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首页 >> 大夏风云录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亿万盛宠只为你 马前卒 高危职业 抗日之兵魂传说 大夏第一假太监 红楼春 日月风华 乱世枭雄 红色帝国1924 谍影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章 多方博弈促成福临登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就在李自成大举东进,进攻山西之时,京城里的朱由检也在苦思应对之策。他最初的想法是想学晋元帝、宋高宗,逃向江南,依托长江天险,偏安一隅。

但是,朱由检死要面子,南迁之事自己开不了口,怕被言官、后人唾骂。他希望,由大臣们提出来南迁,自己假装婉拒,大臣们再三恳请,自己这才勉强答应。

这样,倍有面子,就算后来有人抨击,也不能怪到他头上。可是,事与愿违。

在朝堂上,无论朱由检怎么暗示,大臣们全都装疯扮傻,没人提南迁之事。

为什么没人提?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与大清议和之事一泄露,朱由检马上就将陈新甲斩首、弃市,以堵上言官之口。

还有哪个不怕死的大臣敢第一个去提南迁,去给朱由检当枪使?皇帝英明,大臣们也不傻。朱由检不甘心,就让太监们,去众臣家中串门,打听打听谁最支持南迁之事。

还真的让他找到一个出头鸟的人选,那就是左中允李明睿。李明睿其实只是一个六品的闲官,可以说是位轻言微。可他偏偏愿意为皇帝促成南迁之事。

在多次沟通后,朱由检再次单独召见李明睿。在密室内,君臣两人对南迁之事一拍即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李明睿极力劝说朱由检,尽快定调,放弃京城,南下迁都。

但在关键时候,朱由检又犹豫了。京都毕竟是二百多年的祖业啊。一旦弃之,百年之后,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所以,朱由检说道:“朕有南迁之志久矣,无人赞同,故迟至今。诸臣不从,奈何?”

李明睿说道:“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

“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尔且密之。”

感觉朱由检这一生,都被言官的与论左右。言官说上几闲句,真的有那么大的伤害?

李明睿按照朱由检的思路,瞒着言官们,制定了南迁的路线、护卫、饷银和留守事宜。

在此同时,朱由检又秘密派给事中左懋,前去南京,看看城防如何,能不能守得住。左懋的回报是南京可守。

经过反复修改,李明睿终于拿出来,可以说得过去的南迁方案。当然,这个方案外面包装的是亲征加剿匪。

计划是这样的。朱由检亲自前往山东曲阜朝圣,拜一拜孔庙,然后直接下江南剿匪。

下江南剿匪?此时,张献忠在四川,李自成在山西,皇太极在辽东。他剿哪个匪?哪道去打那个不听使唤的左良玉吗?

不是的,借口而已嘛。再说了,天下大乱,江南没有大匪,小毛贼还是很多的。

朱由检以为换个名堂南下迁都,大臣们就不会反对。结果,朝堂之上,依然是骂声大起。

反对派为首之人正是大学士陈演。在陈演的支持下,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在朝堂上,大骂李明睿,声称南下迁都是邪说,指责李明睿祸国殃民,不斩之不能安人心。

带上这顶帽子后,李明睿不敢吭声了,也不敢说这是皇帝的旨意,可怜巴巴地呆立在那里,一动不敢动。

当着众大臣,朱由检碍于面子,也不肯公开自己的意愿。

还好,这次朱由检总算有点良心,没有把李明睿当成替罪羊杀了,只是指责给事中光时亨。

“一样邪说,却只参李明睿,何也?显是朋党,姑且不究。”

呵呵,这帮反对派真的是因为气节高尚,而反对南下迁都吗?

不是的,李明睿的方案有一个致命处。他把三千朝臣一分为二。一部分随朱由检南下迁都,哦,应该叫南下亲征。另一部分则留在京城,辅助太子守都。

你说,留下守都的这帮人要不要闹。要走就一起走嘛。李自成打过来,你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群高级打工仔替你挡箭?

朱由检和李明睿对人性缺乏基本的了解。

后来,在争吵之中,兵部尚书李邦华又提出第二套方案,太子南迁监国,皇帝朱由检留守北京。无他,因为原方案中,他是陪太子守都的。

哎,国难当头,这帮老六,从皇帝到官吏依然是不能坦诚以待,各打各的算盘。

朱由检能同意这方案吗?不可能!派太子南下监国,自己守都,不等于送命吗?

面对争争吵吵的群臣,朱由检勃然大怒,扔下一句话,拂袖而去。

“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及。孩子家做得了什么大事?”

朱由检和京城众臣,很像一对夫妻,一对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又像一群婊子,个个都想南下接客,头上却全都套着贞节牌坊。人人引史据典,满嘴道德文章。

就在朱由检为迁都之事举棋不定时,一个消息传来,彻底凉了崇祯的心。

李自成在率主力进攻山西的同时,分派刘芳亮率领轻骑,沿黄河北岸进军,从南面包抄京都。目的就是防止朱由检南迁。

那一天,朱由检在勤政殿,正在和驸马都尉巩永固,商议南下迁都的保安问题。

因为皇帝搬家不同于老百姓,光是太监和宫妃就有几万人,目标太大,一定要慎之又慎。

可是下一秒,朱由检手中的茶杯就掉在地上,摔成粉碎。

兵部传来急报,李自成的大将刘芳亮已成功拿下真、保两地,堵住了南迁之路。

“上御勤政殿,独召都尉密商,然真、保之间,路已梗塞。”

就这样,南迁计划,在朱由检不断的拖延、纠结、犹豫中,错过了机会。

从事后来看,南下迁都是朱家王朝唯一正确的选择。

因为此时,不但是李自成想东征京城,辽东的皇太极也想南下。这两个人都盯着朱由检这头没角的胖鹿。

如果朱由检能够成功南迁,东进的李自成和南下的皇太极必有一场恶战。届时,无论胜者是谁,必定元气大伤,绝无可能南下追击朱由检。

至于将来能不能收复故土,朱由检肯定是指望不上了。但是他的继位者若是出现一位明君,尚能徐徐图之。

当然,这些全是假设。历史的轨迹并不按照这个剧本走。

后来,朱由检把南迁计划的流产,怪罪在大学士陈演头上,将他罢免。

在免去的前一天,朱由检对陈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朕不要做,先生偏要做;朕要做,先生偏不要做。”

陈演不敢接话,只是磕头认罪。

从此,朱由检恨透了朝中众臣。

就像他那句名言所说的,“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朱由检实在想不通,为何很多大臣们不支持他南迁。

……

再来说大清这边,就在皇太极囤粮练兵,准备入主中原的时候,有二件事严重影响了皇太极南下逐鹿的计划。

第一件事是济尔哈朗、阿济格第三次大举进攻宁远的失败。

松锦之战后,济尔哈朗、阿济格奉皇太极之命,横扫辽西南走廊。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等要地先后被清兵占据。整个辽西南走廊只剩下山海关和宁远孤城。

济尔哈朗、阿济格决定趁着士气高涨,拿下宁远。在敌军进攻之前,吴三桂上奏疏给朝廷,表明自己死守宁远的决心。

当时,给事中吴麟看了奏疏,感慨说道:“边臣不可令有俱心,不可令有死心。臣读吴三桂疏,言切情危,若有格格不忍言之意,臣知其有惧心。始以裹革自任,终为父弟乞恩,臣知其有死心。”

可见,吴三桂对孤守宁远并不乐观。然而,携带大量火炮的六万多清军进攻宁远,遭到吴三桂的重创,被迫撤军。

宁远,成了爱新觉罗家族永不能征服的大山。

历史上,宁远遭遇过三次大围攻。第一次,努尔哈赤Vs袁崇焕;第二次,皇太极Vs袁崇焕;第三次,济尔哈朗、阿济格Vs吴三桂,皆是进攻者大败。

八旗大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唯宁远一小城,屡攻不能下。这一点和李自成三攻开封,有点像。

第二件事是皇太极的身体每况愈下,突然猝死,享年52岁。

正处壮年的皇太极死因不明,而且大清国的新闻发言人隐瞒了皇太极的死因,只说一句,“夜,无疾,坐南塌而崩”。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皇上啊,身体没有什么疾病,那天晚上,躺在床上休息,突然间就挂了。

一个经常锻炼武艺,身边一群人伺候的皇帝会无疾而终吗?这番说辞肯定会让人怀疑。于是,民间就传了很多有关皇太极死因的故事。

第一个版本是海兰珠死后,皇太极因情所困,伤心过度而死。皇太极确实是个痴情种。32岁的海兰珠病逝后,皇太极曾几次因悲痛过度而昏迷过去。

众贝勒、众大臣大惊,纷纷劝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第二个版本是多尔衮和孝庄私通。当晚,多尔衮偷偷走进孝庄房间。两个人正在床上啪啪啪之时,皇太极刚好进来了,捉奸在床。情急之下,多尔衮用短刀刺死了皇太极。

这个版本最受编剧们喜欢,改编成各种小说、戏曲。

第三个版本是袁崇焕的部下剌杀的。袁崇焕死后,他的亲信们决意为督师报仇,假意投降大清。经过多年经营,其中一名亲信终于成为皇宫侍卫。

那天晚上,宫外的人把火枪暗运进宫。那名亲信找到机会,手持火枪,打死了皇太极。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民间传说。皇太极死因到底是什么,成了解不开的谜。

皇太极的死,让入主中原的计划按下暂停键。

因为生前,皇太极没有立嗣子,没有指定,谁是他的接班人。所以,济尔哈朗、阿济格在遭受大败后,也没有心思继续挖战壕,围宁远了,争抢领兵返回。

在大清的盛京,一场围绕帝位的争夺开始了,稍有不慎,必定是刀光剑影。

当时,入选大清帝国储君的名单有四个人,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

这四个人是皇太极封的四大亲王,掌管六部实权,同时又是旗主。重臣们开始为储君之位各有所谋,磨拳擦掌,争论不已。

第一个被淘汰出局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因为他不是努尔哈赤这一系出的,是皇太极的堂兄弟,不是亲兄弟,血统不正,没人支持他。

第二个出局的是礼亲王代善。掌握正红、镶红两旗的他弃权。所以只剩下多尔衮和豪格pK。

论军功、威望和能力,肯定是多尔衮;论血脉,只能是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双方实力也半斤八两。

代善的正红、镶红和济尔哈朗的镶蓝三旗中立。

正黄、镶黄两旗公开表示,只接受皇太极的儿子们继承皇位,加上自己的正蓝一旗,豪格有三旗支持。

掌握镶白旗的多铎支持亲哥哥多尔衮,加上自己的正白一旗,多尔衮有二旗支持。

但还有一个人暗中支持多尔衮,那就是是刚刚从宁远率领大军回来的阿济格。阿济格是实权派,有兵的。

所以,真干起来,鹿死谁手不好说。双方势力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有剑拔弩张之势。

就在大清内部即将分裂之时,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将一场危机化解。

如果真的打起来,大概率还是多尔衮这方赢,因为此时的豪格并没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对军队将领的掌控远不如多尔衮。

而且,皇太极并不喜欢豪格,主要是他的政治理念与皇太极不和,要不早就被立为太子了。

但是皇位之争一旦扩大矛盾,大清帝国也会因为内斗而衰。

济尔哈朗提议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六岁的福临继位,由摄政王辅政。

济尔哈朗找到了各方政治势力的平衡点。

一心想争帝位的多尔衮知道,争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终于妥协了。

于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是六岁的福临登基,改元顺治。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为摄政王,辅佐皇帝。

事后来看,大赢家显然是济尔哈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徒之路 渔港春夜 官仙 仙帝 同事姐姐爱上我 肥水不流外人田 超凡大航海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一指流年错染红尘芳华 爱吃香辣姜葱蟹的杨魔的新书 首席先生,我要离婚 神秘老公,太危险 小马宝莉逐梦之旅 男欢女爱 独醉天涯 新时空魔幻绿洲圣水晶的传说 刺世天罡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历代风云五千年 山海奇综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重生南非当警察 妃本佳人 汉逆之吕布新传 风花醉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最近更新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大乾风云起苍穹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笔架叉将军 北宋第一狠人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高门庶子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穿越古代异界争霸 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