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张石坚

首页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兵魂传说 雅骚 1908远东狂人 医统江山 即鹿 暴君闺女五岁半 汉阙 唐朝工科生 重生之铁血战将 远东之虎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张石坚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全文阅读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txt下载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65章 热血才刚沸腾岳飞就出事了,赵匡胤直接破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李治突然这么一声喊,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在贞观朝的朝堂上,有人喊叫并不稀奇,程咬金尉迟敬德的嗓门比这声音可是大多了。

大家震惊的并不是大喊大叫这件事情,震惊的点在于——喊的人居然是李治?!

李世民非常惊讶地看着李治,道:

“为善,你怎么如此激动?”

李治激动地开口道:

“父皇难道不激动吗?”

“岳飞终于成为大宋最强的将军了!”

“岳飞啊!”

李世民哑然片刻,笑着点头道:

“你说的没错,朕其实也是有些激动的。”

“岳飞和韩世忠,嗯,再加上一个吴玠,是朕能看得上的三个人。”

李靖笑呵呵地开口道:

“韩世忠和吴玠,终究还是少了一些热血。”

“岳飞的经历,臣看到现在,觉得实在是非常艰难曲折啊。”

“如今看到他否极泰来成为大宋最强战将,臣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动的。”

李治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儿臣真的很高兴!”

“父皇,岳飞真的很难!”

李世民一下子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李世民才轻轻点头。

“是啊,岳飞真的很难。”

从军的时候,就已经是靖康之变。

天下大乱,自己一腔热血,想要救出宋徽宗和宋钦宗,却反而连累了七千同袍的性命。

来到汴京奋勇作战,被宗泽慧眼识珠授予兵法悉心教导,却又在短暂的相处之后天人永隔。

跟随杜充南下,马家渡之战明明能赢,最终结果却还是大败亏输。

黄天荡之战,明明兀术死到临头,却因为两个汉奸而功败垂成。

多少次,岳飞距离最后的胜利是如此之近,却又无法触及。

从河北到中原,从中原到江南。

他无数次地奋勇作战,拼死搏杀。

但大宋的疆域却越来越少,国土面积越来越少,老百姓越来越惨。

岳飞没有怨天尤人。

面对一次次的困境和逆境,岳飞一直在抗争。

他脱离了杜充,自己建立起一支军队。

他剿灭流寇,逐步发展壮大。

他终于能以一军主将的身份,在泸州正面击溃金军!

如今,他是大宋最年轻的节度使,最闪耀的将星。

他是大宋行营后护军主帅——岳飞,岳鹏举!

李世民感慨道:

“岳飞和朕,还真是两个极端。”

“坦白说,朕如果面对他那样的人生逆境,朕也没办法确定自己的表现究竟会不会比他好。”

李世民,出生就是唐国公的嫡子。

曾祖李虎,是和宇文泰并称八柱国,平起平坐的存在!

姨爷爷杨坚,是大隋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出生时,他的起点就已经是这个世界99.99%人终生无法触及的梦想终点。

十八岁,李世民追随父皇起兵。

二十五岁,帮助父皇一统天下。

二十八岁,玄武门事变登基为皇。

三十二岁,俘虏颉利可汗,扫平东突厥,征服漠北。

同样是在三十二岁这一年,万国(族)来朝,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

仅仅三十二岁,李世民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站在了华夏五千年所有皇帝们的巅峰!

什么叫逆天,什么叫开挂般的人生?

李世民的人生就是!

岳飞呢?

之前种种事迹磨难不必赘述,只说年龄。

金幕中正在播放的这一次北伐,也就是岳飞的第二次北伐。

此时,岳飞三十三岁。

在这个年纪,李世民已经登上华夏历史的巅峰整整一年。

而岳飞,还在为了光复大宋河山而奋斗。

岳飞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击败金国达成目标。

但岳飞依旧一往无前,依旧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倾尽全力。

这就是岳飞。

一个满腔热血,出身于小县城的爱国男儿。

他懵懂,无知,热血,冲动。

他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付出过极为惨痛的代价。

他没有被惨烈的人生所击垮。

他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现在,他成长了。

成熟了。

也变强了。

他已经是自己人生的强者。

更是大宋最强的战将,是大宋千千万万百姓的守护者。

是大宋关中、中原、淮北、山东、河北所有沦陷区百姓的希望!

金幕上,一行弹幕飘过。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南宋虽是朕亲自灭亡,但朕必须要说,岳飞岳武穆,真英雄也!】

【清圣祖爱新觉罗·康熙:若大明也有岳飞,朕的大清不过也就是第二个前金罢了。可惜,大明只有吴三桂!】

【魏武帝曹操: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若能和岳飞把酒畅饮,必乃人生一大快事!】

【昭烈帝刘备:行了曹阿瞒,你无非就是再说一句‘天下英才唯鹏举与操耳’,没点创意。】

【吴大帝孙权:那可不?曹阿瞒你也不照照镜子,你一个篡位独夫,凭什么和岳飞这种民族英雄相提并论啊?】

【昭烈帝刘备:大舅哥说得对,这曹阿瞒真是脸都不要了!】

【魏武帝曹操:我#¥@¥#¥%@】

【系统提示:用户“魏武帝曹操”因违反弹幕文明规定被禁言三天,请各位引以为戒。】

【昭烈帝刘备:哈哈哈哈哈。】

【吴大帝孙权:哈哈哈哈哈哈哈。@昭烈帝刘备,妹夫啊,最近朕这边战事有点紧,你看看要不要支援朕一下?】

【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咳咳,这里曹阿瞒也看着呢,大舅哥不要在这里商量,赶紧派你的使者来成都!】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岳飞的第二次北伐,也是大宋的第二次北伐。】

【考虑到岳飞坐镇的襄汉地区无比重要,同时在北伐时又直指汴京旧都,赵构在北伐前特地召岳飞来到临时行在见面。】

“臣岳飞见过陛下!”

看着面前的岳飞,赵构呵呵大笑,直接站起来扶起了岳飞,语气和态度都极其亲热。

“岳爱卿何须如此多礼!”

“来人,给岳爱卿赐座!”

岳飞顿时受宠若惊。

这回比起上回第一次见面,赵构的态度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岳飞谢恩过后,这才坐下。

赵构也顺势坐了下来。

此时赵构对岳飞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像刘光世、张俊这种大将,如今事实上已经尾大不掉,有形成唐朝时节度使的趋势。

大宋朝廷为什么不让这两人北伐。

一方面是赵构担心全部北伐如果都失败了,那大宋就没有兵力防守江南了。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大宋朝廷的确也有点指挥不动刘光世和张俊了!

岳飞就不一样了。

岳飞到江南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统制而已。

当时大宋在江南的统制,没有一千也有几百!

岳飞是赵构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新生代将领。

也是赵构用来控制刘光世和张俊的力量。

没有赵构这个皇帝的首肯和授意,岳飞的岳家军怎么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从三万膨胀到十万?

仔细看就能发现,南边四支大军,岳飞在最西边,韩世忠在最东边。

正好把刘光世和张俊夹在中间!

这种战略布防,其实也是对刘光世和张俊的一种无声警告。

没有岳飞和韩世忠的存在,刘光世和张俊未必会这么老实。

当然赵构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开始和赵鼎、张浚两位宰相商议,采取措施逐步削减刘光世、张俊对各自军队的控制力。

但那需要时间,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办不来的。

在这之前,岳飞和韩世忠就是赵构最倚仗的力量。

尤其是大宋战将中年纪最轻的岳飞,最被赵构看重。

年轻就意味着没根基,就意味着能感恩,就意味着能效忠很长时间!

而且岳飞还会打仗!

赵构当然是不想打到中都去迎回老爹和皇兄的,但赵构也的确需要一个勇猛的战将来保卫自己的安全。

赵构是真不想再体验一次在海上漂泊五个月,在大海上吹着冰凉海风,大过年的只能去寺院找炊饼和青菜吃这种事情了。

各种意义上来说,此刻的赵构都很喜欢岳飞,非常的喜欢!

所以赵构也打算向这名心腹好好地交代一番事情。

赵构咳嗽一声,开口道:

“岳飞啊,你可知道朕这一次找你来是要交代什么事情?”

岳飞忙道:

“臣请陛下示下。”

赵构佯怒道:

“叫什么陛下!生疏得紧,叫朕官家!”

岳飞道:

“是是,还请官家示下。”

说话时,岳飞心中还是很激动的。

官家这个称呼,可不是寻常人能在赵构面前提及的。

有人说,那老百姓不是都叫大宋皇帝“官家”吗?

老百姓怎么叫,大宋皇帝们是不在意的,甚至很欢迎老百姓这么叫。

因为这种叫法会天然让老百姓对大宋皇帝感觉到亲近,对皇帝拉拢民心是很有好处的。

但大臣们可就不能随意在皇帝面前这么叫了。

就好比大唐,底下的百姓私底下交流时叫李世民“老李”,李世民肯定是一笑置之。

换做朝中大臣当面叫李世民一声“老李”试试?

脑袋瓜都给你打开花!

赵构和颜悦色地对着岳飞开口道:

“这一次呢,你的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获胜。”

岳飞连连点头。

“官家说的是,臣一定竭尽全力为之。”

赵构闻言脸色直接变了。

“不对不对,谁让你竭尽全力了?”

“啊?”岳飞傻眼了。

虽然伪齐只是个傀儡政权,但背后是有金国支持的啊。

不竭尽全力,怎么可能确保胜利?

金国只是被大宋击败了几次,并不代表现在大宋就比金国强了。

按双方之间的交手战绩来说,金国依旧占据绝对优势。

赵构咳嗽一声,耐心地开口道:

“你只需要小胜即可,占领北方几个郡,逼近一下中原,这就行啦。”

“重要的是,你得保全自己的军队,不能出现大的损失!”

赵构这一次北伐,本来就是迫于朝堂压力做做样子。

拿几个郡,搞个象征性的胜利,既能对朝中群臣交代,也不用太担心触怒金国。

这不就非常完美了嘛。

岳飞:“……”

岳飞当然不可能知道赵构脑子里想的啥,所以这一刻的岳飞是要多疑惑有多疑惑。

“官家,臣……臣不太明白。”

“朝廷下给臣的旨意不是择机收复汴京吗?”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赵构顿时尬住。

作为大宋皇帝,赵构还真没办法当面和臣子说“朕压根就没想过要收复汴京,北伐只是做做戏”这种话。

这话要是传出去了,赵构的威望就要碎一地了。

赵构干咳一声,正色道:

“此事内情复杂,你也不需要过问太多。”

“总之,你就按照朕的口谕行事便是。”

“将来若是有什么问题,赵鼎张浚他们想找你麻烦,朕也全部给你挡下来!”

“好了,你赶紧回鄂州去准备吧。”

见赵构已经下了逐客令,岳飞自然也不敢继续停留,只能满腹疑惑地离开了皇宫。

才刚刚回到自己的居所,岳飞又听到了一个消息。

“韩世忠北伐吃了败仗!”

“啊?”岳飞傻眼了。

东西两路北伐,我西路军岳飞都还在觐见陛下呢,你东路军韩世忠就吃了败仗了?

这啥情况啊?

岳飞赶忙跑去兵部打听。

他现在的地位基本上和兵部尚书侍郎是平起平坐的级别,所以很快就得知了详细情况。

原来是韩世忠心急了。

岳飞驻军是在湖北的鄂州,这个地方在大宋时代并不算特别发达,而且岳家军足足十万人是所有兵马之中数量最多的,需要的补给也是天量数字。

所以按照计划,岳家军需要三月份才能获得足够出征的资源,届时方可出征。

但韩世忠就不一样了。

本身韩世忠驻扎的淮东地区就是大片平原,而且又距离大宋如今核心区江南最近,兵马数量也少于岳飞,获得补给的速度自然远比岳飞更快。

正月初刚开完,正月底韩世忠就补给完毕了。

这下子老韩心中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然后韩世忠一想,岳家军声势最大,伪齐和金军肯定大部分防守兵力都在荆州襄汉方向。

我老韩这边早点出兵晚点出兵其实也无所谓的,反正都是面对少量敌军。

于是二月初,韩世忠就急不可耐地出兵了。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韩世忠在宿迁附近旗开得胜,击败了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伪齐军。

随后韩世忠乘胜追击,进军附近伪齐最大的军事要塞——淮阳。

但伪齐在这里早就已经布置两万重兵防守,韩世忠急切之间难以攻克。

更让韩世忠没想到的是,伪齐军和金军竟然并没有把襄汉方向当成主力防御,而是依旧把主力放在了金军更喜欢的南下路线,也就是两淮这边!

韩世忠才包围淮阳十天左右,数万金、伪齐联军就赶到了。

韩世忠手底下才四万人,淮阳城里城外的敌军加起来将近八万。

这怎么打?

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选择撤军。

由于敌军势众,宋军撤退的时候不免有些急切和狼狈。

金、伪齐联军趁机追击,斩杀和俘虏了韩世忠殿后部队大约一千人出头。

韩世忠只能暂时驻扎于宿迁,等待局势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韩世忠北伐失败”真相了。

岳飞听完之后长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只不过是一次主动撤退。

本来就只有两路北伐,如果岳家军还没出动韩世忠就已经大败而归,那这第二次北伐岳家军就要面对伪齐和金军在中部、东部战场的所有兵力。

那就真的很难打了。

岳飞离开兵部,回想着早些时间和赵构的对话,心中不免有些沉甸甸的,蒙上了几分阴影。

但很快,他就重新振作了起来,轻声自语。

“当年不过两千人,如今麾下十万兵。”

“再难,能难得过当年?”

“且尽人事,听天命便是。”

【在觐见完赵构后,岳飞火速赶回鄂州,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誓师北伐。】

【然而岳家军才刚刚从鄂州出动不久,抵达襄阳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

一名少年脸色苍白,踉踉跄跄地冲到了岳飞的面前。

“爹,祖母她、她……去了!”

听着此子岳雷的哭诉,岳飞如遭雷击,整张脸都失去了血色。

几秒钟后,这位大宋名将双膝一软,跪在地上痛哭失声。

“娘!!!”

画面一转,岳飞身着孝服,带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同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

良久,岳飞缓缓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姚氏之墓旁不远处的一座寺庙。

东林寺。

【姚氏,这位在岳飞参军前特地于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的老夫人,在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出兵没多久时去世了。】

【岳飞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立刻按照大宋惯例上奏折辞去官职,将职位交给了副将张宪代掌,自己回归鄂州扶灵下葬,并为母亲守孝,丁忧三年。】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打乱了大宋整个北伐计划,也让朝廷中的赵构、赵鼎、张浚三位大佬傻眼了。】

左相赵鼎看着右相张浚。

右相张浚看着左相赵鼎。

坐在上首的赵构终于忍不住了,怒道:

“现在怎么办!”

“没了岳飞,朕的北伐还怎么进行!”

赵构是真的需要这一次北伐获取胜利,安抚朝堂上一片主战之声的。

赵鼎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陛下,据说张宪也曾经出任岳飞副将多年,应该也是有些本事,不如就让他和另外一名副将王贵一起率军北伐?”

赵构瞪着眼睛问赵鼎:

“若是张宪和王贵不行,打了败仗呢?”

赵鼎说不出话了。

副将和主将,副职和正职,看似咫尺之遥,但含金量那是一个天一个地。

谁敢保证张宪和王贵一定行?

反正赵鼎是不敢打这个包票的。

这可是关系到岳家军十万将士,乃至大宋这一次北伐的成败!

就算是宰相,也背负不起这种责任啊。

张浚迟疑片刻,咬牙道:

“陛下,实在不行,就下旨让岳飞提前结束丁忧,返回军中吧!”

“啊?”赵鼎愣住了,下意识道:“丁忧乃是大宋制度啊!”

从大宋开国起,凡是有父母至亲离世的九品以上官员(包括九品),都必须要强制守孝三年,也就是“丁忧”。

曾经有几个大宋宰相贪恋权位不愿意丁忧,结果硬生生被御史言官和天下百姓骂到不得不按照惯例辞官丁忧。

岳飞虽然是十万大军的统帅,大宋节度使级别的高官,但离宰相还差得远呢。

以前的大宋皇帝都不给宰相开这种口子,现在凭什么给岳飞开这个口子?

张浚有些恼怒,直接顶了赵鼎一句。

“赵大人,现在不给岳飞开这个口子,你让谁来顶替岳飞的位置?”

“这可是北伐,关系到大宋国运的!”

赵鼎哑然。

毕竟也配合了好几年了,赵鼎其实一下就听懂了张浚的意思。

这次北伐不仅仅是关系到大宋国运,更关系到赵鼎和张浚这对左右相的政治生命。

北伐是赵鼎张浚联手张罗起来,而且还是五路出兵声势浩大,寄托了整个大宋举国的希望。

要是真因为岳飞丁忧导致北伐无疾而终,那民意的反噬可想而知。

谁都不会去怪罪为母亲守孝的岳飞,一片孝心啊,都能理解。谁还不是爹娘生的?

但赵鼎和张浚这对左右相,肯定是当到头了,罢相流放的命运近在眼前啊。

都特么这种时候了,还特么管什么鬼丁忧不丁忧呢?

去世的是岳飞的娘亲,又不是赵鼎和张浚的娘亲!

赵鼎深吸一口气,看向赵构,试探性地开口:

“陛下,您看……”

赵构也陷入沉默。

但很快,赵构就点头道:

“朕也觉得两位卿家所言很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吧。”

【很快,赵构以皇帝的身份发出“金字牌”,并命使者携带亲笔诏书火速赶往岳飞守孝所在地庐山东林寺,要求岳飞即刻结束丁忧官复原职,继续指挥岳家军北伐。】

镜头一转,已经是东林寺中。

身着孝服的岳飞听完旨意之后,愣住了。

“结束丁忧?这……”

使者习惯性地堆起笑容正想开口,突然又醒悟过来有些不妥,赶忙正色道:

“岳大人,陛下也知你心中悲痛。但眼下还请大人以国事为重啊!”

岳飞默然片刻,缓缓摇头。

“还请转告陛下,岳飞恕难从命。”

……

【赵构三次下令,命岳飞“起复”还军,岳飞三次拒绝。】

【这终于惹来了赵构的怒火。】

第四名使者出现在岳飞面前。

“岳大人,陛下说了,若是您这一次还不即刻起复还军,那你的全体僚属从张宪、王贵以下,全部以‘重宪’罪名论处!”

岳飞张了张嘴,最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双手接过了旨意。

“臣岳飞领旨。”

【在赵构的压力下,岳飞最终不得不结束了短暂的丁忧,返回岳家军驻地。】

【但这件事情前前后后一共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等岳飞再度出兵北伐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份。】

【战场的局势和四个月前完全不同了。】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观众们心情也是颇为复杂。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一脸莫名其妙。

“没搞错吧,怎么突然会出现这种事情?”

“三年?没了岳飞,三年后这大宋怕是都要灭亡了。”

“这是什么狗屁规定,朕怎么就没听说过?”

西汉当然也是允许官员在父母等至亲去世时回老家处理丧事的。

不过这种一般属于事假,请假的时间也在一到三个月不等。

既然是请假,那么自然也就不需要辞官。

故而汉武帝对这种辞官三年服丧在家的制度是很不理解,也很恼火的。

如果是在大汉,这种情况下,岳飞最多一个月就能顺理成章地回归军营,哪里还有后面那么多事!

太子刘据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听起来很像是儒家提倡的制度,三年的服丧期似乎在周礼中也有出现。”

孔夫子不就是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嘛。

“儒家,哼。”汉武帝一声冷笑,道:“朕就知道,这些儒者们就喜欢搞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父母去世的时候,一般也是官员们在官场上最为年富力强之时。”

“让一个年富力强,大有前途的官员直接离开官场三年,这是什么狗屁规定!”

听着汉武帝毫不掩饰的吐槽,在场的儒家官员都颇为尴尬。

一名董仲舒的弟子忍不住开口道:

“陛下,父母养育之恩大如天,为母亲守孝三年实属正常……”

汉武帝直接打断了此人的话。

“好,你喜欢守孝是吧,就按照宋朝制度,父三年母三年,准你辞官六年,六年后你再回朝廷报到!”

“来人,把他拖出去!”

等这名官员被拖出去之后,汉武帝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在场众人。

“还有谁和朕说这种屁话吗?”

众人噤若寒蝉,一个字都不敢说,心中暗自埋怨刚刚那个胡乱开口之人。

你惹谁不好,偏偏要惹咱们陛下。

这位可是汉武大帝啊,你这不是纯纯找死吗?

刘据沉吟片刻,开口道:

“父皇,咱们还是得规定一下具体的丧葬时间,不然这三年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汉武帝点了点头,道:

“这样吧,今后为官千里之内,给一个月丧假。两千里给两个月,三千里以上一律给三个月丧假。”

“丧假只给父母妻儿,若是亲兄弟姊妹病故,丧假减半,其余一概不批丧假!”

刘据迟疑一下,道:

“父皇,三千里以上只给三个月,会不会时间不够?”

从西域到长安,就已经超过三千里了。

汉武帝不以为然地笑道:

“若是以前肯定是不够的,但现在大汉有铁路了!”

刘据这才恍然大悟。

“对,有铁路!儿臣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

在兑换工业革命之后,汉武帝下令最优先的研究项目就是铁路。

如今大汉之中,从洛阳到长安的铁路已经建成,长安到西域的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

按照弹幕中讨论出来的心得,汉武帝抓了一大批的倭人作为铁路劳工,这些倭人吃苦耐劳又听话不敢反抗,效率极高。

按照汉武帝的计划,未来的十年内,大汉的铁路里程要超过两万里。

有了铁路在,从西域到长安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

等到以后全面铺开铁路,那别说三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也都绰绰有余了。

汉武帝解决完这件事情,心情好了不少,笑道:

“没想到岳飞这个小家伙居然还帮朕处理了一个麻烦,不错不错,真不错。”

“嗯,儒家思想确实是有用,但作为皇帝也不能什么都听儒家的。”

“堂堂天子,反而被臣子的思想掌控,像什么样子!”

在场的法家、道家黄老学派的大臣们闻言顿时振奋,齐声赞颂汉武帝的圣明。

儒家这些年的确是太飘了。

虽然汉武帝前段时间已经无情压制了一波,但儒家在过往历次科举考试上,中了进士的人数依旧是一骑绝尘。

因为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实在是太狠了,儒家士子数量冠绝天下。

其他诸子百家所有人数量加起来,也就差不多是儒家士子数量的零头。

眼下看到儒家吃瘪,大家都非常开心。

心情畅快之下,汉武帝就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这个什么丁忧制度,简直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谁搞出来的,乱七八糟!】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环顾一眼在场群臣,表情颇为古怪。

在场的群臣表情也是相当微妙。

一番短暂的沉默后,刘秀也发了一条弹幕。

【光武帝刘秀:那个,咳咳,武帝老祖宗,丁忧制度就是在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发扬光大的啊。】

【汉武帝刘彻:????】

【昭烈帝刘备:那个,武帝老祖宗,确实是董仲舒的徒子徒孙们发扬光大的,不过咱们这时候还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还不是什么制度。】

【汉武帝刘彻:……】

丁忧,其实是儒家提倡的“孝道”中很重要的一环。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盛行于世,儒家的道德自然也就慢慢成为了全天下人的道德。

随着时间发展,丁忧这项道德制度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惯例。

但问题是,道德没有强制约束力。

到了宋朝,“丁忧”以法律的形式变成了一种制度。

父母去世,就要丁忧回乡守孝二十七个月。

在此期间,必须居住在草庐之中,不准婚娶、不能宴饮、不能作乐、不能生子、不能出游。

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三年的意思。

大宋,就是将丁忧列入法律的朝代之一。

所以才需要作为皇帝的赵构特地下诏“夺情起复”。

过了一会,汉武帝又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大汉丁忧制度已经废除了,从今往后最多允许三个月。】

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动。

【光武帝刘秀:这个办法好,朕也把它实行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说,朕一直都觉得丁忧是一个对官员很不人性的政策,既然诸位都废除了,那朕也按照三个月为丧假上限吧。】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纷纷发出弹幕,表示赞同。

丁忧这种东西其实对皇帝来说是很烦的。

有些时候用某些得力官员去推进一件重要的事情,结果这官员父母正好死了,不得不回老家丁忧。

换人去做,又未必能达到效果。

不换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等三年,让事情越发恶化。

而且三年还不是最麻烦的。

万一某个官员的爹娘其中一位先死了,另外一位三年后也死了,这名官员就要直接丁忧六年。

六年啊!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

官场上的六年有多宝贵,无需多言。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历朝皇帝发弹幕纷纷表示要改革丁忧制度的时候,历朝历代大部分官员大臣都非常高兴。

爹娘死了,官员们当然也很伤心。

但一守孝就要守三年甚至六年,等于人生六年的时光白白浪费。

而且丁忧结束了,原本的官职早就被人占了,新安排的官职往往不如原职,等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对官员们的前途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很多官员私底下都调侃说,做官有两件事最幸运。

一件事是从小父母双亡,另外一件事情是父母高寿过八十。

基本上这两件之中的任何一件,都能确保官员在最重要的事业上升期不会被打断。

但爹娘寿命这种事情谁说得好?

所以改革丁忧制度,对每一名官员来说都等于消除了前途上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那是纯纯的大利好。

至于反对的那些官员,也并非什么坚持道德,而是——他们已经丁忧过了!

自己丁忧三年、六年。

别人倒好,最多三个月,而且还不需要离职!

这谁受得了?

必须大家一起丁忧啊。

可惜,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弱小,所以这种反对声也基本上都被完全无视了。

大宋世界,赵匡胤眉头紧锁。

别的朝代皇帝都在关心丁忧,但赵匡胤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方面。

赵匡胤更加关心的是岳飞的北伐!

他很不高兴地开口道:

“这个姚氏死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唉。”

赵德芳闻言忙道:

“父皇,丁忧制度是时候改革一下了。”

赵匡胤嗯了一声,随口道:

“德芳你和宰相们商议一下然后拟旨,今后丧假最多给四十九天,不能再多了。”

沈义伦闻言感觉有些不对,忙道:

“陛下,四十九天怕是来不及赶路吧?”

赵匡胤瞪了沈义伦一眼。

“有什么来不及的?大宋铁路这不是修着吗!”

“以后从漠北到岭南也就三四天时间,随随便便都来得及!”

解决了这件事情后,赵匡胤一脸忧愁地开口:

“你们说,岳飞这北伐还能好得了么?”

赵匡胤虽然巴不得赵构死,但他是真喜欢岳飞、韩世忠还有吴玠啊。

这些大宋未来的将军们,是赵匡胤保住面子的最大希望!

现在赵匡胤对赵构基本上是绝望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岳飞身上。

但现在岳飞的形势非常不利,让赵匡胤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沈义伦无奈地开口道:

“陛下,这一次热血沸腾的北伐,恐怕就只能虎头蛇尾了。”

其他大臣们也都纷纷开口。

“是啊,岳家军兵力虽多,但孤军奋战,实在是不可能赢得了金军和伪齐军啊。”

“纵然金国也在内斗,可只要派出一支兵马来,岳家军很快就要溃败了。”

“臣觉得,现在已经不是考虑岳家军能不能获胜的问题,而是要担心岳家军到底能不能全须全尾的班师了。”

赵匡胤:“……”

这一刻,赵匡胤的心情无比沮丧。

从靖康之变看到赵构,一路上大宋除了被金国吊起来打,还是被金国吊起来打。

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岳飞,好不容易才有了一次举国规模的北伐。

结果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

赵匡胤无奈地开口:

“难道上天真的对大宋有看法?”

赵德芳赶忙安慰一番:

“父皇,大宋本就是顺应天命而生,上天肯定是眷顾大宋的!”

“儿臣觉得,主要还是皇叔(赵光义)和他的后代实在是太过乱来,连续三个昏君,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群臣纷纷附和。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

“赵光义篡夺陛下一脉的皇位,受到了天谴,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咱们这条世界线上,陛下已经拨乱反正,大宋必然不可能再被老天爷惩罚了。”

听着众人的安慰,赵匡胤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

就在此时,杨业突然开口道:

“臣倒是觉得,岳飞也未必就不能赢!”

赵匡胤精神一振,看向杨业:

“杨卿家,你的意思是?”

杨业笑了笑,道:

“纵观赵构、赵鼎等人的布置,岳家军原本就是北伐的主力,其余部队都只不过是辅助。”

“主力未出,辅助部队受到一些挫折,实属寻常。”

“如今岳家军猛虎出笼,定能北伐功成,为大宋夺回失地!”

杨业的话铿锵有力,在大殿中回荡着。

下一秒,杨业就被口水淹没了。

“一派胡言!”

“盲目乐观!”

“简直荒谬!”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仙道第一小白脸 逍遥人生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月待圆时 丹道宗师 学姐快住口!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重生之女将星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男儿行 明末边军一小兵 曼陀罗妖精 景帝纪事 七零之悍妇当家 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 高危职业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唐枭 游龙戏唐 妃本佳人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明末永昌 犬子汉高祖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夏水流长 无敌天下内 大成王朝专务司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红楼情种 回到明末做枭雄 儒侠英豪 翻云 一尺河山寸寸血 锦世华裳 
最近更新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奇门故事汇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沈家大小事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 大宋风云 皇宫乐府琴手与歌女 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 统一天下,从召唤奸臣开始! 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 风雨话东周 江汉儿女英雄传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我岳父是朱元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张石坚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txt下载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