。

在这四家当中,单说这赵简子,名叫鞅,他有好几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鲁,最小的儿子叫无恤,是个贱婢生的。有个善于看相的人,叫姑布子卿,从晋国路过的时候,赵鞅把儿子们都叫出来让他相面。子卿看了一圈后,摇了摇头说:“这些公子里没有能当将军的。”赵鞅听了,很是失望,叹了口气说:“难道赵氏要衰败了吗?”子卿却又说:“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少年,跟着他的都是您府上的人,那会不会是您的儿子呢?”赵鞅说:“那是我最小的儿子无恤,他母亲出身低贱,他能有什么出息呢?”子卿却说:“这可不一定,老天要让一个人衰败,即使他出身高贵也没用;老天要是眷顾一个人,即使他出身低贱,也能飞黄腾达。我看这无恤的面相骨骼清奇,和其他公子不太一样,您最好把他叫过来让我仔细看看。”赵鞅就派人把无恤叫来了,子卿一看,立刻站起身来,恭敬地说:“这才是真正能当将军的人啊!”赵鞅看着无恤,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后来有一天,赵鞅把儿子们都叫到跟前,考问他们的学问。无恤有问必答,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赵鞅这才发现这个儿子很有才能,于是就废掉了伯鲁,改立无恤为继承人。

有一次,智伯因为郑国不朝拜晋国,大发雷霆,想要和赵鞅一起去讨伐郑国。巧的是,赵鞅正好生病了,就派无恤代替他带兵出征。在军队里,智伯故意用酒灌无恤,无恤酒量不好,喝不了多少。智伯喝醉了,耍起酒疯,拿起一个酒斝就朝无恤扔过去,无恤躲闪不及,脸被砸伤,鲜血直流。赵氏的将士们都气坏了,纷纷要去攻打智伯,给无恤报仇。无恤却拦住他们说:“这只是一点小耻辱,咱们先忍忍。”智伯带着军队回到晋国后,还在赵鞅面前说无恤的坏话,想让赵鞅废掉无恤,但是赵鞅没有听他的。从这以后,无恤和智伯之间就结下了仇怨。

赵鞅病重的时候,把无恤叫到跟前,嘱咐他说:“以后如果晋国发生什么危难,只有晋阳这个地方可以依靠,你一定要记住。”说完,赵鞅就去世了。无恤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了赵襄子,这一年是周贞定王十一年。

当时晋出公对四卿的专权非常不满,偷偷派人到齐国、鲁国去借兵,想要讨伐四卿。可没想到,齐国的田氏和鲁国的三家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智伯。智伯听后大怒,联合韩康子虎、魏桓子驹、赵襄子无恤,带着四家的军队反过来去攻打晋出公。晋出公抵挡不住,只好逃到齐国去了。智伯就拥立昭公的曾孙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哀公。从这以后,晋国的大权就都落在了智伯瑶的手里。智伯瑶渐渐地有了取代晋国的心思,于是召集家臣们一起商议。这智伯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网游之奴役众神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汴京春深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穿越万界之不死天道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鸿天神尊 北朝帝业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刀笔吏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钢铁界 三国之重振北疆 逍遥侯内 玄宇宙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唐岭南王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迷踪谍影 (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 穿越者之火影传奇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儒侠英豪 
最近更新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 狂魔战神杨再兴 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 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 紫鸾记 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 穿越三国做将军 什么!越娶妻越强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江山百美图 穿越娶妻就有奖励 西北雪原:我开局土匪头子 逍遥世子爷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文岳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txt下载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