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永不解密 萌宠兽世:兽夫,么么哒! 通天之路 恶毒女配 至尊仙帝 修罗剑尊 诸天的收藏家 现代小城隍 三界独尊 拜师九叔:开局觉醒太古十凶!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二十二集 阻封泰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皇帝震怒,终贬裴寂。

历史真相:裴寂依仗高祖之宠,常以开国勋旧自居。然而太原元谋功臣之中,刘文静才能在裴寂之上,又屡建军功,但地位低于裴寂,因而心中不平,醉后口出怨言。刘文静失宠之余,姬妾告夫谋反,本已证明乃属诬告,裴寂却趁机进谗,终使高祖将刘文静处斩,并抄没其家产。太原首义之时,乃是刘文静与李世民合谋,且二人关系极笃,是为布衣之交。刘文静枉死,李世民岂能释怀?裴寂罢官,缘来于此。

裴寂既遭流放,太宗遂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徵守秘书监,使三人共同参预朝政。

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又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更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

至于宫中台阁规模,皆是二人所定。

太宗每与房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

及杜如晦至,却卒用房玄龄之策。盖房玄龄善谋,杜如晦能断,朝野皆称为“房谋杜断”故也。二人却又深自相得,同心徇国,毫无矛盾,亦不相互嫉妒攻讦。

房玄龄虽蒙天子宠待,或以事被责,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唐太宗欲取天下奇才以为己用,除循依隋时制度,实行科举取仕以外,亦命朝中众臣,积极推荐贤士。便在此时,马周登场。

字幕:马周,山东茌平人。

马周自幼失怙,乃是孤儿,家境贫寒。极好学习,然因落拓不羁,便不为州里尊敬。

武德年间,马周补授博州助教,每日耽于饮酒,不务政事。刺史达奚恕多次斥责,马周就愤然离职,游荡曹、汴之间。又被浚仪令崔贤首侮辱,便即西游长安。

行至半途,宿于新丰旅舍,店主见其落魄,便只招待诸商贩,而对马周视若不见。马周高声唤酒,自饮一斗八升,满座惊奇。及至京师,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当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

常何因是武官,从不曾涉猎经学,于是提笔临纸,头大如斗。

马周见此笑道:将军抡戟持戈之手,岂可为此笔墨细事!

便为常何陈述合乎时宜政事二十多条,援笔而就,毫不为难。

常何便重抄写一遍,次日上朝便以此进奏,则无一事不符合天子意旨。

唐太宗大为惊奇,便问常何:从来不见贤卿读书,则何有如此才能耶?

常何不敢隐瞒,再拜奏道:陛下圣明,臣何能及此?实不敢瞒陛下,臣所上奏章答条,实是家客马周草拟。其有大才,每次与臣谈论,无不以忠孝为旨。

太宗闻而大喜,当即便命召见马周。其间因为着急,竟四次派人催促。

及马周拜见,太宗与其谈论天下局势,朝政得失,治国之要,无不投机,大为赞叹,遂当即封官,令在门下省值奉。不过数日,寻除监察御史,奉使称旨。

又以常何知人,有举贤之功,命赐绢三百匹。

字幕:贞观三年,十二月戊辰。

突利可汗入朝,拜于阙下。唐太宗感喟,对众侍臣道: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心。今见单于稽颡于天朝上邦,庶可雪前耻。

其后又逢靺鞨遣使入贡,太宗又道:靺鞨远来,盖因突厥已服之故也。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右仆射杜如晦以病请求逊位,天子许之。

庚寅,突厥郁射设帅所部来降;闰十二月,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来朝。诸谢皆属南蛮别种,在黔州之西。诏命以东谢为应州、南谢为庄州,隶黔州都督。

数日之后,牂柯酋长谢能羽及充州蛮入贡,诏命改牂柯为牂州;同时党顷酋长细封步赖来降,便以其地命为轨州,各以其酋长为刺史。

党项之地横亘三千余里,各以其姓别为部落之名,其中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皆为党项大姓。

细封步赖既为唐太宗礼遇,党项族余部亦都相继来降。太宗大喜,诏命设州置府,以其地为崌、奉、岩、远四州。

是岁末,户部奏称:中国人自塞外而归,以及四夷前后降附我大唐者,男子一百二十余万口,妇孺不计其数,牲畜无算。

转过年来,因贺平定突厥,唐太宗宣布大赦天下。

三月,蔡成公杜如晦疾笃,太宗遣太子过府问疾,其后又亲临杜府探视。甲申日,杜如晦薨逝,终年四十六岁。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日不理朝政,转封杜如晦为莱国公。

李世民赐给房玄龄黄银带,哭道:卿与杜公一起辅佐寡人,今独见公,不能复见如晦,赏赐只能给你一人。我闻鬼神惧怕黄银,则卿再拿一条,放置杜如晦灵房去可也。

至来年杜如晦忌日,太宗复遣使至杜府慰问杜如晦妻子,封其子杜荷为郡公。

太上皇李渊闻说已擒颉利可汗至京,对其左右叹道:汉高祖困于白登,终其一生不能报此深仇;今我子世民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遂召太宗与贵臣十余人至内,及诸王、妃、主置酒于凌烟阁上,畅饮庆贺。酒酣耳热之余,太上皇聊发少年之狂态,自弹琵琶,太宗李世民随乐起舞。

公卿皆都兴致大发,迭起祝酒,为太上皇上寿,直到深夜而罢。

三月丁丑,唐太宗任命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

字幕:史大奈本姓阿史那氏,凉州武威突厥族人。

史大奈初与处罗可汗投奔隋炀帝杨广,在伐辽东战役中多立战功,被授金紫光禄大夫,后转驻楼烦。

李渊太原起兵,史大奈率领部众投奔;兵进关中时,遭隋将屈突通部下桑显和袭击,李渊引军退却,史大奈独率数百骑兵绕到桑显和之后,因大破之。其后李渊打下长安,赏赐史大奈锦帛五千匹,赐姓史氏,封光禄大夫。

其后史大奈进入秦王幕府,随李世民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积功至右武卫大将军、检校丰州都督,封窦国公,食邑三百户。

三月二十三日,御史大夫萧瑀上疏:臣劾奏行军大部管李靖,在攻破颉利牙帐之时,御军无方纵兵抢掠,致使突厥可汗所藏珍物被虏掠俱尽,请付法司,推其驭下不严之罪。

唐太宗念及李靖建有盖世奇功,特敕命勿许弹劾。

比及李靖还朝入见,参拜已毕,太宗乃当面责让,然后说道:隋朝时,史万岁曾大破达头可汗,文帝有功不赏,后却听信越国公杨素谮言,以罪致戮。朕则不然,既录公之大功,复赦公之纵放部下之罪。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为怀。

遂下诏命,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三千匹,加食邑通前五百户。

突厥既灭,天下无事,太宗命发军卒重修洛阳宫室,以备巡幸。

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道:预修洛阳宫室,非今日急务。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宏侈者皆令毁之,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且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太宗怒道:卿谓我不如炀帝,则何如桀、纣?

张玄素昂然答道: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桀、纣之乱耳!

太宗怒不可遏,低头思虑半晌,复又抬头叹道:是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又顾谓房玄龄道:朕以洛阳位于天下之中,诸州府县朝贡道均,意欲便民,故使营之。今思玄素所言诚为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后日或因有事驾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命赐张玄素彩二百匹,以奖其禀忠直言。

张玄素拜谢下殿,太宗乃问房玄龄道:卿谓隋文帝是何如主也?

房玄龄答: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

太宗摇头: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所以二世而亡。朕则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此时东突厥虽灭,西突厥犹存,各部落散居伊吾一带。太宗诏命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于碛口贮积粮食,来者赈给,使者招慰,相望于道。

李大亮因此上言:臣闻欲怀远者,必先安近。中国譬如本根,四夷是如枝叶,陛下今疲中国以奉四夷,犹拔本根以益枝叶也。臣远考秦汉,近观隋室,凡外事戎狄者,皆致中国疲弊。又以此招致西突厥归附,但见劳费,未见其益。况河西州县萧条,突厥微弱以来,始得耕获;今又供亿此役,民将不堪,不若且罢招慰为便。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此乃施虚惠而收实利也。

太宗从奏,遂罢赈粮之计。

贞观五年春,高州总管冯盎入朝。唐太宗多次设宴相待,赏赐极为丰厚。

其后不久,罗窦(今广东信宜)洞獠作乱起事,唐太宗派兵往伐,敕命冯盎带领本部落两万人随征,并为大军前锋。

数万名洞獠占领险要地形以抗,唐军无法前进。冯盎纵马上前,引弓发矢,接连射杀洞獠七人,无不应声如响。

洞獠见冯盎箭无虚发,竞相逃走,唐兵由是趁势出击,斩杀洞獠一千多人。唐太宗闻报大喜,赞道:谯国夫人有后。

谯国夫人者,冯盎祖母洗英是也。

赵郡王李孝恭等人上表,以为天子功德巍巍,四夷咸服,请封禅泰山,太宗不许。

有司上言:皇太子李承乾长大成人,当行加冠之礼,二月大吉,请追加兵备仪仗。

太宗回复:二月仲春,农作方兴,宜改用十月农闲之时为宜。

少傅萧瑀抗命进奏:据阴阳历书,不若二月为吉。

太宗不悦:吉凶在人,而不在天。若动辄便依阴阳,不顾礼义,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农时最急,不可失也。

是年二月,太宗封皇弟元裕为郐王,元名为谯王,灵夔为魏王,元祥为许王,元晓为密王。其后又封皇子李愔为梁王,李恽为郯王,李贞为汉王,李治为晋王,李慎为申王,李嚣为江王,李简为代王。然而代王只在位不足两月,便于夏四月薨逝。

六月,河内人李好德患有心疾,妄为妖言,被人告发,天子诏命按察其事。

大理丞张蕴古上奏:经查实李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与张蕴有隙,便趁机劾奏:张蕴古籍贯是在相州,李好德之兄厚德为相州刺史,故此张蕴古纵放李好德,是为其家人缘故,意欲阿附张厚德,按事不实。

太宗览奏大怒,未经核实,便命将李好德斩杀于市。既而得知实情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可行刑。

权万纪与侍御史李仁发为人谄媚,俱以攻讦告密之能被天子宠信。

魏徵由是进谏:权万纪等实为小人,不识大体,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陛下并非不知其为人不堪,盖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而权万纪等反而挟恩依势,逞其奸谋,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厉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

太宗览奏默然,因魏徵敢于直言而赐绢五百匹。

久之,权万纪及李仁发等奸状自露,皆得治罪。

九月,太宗复修隋文帝时所建仁寿宫,更命曰九成宫。其后又将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谏道:乱离甫尔,百姓凋弊,帑藏空虚,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

太宗赞道:戴胄于我非亲,但以忠直体国,知无不言,故以官爵酬之。

其后未久,终命将作大匠窦璡修缮洛阳宫,以备巡幸。窦璡凿池筑山,雕饰华靡。太宗遽命毁之,并免窦璡官职。

冬十月,太宗射猎逐兔于后苑,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拦马谏道:天命陛下为华夷父母,奈何自轻!

太宗不听,又将逐鹿,执失思力脱巾解带,跪而固谏,太宗只得作罢。

执失思力原是东突厥执失部酋长,东突厥灭亡后归降唐朝,担任左领军将军。后奉命招降浑、斛萨等部族,唐太宗以妹九江公主嫁之,官拜驸马都尉,封安国公,亦属皇亲。

贞观六年春正月,静州獠民造反,太宗遣郕国公李子和率兵前往讨平。

利州都督武士彟联合文武官员,复请封禅泰山。

太宗答复: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群臣以为天子故作谦虚之态,兀自上疏,奏请不已。太宗心动,亦欲从之。魏徵闻说天子意欲封禅,力言不可。

太宗不悦,因而问道:公不欲朕封禅者,以我功未高邪?

魏徵答道:高矣。

天子又问:德未厚邪?

魏徵答曰:厚矣。

天子又问:中国未安邪?

魏徵回答:安矣。

天子又问:四夷未服邪?

魏徵答曰:服矣。

天子又问:年谷未丰邪?

魏徵答曰:丰矣。

天子又问:符瑞未至邪?

魏徵答曰:至矣。

太宗怒气渐升,于是厉色问道:然则何为不可封禅?

魏徵从容不迫答道: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我大唐今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若是东巡,必千乘万骑,其沿途官民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稀,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我胸腹之中,示之以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

太宗闻言心中虽服,犹然愤愤不平。适逢河南道数州大水,其事遂寝。

时当近夏,天子将幸九成宫避暑,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复又进谏。

太宗答曰:朕有气疾,每逢暑季辄便顿剧,驾幸九成宫并无他意,只为往避之耳。

乃赐姚思廉绢帛五十匹,决意北行。

监察御史马周上疏:东宫在宫城之中,而大安宫乃在宫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为卑小,于四方观听,有所不足。宜增修高大,以称中外之望。今九成宫去京师三百余里,太上皇或时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又车驾此行,欲以避暑;太上皇尚留暑中,而陛下独居京处,温清之礼,窃所未安。然今行计已成,不可复止,愿速示返期,以解众惑。又王长通、白明达皆乐工,韦盘提、斛斯正止能调马,纵使技能出众,正可赉之金帛,岂得超授官爵,鸣玉曳履,与士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窃耻之。

太宗深纳其言,但犹未能止,终于三月戊辰驾幸九成宫。

长孙皇后所生长乐公主李丽质,将欲下嫁齐国公长孙无忌嫡长子宗正少卿长孙冲。唐太宗对公主宠爱倍极,陪送嫁妆比胞妹永嘉长公主出嫁时多出一倍。

魏徵力谏不可,说恐有偏爱之嫌,且破坏宫中体制,此风绝不可开。

太宗闻谏不喜,勉强从之,回宫后告知长孙皇后,并替魏徵解释,恐皇后为此不悦。未料皇后非但不怒,反而盛赞魏徵之贤,并称颂太宗从谏如流。

此后未久,魏徵再次强谏,当群臣之面逆批龙鳞,丝毫不肯退让。

太宗怒甚,退朝后回到后宫,口中犹然念道:会须杀此田舍翁!

皇后闻而大惊,问道:此田舍翁为谁?

太宗答道:便是魏徵,竟敢廷辱于我!

皇后闻罢不语,退入内室,穿戴朝服齐整,立于中庭,向天子大礼参拜,口中称贺。

太宗惊问:皇后称贺为何?

皇后说道:妾闻主明则臣直。今魏徵敢于犯颜直谏,皆由陛下明察之故,怎可不贺?

太宗闻奏大悦,满腹怒气皆都云消雾散。魏徵无意间拣回一命,尚且不知。

时有侍中王珪,与魏徵向来不和。

字幕:王珪,字叔玠,扶风郿县人,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

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赞赏。开皇十三年被召入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参与校定图书典籍。

王頍随汉王杨谅起兵反对隋炀帝,兵败被杀,王珪惧罪逃到终南山中,扮作道士,改变姓名,隐居十余年不出。

李渊攻入关中,王珪得丞相司录李纲举荐,出任世子李建成府谘议参军。李渊受禅称帝,王珪复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太子李建成器重。

庆州刺史杨文干兵变,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致其兄弟失和,于是将其免官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李世民即位后,命将王珪与魏徵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二人原来都在东宫事奉太子建成,至此复同殿列朝,事奉太宗。

闰七月乙卯,太宗大宴群臣于丹霄殿。

长孙无忌偶然说道:王珪与魏徵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同此宴,可喜可贺。

太宗闻言微笑,便借机问魏徵:因卿与王珪各能尽心所事,故我皆都予以重用;对你二人仇隙,我亦假作不知。然卿每入谏时,我若不从,再与卿言,卿辄不应,却是何故?

魏徵答道:臣以为其事不可为,故此进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便如臣附和陛下一般,必生歧意,则其事遂得施行,故不敢应。

太宗奇道:卿且应之,过后秉直复谏,又何伤哉!

魏徵答道:昔帝舜曾戒郡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奉事帝舜之意邪!

太宗闻而大笑,对长孙无忌道: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魏徵起身离席拜谢:亦正因为陛下从谏如流,每次皆容臣秉直而言,故臣得尽愚见;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太宗转身谓王珪道:魏徵生性耿介,看似不近人情,其实乃其本性,不似怀奸藏诈之徒也。故此贤卿不必将往日旧隙耿耿于怀。朕于今日便与二卿当面解和,二公以为何如?

二位宰相赧然,齐都拜谢。

九月己酉,李世民驾幸庆善宫,是为自己出生时所居故宅。因与贵臣流连终日,在此饮宴赋诗,缅怀少年旧事。

时有起居郎吕才,乃博州清平(今山东省高唐县清平镇吕庄)人,极善音乐,当场创作谱曲,被之管弦以献,命曰《功成庆善舞》。

太宗大喜,复使童子八佾为《九功之舞》,与《破陈舞》偕奏于庭。

当时同州刺史尉迟敬德与宴,见有坐席位于己上者,不知其乃皇亲宗室,因而大怒道:汝有何功劳,敢坐我上首!

任城王李道宗当时坐在尉迟恭下首,知其不识此位皇亲,于是将酒劝解,欲息其怒。未料敬德却借酒撒泼,竟然出拳殴打李道宗,几乎将其左目打瞎。

一场好会,就此不欢而散。

太宗极为不悦,私谓尉迟敬德:朕尝读史,因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卿性格暴躁,喜揭别人短处,负功自傲,每直言揭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过失,与宰相不和,又居官之时数犯国法。今当我面尚敢暴打皇亲,则我不在之时,犹不知如何横行霸道,欺凌属下群僚也!朕于今乃知,韩信、彭越遭遇棒杀菹醢,全是此等悍臣咎由自取,并非汉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卿宜勉自修饬,无贻后悔!

尉迟敬德听罢,满面流汗,伏地叩首谢罪;其后又亲至皇叔李道宗府第,谢罪言和。由是始惧王法刑律,因而深自敛戢。

大唐贞观七年春,直太史李淳风上奏:灵台候仪制造过于粗略,只有赤道,未标黄道。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夏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故请改造灵台候仪为浑天黄道仪。

太宗览奏甚喜,复诏准许。

字幕:李淳风,岐州雍县人。其父李播,在隋朝时弃官而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

李淳风从小被誉为“神童”,在其父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家、阴阳之学。九岁之时,李淳风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十七岁时下山回到家乡,经李世民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自此而后,李淳风执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充分展其才智,鞠躬尽瘁四十余年。

由是上疏建议改制浑天仪,将古代两重浑仪改为三重,外为六合仪,中间三辰仪,内系四游仪,称为浑天黄道仪。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

浑天黄道仪制成,太宗试之极为灵验,加授李淳风为承务郎,令将浑天仪置于凝晖阁。李淳风在研制浑仪过程中,研究古代浑仪发展与特点,写成《法象志》七卷。

贞观七年夏五月,獠民再次反叛。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率军攻击,大破之。

镜头闪回,叙述张士贵来历。

字幕:张士贵,字武安,小名忽峍,虢州卢氏(今河南卢氏县)人。

张士贵自幼学武,擅长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聚众揭竿起义,其后归顺唐国公李渊,官拜右光禄大夫。在李渊授意下,随相府司马刘文静前往河南攻城略地,发展势力。

刘文静以张士贵为向导,在河南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张士贵屡建战功,唐公李渊对其大加奖赏。其后便入秦王幕府,跟随李世民荡平群雄,统一全国,屡立战功。

唐高祖武德元年,张士贵跟随秦王西征,消灭西秦霸王薛举及子薛仁杲,立下大功。

张士贵被任命为马军总管,以劣势兵力击败王世充五万马步联军劲旅,创造以少胜多骑兵战例,便由此战成为唐朝开国名将,名望远在程咬金、秦琼之上。

武德二年,张士贵秦王李世民统率下,渡河前往山西并州,击败刘武周割据势力,取得山西会战重大胜利。唐高祖对其破格赏赐,待遇亦在诸将之上。

武德三年,张士贵又随李世民进军河南,大败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军。此战之后,遂被授为秦王府将军,成为李世民嫡系心腹。

其后在玄武门之变中,张士贵相助李世民夺位,又立大功。李世民深知玄武门重要,故称帝后立即任命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成为禁卫军首脑。

历史真相:后世人们提起张士贵,却是《薛仁贵征东》、《隋唐演义》等通俗小说中所虚构抹黑形象。因此便有“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功”民间定论,张士贵便成奸恶小人。唐高宗宰相上官仪为其亲撰铭文,名为《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并序》,对张士贵为李唐王朝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一生给予极高评价。铭文出土,真相大白于天下。

十一月,壬辰,以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

次月,太上皇置酒未央宫,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

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次年正月,颉利可汗卒,太宗追赠归义王,谥曰“荒”,施行火葬。(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为奴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火影之最强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我的邻居叫柯南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修真界第一女悍匪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移动藏经阁 我是掌门 虚空极变 从小蛇开始进行异化 超越武极 崽崽今年三百岁,才不是什么三岁小奶团! 走后门的飞升,那也是飞升! 系统附身之随欲修仙 天才狂女 开局被系统嫌弃,连狗都不如 开局与圣女双修,觉醒九阳圣体 逼我重生是吧 风玲之声 驾个小艇去明末 修道至苦是人间 斗罗之灵珠神剑天麟 学阀之路 洪荒:我!玄门先锋!人教大将! 恒王 地球最后一名长生者 
最近更新神源录 绝域凡仙行 最强模拟,没有选项,全继承 后室之UT大酒店 万界执掌 魔起苍山 卡包峻的一生 神羽魅影 幻想怪能 性转:这个修仙界的男人不对劲 马头墙下好柿成双 帝尊重生:从盘点诸天万界开始 神幻星宇之十二星圣 系统给我整成了个树 武晴天的另类漂流 噬天棺 银霜领主 瞎子背剑,举世无双 开局加入镇魔司,斩杀妖魔就变强! 陨落天骄逆袭成神记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