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首页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大宋的智慧 纵天神帝 步步生莲 火影:从双神威开始 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 至尊特工 三国之袁氏天下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 警花追我到元朝全文阅读 - 警花追我到元朝txt下载 -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03、704节 臣请为陛下再加尊号!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正在李洛攻略关中之际,已经渡过淮河的文天祥部二十万大军,正与中原元军重兵集团对峙于河南郾城(漯河)。

文天祥八月中旬渡过长江,二十万大军稳步推进,摆出渡过淮河进攻开封和洛阳的姿态,大摇大摆的北上,每天只行军四十里。

文天祥所部,有两万火器兵,三万骑兵。他将炮兵和辎重围在阵中,将骑兵布置在两翼,楯车和长枪兵布置在外围,火铳兵和弓箭手布置在长枪兵之后。

而且他绝不分兵,也不主动和元军交战,不占领任何城池,一心一意的北上。

元军十几万骑兵,反复袭扰,文天祥都不为所动,就像一只刺猬一般,令元军骑兵难以下口。

一支防守严密、粮草充足的步兵,倘若没有战术任务,只是自顾自的行军赶路,那敌军骑兵就没办法了。

用铁骑冲阵吧,唐军防守严密,步骑协同,火器犀利,集群冲锋太吃亏。

用放风筝战术吧,唐军不搭理,仍然继续按照既定路线行军。

阻击吧,唐军二十万兵力完全可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压上来。

反复袭扰吧,也没啥作用。逼近了唐军的弓箭和火铳就会反击,你走远了,唐军也不追你。

竟然一点办法都没有。

双方的伤亡每天都在增长,但都不多,每天不过数百人,属于非接触战斗。

唐军就这么沿着伏牛山脉之东的平原,一直北上,害的十几万元军铁骑只能跟着,却无法攻击唐军,眼睁睁看着唐军渡过淮河。

等唐军渡过淮河,元军终于忍不住发起了一次集群冲锋,果然遭到唐军火器轰击,白白折损了一千多骑兵,就再也不敢集群冲锋了。

从此,元军得到一个铁的教训:不能心存侥幸的对唐军发动集群冲锋。

一个月下来,唐军往北推进千里,牵制了大量的元军。

河南江北行省是元廷财赋重地,万不可有失,尤其是开封和洛阳。所以,元军根本无法增援关中。

等到文天祥大军和元军对峙于郾城,元唐双方才都收到唐军已经占领长安的消息。

“太尉,陛下已经占领长安,潼关已经在我军之手,是不是按照计划撤军了?”跟随文天祥北征的大将萧北问道。

中路军有二十万大军,实力最雄厚,但战略目的并不是攻占开封洛阳,而是策应西路军攻占关中,牵制中原元军重兵集团。

现在陛下已经占领关中,中路军就应该撤军了。

“撤军吧。”文天祥也只能选择按计划撤军了。

为何十几万元军骑兵拿他步兵为主的大军没办法?那是因为他不分兵,也不用攻城略地,甚至不用主动交战。

可要真的攻城略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一个多月,元军虽然没占到便宜,但文天祥等人却是深刻领教了元军骑兵的难缠。

也就是他们不和元军打而已,要是主动打,那就太难了。

唐军一旦分兵攻占四地,那就很难打赢,想控制各地建立统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傻子都知道,靠步兵北伐,不行。步兵再强都不行。

不消灭元军骑兵主力,就无法实际控制地方。唐军打下一个州县建立政权,前脚一走后脚这政权就会被元军骑兵灭了。

元军完全可以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而唐军一旦分散各地,要集中起来就难了。

这是无解之局。

除非消灭元军骑兵主力。唐军没有强大的骑兵辅助,怎么可能做得到?

“难呐!”文天祥皱着眉头。他很清楚,陛下之所以能消灭几万关中元军骑兵,用的是计谋。可这样的计谋,不能一直用。

到最后,北伐还是要靠骑兵硬碰硬。计谋只能用一时,说到底还是靠实力说话。

文天祥想了想,还是写了一封信,令人乔装打扮送去关中。

十月初,唐军中路军开始撤军。

元军见到唐军撤军,才确定文天祥没有占领开封洛阳的意思。可现在确定,也没有意义了。

之前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可能,忽必烈早就告诉他们,叛军中路可能只是策应李洛攻占关中。

问题是,他们知道也没辙。因为,倘若中原元军抽掉兵马支援关中,那文天祥完全可以假北伐变真北伐,一不做二不休的攻占开封,封锁黄河。

那样也绝不是他们能接受的后果。

…………

文天祥撤军的第五天,在海州(连云港)登陆,已经驻军徐州的陈淑桢东路军,也准备撤军了。

东路军十万人浮海而来,攻占哲里木军驻守的重镇徐州,威胁元廷腹里,牵制了十几万元军不敢向西增援,唯恐陈淑桢封锁黄河,与文天祥会师攻略中原。

可以说,整个河南江北的元军主力,都被文天祥和陈淑桢东西牵制,难以有所作为了。

唐军固然拿元军没辙,可元军也拿唐军没辙。

就这么僵持一个多月,直到唐军撤出徐州,撤到海州,再扬帆出海。

至此,唐军声势浩大、历时仅仅一个多月的“三路北伐”,终于以西路唐军攻占关中,中东路唐军撤军为结果,落下了帷幕。

战略上,大蒙古国不但丧失了关中,汉中和陕南,而且竟让唐军大摇大摆的闯入中原,造成中原汉人心气大涨。

大蒙古国面子里子皆失,可谓威风扫地。

唐廷完全以不可阻挡的崛起之姿,与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国分庭抗礼,咄咄逼人,步步紧逼,不落丝毫下风。

大都的忽必烈览奏大怒,却也无可奈何。

汉臣们更是噤如寒蝉,如丧考妣。整个大都城的气氛,都很凝重沉郁,让文武百官感到压抑无比。

深秋萧瑟的秋风吹过,几阵秋雨一下,落叶满地,更加清冷。加上关中大败的消息,让一向趾高气扬的蒙古色目贵族,都变得阴郁了几分。

已经高龄七十二岁的怯薛可汗,只能到下马放飞泊打猎,排解心中的郁闷和怒火。

蒙古贵族以打猎为日常娱乐,隔三差五大猎小猎,文武大臣包括宫妃,都随皇帝田猎,野外聚餐宴饮,以保持蒙古传统。

忽必烈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可是这次,他只带了太子真金,以及几个最信任的心腹大臣去小猎,显然不是打猎那么简单。

太子真金亲自射了一只大雁,烤好后送到忽必烈的大帐,恭恭敬敬的跪下献上,“父汗,这秋天的大雁,最是肥美,请父汗品尝。”

原本的历史上,真金太子因为受到忽必烈猜疑,已经郁郁而终。可是因为李洛带来的影响,此时他还活的好好的。

但是,也因为李洛,他已经不是历史上一心推行汉法的真金了。此时的真金就像他的父汗一样,倒退为一个保守顽固的蒙古贵族。

他已经不再相信什么汉法了,也疏远了之前一直围绕着他,对他抱有莫大希望的汉臣。

忽必烈接过太子亲自烤好的大雁,撕下一条烤的冒油的腿,忽然说道:“真金啊,你知道大雁为何会飞来飞去吗?为何春天他们要往北飞,秋天要往南飞?”

真金似乎明白了父汗的意思,小心的回答:“北方,才是大雁真正的家,可到了秋冬,天气冷了,食物也少了,它们只能迁到南方。等到天气暖和再回来。”

“没错。”忽必烈点点头,沉思的模样犹如一座秋风中的雕塑,“大雁就像蒙古人,为了生存不断北飞南飞。我们蒙古人为了生存,不断逐水草而居,四处游荡,也是这个道理。”

“哪里能为蒙古人提供粮食和奴隶,哪里就是蒙古人该去的地方。我们不能像汉人那样,祖祖辈辈守着一块田地,永远不动弹,永远不知道哪里有更好的水草。”

“就像这中原,本来是汉人的祖地,却被我们占了,享了几十年福,汉地成为蒙古人的水草地。可以后呢?”

“伪唐占了关中,已经彻底坐大。伪唐不是金宋,灭之何易。伪唐人口众多,火器犀利,只是骑兵少。可李洛占了关中,陇东陇西陕北皆难保,他以后不会再缺骑兵了。”

“到时李洛北伐,我们未必还能占的住中原。这北地汉人,虽然留辫剃发,大多数人还是向着南边,天天盼着李洛打过来。”

真金看见父汗的神色很是凝重,小心翼翼的问道:“父汗的意思,是放弃汉地?”

忽必烈冷哼一声,高大的身子站起来,看着茫茫山林,“不到最后一步,为何要放弃?汉地是大元勇士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李洛想恢复什么中原,那就来打,打的北地一片焦土,十室九空,朕也不心疼。”

“汉地实在守不住,我们再扔给李洛也不迟。不过,凡事未虑胜先虑败,要做好真守不住的打算。伯颜!”

“奴才在!”伯颜立刻躬身站在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面无表情的说道:“枢密院再招募二十万汉军,扩编克尔钦军和哲里木军。兵员嘛,优先挑选河东人(山西)和幽燕人。只要强壮勇猛,奴隶也可作军!”

伯颜皱眉道:“大汗,二十万新兵不是小数,这钱粮怕是吃紧了。”

忽必烈冷笑,“让那些汉人大族出钱粮。他们不出,就等着李洛打过来抄他们的家,分他们的地。”

“还有,告诉汉军,朕给他们分地。只要守住北地,地就是他们的。只要忠于大元,就不会亏待他们。”

“喳!”伯颜领命,“像孔家这样的大族,有的是钱粮土地,让他们出点血,他们敢不听。”

随着李洛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忽必烈也越来越不顾所谓圣天子的脸面了,越来越像是个蛮族酋长。

汉地守得住就守,万一守不住,也要绑架更多的汉人兵马,带着去西边开疆拓地。

就好像当年金国的“北失南补”。

“太子,你过完年就离开大都,到西京苹果城(伊犁)。”忽必烈看着真金,“朕老了,以后的大事还要靠你来办。你就坐镇西京,好好经营经营。”

苹果城(伊犁)在西域,本来是察合台汗国的王都。察合台汗国被灭后,忽必烈将苹果城设置为西京。

“西边六个行省,由你来镇守,云南王和安西王辅佐于你。你要给朕好好看着西边。”

真金太子一点也不意外,说起来,西边六个行省那么大地盘,几千万色目人,的确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人坐镇。

朝中除了自己这个太子,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

很明显,父汗把西方作为了最大的退路。

为何不是老家塞外?

因为塞外人口太少,奴隶太少,已经不足以供养大蒙古国了。

牢牢控制西部,大元还是大元。要是西部都没有,那大元就成为草原上的部落,不再是大元。

真金很悲哀的发现,堂堂大元,竟然拿李洛的伪唐没了办法,想打也没法子南下,只能眼睁睁看着伪唐一天天强大,强大到直到有一天北伐。

就是英明老辣的父汗,也对李洛无可奈何了。

想到几年前那个在自己面前一口一个“大人”的谦卑李洛,真金觉得很是荒谬。

他竟然信了这么一匹豺狼!

…………

江陵行在,光政殿。

摄政皇后崔秀宁正在主持常朝。

崔秀宁脸上带着微笑,肤色晶莹生辉,显得心情极好。虽然已经身怀六甲,却还是神采奕奕。

李洛顺利攻占关中,恢复长安,她当然很高兴。

恢复中原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李洛平安无事。她不用日日提心吊胆了。文天祥和陈淑桢的大军,也顺利撤退了。

“皇后陛下,陛下圣旨说,要抽调三千警士,以及工部营造匠官去关中。臣已经拟定了条陈,请皇后陛下过目。”

政事堂中相林必举,递交一份条陈。

所谓条陈,其实就是处理建议,君主觉得没问题,就当即准奏,要是觉得有疏漏,就要修改。倘若不行,就打回重拟。

崔秀宁看完条陈,皱眉道:“工部的营造匠官,最多修建过萧隐的皇宫和寺庙道院,他们能主持修建长安皇宫么?”

“陛下给本宫的信,说是要重建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三大内,按照陛下的意思,那可是占地七里,有殿阁上百座的大皇宫,用工超过十万人,一般的匠师,能胜任么?”

群臣也犯了难。能主持修建这么大皇宫的人,凤毛麟角啊。毕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主持过修建皇宫?

修建元大都的刘秉忠倒是足以胜任,可刘秉忠早就死了,当世还有谁有能力主持长安新宫?

大唐兴起以来,海京洛宁、南京临安,以及现在的江陵,都是行在。陛下并没有大兴土木的修建皇宫。

眼下,大唐得了关中,正式定都长安,天下咸知,那是一定要大兴土木,营建长安宫了。

不然,何以彰显大唐威仪?何以体现大国气象?

大唐现在有钱粮,又有大量俘虏可用,秦岭和陇山又有大树可伐,完全有物力人力营建长安皇宫。

可问题是,独独缺了宇文恺、李诫、刘秉忠这样的鲁班之才。试问天下,还有谁能当此重任呢?

崔秀宁有点苦恼。作为后世人,她和李洛见多了着名建筑,对于修建长安皇宫,在设计上肯定能给出很多超前的宝贵意见。

但也就是仅此而已。

因为建筑学是一门很深奥很专业的学问。她和李洛都不是学建筑出身的,没有能力主持工程。

大型皇宫建筑群的修建,难度很高,需要当世大才。

“诸卿可有人选推荐么?这宫建大臣,必须是营造大家。”

群臣面面相觑,都是微微摇头。长安三大宫这么重大的工程,他们不敢贸然推举人选。

特务出身的御史中丞李扬奏道:“回禀皇后陛下,微臣知道一人,足可胜任长安宫宫建大臣之职。”

他是搞情报的,要是真有刘秉忠这样的建筑大才,他一定比其他人清楚。

崔秀宁眼睛一亮,“你仔细说说。”

李扬道:“微臣推举张志纯。张志纯是泰山道士,南天门就是他修的,如今泰山上道宫群落,都是此人设计修建。忽必烈都认为,要说建筑之才,刘禀忠死后就属张志玄。”

“忽必烈曾经想迁都长安,威压四大汗国。当时刘秉忠已死,他拟定的造宫大匠,就是这张志纯。只是后来迁都长安不了了之,这才作罢。”

“皇后陛下,以微臣所见,当世建筑大匠,可能没有谁能比得过张志纯了。”

崔秀宁一听南天门,顿时明白了。

她不知道张志纯,却知道大名鼎鼎的泰山南天门。南天门在后世非常有名,伫立七百多年不倒。而且南天门的地理位置很难修建建筑,可张志纯的设计很高明,不但修成了,还修的很好。

南天门,可是被列为古代建筑奇迹的。

而且,泰山上的道教宫殿群都很庞大,完整保留到后世的也不少。原来,都是这个张志纯主持修建的。

“张志纯如今还在泰山?”崔秀宁问。

李扬立刻说道:“正在泰山会真宫。他是忽必烈封的大道官,掌管泰山道家事物。皇后陛下放心,可以请他来。”

大特务所谓的请,当然是绑架挟持了。

泰山,那可是元廷的地盘。张志纯好端端的待在泰山,怎么会愿意来南方?

崔秀宁听了会意,李扬的意思,就是此事交给特察局去办就行了。

说完了宫建大臣的人选,又议论到劳力。

唐军此此攻略关中,抓了好几万战俘,都可用来修建宫殿,但还不够。

最后崔秀宁决定,再抽调五万蒲甘部族兵战俘,五万土司兵战俘,派到长安当劳力。还要拿出两百万银元,招募十万关中青壮,参与修建长安城。

总共二十万人。当真是“劳民伤财”。

没错,李洛不但要修建三大宫,还要重新长安城。将长安城恢复到十八里方圆大小,那是前唐长安城的规模。

李洛的设想,是长安城要容纳百万人口。

“皇后陛下,这关中水利,废弛已久。臣奏请派遣工部都水司使任仁发,去关中主持修缮郑国渠,疏通八水。”

政事堂左相,驸马杨汉明上奏。

“准。任仁发还在益州吧?都江堰可修复好了?”崔秀宁当然知道任仁发。

杨汉明道:“回皇后陛下,都江堰修复工程已经结束,但任仁发没有得到朝命,所以没有回朝。”

崔秀宁点头,“那工部就下调令,调任仁发去关中。”

特务李扬再次出列,“皇后陛下,臣曾听陛下说,关中水系,需要大治特治,还要修建绕山水渠,引秦岭、陇山、北山之泉,注入八水。如此一来,任仁发一人就难以兼顾。”

“臣奏请,请郭守敬去关中,和任仁发一起兴修水利。”

“准。”崔秀宁微微一笑。郭守敬在北方,所谓的请,当然是“强请”。

郭守敬是元代最着名的水利地理专家,这点她还是知道的。

关中后世为何千沟万壑?除了水系和植被没有维护好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原因。关中数面环山,山泉很多,可是山泉没有被沟渠收贮。导致一到下雨,就爆发山洪,四处横流,冲刷平原。

李洛的一个大胆设想,就是在山脚修建环绕山脚的引水沟渠,将雨季爆发的山洪引流道山下的沟渠,再注入关中各大河流和郑国渠。

如此一来,关中就不会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各大河流的水量也更充沛。

这么复杂的工程,当然需要水利地理专家来干。

郭守敬再适合不过了。

议论完水利,兵部尚书都烈出列奏道:“皇后陛下,如今关中已在我大唐之手,可陇西重地还在元廷掌握,尤其是关山草原,可是好大一片草场。臣以为,陛下可能会对陇西用兵,兵部是否该调集粮草了?”

都烈为何对陇西熟悉?因为他的祖父,当年就曾是金国陇西节度使。

崔秀宁并不清楚陇山中的关山草原。但李洛却知道关山草原是汉唐一处很重要的马场,一度养马二十万匹。霍去病出击匈奴,就是用的关山草原的马。

“不用拨付粮草。”崔秀宁道,“从益州和襄阳往关中运粮不易。陛下会让关中豪族捐纳钱粮的,元军在关中也有很多粮草被缴获。陛下不会抽调南方的粮草。”

她知道李洛的确会对陇西用兵,但根本不需要从南方调运粮草。

外戚崔牧出列奏道:启禀皇后,如今陛下恢复关中,武功赫赫,功德巍巍,臣请为陛下再加尊号!”

群臣顿时反应过来,尤其是牟巘等文臣,纷纷奏请给皇帝增加尊号。

李洛已经是大仁至圣皇帝,天可汗。现在收了关中,就要再加尊号?

崔秀宁顿时有点脸上发烧。

可是,她又舍不得拒绝。

事实上,她就是想拒绝也不行。因为只有一个人,才能拒绝增加尊号,那就是皇帝本人!

PS:蟹蟹大家的鼎力支持,有你们真好,蟹蟹新盟主哞利斯塔大大,和老盟主Matcha`大大的打赏!蟹蟹其他书友的打赏!求订阅和票票,明天一定加更!晚安啦。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们是兄弟 一不小心爱上总裁 诸界第一因 怦然婚动,老婆高高在上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Miss.D的爱情推理日记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打灯人的故事3 辉煌岁月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保护我方族长 工业造大明 不嫁霸道冷总裁 情惑美女总裁 良缘美田 港岛雪夜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魔妃快投降 风云朝堂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玄宇宙 绿茵表演家 古今中外奇案录 
最近更新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红楼之庶子风流 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 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 明1914 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 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谋谋天下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 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 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苏定方演义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 警花追我到元朝txt下载 -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 - 警花追我到元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