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大帝

一夕秋月

首页 >> 正德大帝 >> 正德大帝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驻马太行侧 我要做皇帝 步步生莲 北朝帝业 1908远东狂人 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 贵女撩夫攻略 一个人的抗日2 春秋我为王 
正德大帝 一夕秋月 - 正德大帝全文阅读 - 正德大帝txt下载 - 正德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78章 粮价飞涨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整个广州府城外跪满了士民,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刚刚总角的小孩,妇孺农夫,犹如拜神佛一般拜着朱厚照。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

朱厚照没想到尽管自己要让这些士民站起来,但这些士民还是争相恐后地来跪拜自己,他一时无可奈何,只能走了出来,站在马车上,挥手打了打招呼。

但朱厚照一看见锦衣卫与刘瑾等紧张得生怕自己被刺杀的样子,也只好坐进了加了层钢板的马车里。

坦白而言,能让这么多人顶礼膜拜,的确也很满足人的虚荣心,让朱厚照的确感受到了身为上位者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连带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无比伟大起来,甚至已经忘记了他在前世其实就只是一名普通的屌丝。

但朱厚照知道自己今日轻车简从且微服出现在广州府城外,能得这么多百姓跪拜,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在血统上在智力在权力上比他们高贵,而是因为自己给予这些庶民更多的利益,让他们拥有了可以活得更好的机会,而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自己能让他们活得更好,对于这些庶民而言,那就是自己给予他们的恩赐,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下跪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感激。

朱厚照拼命地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因此得意忘形,认为自己真的无比伟大,伟大到如神明的地步,自己只是一介凡夫俗子,自己如果做错一项政策,让整个大明帝国的百姓利益受损,自己依然会被拉下神坛。

虽说汉人崇尚中央集权,但也不是真的愚昧到任由上位者忽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样的话也是有的。

所以,朱厚照不得不警戒自己。

朱厚照虽然没有因此而自满,但待在朱厚照身边的刘瑾、郭荣等人却因为自己是皇帝近臣,跟着皇帝一起居高临下看着这些跪拜的庶民,而感到与有荣焉起来,也在此情此景下,对皇帝朱厚照有一种奉若神明的感觉。

等到了晌午,百姓们才陆陆续续散去,而朱厚照也才继续前行,他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一下,知道朕出巡的人就更多了,刘瑾,你带一队人马,先行进京,告诉沿途意图迎驾官员,朕偶感风寒,不必求见,已提前回京!”

朱厚照说着又吩咐道:“郭荣,你随朕继续秘密回京!”

“遵旨!”刘瑾与郭荣齐声回了一句。

朱厚照也没再多说什么,看了看越来越繁华的广州城,感慨随着两广开海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两广地区的城镇化已经越来越明显,也不知道这些日渐增多的资产阶级与市民工人阶级对于大明的长治久安到底是祸是福。

毕竟在大明的其他地区尤其是北方,还有很多大地主,甚至不少是皇亲国戚,这些人吸附在大明庶民身上寄生了百年的权贵们,会不会与这些逐渐增多的资产阶级与市民工人阶级产生矛盾。

朱厚照不敢去想,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想,他是大明的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但他又是最大的资本家,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该保自己的命还是该革自己的命,好在现在还可以通过对外掠夺转移矛盾的方式来缓和大明内部可能会越来越剧烈的阶级矛盾,不然,朱厚照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权贵与庶民两个阶层。

南方的城镇化发展得很快,手工业发展已经代替了农业发展,大量的农田被改稻为桑,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北方则依旧是庄园密布,大量从外地流入的人口也继续成为大地主家的佃农。

但偏偏让朱厚照没想到的是,出现粮荒和粮价飞涨的反而是北方。

“陛下,京城来报,最近粮价涨到了每石一元七钱!保定、大名、河间一带更是腾升至一元八钱!城中百姓依旧无粮可买,有举家食粥甚至不得不逃去他乡,皆言粮贵!”

朱厚照刚过黄淮地界,便得到了来自东厂的奏报,一时不由得拧起了眉头,心想据自己所知,历史上万历时期吴中大饥,斗米一钱六分便让世人惊异,如今这京畿粮价竟然涨到了一元七钱,纵容因为大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产量猥琐,北运之南粮减少,但也不至于如此高,市场不是有调节经济的作用么,粮价在飞涨时,商人们为何不趁此机会大规模购粮来北方贩卖?”

朱厚照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吩咐道:“派人去问问粮业局,如今我大明在境外屯田粮食进入我大明境内有多少,另外,着都察院严查市舶司违背禁令让粮食外销者,你们东厂也务必严查不查不纠的渎职御史!”

朱厚照说完后没多久,待他进入山东临清时,便看见临清一段的运河岸边停泊着大量船只,上面挂着一大大的“孔”字旗,朱厚照不由得感到好奇起来,忙吩咐着锦衣卫:“去问问,这些船的东家是谁,运的是什么?”

没多久,锦衣卫回来禀报道:“回陛下,臣已打听明白,他们的东家是衍圣公孔家,运的是粮食,说是运到辽东换盐引的!”

朱厚照见这些船只吃水都很深,又延绵不下二里,也就能猜到这些船只如果运的是粮食的话,数量应当不少。

朱厚照不由得心想这孔衍圣公作为曲阜最大的地主,甚至整个曲阜几乎都成了他孔家的独立王国,俨然如大明的一个“异姓藩王”,居然也会做这种盐商之事。

“去问问,山东最近粮价如何,是否风调雨顺?”

朱厚照吩咐道。

过了几日后,便有锦衣卫来报:“回禀陛下,山东一名生员说,今年山东大治,无旱无涝,粮食大产,粮价低至每斗八钱,各地乡绅大户以每斗十钱之高价收购,比官府收进常平仓的价格还高!以至于新粮多进入商人手中。”

“没想到山东乡绅在疏解民困这方面挺积极的,只是这京畿、山东粮价为何悬殊如此之大?”

朱厚照按照在心里发出了疑问。

一路行进到通州后,朱厚照就改行走陆路进京,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利,他一去两广竟耽搁了近两年,而在这个没有无线电的时代,京城如今到底如何,朝堂到底如何,就算他有锦衣卫有密奏的大臣,但他也不能完全掌握到京城最近发生的事。

所以,朱厚照一改陆路,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到了京城。

“娘亲,我饿!”

但朱厚照一到京城,就看见了一小女孩无女坐在门槛上靠着自己母亲怀里的一幕,一时朱厚照有些不忍,便吩咐锦衣卫将随身带着的一袋米面给了这小女孩。

也不待这小女孩谢恩,朱厚照就忙策马赶回了宫里,却在路上看见大明门一带的粮铺皆关了门,有百姓愤怒地聚集粮铺外大喊开门,而也有的粮铺虽然还开着,却把粮价提高到了两元一钱一石的高价。

朱厚照回京后,则立即召见了内阁首辅刘宇,询问京畿粮价高涨之事。

“虽因去年京畿大旱,而致粮价飞涨,但也不应该这么高,臣料想必是有商家在囤积居奇,但请陛下勿忧,臣于去年,便知道会有此事发生,已着粮业局紧急调运两百万石粮食为漕粮进京,到达通州!到时候定能疏解民困!”

内阁首辅刘宇回道。

朱厚照听后不由得点了点头:“如此便好,民以食为天,不可因为缺粮导致民变,可先用京城现存的粮食疏解一下民困,压低一下粮价,或者动用国库存银从商人手里收购粮食,转移民众因为粮价飞涨而增加的负担。”

“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办!”

内阁首辅刘宇说后,便也立即行文近卫军,将近卫军在京戍守部队的屯粮调运一部分以平价售卖,同时也以直接动用国库二十万银元购粮,使得粮价再次维持在了不涨的平稳状态。

朱厚照不得不承认,由于大明工业发展的过快,最近京师缺粮的现象是越来越频繁,朱厚照还真担心会因此出现大的变故,也更加让他意识到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力也是很重要的事。

朱厚照现在想到的是前年已由建昌侯张延龄从南美洲带回来的番薯,因而他不由得把召见了严嵩与御马监的张忠,问道:“番薯推广的事进行的如何?”

“回禀陛下,臣已经按照陛下您的吩咐,让皇庄所有佃户在地里种上番薯,因皇庄出钱奖励推广,佃户们也都极为响应,现在整个京畿皇庄土地已全部种上番薯,正在陆续抢收中,存储番薯之地窖已全部挖好!”

负责御马监太监张永回道。

这里,严嵩也回道:“臣也已奉陛下旨意,在京畿百姓中推广番薯种植,已有百万亩地种上番薯,眼下也正在采收中。”

“很好,立即统计一下,能收购多少番薯,能否解决京畿粮荒之事”,朱厚照在确定番薯这种高产粮食作物已经在大明开始大幅度推广且眼下已经将会大规模丰收后,也略微放心了不少,而不再担心会因为粮荒导致矛盾激化。

但也因为,朱厚照现在对这番薯给予了厚望,在第二天,朱厚照还是带着内阁重臣去了郊外皇庄,实地查看这些番薯的亩产。

毕竟朱厚照也只是前世从小说里知道番薯产量很高而能解决饥荒问题而已,他作为一个在杂交水稻时代生活的现代人,对于番薯的印象只停留着农村人将此作为猪食的阶段,也并不知道这些番薯能不能真的制造出一个“盛世”出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让百姓们吃猪食解决粮荒问题。

御马监太监张忠也没想到皇帝朱厚照会突然来皇庄,也至于他也没来得及把其他地里的番薯拔出来,然后塞到皇帝陛下现在所看见的这几亩地里,制造出亩产百石番薯这样的祥瑞之象,也好让皇帝高兴。

因而,现在张忠倒也有些紧张,他是真的担心陛下所亲自挖取的这亩番薯地所产番薯不高,那样他很可能乌纱帽不保。

“陛下,合计二十六石七斤六两四钱”,在这亩番薯完全挖出来后,朱厚照让御马监的人称量了一下,而这时候,内阁首辅刘宇倒先惊愕地说了起来:“什么!二十六石!”

刘宇的确没想到,因为在他的印象里,粮食亩产也就两石左右,而如今这番薯亩产竟然高达二十六石,而且是在贫瘠山地也有如此高的产量,一时间,他有些没法控制自己,而失控地把御马监宦官手里的秤握在了自己手中,仔细看看。

“也就是说这番薯亩产竟然有二十六石,如此,若全天下的地都种上番薯,岂不再无缺粮之忧?”

王琼这时候也说了一句,且旋即朝朱厚照拱手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此作物,百姓可无饥荒之忧也!”

其他跟来的官员都跟着王琼一起向朱厚照贺喜,甚至称其为祥瑞,是自己这个皇帝带给世间百姓的恩福。

张忠也松了一口气,心想没想到这番薯还真这么高产。

朱厚照只是笑笑,他已经习惯了官员们对自己的吹捧,当然,他心里也清楚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统治者而言,能有一种可以让百姓们不饿死的高产粮食的确是可喜可贺的事,毕竟百姓们不饿死就不会造反,而天下就会长治久安,作为权贵士大夫就能依旧安享荣华。

可只有朱厚照自己知道这些番薯果腹还可,但到底不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比起氨基酸的含量,番薯的营养价值远远不如稻谷与小麦,所以,朱厚照可不想让大明的百姓一直靠吃这种番薯解决饥饿问题,短时间内没啥,但长此以往会导致中国人在身体素质与智力上下降。

“此物仅能果腹,不宜为主食,农科还得在提高水稻产量与小麦产量上下功夫”,朱厚照虽然这么说,但依旧因为有番薯这种高产作物出现而高兴的刘宇与王琼等人则还是没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脸上仍旧带着笑容,一个个精神抖擞地随着朱厚照走在田埂上,看见在地里冒出头的番薯比看见金银财宝还要高兴。

严嵩倒是将朱厚照听了进去,他最近一直在搞元素的研究,而且研究方向就是搞清楚农作物必需的元素到底是哪些,以此好通过工业生产出一些化肥出来。

所以,严嵩此时不由得接过朱厚照的话道:“启禀陛下!臣最近研究农作物必须之元素颇有所得,且臣也已经按照陛下之圣学知识加以补充更正后,制造出一种叫做碳酸氢铵的肥料,还利用陛下圣学所说之氨气与二氧化碳合成了尿素,并已经可以用于小麦耕种试验,陛下可移步农科所一观。

听严嵩这么说,朱厚照还颇为惊讶,他倒也没想到严嵩这两年来进步这么大,把他自己本以为的错误知识都更正了不说,还真的制造出了两种比较重要的肥料,虽然这和自己这个皇帝提供的一些资料参考有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些肥料生产工艺化,也不容易。

当然,严嵩在任南直隶巡抚期间就有生产研制原始磷肥的经验,如今随着大明钢铁工业与化学工业的发展,朱厚照觉得他能在两年内能合成出这两种肥料也不意外。

朱厚照忙来到了农科所,而一到农科所,内阁首辅刘宇就先惊喜地道:“陛下,严侍郎的这片麦田小麦穗的确要比寻常麦穗饱满许多,也要密集许多。”

“这是最佳的一块,也有失败的,这施肥也有个讲究,多了反而不好,少了又肥力不够,陛下和阁老看这边这几块麦田就明显不行,已然枯死!”

严嵩笑着说着又道:“而且成对比了一下去年试验的一组与今年试验的一组,发现肥料对土质影响较大,容易结块,以后,如果我大明要推广这种肥料,还得着手研制解决这些问题才行。”

“朕现在不关心你这化肥最适合的泼洒量,也不关心你以后如何解决土质肥力因为施肥而下降的问题,你只告诉朕,这样一亩麦田能增产多少?”朱厚照问道。

“半石!”

严嵩回道。

“果真!”内阁首辅刘宇惊喜地问了一句。

朱厚照也不由得有些惊讶,他知道肥料能促进粮食增产不假,但他也没想到肥料能让大明的粮食增产这么多,心想或许跟大明的土壤并未大规模使用化肥有关。

而此时,王琼则再次朝朱厚照拱手作揖道:“陛下,这真是大吉啊!有亩产二十多石之新粮,如今旧粮也能增产,这真正是盛世吉兆!盛世吉兆!”

“这都是陛下之功!若非有陛下之图治天下,也不会今日之盛况!”严嵩也附和着笑说道。

虽然朱厚照这些官员一半是真的因为大明粮食可以增产而高兴一半是在给自己说溢美之词,但他也的确也很高兴,忙说道:“传旨,增设农部,由严嵩为农部尚书,向内阁负责!负责推广番薯作物与肥料推广!”

“臣谢陛下!”

严嵩忙兴奋地拱手说道,京师大学的王守仁已经是兵部尚书、张璁是吏部尚书,夏言挂着兵部尚书的官衔总督南洋,而就他还是侍郎级,如今也升为尚书自然是高兴不已。

内阁等官员也忙附和道:“陛下英明!”

而就在朱厚照与群臣商议着如何鼓励百姓种植番薯与使用化肥和增加化肥产量时,东厂的谷大用匆匆跑了来:“陛下!京城大明门一带刚刚发生骚乱,因粮铺突然把米价上调至二元五钱,致使民众怨愤,砸了粮铺,殴伤四人,现在已经被刑部羁拿!”

朱厚照不由得看向王琼:“户部不是已经把粮价稳住了吗,怎么这些粮商还上调粮价?”

朱厚照刚问后不久,户部仓场侍郎宇文钟急匆匆跑了来:“陛下!大事不好,通州粮业局所运来之两百万石粮食突然走水(失火),被烧了有大半!军民救下不到五万石头,其余皆毁!”

“什么!”

内阁首辅刘宇等几个文官听到这个消息后差点没晕过去,他们维持京城粮价指望的就是这两百万石粮食,如今几乎全部毁于大火,他们不敢想象会发生怎样的骚乱,到时候陛下会不会把自己这些阁臣推出去背锅。

而户部仓场侍郎宇文钟也知道这事很严重,忙匍匐在地:“臣守仓不力,请陛下治罪!”

“先起来吧!现在治罪于你也没什么意义”,朱厚照倒是出奇地冷静。

虽然他也没想到重兵把守的两百万粮食会突然失火,但他知道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解决京城粮荒的问题,毕竟整个京城随着工业发展常驻军民已经近两百万人,如果不解决粮荒问题,真的会发生大的动乱!

“传旨,着京城近卫军、工程兵立即协助皇庄继续收购番薯,农部严嵩立即组织人手收购京畿百姓手里之继续番薯”,朱厚照先下了指令,才问着张忠与严嵩:“预计能收多少石?”

“回禀陛下,臣这里可收集一百万石左右”,严嵩回道。

“回禀陛下,皇庄可收集三百万石左右”,张忠回道。

“那就好,既然如此,我们京城所有人这段时间就吃几个月番薯吧,还有建昌侯带回来的土豆,也收起来,到时候当也作为临时粮食果腹,统一交由户部分配,但户部还是要立即想办法收购粮食,着粮业局重新运粮进京!

户部收购粮食的事由宇文钟负责,这次朕准你戴罪立功,如果三个月内,你筹集不起两百万石粮食,朕就只能拿你的人头安抚人心了!”

朱厚照说着就转身离开了农科所。

……

宇文钟面如死灰地走着,他不知道自己何时回来的,他只知道自己这下子完了,要在三月内筹集两百万石粮食,比在三月内筹集两百万银元都难。

“老爷,孔先生求见”,而就在宇文钟一筹莫展时,其府里管家突然来禀报了一句。

“孔先生,孔先生是谁?”宇文钟问道。

“他说他是山东商人,手里有两百万石新粮,正要打算运到辽东换盐引,但听说京城缺粮,所以来问问”,这管家说后,宇文钟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现在闭眼都是两百万石粮食,毕竟皇帝朱厚照给他下了通牒,如果他三月内不筹集足两百万石粮食,就只能拿他人头去安抚民心。

如今听到一个商人说自己有两百万石粮食,宇文钟就顿时地站了起来:“快快请他进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后福 大明锦衣卫1 官囚:红颜难觅 宠你生生世世 红楼梦之王熙凤想要幸福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迫脑补百分百 我们是兄弟 诸界第一因 男欢女爱 暖婚,我的霸道总裁 千金嫁到之染指俏总裁 吸血爹地被捕了 一步爱情 豪门叛妻 婚然心动,首席刻骨爱 清明上河图史记 人设oc,脑洞合集 辉煌岁月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妃本佳人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汉逆之吕布新传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犬子汉高祖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大成王朝专务司 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这里有家咖啡厅 刀镇寰宇 红楼情种 天路迢迢 
最近更新小强逆袭记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 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 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 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 权香枭婿 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 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 大谋谋天下 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 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 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正德大帝 一夕秋月 - 正德大帝txt下载 - 正德大帝最新章节 - 正德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