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布袋外的麦芒

首页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男儿行 江山美色 富贵小丫鬟 大宋的智慧 步步生莲 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 三国之袁氏天下 
我成了仁宗之子 布袋外的麦芒 - 我成了仁宗之子全文阅读 - 我成了仁宗之子txt下载 - 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朝会的分组讨论是三天,关于朝廷推行新法的讨论,在前两天基本结束了。

这时候,内阁大臣也不再到各路各衙门的分组参与了,他们需要整理分组讨论的结果,形成新法讨论的文稿呈于官家。

几百人的发言,赵曦不可能全部看了,只是挑着捡着的大概看一看。所以,大朝会臣工对新法的意见,还需要内阁整理,并形成意见提供给他决断。

“从分组讨论结果看,具体到国朝各路各衙门,赞同役兵法的超过七成,赞同驿站改制的超过六成。”

“按照三级决策制规定,达到了朝廷赞同标准,可以推行。”

三级决策制的推开,越发能体现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富弼最真实的感受。

分组讨论,不管达成怎样的意见,臣工们参政议政的热情是实实在在的,而对于朝廷最终形成诏令的程序和方式也是认同的。

那怕是在分组讨论时持反对意见,可一旦本路的讨论最终结论是赞同者占多数,持反对意见的臣工,也会欣然签字,支持本路组的最终结论。

这样的做法,最大的好处是,在朝廷推行新法变革时,绝不会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

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让地方官吏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最起码从明面上如此。

这正是因为这样,朝廷自上而下,都能充分了解新政,相当细致具体,甚至对于新政可能出现的漏洞也了解了。

如此,让地方州府郡县以及朝廷衙门,在实行新法时,会主动的避免漏洞出现…~这才是这种方式的意义所在。

嗯…~内阁统计出来的结果,跟赵曦所预计的差不多。

从这两天传递上来的讨论记录,赵曦大体浏览过的内容,对这样的结果有所估计。

只是,最后一天的朝会议程怕是不能按计划执行了。

“责任书?”

官家又出幺蛾子了。

内阁大臣看到官家让内监传过来的几页纸,都是一脸的不解。

大朝会挺好的开端,正常闭幕不行吗?即便是最后一天的议程可有可无,那怕是取消一些议程,也比横生枝节要妥当。

一直以来,官家推动新政,都是很稳妥的,步步推进,很少有这样抽冷子让人猝不及防的时候。

一系列的变革,在大朝会时被验证,即便是保守的司马光都欣然接受了,这是好现象。

实在想不通官家为何如此的急迫,一项一项的别出心裁。

这又来一个责任书……

“官家,老臣并非认为责任书不合适,只是……只是朝廷的五年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指导性规划,无法对各项政务具体化。”

“贸然签订责任书,不可能很明确的有指标的制定,可能会导致地方州府郡县曲解规划内容,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而同样是大而化之的责任书,对于地方州府并没有约束力,有没有没有区别。”

这是富弼第一次对官家的新举措反对。

在富弼看来,这一次的大朝会,特别是他在做工作报告时,已经能真切的感受到国朝如今巨大的进步。

来日方长,他都六十多岁了,都感觉能看到国朝的崛起,正值青壮,完全没必要这般着急。

责任书,有了这样的想法,拖一年又能如何?有五年规划的指导,再加上地方州府一年的实行,来年签订责任书,完全可以有的放矢,没必要这样紧凑,让臣工,甚至让内阁大臣都有了措手不及的感觉了。

赵曦很不想说这是他突然想起来的,是因为大朝会的气氛,让他想起了曾经,才有了的想法。

赵曦也觉得有些仓促了。只是考虑到最后一日朝会的空闲,就想着抛出责任书,做一下尝试。

看来…~能不能说这是取得一点成绩后的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连一直支持并极力维护新政的富弼,这时候都退缩了,有了稳妥的想法。赵曦知道,跟地方州府签订责任书的议程,怕是在今年推不开了。

责任书的签订,是补齐整个年度大朝会的最后一环。未来只要按照这种确定的模式继续,赵曦敢肯定,用不了五年,国朝的各项政务将有一个很大的进步,翻一翻也不是不可能。

责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形式,而是要给朝臣们一个提示……朝廷的规划不是说着玩的,是需要臣工一年一进度,一年一目标的去完成。

同时,也是指导地方州府不要急于求成,要将国朝的各项政务稳步推进。

这不是督促,更是一种计划式的指导。

在赵曦看来,国朝的施政弊端,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朝廷统筹这一最为核心关键的环节。

不错,国朝是朝廷集权,是君王集权,可在事实上,国朝的政务到了地方,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并没有把国朝大一统的优势发挥出来。

签订责任书,明面上是对地方州府施政的鞭策,背后的含义,赵曦却是想将大一统的制度优势,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

一项政策,朝廷在制定以后,在京兆府的实施跟在京东东路都不会完全一样,更别提南北的巨大区别了。

国朝从来没有过任务指标之类的措施,考评也都是泛泛的内容。

赵曦也没有想过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到臻境,只是想传达一种施政的方法论。

可是…~大朝会所体现出来的成就,让内阁大臣都欣慰了,满足了,担心横生枝节会破坏这样的大好局面。

“官家,臣以为可行……”

哦……忘了,忘了还有一个致力于改变的王安石。

“王卿说说看。”

赵曦的着语气,已经大体表明了态度。

“官家,既然国朝的规划是大而化之,责任书也完全可以大而化之。目的只是对国朝治政的统一,也就是对于朝廷各项政务的同步推进。”

“当然,这存在地方主官因为能力差距,而不可能完全同步,这也同样能体现官员的优劣,从而给朝廷选材提供参考。”

“官家的责任书议程,在今年签订时,可以不明确指标任务,只需要让臣工知道这种方式,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此一来,便可以逐年完善!”

王安石的话,让赵曦突然想起特符合这情形的一句话:虽不中也不远也!

赵曦现在已经脱离了跟朝臣辩驳的境界,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到了自己随便一个想法,让臣工揣度的程度。

所以,王安石这番话是真的相当的合事宜。

赵曦再一次看向富弼…~他是首相。

“官家,王内阁所言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老臣以为,责任书尽量不明确指标任务,不对地方州府强令,并且要在朝会上明示本年责任书为试行……”

“官家,朝廷的五年规划,都是有相关内容的,臣担心因为责任书的出台,会给地方州府造成朝廷以此评价官员的误解,从而导致地方州府在推行朝廷政策时,急于求成,从而影响民生。”

内阁大臣看来都有些误会,其实,从赵曦的本意,并不是就要在这一次的大朝会,就把国朝的机制完美了。

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一种理念的传达,说白了,就是提供模式或者说模板,然后在具体推行中逐渐完善。

经过三五年磨合,能让这种模式成熟,并在国朝熟练运行,他可以确定,国朝上下可以形成真正大一统朝廷集权的体制。到那时,才能发挥集中全国朝办大事的情况。

不管是王安石的建议,还是富弼的担忧,从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赵曦推出责任书的意义和指向。

“责任书推出有点仓促,朕也无意将责任书在这一次就正式推开。这就是做一个引导……”

“诸位臣工,朕的意思,本次朝会责任书的方式要推开,但是,不作为国朝所有州府衙门的固定议程。”

“朕以为,这一次大朝会,责任书作为补充议程,或者说州府和衙门加分项,让地方州府郡县或朝廷各衙门自愿认领与朝廷签订责任书。”

“如此一来,既可以推开责任书的模式,同时也有激发臣工上进心。有了自愿的选择,又是加分项,不作为固定目标任务。如此,不会因臣工为完成朝廷任务指标而强行摊牌,影响民生。”

不说仓促的原因,从符合实情谈起,赵曦也不可能在这样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强行推动一项措施。这与他循序渐进改变国朝现状的宗旨不符。

赵曦说完话,似乎听到了内阁大臣那一声的松气……至于吗?赵曦不认为他能对内阁大臣有如此大的压力。

或许,他们太求稳了,生怕有太多的变数。

国朝有了大改观,所有的一切得益于这些年的新政。同时,这样的成效也让朝臣不敢轻易去作改变。

之前所有的新政,赵曦都是经过沟通,然后潜移默化的渗透,最终得以实现。

即便是借王安石的口,也是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几次,逐渐让朝臣接受后,以一个相对均衡的成稿推出。

而这责任书…~说起来仅仅是签订的形式,其实,责任书跟军令状是接近的,最起码对于朝臣们是这样。

“官家,责任书具体指标如何确定?”

责任书来源于五年规划,比如,涉及到产业发展的进步,涉及到役兵招募的数量,涉及到税入增加等等……

“具体指标由各衙门和地方州府郡县自行确定。当然,这应该基于他们近几年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有提高,有进步,有改善,才能体现责任书加分项的意义。”

随后,赵曦便不再过问了,只是将此事交于内阁大臣。他只需要在大朝会的最后一日,看到大朝会有签订责任书的议程即可。

剩下的就是内阁大臣需要做的事了。

赵曦自即位以来的施政风格,基本上在朝廷,在内阁大臣中已经形成了,那就是沟通。

如今,当官家抛出责任书时,内阁大臣也同样选择了提前沟通。

主要是,这一次大朝会的各项议程推进,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让内阁大臣也更加认同了官家提前沟通的做法。

分组讨论的最后时刻,内阁大臣再一次分散到各分组中……

“诸位同僚,朝廷责任书的事宜,咱们工坊城是否要签订,需要诸位商定。”

富弼离开工坊城的讨论组后,王陶带着工坊城的各位主事离开了工部的讨论组……在分组讨论时,工坊城是与工部同组讨论的。

“朝廷责任书只针对工部,我工坊城即便有意签订责任书,势必需要协调工部的主官。官家曾有言,做事容易协调难。工部未必敢承担这份责任!”

李诫跟工部打交道最多,也真的了解工部那些官员的腐朽,跟工坊城的风气是两回事。

“责任书试行,又是自愿性质,可以看出这是官家推出,而内阁大臣并不情愿推行的事。这时候,工坊城应该率先响应!”

“至于工部如何,工坊城需要在意工部吗?王城主同样是议政!况且,工部七成的政绩,基本靠工坊城来担负,只要咱们工坊城主动,相信工部不介意借咱们的风。”

申天赐纯粹是被官家带着做到国朝高官的,在他心里只有官家。只要是官家有意做的,在申天赐看来,工坊城就该无条件执行。

“工坊城自上一次推广新产业以后,这些年再没有大范围扑买工坊城的新产品。咱们有底蕴。再有一次推广,工坊城完全可以大幅度提升各项指标。”

“城主,其实对于工坊城,具体化责任书不难,完成责任指标也不难。下官以为,工坊城完全可以以工坊城为主体,直接与朝廷签订责任书……”

工坊城是官家的自留地,这确实是事实。

韩缜离开了,薛向离开了,如今是王陶任城主,入选议政的苏颂和沈括不说,以李诫、贾宪、申天赐这些具体主事,都是因为官家而得以改变命运的。

在工坊城,唯有官家的意志才是工坊城必须遵行的。

在这一点上,别说是王陶出自潜邸,即便是新调来城主,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现状。

工坊城是一个以能力为尊的地方,这种能力并不是说文采,也不是说出身,而是在工坊城整个产业中共同的认可。

就比如现在,虽然有商讨,但是所有人都盯着苏颂来定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至尊杀手妃:凤破九霄 混世小术士 重生之神级明星 理科学霸的三国 Miss.D的爱情推理日记 不当替身后,我上婆媳综艺爆火了 美漫里的超神机械师 情到深处,冷血总裁也温柔 完美世界 三国小术士 豪门隐婚,盛爱亿万天后 她是剑修 蓝星之星际之旅 总裁诱妻入局 玉妃养成记 鬼吹灯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荷叶闲客短篇小说集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豪门叛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橙心如意剑 魔妃快投降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战火与权力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最近更新哈哈哈,大明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太子无敌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 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 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 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 我去明末救义士 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 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 请摄政王赴死 
我成了仁宗之子 布袋外的麦芒 - 我成了仁宗之子txt下载 - 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 - 我成了仁宗之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