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耻

狂人阿Q

首页 >> 宋耻 >> 宋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庶女有毒 四季锦 大夏第一假太监 北朝帝业 帝国霸主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奋斗在红楼 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帝国吃相 
宋耻 狂人阿Q - 宋耻全文阅读 - 宋耻txt下载 - 宋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谈(1)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恭喜王爷!”

“给大王道喜!”

李慢侯府邸前,宾客如云,一个个朝着门前相迎的礼宾官张义作揖拜贺。

李慢侯封王了。

理由是收复北京大名府,这理由是赵构给的,在朝堂上其实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绝大多数官员都表示反对。

给一个手握重兵的藩镇封王,谁都想得到这意味着什么。

其实李慢侯自己,反而对此不是很感兴趣,他看重的不是名位,而是实权。要权,只是他想做事。每一份权力,对应的是调动资源的能力,他需要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他手里,能发挥出巨大的效率,远比在文官手里高效的多。

因此册封下来后,李慢侯再三上表谢辞,只是赵构态度坚决。

李慢侯已经有了实权,在加上虚名,名实相副,这不一定是好事,这会给他带来巨大的障碍。当藩镇都要被忌惮,处处掣肘,更何况是一个藩王了。

三次请辞都被拒绝,李慢侯也能理解赵构的想法,赵构在恐惧!

十万女真大军在无为军、和州一线展开,天天打造战船,打算渡江。他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周边只有一个岳飞部能调的动,但也只能在侧翼牵制,女真军的战斗力,还不是目前的岳飞能在野战中轻松战胜的。尤其是当女真人占据兵力优势的时候。

江北藩镇军没一家行动的,都在关门自守,田氏兄弟坐镇光黄,尽管女真人都没去打光州,两兄弟甚至主动放弃光州,集结重兵三万步骑,退守大别山,死守黄州。舒蕲两州属林永管辖,也是集结重兵自保,绝不主动出击。

对此朝廷没有任何办法,甚至不敢斥责这些藩镇,因为女真大军就在旁边,万一他们投了女真呢?王德、丽琼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眼前的困局不就是因为军阀反叛引起的吗,要是江北藩镇也叛了,千里江防立刻就形同虚设。

韩世忠部远在千里之外,根本来不及回援,倒是可以攻打洛阳,切断女真人的退路,可这一次,女真人似乎不需要退路,他们沿途攻城拔寨,烧杀抢掠,都不留兵驻守,显然有信心可以怎么来的怎么走,就像靖康时期一样,他们是纯机动作战,来去自如。

张俊和刘光世留在江南的部队也靠不住,虽然赵构罢免了张浚,但他对张浚的见识是信赖的,之前朝议,张浚就表示过,“俊等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敌共矣”,张俊、刘光世的部队如果派去御敌,等于将天险交给敌人。

赵构手里无兵可用,刘光世手下的王德、丽琼已经反了,手里几乎没人了。张俊的兵他也不敢用,担心溃败,而且他也不想让张俊的兵离开临安,张俊的兵不行,但张俊是值得信任的,关键时刻是能为他拼命的。

如果是普通人,身在杭州,听说敌人在长江北边,甚至可能麻木,稍微机敏的人,听到敌人渡江,可能会感到紧张,可赵构是那种听到敌人还在江北,就已经恐惧到要逃跑的人。

别的文官忌惮藩镇,赵构只会千百倍的忌惮。坚持给李慢侯封王,就是一种过于担忧的病态表现。李慢侯的兵很能打,这是公认的。这次北伐,诸路受阻,唯有韩世忠部和李慢侯藩兵有进展,尤其是李慢侯收复了河东之地,而且还在兴兵,已经成功推进到了漳河、滹沱河一带。又有收复大名府的功劳,论功封王是足够了,之所以没有封王,主要是文官忌惮。更忌惮的赵构,反而觉得只能拉拢,大力拉拢李慢侯。

因为赵构承担不起李慢侯在此时的任何不轨之举,假如李慢侯不满封赏,不肯用兵,河北金兵大举南下怎么办?甚至李慢侯如果退兵的话,局势会更加崩坏。最为糟糕的是,李慢侯看到如今朝廷危局,像王德丽琼一样反了怎么办?赵构不给李慢侯封王,刘豫、金国可是愿意的很。

如果能用一个王爵,换来李慢侯的忠诚,那是绝对划算的。李慢侯只要继续保持对河北的攻势,女真人就不可能大举南下,甚至很可能退兵。李慢侯对江北藩镇拥有很大影响力,如果他忠于朝廷,兴许就能调动这些藩镇。

总之在赵构看来,给李慢侯封王,有百利而无一害。不给他封王,有百害而无一利。

还有一点,赵构打算议和,朝里这些文官,哪怕怕得要死,嘴上也不饶人。一说议和,纷纷反对,但不议和,又该如何?

这种文官偏执于某些观念,是可以绑架死一个王朝的,明朝的崇祯就是。

赵构却不是,别看他的威信比崇祯低的多,权力小的多,但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利用文官派系之间的内斗,最终让他的想法付诸实施,除了胆小懦弱这一点外,赵构其实跟许多中兴君王一样,都是很有能力的。比不上刘秀,至少比得上唐肃宗。

武将同样反对议和,比如韩世忠就是最积极的反对者之一,岳飞也反对。赵构一旦明目张胆的主张议和,他很可能就调不动这些军队了,韩世忠会上书反对,岳飞甚至可能负气离开。

那样局面就更崩坏了,唯有李慢侯,一直很能打,一直主张议和,此时赵构需要利用李慢侯压制其他武将。

于是,他凭什么要吝惜一个藩王之位呢。

李慢侯推辞不过,接受了封爵之后,一开始也没想过要张扬,可是晏贞姑从临安回来,反而劝李慢侯该大办。于公,目前军心、民心动荡,大张旗鼓北伐,战死了一个藩王,反叛了两个大将,女真人打到江边,李慢侯此时就藩王之位,大张旗鼓可以安定人心,晏贞姑认为这也是朝廷封王的意图;于私,李慢侯位高权重,早就备受猜忌,越低调,越让人心疑。藩王之礼,早有规制,就该按照藩王的礼仪来操办。堂堂正正,才不会遭猜疑。

前一条,李慢侯不认可,后一条李慢侯认为在理。所以就按照郡王之礼,开始操办。

大宴宾客,能来的亲朋故旧都来了,甚至淮西的藩镇都派来了人。

林永没有来,李慢侯能理解,林永两块藩地,西边的舒蕲两州正在打仗,他来了才不合适。可是田平来了,他虽然被撤了藩,可是他弟弟罩着他,让他做光州知州,不过这次女真人打来,光州又丢了,倒不是他弃地,而是两兄弟合计,光州不好守。单穿也来了,他的藩地全部被女真人占领了,带着三千残兵败将和大批家属退入了滁州,投靠了徐明。但徐明显然罩不住他,单穿丢藩的概率很大,战后他不被问罪,就知足了。

那些没来的藩镇,也都派来了心腹。藩镇遭忌,他们内心不安,幸好前面有李慢侯这个大藩镇顶着,所以自然而然找李慢侯抱团。

其他势力也派来了人,朝廷派来了一个黄门,吕颐浩都督府派来了一个通判,韩世忠派来了一个回易官,该来的,能来的都来了。

但李慢侯主要还是跟江北藩镇的人进行了秘密会晤,江北的情况他不甚了解,这些人掌握着第一手情报。

“人马皆精,锐不可当!”

单穿亲自跟女真人交战过,他的评价是客观的,各种情报也证明,女真人确实尽起精锐,对这次南下非常重视,看起来像是玩真的。

李慢侯在错综复杂的局面里试图追踪线索。

“会不会是女真人也想议和了,以攻战佐议和?”

李慢侯不由得这么想。

因为今年正月,女真人的第二代皇帝吴乞买死了。登基的是幼主完颜亶,由完颜宗干、挞懒等人辅政。虽然之前挞懒一直表示要以议和佐攻战,可实际上他就是想议和,佐攻战完全是给粘罕等主战派的理由,让他们不能干扰自己议和。

幼主在位,权臣在外,女真人没有不想议和的道理。

但派到前线的,却是主战的粘罕和兀术,又很难说这两人不是真的想打。

“能战则战,能和则和。无非战和二字!”

林永派来的一个心腹幕僚说道,这是一个正经读书人,没考上科举,但学识很杂,林永吹嘘贯通儒释道。

这些藩镇身边,聚集了大量无法融入朝廷正常渠道的人才,否则靠一群兵头,可玩不起藩镇。

“言之有理。敢问十方先生,我如今该如何做?”

李慢侯问道。这个贯通儒释道的先生,自号十方,姓宋。

“能进则进,不进则守。”

十方先生说道。

这人很有道行,就是喜欢打哑谜,说话不清楚。

李慢侯道:“请先生明示。”

十方道:“金狄尽发陕西之兵,大有弃陕西之意。却不知是否有弃河北之意?大王当急进,缓退,稳守!”

李慢侯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本来攻陷大名府后,趁势北伐收复了河北东路,他就已经很冒险了。这段时间频频进军,攻入了河北西路,跟韩世忠配合,都拿下了半个河北西路了,目的就是在试探女真人的底线。

按说女真人是不太可能放弃河北的,因为他们在这里安插了五万户女真人,但如果不愿意放弃河北,这次却又将五万谋克征发,带着南下长江去了。

李慢侯点点头:“看来还是要议和。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会见这些藩镇,目的就是听取他们的建议,李慢侯觉得应该给藩镇一定的话语权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带着物资穿到年代搞事业 穿越影视剧男主 中式恐怖之育神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快穿文影视剧 机器人不语,只是一味的养娃 XS5 万古魔剑帝 仙帝 锦衣笑傲行 盗墓之可单开族谱 还珠格格和尔泰 女神攻略手册 竹马他有自闭症 争雪 首席先生,我要离婚 神秘老公,太危险 综影视,准备好了吗?木心来也! 限制级末日症候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问棠gl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deepseek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 重返十三岁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逍遥侯内 红楼之补苍天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这里有家咖啡厅 刀镇寰宇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大燕风华 天路迢迢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大唐躺平王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铜镜约 明朝的名义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穿越之原始之路 大明辽国公 云起惊鸿客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巨宋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宋耻 狂人阿Q - 宋耻txt下载 - 宋耻最新章节 - 宋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