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首页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男儿行 江山美色 富贵小丫鬟 大宋的智慧 步步生莲 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 三国之袁氏天下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 警花追我到元朝全文阅读 - 警花追我到元朝txt下载 -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37章 反唐起义彻底失败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众人看着满脸质疑之色的高丽王,都是面都讥讽。

“李翼,给他看看。”李洛笑道。

随即,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来到高丽王身边,取出一份文书,“高丽王,这上面的签名笔迹,你想必都很熟悉吧?”

高丽王抖抖索索的接过文书,展开一看,竟然是一份《高丽请归大唐表》!

表文无非说的是高丽本华夏之子,诸夏之邦,而大唐乃华夏正统,请求回归版图,以为一统,则万民欢欣云云。

表文的下面,则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笔迹。就连一向风骨极佳的安珦和崔质,也签了名字。

高丽王浑身颤抖,犹如秋风中的落叶。

这个男人深深的明白,他被抛弃了,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欺辱和愤怒如毒蛇般噬咬着高丽王的心,让他的胸膛快要爆开。

叛臣!无耻之尤!

他很想破口大骂,可哪里敢?

高丽王呆呆的发了一会儿愣,这才如梦初醒般反应过来。他努力抑制激扬的心潮,杜鹃泣血般哑声说道:“既是如此,高丽存留,全凭大皇帝圣裁。”

说完了这句话,他竟然心中一松,如释重负。

认命了罢。

时也,势也,人力不可违也,夫复何言?

列祖列宗,賰努力过了,可賰无能,保不住高丽社稷了。

既然李唐铁了心要灭高丽,为今之计也只能逆来顺受,万不可激怒李洛,惹来杀人之祸啊。

他不想死。

可是,高丽王仍然想为祖宗争取一下。他大着胆子凄楚的说道:“賰不孝,以至于隳庙之祸,诚可痛哉。敢问陛下,王氏宗庙殿宇,可能保留,以尽臣祭祀之孝?”

唐主摇头:“既然去国号,归诸夏,则高丽不存,安能保留王氏宗庙殿宇?此举不合礼制,不可。”

高丽王泪流满面,“祖陵神道石像,可否保留?”

唐主还是摇头,“不可。王氏祖陵,有僭越之举,不合礼制。可用国公之礼更易之。”

高丽王心都在滴血,“可否保留陵号?”

“不可。”唐主摇头,“高丽本是华夏之土,王氏称王,却用陵号,这是何道理?一律改为墓。”

李洛说的对吗?

不对也对。

诸侯王的坟,的确不能称为陵,只能称为墓和冢。可问题是,高丽王不是一般的诸侯王,他们是实打实的国君,当然有资格用陵号。

可是李洛不许,要取消高丽先王的陵号。

这个男人,很霸道啊。

他只允许用国公的名义,来重新定义高丽王陵,取消陵号,削减神道规格,然后赐予高丽先王的谥号。

比如高丽太祖王建,李洛准备改为“乐浪公”,谥号为文襄。这么干,高丽太祖就变成“乐浪襄公”。

他的显陵,就必须要变成“乐浪襄公之墓”。

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整套的“文化工程”,李洛和韦素君臣早就策划完成了,高丽王还蒙在鼓里,兀自为祖宗争取条件。

他想不到,唐主会这么狠啊。

这何止是灭国?这是要灭史啊,是要抹除高丽国在历史上的痕迹。

后世只熟悉其实没有过的乐浪公国,不会熟悉什么高丽国。

没错,高丽史书,李洛也要大肆删改。改烧的烧,该毁的毁,除了中原印记,有独立文化的印记,都要抹除。

尤其是南部三韩地区的弥生文化痕迹,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历史遗迹,全部要清理干净。同时强化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的历史。

整个半岛,只能有一种文化遗留,那就是华夏!

大特务李翼,不用李洛吩咐,就开始启动这个计划了。李翼早就整理了所以的资料和情报,一旦动手就是高丽前所未有的文化灾难。

金富轼编纂的史书《三国史记》,就是李翼的重点。李翼已经组织了一帮人,准备大肆修改《三国史记》。

在大特务的计划中,《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纯粹成了华夏移民建立的诸侯国,和半岛土着没关系了。

就连书名,也会变成《三藩史记》。

等于说,已经独立千年的半岛历史,完全就是华夏史的一部分。

至于原版的《三国史记》,全部焚毁。凡是涉及相关历史的文献典籍,能删改的就删改,不能删改的就毁掉。

这些,高丽王都不知道。事实上,此时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关心了。

“该给你的,朕会给你。不该给你的,你不能要。王賰,朕的宽恕之道为你而设,你毕竟曾是一国之君,只要顺应天命,便富贵犹存,不失公候之位。”

高丽王深深磕头,“臣賰谢陛下隆恩…”

做个富家翁,总比被杀好的多。不然,他又能怎么样呢?

“你最后下道诏书,昭告东国臣民。诏书怎么写,你应该明白。”李洛微笑道。

高丽王哽咽道:“臣賰…领旨!”

李洛对韦素道:“韦卿,你帮王賰起草诏书。”

韦素会意,“臣遵旨!”

第二天,一道退位诏书连他高丽群臣签名的《乐浪请归大唐表》就颁发出来。

王賰的退位诏书说,乐浪乃诸夏,本为汉朝乐浪故地。而自乐浪襄公王建起,世代为诸侯,称藩于中原。今顺天应命,废国号复州郡,归于大唐直领。

寡人去乐浪公之号。乐浪之臣民户籍,俱归大唐黄册。四百四十万乐浪百姓,复为唐民矣。

各地官员军民,一体迎接王师,毋得抗拒。官库簿册封存,等待朝廷处置。

这当然不是高丽王本人的意思。本来就算退位去国号,那也应该是去高丽国号,去高丽王号。可唐主竟然让他以“乐浪公国”和乐浪公的名义退位。

投降的高丽王室,名义上变成了“乐浪公室”。就是高丽百姓,也变成了乐浪百姓。

唐主之苛刻霸道,可见一斑。

当然,本来就炮制好的《高丽请归大唐表》,也变成了《乐浪请归大唐表》。

竟是要抹除高丽的历史痕迹,不允许东国用高丽之名。

李洛这么干,当然是严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可那重要么?这男人根本不在乎。

后梁他都不承认,朱温的帝号也不承认,高丽他同样可以不承认。

历史,本就是胜利者书写的。李洛只不过把胜利者的权利发挥到极致而已。

这两道文书一颁布公开,意味着近四百年的高丽国,正式宣告灭亡。

接着,李洛下诏,以乐浪公王賰投降蒙元为罪名,降王賰为东顺侯。忽都迷失这个曾经的高丽王后,也成了东顺侯夫人。

之后,李洛下诏设立东州,以大特务李翼为东州牧。东州治所设在开城,高丽王宫正式成为大唐行宫,改名为东华宫,以东州牧李翼,兼任东华宫监。

东华宫,将成为大唐皇帝东巡时的临时皇宫。

至此,李洛已经有临安行宫凤凰宫(宋宫),东州行宫东华宫(高丽宫),瀛州行宫平安宫(日国皇宫),交州行宫升龙宫(安南皇宫),关中行宫华清宫,滇州行宫苍洱宫(大理皇宫)六座行宫。

将来,还有江陵的江陵宫,蒙元大都的大明宫,都是大唐行宫。

都不用花力气修建。

东南西北,无论去哪里,都有行宫可住。

……………

高丽王的退位归唐诏书一下,各地本来就不成气候的抵抗,变得更加无力。除了少数发动私兵抵抗的门阀寺庙之外,整个高丽已经没有了大规模的抵抗。

唐廷开始正式接管高丽各级政权。

在唐军的战刀下,大多数高丽门阀士族和大寺庙,都选择了屈服。为了活命,他们被迫交出庄园土地和田奴,匠奴,解散私兵。

不是没有武力抗拒的门阀。可他们往往还没起事,就被特务探知,然后遭到当地唐军的无情镇压,家主和嫡系子弟全部被杀,余脉庶支的族人全部降籍为奴,家产全部充公。

四月十九,贞州柳氏起兵万人,打着反唐勤王的口号。随着柳氏起兵的大小世族有好几家,一时间声势不小。

可是不到三天,就被早得到情报的唐军杨青雀部镇压。属于高丽顶级门阀,显赫数百年的柳氏覆没,全家男丁皆斩,女眷为奴。

四月二十,庆州朴氏、平山庾氏、广州王氏、梵鱼寺起兵,被张会部唐军镇压,被俘被杀者数万。数百年的世族和大寺院,烟消云散。

四月二十一,通度寺和松广寺起兵,纠集僧兵数千和僧奴上万,号称“救世佛兵”,随即被唐军旅帅阿山镇压。

同样是四月二十一,致仕在家的高丽名将洪荼丘,在家乡全州起兵,响应的世族私兵、高丽残军、寺庙僧兵等两万余人。洪荼丘被推举为勤王都元帅,率兵北上。

四月二十三,唐军火器兵旅帅颜仝和骑兵千骑长巴措,在青罗山南和高丽名将洪荼丘大战。

洪荼丘老当益壮,亲率精锐私兵千人诱敌,在岗子谷设伏,包围了巴措所部骑兵。岗子谷是个沼泽地,唐军战马陷入,无法驰骋。巴措只好令骑兵下马步战,好不容易冲出包围,损失数百人。

然而,洪荼丘的一场胜仗,却无法扭转大局。颜仝令火炮轰击洪军本部,复令火枪手逼近射击,再令巴措剩下的数百骑兵冲击洪军后翼,洪军顿时大败。

洪荼丘虽然是老将名将,可他率领的兵马却多是七拼八揍的乌合之众,素质稂莠不齐,根本打不了硬仗。洪荼丘就算战阵经验再丰富,奈何没有强军,如何能力挽狂澜?

最后,洪荼丘率本部私兵反击,力战而死。洪军被俘被杀者近万。战后,唐军吐蕃将领巴措自去开城请罪。

洪荼丘起兵,算是唯一一次让唐军遭到较大损失的。除此之外的其他起兵,都如同闹剧一般,旋起旋灭,都没给唐军造成几个伤亡。

洪荼丘的失败意味着,高丽的反唐起义彻底失败了。

敢于反抗的门阀和寺院遭到灭顶之灾,被干净利落的镇压,整个东州再也没人敢反抗了。

不到十天时间,被杀者数万,降籍为奴者数万,被俘者数万。高丽各地的反抗被彻底镇压了。

唐主一道诏书,要求门阀世族交出九成的土地财产。

乖乖配合,家人族人都能活命,还能保留一成财产田土,家主还能入仕大唐,得到一官半职。

不交?不但人活不了,财产同样会全部抄没。

怎么选?不是白痴都知道。

起兵反抗?柳氏,朴氏,洪氏等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唐军武力太强大了,强大到反抗根本就是徒劳的。

唐军一边镇压反抗,一边还要攻打元军盘踞的双城总管府。

四月二十六,聚拢而来的几万唐军,和双城总管府的三万元军,在铁岭之南爆发了决战。

双城总管府的三万元军,只有一万蒙古色目骑兵,其余的多是辽东汉人和高丽人,说是三万铁骑,其实根本没有。

结果可想而知。

唐军用一万骑兵拖住元军骑兵,然后步兵猛攻元军步兵,用火炮火枪轰击,重步兵突击,大破元军步兵大阵,双城总管府总管赵良琪阵亡。

元军骑兵眼看步兵大败,不敢恋战,撤离战场,却在慈悲岭遭到早就埋伏好的唐军火器兵伏击。

骑兵元帅达鲁花赤乃术被火炮轰杀,唐军骑兵也尾随赶到,元军骑兵几乎全军覆没,仅有近千骑逃入和州。

至此,驻扎在高丽的元军也被消灭。

高丽反抗势力最后的幻想也破灭了。

此时,七十有六的高丽名将金方庆,在金光献的陪同下,拖着老病之躯,艰难的来到开城行宫,求见唐主李洛。

李洛听说金方庆赶来拜见,立刻吩咐请入行宫。

“上洛公,别来无恙否?”李洛亲自迎接金方庆。

金方庆此时虚发皆白,瘦骨嶙峋,被儿子金崇信和孙子金光献搀扶着,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此人,命不久矣。

他颤巍巍的下跪道:“臣金方庆,拜见陛下。”

金崇信也赶紧跪下,“臣金崇信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罪人金光献,拜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金光献下跪的速度更快。

“平身吧。”李洛道,“金光献,扶你祖父起来。”

“谢陛下。”金方庆磕头谢恩。

自称臣,又直接称呼李洛为陛下,那是表示臣服投效之意。

他是高丽臣子,也是元臣,更不是奸臣。可他也是金氏家主。形势比人强啊,如今他不降又能如何?除了让金氏给高丽陪葬,又有何益?

对于唐主和李唐,他比其他高丽大臣看的更清楚。

只能顺从,也只有顺从。从来没有逆势而为的世家,因为逆势而为的家族,不可能成为传承千百年的世家。

“传令,在木槿园设小宴。”李洛吩咐,“上洛公年老长者,喜爱春光,朕就在园中与你小酌。”

金方庆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又对李洛曾经有所照顾,李洛还是要留几分面子给他。李洛可以鄙视王賰,对金方庆就要以礼相待了。

“陛下如此恩遇,臣惶恐之极。”金方庆松了口气,唐主还能念着当年的一点香火之情,起码金氏全族的性命是不用担心了。

他这次来,其实就是给金光献求情的,也代表金氏正式投效唐廷,看看能否为金氏谋到出仕唐廷的出路。

片刻,木槿园中便设下了小宴,除了金家父子,还有随李洛出征的文臣武将参加春光小宴,侍卫们充当宫人,为众人酌酒上菜。

这木槿园虽然遍植木槿,却也栽种其他花草,园中奇花异石,姹紫嫣红,芬芳馥郁,加上亭台轩朗,茅庐清幽,当真是宫中露天宴饮的好去处。

众人在木槿台上席地而坐,金氏父子看着木槿台下的一方春水,以及这满园绿树红花,不禁伤感万分。

此地,两人绝不陌生。他们多次出席宫中宴会,露天宴饮,往往就在这木槿园中的木槿台。

可惜物是人非,此地已经易主了。

“上洛公,昔年征日,你还是精神抖擞,如今竟然老态龙钟,真让朕感慨,人生易老,春光易逝啊。”李洛端起酒杯,“这杯酒,朕谢过上洛公。”

他没说谢什么。但金方庆却是知道,唐主要谢自己两件事。

一件是当年提名举荐李洛为征日部将,还让他率领偏师,便宜行事,粮草军器方面也多有照顾。

第二件事,是当年忽必烈私下问李洛其人如何,自己说了不少好话,大元皇帝才放心让李洛接任征日大将军。

虽说他这么做是受了李签的委托,看了李氏的面子,可的确算是帮了李洛不小的忙。

想不到,当年那个随自己出征的将领,竟然成了大唐皇帝。时耶命耶?世事如此诡谲,浮生若梦,怎不叫人感慨啊。

“陛下身负天命,神佛相助。臣不过恰逢其会,偶有襄赞,安敢受陛下之谢,惭愧。”金方庆喘息着离席叩首。

“上洛公年老体衰,无须多礼。”李洛伸手虚扶道,面露关心之色。

金方庆父子不由心生感动,虽然他们知道唐主伪诈,这番姿态不过是逢场作秀,可堂堂天子能这么做,也算难得了。

“臣当年有眼无珠,不识真龙在侧,还请陛下恕罪啊。”金方庆郑重说道。

“无妨。”李洛风轻云淡的一笑,“朕当年在上洛公麾下为将,自该服从军令。不能因为朕今日是天子,便能否认当年之礼。”

这当然是大实话。不能因为你做了皇帝,就说当年的长官是欺君之罪,目无天子吧。

“陛下宅心仁厚,胸襟广大,天下百姓自此有福矣。臣听闻南国江山,日新月异,盛世初现,这都是陛下的功德,臣谨为陛下贺。”金方庆举起酒杯敬酒。

李洛饮尽杯中酒,左右文武也一起举杯,算是给足了金方庆这个故人的面子。

唐主停杯住箸,看着落在自己衣襟上的一只蝴蝶,摸着微翘的小胡须,眯着眼睛说道:“以上洛公所见,这东州该当如何?”

乍一听是问计,其实是试探。

君王的试探有多凶险,老政客都是深有体会的。

金方庆花白的眉毛一颤,肃然放下酒杯,拱手举袖,“陛下,如今东州初下,新土归唐,当务之急,便是教化。”

“昔年,匈奴内迁,百余年与汉人杂处,习得汉风汉俗。可晋氏衰微,中原板荡,灭晋室者,正匈奴也。而拓跋氏归唐百年,至宋仍立国分疆曰夏。”

“为何?盖因为统而不化者也。今陛下所图远大,庙算悾悾,实为千年不世出之明主。见微知着,无事不可追也。臣之陋见,陛下早有计议,不为补缺拾遗,只为表臣心迹。”

“陛下宜废高丽族号,变高丽衣冠,易高丽旧俗,此乃一也。”

“行华夏文字典章于黔首,教化不分老幼贤愚,此乃二也。”

“定谚语(高丽语)为贱语奴言,以中原官话为良家语。此乃三也。”

“如今,高丽胡风炽烈,陛下可用涤荡蒙俗为由,代之以中原教化,正当其时。”

……

金方庆果然是做了准备的,将要害之处一一道来,端的狠毒老辣,和李洛想到一块去了。

这就是豪族的狠毒之处。一旦要投靠新主子,就能一针见血给出建议。

金方庆为何要这么干?

因为他是聪明人。只要是聪明人,就知道唐主的手段。

这些建议,就算他不提,难道唐主就不知道?

绝无可能。

说与不说,唐主还是会这么干。区别是,主动提出来,多少还能向唐主表白效忠之心。

“善哉,上洛公之言,老成谋国,甚得朕心。”李洛露出喜色,衣袖一震,惊飞那只蝴蝶,“那朕便采纳上洛公之言,以为东州新政。有此上策,朕无忧矣。”

李洛说完,看向司录郎中,“上洛公今日木槿台召对,句句中的,于东州教化大有裨益,尔可记下,照此推行。”

“遵旨!”司录郎中领命,立刻秉笔疾书,什么金方庆木槿台召对云云。

金方庆听了,差点一头栽倒。

这些法子,明明你自己早就明白,也会这么干,却为何说是采纳老夫的主张?难道老夫不说,你就真的不知么?

金方庆很是郁闷,可也无法撇清,更不能解释。

本来只是表忠心,现在竟然真的成了献策了。

皇帝这么干,当然是让金氏背锅,让整个高丽世家背锅。

都说唐主狡诈如曹操,果不其然啊。这一不小心,就被他利用。

也罢,背锅就背锅吧。能换来唐主的信任,也不算太亏。

金方庆心中苦笑,脸上流出诚惶诚恐的神色,“臣浅薄之言,不敢当陛下赞,惭愧。”

唐主再次举杯,“上洛公过谦了,这东州之事,朕还要多赖上洛公才是。”

金方庆再拜,“陛下言重了,臣虽老朽之躯,敢不谨遵王命。”

PS:满地打滚求票票。。方便的朋友能给个自定订阅吗?疫情又有反弹了,人类的信息技术够发达了,可医学却还是那么落后,好无语。大家一定要注意啊。保重。晚安!很多事,想想都是泪,活着不易。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们是兄弟 一不小心爱上总裁 诸界第一因 怦然婚动,老婆高高在上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Miss.D的爱情推理日记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打灯人的故事3 辉煌岁月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康熙帝妃之德妃传 豪门叛妻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工业造大明 情惑美女总裁 港岛雪夜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橙心如意剑 魔妃快投降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玄宇宙 古今中外奇案录 
最近更新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红楼之庶子风流 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 明1914 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 苏定方演义 大漠群英传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汴京风云录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 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 警花追我到元朝txt下载 -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 - 警花追我到元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