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来自远方

首页 >> 清和 >> 清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都市皇宫 恰似寒光遇骄阳 很纯很暧昧 我的美女房客 丹道宗师 诡秘之主 丁二狗的猎艳人生 我的极品小姨 兰香缘 魔神狂后 
清和 来自远方 - 清和全文阅读 - 清和txt下载 - 清和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乐元年,临近十一月,北平已连降三场大雪。

大雪纷飞中,平江伯陈瑄领舟师督运的四十九万二千六百三十七石尽数归于顺天,辽东二地。

在宣府屯田的朱高煦和在开原广宁筹备互市的朱高燧接连上表,目的只有一个,向老爹要粮。

不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哭穷,委实是真穷。

天气冷得太快,立秋之后,大宁和开平卫等地抓紧时间播种荞麦等耐寒作物,仅大宁一地产量颇丰。北京刑部左侍郎在大宁考察之后,上疏奏请,取大宁粮种禾苗屯种顺天八府,并以大宁库仓粮秣济河南蝗灾之地。

孟清和从沈瑄口中得知消息,当场就炸了。

薅羊毛不能总在一头羊身上-下-手吧?又不只是大宁一地有粮,怎么就这么招人惦记?

皇帝要军粮,大臣要赈灾,全都找上大宁。

不是他心肠太硬,不怜惜灾民。单论赈灾,出粮出钱都没问题,关键是户部要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大宁库仓中的全部!

蝗灾之地的百姓要粮食,大宁的百姓和边军也一样要吃饭。

粮食都搬走,让大宁城的边军和百姓喝西北风去?营州卫所的边军又该怎么办?

没粮都饿着?

没有这么欺负人的!

平江伯陈瑄运来的粮食不少,秋收之后,北方各地也有丰产,多少能匀出一些,完全用不着搬空大宁。

出头椽子一定要砍掉?

完全没道理!

孟清和炸毛,沈瑄各种顺毛也没用。

最后还是他自己想通,他已不是大宁镇守,皇帝会作何决断不是他能干预的。想起到大宁之后的努力即将付诸东流,心中忍不住的难受。

“天子不会应允。”

沈瑄握住孟清和的手腕,将他揽进怀中,拍拍,继续顺毛。

下巴搭在沈瑄的肩头,孟清和的声音有些发闷,“希望如此吧。”

沈瑄所料不错,户部左侍郎的奏疏递上去,皇帝很快做了批复。

就两个字,不行。

孟清和能想到的事,朱棣自然不会忽略。杀鸡取卵,以榨干大宁为代价,缓解河南等地蝗灾的事,朱棣肯定不会做。派人去大宁是学习先进生产经验,挑选优质粮种禾苗,不是去抄家的。

户部左侍郎不服,继续上疏,朱棣干脆把锦衣卫查到的消息直接甩到他跟前。

“尔等勤政,朕心甚慰。然需知,民为国之本!挟私怨而罔顾民生,有才,朕亦不会再用!“

看过锦衣卫送到御前的密报,户部做侍郎再也无法维持面上表情,颤巍巍的下拜,再不敢多言。

他同大宁都指挥使朱旺有私怨,尽取大宁之粮,确有私心。

本以为会将朱旺拿下,不料,最终陷进去的却是自己。

“来人!”

朱棣一声令下,殿外执勤的金吾卫步入,奉命摘了户部左侍郎的乌纱,除掉他的官袍,拖下去丢进刑部大牢。开春后,和牢友一起发往遵化炒铁屯田。

天子亲丁罪囚北京为名,屯田抵罪之法。

凡徒流罪,除不赦,其余有犯俱免杖刑。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州县为民,屯田抵罪。定立年限,纳粮抵杖罪。除官吏不该罢职役者及民单丁有田粮者依律科断,余皆如之。

关在北京刑部的犯官,大多将免于戍边,也不必到崇山密林里去做人猿泰山,只要勤劳肯干,子孙仍有出头之日。

这就相当于在犯官眼前吊了一根胡萝卜,想要让子孙有个好前程?必须照着皇帝的话好好种田。

针对河南蝗灾,朱棣下令调拨北平库仓赈灾。

但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令户部遣官到大宁择选良种,为顺天八府,也为蝗灾之后的春耕和补种。

土地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

大灾之后,赈灾粮只能缓解一时,不如发给百姓良种,耕牛,农具,奖励百姓耕种,以此避免田地荒废,流民大规模出现。

为免蝗灾再次蔓延,朱棣采纳沈瑄的建议,下令卫所官军扑蝗。

“懈怠,于救灾不利者,以罪论。”

皇令下达,河南境内,以都指挥使司为主,布政使司协同,卫所官军全被调动起来。

烟熏火烧,掘地三尺。但凡能想到的办法,都要用上。

枯黄的禾苗,空旷的田地中,很快响起噼啪的炸裂声。

刚领到赈灾粮的父老走到田边,双目被烟熏得生疼,却坚持着不肯退后一步。但凡还有力气的,都加入了扑灭蝗虫的队伍。

耆老,青壮,健妇,连韶龄幼童都随着父母的脚步,在黑烟中扑杀毁了家人生计的罪魁祸首。

黄昏时,浓烟渐渐散去,泪水在农人们染有烟尘的脸上留下一道道印痕。

农人们相携跪地,向京城方向再拜。

“天子仁德!”

“陛下万岁万万岁!”

乡间有文人说,今上篡位□□,逼死亲侄,是暴-虐-滥-杀之人。但于现下的河南百姓而言,朱棣却是一个圣德慈爱之君。因为他让大家有了活路,有了继续在祖辈土地上生活下去,不用流离失所的希望。

朱棣生于战火,少时尝居凤阳,深知百姓疾苦。太--祖高皇帝立国之后,年长受命镇守北方,冒霜雪出塞,与士卒同甘共苦,他所经历过的,绝非生于膏粱,长于皇宫,几乎不出大内的侄子所能体会。

远在北京的朱棣不能亲耳听到高呼万岁之声,却能从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的奏疏上看到百姓的真心拥戴。

百姓为水,君为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朱元璋教给了儿子,也同样教给了孙子。从实行来看,儿子明显比孙子做得更好。

放下奏疏,朱棣长舒一口气,目光转向站在暖阁中的沈瑄。

“此次河南蝗灾得灭,瑄儿立有大功。”朱棣笑道,“若无瑄儿提醒,朕竟忽略,可调卫所边军助灭蝗灾。”

边军有屯田防备鞑子的重责,不能擅动,更不能离开戍卫之地。

内省卫所则不同。

现在国内不打仗,宵小强盗有衙役和巡检足以应付,卫军就近扑灭蝗灾,可谓事急从权。史官记载,也会以天子仁德作为注解。

以军灭蝗,古有先例,同太--祖成法也不相违背。

沈瑄请调卫军的奏疏一上,朱棣当即准奏。如今效果摆在眼前,永乐帝一边点头,一边对沈瑄大加夸赞。

朕的眼光果然不错,别看老爹的儿子数量多,比起真才实学,动手能力,朕的儿子也不差!

想到这里,不免想起南京的长子和一个劲向他要人要粮的次子和幼子。

朱棣心中滋味难辨。

朱高炽整日闭门读书,不出文华殿一步。据皇后信中所言,长子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继续这样下去,很可能步上书呆子之路,一去不回头。

朱高煦在宣府屯田,同宣府镇守武安侯郑亨处得不错,算是可圈可点。朱高燧到了开原,至今还没太大的动作,但朱棣相信,这个儿子应该不会让他失望。

事实上,朱高炽并没读书读傻了,矫枉过正也并不准确,用四个字来形容,韬光养晦更加贴切。

朱高炽不是笨人,老爹已经不待见他了,妻族又卷入了刺杀天子一事,缩起脖子老实做人才有希望改变老爹的印象。

朱高燧在开原和广宁动作不大,目前只处于准备阶段,与朱棣所料并无太大出入。

例外的,只有朱高煦。

他不单同郑亨处得好,同军汉们也是处得相当好。如今,宣府上下无人再言汉王骄横,反倒是对他挽起裤脚,和军汉们一起下田的举动佩服不已。

虽说天子每年也要耕耤田,但那不过是个仪式,延续周礼,推着耕犁在田里走上三个来回就完成任务。

朱高煦却是实实在在的和边军一起种田,累了坐到田埂上,掏出一个杂粮饼,夹几块咸菜,大口往肚里吞。偶尔改善伙食,咸菜换成半个咸鸭蛋或是鲜鸡蛋,白嫩嫩的蛋清,流油的蛋黄,咬一口,喷香。

不知是因为劳累还是腌咸蛋的手艺好,不出几日,连郑亨也来蹭饭。

朱高煦同郑亨算是旧识,郑亨在燕军中军任副将时,曾与朱高煦并肩作战。听到汉王要到宣府屯田,不免有些担心,这位可不是好伺候的主。不想半年不见,朱高煦竟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是谁影响了汉王?

郑亨一边咬着饼,一边琢磨。

莫非汉王得了某位高人相助?或是天子给儿子请了几位好老师?

郑亨想不明白,脑子里似缠成了线团。

朱高煦吞下最后一块饼,腮帮子鼓起,站起身,丝毫没有亲王礼仪的拍拍屁--股,“吃饱了,继续干活!”

宣府地处冀北,比北平下雪更早。

入冬前,粮食已收了一茬,气温骤降,来不及补种耐寒作物,朱高煦同郑亨商讨过,干脆领着屯田的边军和贴户余丁开垦荒地,开深井。土地冻得挖不开,就伐木挖土修筑烟墩,余下的木料也不浪费,各种陷阱,弓箭,纷纷在工匠手中成形。粮食不够吃,直接用多出来的弓箭去猎野物,补充边军所需。

偶尔遇上鞑子游骑,即便是寻常壮丁,熟练使用弓箭,打不过也能想法脱身。伤亡不能避免却能降到最低。如此,粮食有了富余,军汉改善了伙食,壮丁们也练了的胆子。

这些武器不同于制式,不在军册之上,损失自不必上报。但杀了鞑子,战功却是实实在在的。已有数名贴户因功得了钱帛,更有两名小旗升了总旗,军汉得赏者更多。

郑亨更加好奇,汉王到底是从哪里学到了这些。

朱高煦也没隐瞒,告诉郑亨,是借鉴大宁城的经验。不懂之处有朱高燧加以说明。自朱高燧去了开原,通信不便,朱高煦干脆问到了孟清和跟前。

按照朱高煦的话来说,兴宁伯赋闲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朋友一把。

接到朱高煦的来信,孟清和嘴角直抽,很想拍桌子大吼一声,老子才不想和你做朋友!

可惜愿望的美好只在于幻想,现实中,他只能拿起笔,对朱高煦信中的问题一一解答。

一边写,一边呲牙。

呲牙后,继续写。

很多在大宁没来得及实施的举措都被他写了下来。

一直写到手腕发酸,孟清和才猛然间发现,案上的纸竟堆成了一叠小山。

放下笔,十指交握,活动了一下,又捏了捏颈后,总算松快了些。

翻开刚刚写好的书信,无论哪页都不舍得撕。都送去,更不合适。

苦恼半晌,抬头望向房梁,他果然是天生劳碌命,这么长时间没工作,闲得发慌了吧?

叹口气,还是从一叠纸中-抽—出大半,余下的整理摘抄,放入信封。

不是他小气,委实是谨慎些好。

有些主意太过超前,在大宁实施都要考虑再三,何况是宣府。非到万不得已,他当真不想再到刑部大牢住上几天。

信并未完全封口,朱高煦给他的信也是一样。

往来送信的都是汉王嫡系,又有沈瑄派人跟随,偷看是不可能发生了。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方便锦衣卫开展工作,得悉详情,向天子汇报。

锦衣卫的名声不太好,尤其是文臣,多闻之色变。

孟清和则认为,只要不犯到天子的忌讳,大可不必风声鹤唳。权当是国家情报部门,甭管对方多么爱岗敬业,只要用“平常心”对待,被请到诏狱喝茶的机会应该不大。

虽说隔三差五被趴房梁,发现了还要装作没看见,十分考验自身演技,但一些不好摆到台面上对上司说的事,完全可以借助锦衣卫的口递到朱棣面前。

例如他同朱高煦通信一事,藏着掖着反而更增怀疑,不如借着锦衣卫直接递到御前。

嫌疑人的辩解和情报部门探查出的真相,怎么看,都是后者更可信。

在永乐帝眼皮子地下玩神秘,藏着掖着?

但凡是个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这么干。

信送出,孟清和将余下的信纸仔细收好。即使被某个趴房梁的锦衣卫看到也没关系,到御前他也有理由,纸上的内容,一没危害社会,二没威胁天子,三没疑惑百姓,再超时代,也只是关乎经济的一些看法,压根没想对外传播,完全属于自娱自乐,落在永乐帝眼中,应该算不上问题。

至于他是怎么发现锦衣卫趴房梁?

只能说,有沈侯爷在,一切高手都是纸老虎。

整个十一月,沈瑄一直在忙,偶尔才能同孟清和见上一面,说不上几句话,又要回衙门处理公务。

孟清和小心的打听了一番,才知道原因。

原来,鞑靼和瓦剌的使臣一直被朱棣晾着,始终没有消息传回。鬼力赤和马哈木都是满心焦躁,加上兀良哈左右挑拨,鞑靼和瓦剌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重要,随时可能打起来,

一旦双方开打,明朝军队是在一旁围观还是抽冷子敲几闷棍,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要打,集结军队,调派军粮,都要以最快速度完成。

沈瑄和袁容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北京六部同样工作量加倍。偏偏南京又送来急件,主要为询问天子何时启程返回应天。

临近新年,宫中只有皇后和世子,皇帝却不在,未免不成体统。

皇帝不在,新年之时,群臣到奉天门朝拜,对着空椅子叩首下拜?

信念之后,三月就是殿试,皇帝也不管?

再者,有星罗缅甸占城安南等国家地区的时辰朝贡,在南京呆了不少时候了,皇帝不能一支不露面吧?

原本世子也能做做样子,无奈世子一头扎进书籍的海洋,无论谁去请,坚决手不释卷,打死不出文华殿。

陈列完事实,奏疏的撰写人发出了神情的呼唤。

陛下,北边的事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汉王赵王以及定远侯等镇守于此,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此时此刻,南京更加需要您,您还是快点回来吧!

陛下,臣等无比想念您,翘首以盼您的归来!

奏疏读完,朱棣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看这行文风格,解缙无疑。

搓搓胳膊,酸归酸,奏疏中提到的几件事却不能不重视。尤其是奉天殿朝贺和三月的殿试,都不能疏忽。

看来,不南归是不成了,但草原上的火候明显还不够。临走之前,必须给草原上再点一把火,让鞑靼和瓦剌无暇找边军的麻烦。

谁最适合做这件事,朱棣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郑和。”

“奴婢在。”

“传朕口谕,召兴宁伯觐见。”

“遵旨。”

正顶风冒雪亲自给沈瑄送饭,顺便一解相思的孟十二郎尚不知道,悠闲的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恰似寒光遇骄阳 汉乡 竹马他有自闭症 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 白色年华 花都太子 穿越影视风云录 都市花语 无限群芳谱 吞噬之杀戮仙帝 判官店 夜寻星 神奇牧场 官道之色戒 情到深处,冷血总裁也温柔 她是剑修 豪门叛妻 快穿之三十六计 鬼吹灯 
经典收藏都市皇宫 极品全能学生 极品后妈 我的美艳师娘 超级狂少 战气凌霄 何以负深情 天庭饭店 盛世贵女:傲娇郎君惹不得 绝色风华:至尊召唤师 满怀男色一妖娆仙尊 指间的黑客 我一个单身狗,有钱一点很合理吧 开局得未来光脑,靠科技制霸全球 天眼邪医 四合院:逆天改命一住户 一世独尊 宠婚VIP:玦爷娶一送三 十倍返现,不做渣男做暖男 嫡女纨绔:邪王的小野妃 
最近更新穿进韩漫,我靠收集一百万善意成为救世主 从垃圾处理厂员工到都市修真霸主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权力巅峰 这个明星有点狗 满身SSS级天赋的我怎么输 神州飞升传 出狱人间无敌,你们高攀不起! 最强战兵 被赶回乡下后,我带着全家暴富逆袭 重生七五之年代红利 从乡村中医到女性之友 抗战,开局小地图从老军医到元帅 让你上军校,你内卷成将军了? 重回1990:开局拿下姐姐的村花闺蜜 重生到妻女自杀那天,我扛回二十万现金 救赎者的轮回挽歌 极品按摩师 我,恶毒女配,不走剧情很合理吧 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 
清和 来自远方 - 清和txt下载 - 清和最新章节 - 清和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