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龚尔思笑

首页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动漫之后宫之旅 逍遥人生 渔港春夜 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重生之神级明星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拒嫁豪门:少奶奶99次出逃 都市奇缘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龚尔思笑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全文阅读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txt下载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92章 写语录吃蟒肉 收苞谷打谷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十月中旬,又接到县委通知,放农忙假,秋收秋种。这次是全县统一安排。班卡的老师们先背着行李到了永康区,先听区委杨书记的报告。杨书记个头不高,脸面黎黑,讲起话来,声音铿锵有力。他说:“今年是个丰收年,要发动群众,做到颗粒归仓。老师们不仅要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组织广大社员群众学习‘十六条’,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们这些地方,交通不便,社员家里都没有贴毛主席语录。你们下去要做到每家每户至少贴两张毛主席语录。有什么办法呢?就要请你们写。我们已经开过干部会了,每个生产队都买有笔墨和红纸,等着你们去书写。”杨书记讲完话,就请区视导员李润主任公布下队的名单。赵文龙和廖文刚,分到鸭塘三队四队。这个地方属于小勐统区,但离永康只有二十多里。

第二天,廖文刚、赵文龙在永康饭店吃过早饭,各人又买了三个馒头,背起背包,带上行李,迈步前往。太阳正要出山,永康坝方圆十几里,稻谷金黄,还没有开始收割。因为一切统一指挥,要县里部署、区里动员了才能开镰。开垦成耕地的山坡上,是望不到边的苞谷林,这时有朵朵白云在苞谷林上浮游。永康坝上的芒果林、香蕉林一片翠绿;更远的山头已被阳光照成一片金色。他们的脚下,尽是青草,挂满了露珠,脚步声惊得青蛙“卟咚卟咚”往田里跳,惊得白鹤“呼啦啦”往天上飞。

两人边走边摆龙门阵。中午才到了鸭塘。一个并不大的池塘,就是三四队的分界线。两人挥手而别,各自去找队长安排住处。四队就在池塘的下面,一个小坝子,芭蕉林掩映下,二三十间房子。大都是竹瓦,土墙。廖文刚进了寨子,一条大路把寨子分成两半,既没有狗,也没有人。廖文刚进了几个院子,用永德话高喊:“屋里该有人?”只有回声。廖文刚又回到大路上,不知所措。

这时从大路的那一头,过来一个中年人,吃力地拖着什么。廖文刚迎上去才看清,这人满脸伤痕累累,全身湿淋淋的。问:“同志,是四队的吧?”那人见一个背背包、着军装的年轻人,也止住了脚:“你是分来的老师吧?”“是的,廖文刚。”“啊,廖老师,好年轻啊。”廖文刚低头看他拖的东西,有两米来长,有小猪那么粗。身上全是小钱大小的黑白分明的鳞甲,尾巴像乌鱼的尾巴,并不细长。颈子处拴着一根粗藤子。“是一条蟒!”那中年人擦着汗:“这畜牲想要我的命,我去屙屎,就把我缠着,从坡头直滚到河底。我只有拼命卡住它的脖子,抱起它往石头上撞,四周又没有人。翻来复去,搏斗了一个把小时。这下好了,有招待老师的了。”“好险呀,同志,叫什么名字?”“黎柱子,四队的队长,廖老师就住我家。”“那就谢谢了。”廖文刚也伸出一只手,帮着他拖蟒。“有多重?”“百十来斤吧。”

黎队长的家就在大路东边。进门是芭蕉林,然后是土坝子,正房子阶沿宽阔,两边的厢房,是关猪牛羊的。走上街沿,开门就是堂屋。堂屋的东边是锅灶,西边一张空床,是专门供下乡的干部住的。黎队长,接下廖文刚的背包,放在了上面。“条件不好,廖老师就住这儿。”廖文刚说:“很不错的,麻烦队长了。”廖文刚又把上级精神给他说了几句。

黎队长说:“我们的土地太宽,公余粮户均一万斤。天不亮就吃饭,月亮升起才回家。”他顿了顿说:“你是当兵的?”“是的。”“不简单,能文能武。这样,到队部办公室,写毛主席语录,上头要检查。每家不少于两张。”廖文刚有些为难地跟着队长向办公室走。他说:“我的毛笔字可写得不像样子。”黎队长却说:“不过是表示一个意思,反正大家都不识字。”

到了办公室,这也是鸭唐四队的保管室,就在塘边上,一列五间草房,墙高门厚坝子宽,最边上的一间还挂着“鸭塘四队文化室”的牌子,和三队的办公室同在一根大青树下。赵文龙已经在那里摆起了战场。队长和廖文刚也抬出长桌子、凳子,拿出新买的红纸、笔、墨和上级发下来的要求写的语录。黎队长说:“廖老师,只管写,等会儿我叫社员来取。我要打整那东西,今晚大家好吃。”等队长走后,廖文刚先去看赵文龙写。赵老师说:“老廖,你来,你来,我这不成字。”廖文刚一看,字写得细瘦,且不整齐,似乎比自己写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说:“我的字可能比你的更丑。”赵文龙说:“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怕什么。”于是廖文刚也去把纸裁成四开,展纸醮墨,大写起来。

廖文刚越写越顺手,写得风快,字反而刚健有力。一会儿就写来摆了一坝子。谁知忽然卷起一阵风,把他们两人晾晒在阳光下的毛主席语录吹得满天飞,两人慌了手脚,急忙起身拦阻抢捡,飘在头顶的,两人跳起来抓。已经有不少“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了。赵文龙说:“糟糕,要成反革命了。”廖文刚说:“成什么反革命,‘天有不测风云’,天上在飞,树上在挂,水里在漂,说明天地山川都喜欢我们写的毛主席语录嘛。”

赵文龙说:“水塘里的,看起来红红黑黑的,怕要捡起来才行。我马上去找根长竹竿来。”赵文龙一会儿找来几根细竹竿,两人顺着塘边捞取,捞起来的,也已一塌糊涂了。赵文龙说:“我挖个坑埋起来。”廖文刚说:“这么好的太阳,晒起,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烧掉。”还有几张在水塘中间,捞不到。赵文龙说:“我不会游泳,你会不?去捞起来。”廖文刚说:“正好,走了一身的汗,我下去洗个澡。”于是钻到苞谷林里,脱得只剩下短裤,“咚”的一声,跳到塘里,溅起几尺浪花,赵文龙就拿着长竹竿,搜索树上的。廖文刚先劈波斩浪,捞起了所有的语录,然后在水里尽情地涌浪翻波。洗了个痛快,然后再起来,到玉米林里脱掉短裤,拧干,再穿到身上。

他们再写时,就有了经验,晾晒时,就用泥块、树枝压住。到天黑时,社员都来领取,男男女女,一大群,闹闹嚷嚷,把保管室围了个水泄不通。廖文刚高喊:“每家只取两张,拿回去贴好。”大家嘻嘻哈哈,顺提倒拿着毛主席语录走了,赵廖二位才发现,连塘里捞起来的,也被大家抓走了。

两人不敢怠慢,又各写了五六张,立刻回到住地,到各家各户去一一查看,帮助社员把贴倒了,颠倒过来,把贴歪了的,拨正过来。发现从塘里捞起来字迹模糊的,就给另外换上。

晚饭时,鸭塘四队的社员,家家户户吃蟒肉。黎队长家里只有四口人,他母亲,黎大娘,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她爱人古小所,身材瘦弱;他女儿黎红莲,12岁。晚餐就在堂屋里吃。正面墙上贴着毛主席画像,左右两边是廖文刚写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下面的墙上钉着一根竹签,挂着马灯。古小所和女儿坐挨灶的一方,好添菜加汤;黎大娘坐她们对面,廖文刚坐主席像下,他对面是队长。桌子上蟒肉是红烧的,还有腊肉。队长和廖文刚面前还各摆着一个酒碗,盛了一大碗苞谷酒。

队长说:“今天托廖老师的福,没丢老命,还有肉吃。来,干!”队长脖子一仰,一碗酒便下了肚子。廖文刚说:“我的酒量浅,就喝这一碗,祝贺队长,战胜大蟒,有了美餐。”黎队长又斟满了一碗。还伸着酒瓶要给廖文刚斟。廖文刚说:“盛情我领了,晚上我到保管室教大家唱歌。就不喝了。”队长说:“好,廖老师就吃菜。我们这里的何老师,歌也唱得好。”廖文刚问:“这里有学校?”黎大娘说:“有,就在山背后。”黎红莲说:“何老师的名字叫何超才,歌唱得好,惊山映水的。”

蟒肉,廖文刚可从没有吃过,但看见他们全家都吃得眉开眼笑的,也去夹了一块放在嘴里,和乌鱼肉不相上下。他们搞得又麻又辣,完全没有什么异味,也就放心地吃起来。

吃过晚饭,已经星光满天。黎红莲提着马灯,当向导,高喊:“到文化室唱歌罗!”随着喊声,从寨子里涌出一大群男女青少年,直奔文化室。这文化室也和厂街的一样,长长的一间屋,前有黑板,下有凳子,不过这里的凳子都是松木的,比较标准,也安得整齐。廖文刚挂好马灯,见里面已经座无虚席,就说:“社员同志们好,我叫廖文刚,班卡完小的老师,今晚教大家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好不好?’”下面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会唱了!”黎红莲说:“何老师也经常来文化室教我们唱歌。”廖文刚说:“我起个音,大家唱给我听听。”廖文刚站起来,起音:“向前,向前,向前——唱!”廖文刚在前面指挥,文化室里顿时响起了威武雄壮的歌声。唱得不但很整齐,而且比较准确。

唱完之后,下面一个大辫子姑娘说:“欢迎廖老师唱一支歌!”文化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廖文刚,想了想,于是唱起了“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一浪向前进……”廖文刚的歌唱得雄壮有力,高亢雄浑,激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里还夹杂着“就教这支歌,就教这支歌”的呼声。于是廖文刚就说:“好,就教这支歌。”廖文刚边写歌词边教,大家唱得聚精会神,教了一个把小时,基本上会了。廖文刚说:“大忙季节,同志们很辛苦,就唱到这里。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是每晚都来,还是隔一晚上来唱一次?”大家高声答道:“每晚都来!”幸好,廖文刚会唱的歌特别多,而且随身带有一个歌本。从此,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小屋子里,夜夜传出嘹亮的歌声。白天,廖文刚前半月参加收苞谷,后半月参加打谷子。

吃过早饭,天还没有亮明白,四周朦朦胧胧的,山,若有若无;路,似隐似现。廖文刚和社员们挑着箩筐、挎着竹篮,赶着一大群驮着空筐的牛马,出工收玉米了。路有些往下倾斜,人和牲口,都不由自主地小跑步,那“轰隆隆”的脚步声,真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廖文刚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年轻的社员们也跟着放开喉咙唱起来。山谷在震响,雾气也似乎在抖动。

玉米地就在离寨子三五里路的山坡上。走进坡地,只见浩茫茫一片,草有半人高,玉米秆高过人头。草叶上、玉米叶上,挂满了晶亮的露珠。社员排成纵列,每人只管两行,齐头并进。一进到地里,只见千万珍珠飘落,只几分钟,衣袖、鞋帮、裤脚早已湿透。廖文刚学着社员的样子,从玉米秆上剥下玉米,用左手扔进斜挎左肩的竹篮。玉米棒又长又粗,不到抽半支烟的工夫,肩上便沉重起来,廖文刚回头一看,篮子已经满了,就背到地边,倒进马驮的空筐里,牛马驮子满了的,就由老年人吆喝着往家里赶。

太阳渐渐高起,满山露珠闪亮。廖文刚利用到地边倒玉米的机会,登上小丘一看,满眼是玉米的海洋,望不到边际。昨天队长说这个队户平交公余粮一万斤,看来不是虚夸。太阳越升越高,人也越来越热,廖文刚只觉手肘、手臂、颈子、脸面、背心里、头上,似乎都放上了辣椒面,像中了八角叉,辣痛奇痒,好不难受。可他看那些小伙子、大姑娘,老大爷、老大娘,还有小学生,一个个谈笑风生,像风卷残云般,“哗哗哗”卷了过去,廖文刚也鼓起干劲,穷追不舍。

地边的玉米已经堆积如山,运输的马帮忙不过来,队长喊道:“小伙子们,参加运输队!”廖文刚也站了出来。黎队长说:“廖老师,还是参加收吧。运输,要有力气的。”廖文刚说:“试试看吧。”黎队长说:“廖老师,要挑也只能用这一副小箩筐。”廖文刚接过小箩筐,装了满满的一挑,用肩膀试了试,说道:“还行”,就挑起担子,融入了运输的行列。

长长的一列,有三十四人,其中还有十二个女社员。一路上,只听脚步“轰轰”响,扁担有节奏地发出“嘎叽嘎叽”声,远远望去像雁阵翔于蓝天,似锦鳞游于绿水。开头的路,都是下坡,背后一个妇女见廖文刚的脚步随着箩筐前倾后摆,就说:“廖老师,要稳住“桩子”,脚用劲站稳。手抓住筐绳!”廖文刚说了声“谢谢”,并照着办了,就不再那样手忙脚乱了。后来就是上坡,坡并不很陡,也不算长。但上坡肩头上就觉得更沉了,向前跨一步都必须用腰腹之力。队伍里没有了笑谈声,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廖文刚渐感呼吸有些困难,嗓子干得冒烟。

这时,正好到了崖边,崖虽不高,藤蔓密布的崖畔却挂着一缕白花花的山泉。有位女同志的声音:“大家都谢会儿,喝口水。”这声音虽不大,却像将军令一样一呼百应。大家都各占地势,放下担子,坐在扁担上,先挥袖擦汗,歇了歇,再洗手捧水喝。廖文刚记起了妈妈的话:“热爆爆的,不能马上喝冷水。”就等到最后,才去洗手、洗脸,喝水。人到飞瀑下,顿感清凉。手触到水,浑身舒爽,冷水入肚,美妙不可言喻。歇了一会儿,雁列又向保管室飞去。

收苞谷,就这样先收,后运,用了26天的时间,还有几天就要返校了,廖文刚又去参加打谷子。打谷子也是男女老少齐动员。水田都在沟壑的两边,都是梯田。吃完早饭,黎队长给了廖文刚一把齿镰,一根牛皮绳。廖文刚把牛皮绳拴在腰间,提着镰刀,和队长一路高喊着“出工罗”往稻田走去。社员们也附和着喊着“出工啰!”,出了家门。赶马帮牛帮的,挑箩筐的,手拿木弯钩的,拿撮箕的,都陆续跟上来了。

廖文刚看牛马身上,除了驮子外,还驮着锄头和裹成筒的晒垫,竟然还放着床单,被单。他估计,是不是有人想在山上睡午觉?整个队伍里却没有扛抬四川人打谷子必用的拌桶,廖文刚估计,因为拌桶笨重,可能是放在山上了。这一列打谷子的人群,排了差不多半里路长,年轻人疯玩着,唱着、闹着往前赶,老年人笑谈着,漫不经心地走着,牛帮马帮则“轰隆轰隆”地向前涌。那气势,使寂静的山野、凌云的群山,显出了勃勃生机。

河谷两旁,远看就像镶着两条金黄色的锦带。到了田边,满眼是黄金,稻叶上、田边密不透风的的青草上挂满了晶亮的露珠。所有的人都下田挥镰割水稻。田里,大部分是干的,也有个别的田里有水。割好的水稻并不捆扎成把,而是谷粒向外,整齐地散放在田埂上,等太阳曝晒。差不多又有人抓着了鲫鱼、黄鳝,就顺手摘根桑条柳枝穿好挂在树上晒起。到了中午,太阳烈得像火烤。千峰万岭油亮得刺眼,割下的稻谷,黄得醉人。队长喊了声“休息”,大家就直奔大青树下,拿出自己带的竹盒,一分为二,随便摘根蒿草秆作筷子吃起午饭来。廖文刚抓住这个机会,高喊:“社员同志们,边吃饭边听,我给大家读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待大家讲话声小些了,廖文刚就高声朗读起来。读完之后,廖文刚接过黎红莲递给的饭盒和摘来的荆条筷子,大口吃起饭来。

饭后,其余的人仍旧割谷子,队长就领着三五个人,在摆着谷子的中心地方,找一块干爽的田,用锄头平整一番,放上至少六床晒垫,这就是打谷场了。等到下午四点左右,社员们就把割下的稻子搬运到晒场上来。然后,两个人一组,把运来的稻子铺在打场里,放两个排列,让谷稍与谷稍紧紧相挨,这两个人就手持木弯勾,一个从左到右,一个从右到左,打击谷稍。这种木弯钩,把有一米多,着地处有一尺多长。打谷子时,只举起两尺多高,有节奏地打击谷稍。打了一遍,又翻过来,再打一遍,弯腰抓起谷草,再抖一抖,就把谷草堆在田边上。廖文刚仔细察看了打过的谷草,谷粒已经完全脱落。

廖文刚加入了运稻把的队伍。到了堆放谷把的地方,就把牛皮绳平放在田埂上,然后抱起稻禾,轻轻放在牛皮绳上,捆扎紧,又轻轻举到肩上,运到打场上去。这个过程中,谷粒依然在掉落。廖文刚心疼地说:“大家动作轻些,争取颗粒还仓!”黎红莲笑着说:“廖老师,那是做不到的,你看,放了稻禾的地方,洒的谷子,两百颗都有。”

廖文刚说:“你可以组织小朋友捡一捡好吗?”小黎说:“捡它干什么?白鹇、山鸡、孔雀,人家也得吃呀!”廖文刚想想,大有道理,于是不再强调颗粒归仓。

廖文刚见一根大树下,有一小堆稻禾,就两臂合拢,抱起往牛皮绳上放,只觉肩臂处,冷冰冰的一条滑过,他扭头一看,一条比拇指粗的长长的白花蛇,已从稻禾里钻出,尾巴还在他脖子上扫了一下,蹿入草林中去了。廖文刚惊得丢下稻禾就跑,边跑边喊:“打蛇打蛇!”黎红莲说:“不用怕,给你这个,只要在口里嚼一会儿,什么蛇咬了都不怕。”廖文刚接过,白色的,像木柴。廖文刚问:“真有这么神奇?”黎红莲说:“那是当然。这些地方到处都是蛇,你看我们,谁被咬死过?”廖文刚虽然放在口中嚼了,还是不放心,于是折断一根两米多长的树枝作木棍,到了稻禾堆旁,先在四周重重敲击几下,重重的顿几下脚,来了个打草惊蛇,吓蛇出堆。这个办法还真管用,那天下午,他就吓出来了四条蛇。

割下的稻禾全运到打场里来了,打下的谷子已经堆成小山似的。这时,一些社员就用草扒捞去里面的稻草,然后进行最后一道工序:风谷子。廖文刚家乡风谷子,是用风车,当地叫风簸。这里可没有这种工具。永德人风谷子,是另有高招:两人拉开一个被单,左右两只手各抓住被单的一角,靠两只手上下撑开,形成竖立的平面,然后两个人的四只手向着一个方向簸扬,就形成了风。另外一个社员,站在被单前面两米左右的地方,肩与被单成直角,双手举起一大撮箕稻谷,缓缓往下倒,被单像蝴蝶飞舞似的,卷起不小的风,把混在谷子里的碎草叶、瘪谷壳吹向三五米远的地方,谷粒则垂直落于脚旁。社员们把一撮箕一撮箕的谷子传送过来,那位社员风完一撮箕就扔下空撮箕,端起另一撮箕均匀地往下倒。

廖文刚很觉惊奇,开始既怀疑其速度,也怀疑其质量。他先抓了几把风过的谷子看,真是粒粒饱满。太阳西斜时他们开始风,等到月儿还没有出山时已经全部风完,然后装口袋,过秤,会计一袋一袋登记,再放上马背、牛背往家里驮运。那一天,整个打谷场打出的净谷子9866斤。廖文刚粗略计算了一下,竟然比家乡打谷子的速度快得多。黎队长说:“谷子再晒一天,就可入库了。”廖文刚问:“今天打的谷子,晒干后,大概还有多少斤?”黎队长说:“不会少于8000斤吧。”

廖文刚和赵文龙在鸭塘一直劳动到11月20号,才一同回到班卡学校。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上册到此结束。要知廖文刚后来的奋斗历程,请看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下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我,猫妖,谈恋爱打钱! 农家仙田 玄医暖婚之腹黑靳爷追妻忙 全能照妖镜 九龙至尊 最强神医在都市 官梯 靠!怀上了! 动漫之后宫之旅 妙医鸿途 都市之最强纨绔 抗战之血染山河 快穿之推倒神 和傲娇竹马官宣了 地狱电影院 甜时木有熙 顾太太的豪门日常 天纵之人间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经典收藏都市皇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太古龙象诀 极品全能学生 你跟我说这是辅助职业? 动漫之后宫之旅 极品后妈 九龙至尊 波斯刺客:囚徒之舞 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 清穿后我绑定了上进系统 鹰酱快别忽悠了,兔子他是真造啊 和竹马睡了以后 我的极品空姐老婆 都市极乐后后宫 艳海风波 绝色风华:至尊召唤师 容颜易老 幸与你伴 一世独尊 
最近更新秘境降临,从盗取神权开启成神路 重生1978:从北大荒深山挖药开始 重生60:从小岛捕鱼成世纪大亨 重生1978,深山打猎成为万元户 星际之星际帝国星战四方 穿书后我把四个姐姐虐成渣 重生08,开篇传奇人生 正义逆行者的光辉岁月 初始轮回 我和我的系统:养鸡发家致富 不扣钱还返现,我给女神猛花钱 非人类监管协会 官道争锋之破局 天庭微信群之小川 开局皇帝,召唤五个合成旅 退伍从警路 猛哥的彪悍人生 重回1976,下乡当知青 爱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国你哭什么? 武世守护之爱与战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龚尔思笑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txt下载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最新章节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