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献帝崛起

武陵年少时

首页 >> 三国之献帝崛起 >> 三国之献帝崛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亿万盛宠只为你 庶女有毒 我在大唐有块田 北朝帝业 无敌天下 帝国霸主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奋斗在红楼 日月风华 帝国吃相 
三国之献帝崛起 武陵年少时 - 三国之献帝崛起全文阅读 - 三国之献帝崛起txt下载 - 三国之献帝崛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陈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豳风·鸱号】

皇帝便再也无话,他让众人依次退走后,唯独留下了杨琦。

殿内一时安静了下来,杨琦心里有些忐忑,这并不是因为皇帝突如其来的诏对给他带来的感受,而是一种按捺已久的期待,像是在黑暗中隐忍多日,饱受非议,终于迎来了第一道曙光。

这是他杨氏浴火重生的契机。

“我不在的时候,朝廷有赖杨公与司徒他们费心『操』持。”皇帝柔和的目光打量着杨琦清癯的样貌,还有那鬓角丛生的白发,认真的说道:“苍老了许多,可见真是有劳了。”

杨琦心里不能说是感动,但起码得做出一副样子来:“陛下矜遇之厚,古今少比。臣虽不才,亦当勠力奋发,岂敢任意玩忽、有违恩遇?”

“能说出这番话的,都是臣子;而能做到这番话的,才是大臣。”皇帝说道:“这两天朝廷可有什么新鲜事?”

皇帝有平准监作为耳目,即便远在河东也能对长安朝廷发生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他之所以这么问,主要是想给杨琦一个主动开口的机会。

“听说郑公前几日微服入太学,想窥见太学景况。”杨琦低声说着,带着一丝笑意:“结果被人认出来,引起了一场『骚』动,太学学子们不去读书,纷纷跑来见郑公。郑公也从窥见太学、变成被人窥见,不得已之下,郑公在太学讲了一个时辰的经义,这才得以脱身离开。”

“郑公名闻海内,经学鸿儒,有此声望也是我预见之中的。”皇帝淡淡的说道,他忽然有些不耐,索『性』站了起来,几步走到窗边,亲手把窗子给一把推开,这宣室殿没种太多树,就只有三株代表三公的槐树间隔疏远的长在庭院里。他看着槐树苍翠的枝叶,心里无由头的有些奇怪——这明明已经秋天了,叶子怎么还没赶紧落下去呢?

杨琦悄悄起身跟在皇帝身后,他笔直的站立,也跟着将视线越过皇帝的肩膀往外望去,接着说道:“蔡公上疏称,一人之力,编撰《汉记》有所不逮,况其年长,精力衰竭、两眼浑浊,有时候更是难以济世,所以想请陛下允准郑公与他一同入天禄阁编撰。”

“这很好,郑公与蔡公都是当世巨儒,有他们二人合作编撰,这《汉记》绝不比《太史公书》与《汉书》要差。”皇帝伸手『摸』着窗沿,说道:“料想马公当年也是编撰《汉记》的大儒,若不是他担着录尚书事,这回少说也得让他跟着去。”

杨琦听懂了皇帝的意思,他也知道马日磾不是那么好动的,所以只把目光转到士孙瑞的身上:“司空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彼曾为尚书令时,臣还想荐举他参与编史,怎料骤升三公、录尚书事,这倒不好上疏开口了。”

想扳倒士孙瑞?皇帝不禁侧目看向杨琦,见对方神『色』如常,又不禁将头缓缓转了回去,重新看着那三株槐树。

当初为了顺利平定河东叛『乱』、击退袁绍,皇帝一直在着手提防着朝廷内部的关东士人以及杨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皇帝宁可借着华山崩裂一事,罢黜关东士人与杨氏的代言人司空黄琬,也要扶持关西士人的二号人物进入中枢,让关西士人做大。这个利益交换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皇帝出征河东时,能保证后方朝廷政局稳定、同时得到关西士人对他亲征、以及严惩河东豪强的全力支持。

如今事随时迁,在杨氏与黄琬等人的刻意忍让与低调的衬托下,马日磾等关西士人在朝中几乎是一家独大,皇帝本来就对此心存警惕,何况随着大儒郑玄、名士孔融等人的到来,更是助长马日磾的声势。再加上今天董承与马日磾异口同声的谏言也给皇帝提了醒,尽管皇帝在心里不愿承认,但他最终还是在杨氏等人的暗示下,将矛头转移到马日磾的身上去了。

不能再这么纵容下去了。

这是皇帝心里唯一的想法。

王允以死谢罪、弘农牵涉叛『乱』的小豪强也都因为荀攸的谏言而被强迁到左冯翊,这些都是杨氏与关西士人因涉嫌与袁绍牵连而该有的处置,也是关东士人自愿作出的交换,一个给皇帝、给朝廷的交代。

上一回合的斗争已随着河东叛『乱』的结束而结束,如今该得的敲打都有了,也该轮到逐渐膨胀的关西士人了。

皇帝接着杨琦的话说道:“司空曾与诸公合谋诛董,多有定策,也是元功之一。我记得皇甫公、黄公等人诏拜三公的时候,他们尽皆辞让给司空,可见其声望隆重。如今正是国事蜩螗的时候,让这样一个人去编史,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传扬出去,旁人岂不是要说朝廷不会用人?”

“可《汉记》关乎本朝二百年事务,上至先皇、下至臣子,所经事迹、朝廷典章,都需一一敲定,以为万世之规。”杨琦不急不缓的进言道:“光凭蔡公一人之力,恐怕不够。”

《汉记》记载了从光武皇帝至孝灵皇帝之间近两百多年历史的官方史书,着作于东观,故而也称《东观汉记》,与《太史公书》、《汉书》并称‘三史’。它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前后由班固、伏无忌、崔寔、马日磾、蔡邕、杨彪、卢植等当时名儒共同编撰。代表着官方意识形态对东汉一朝历史的态度,对以往帝王将相的盖棺定论,一个字都马虎不得。

可惜后来遭逢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很多典籍经书都被废弃散逸,《汉记》的编撰工作不仅陷入停顿,更是因此而毁坏大半。好在蔡邕重入天禄阁修史之后,凭着往日的记忆开始了慢慢的修复工作。

皇帝对此事一直都很看重,他希望能通过诸如蔡邕等权威人士的编订,将《汉记》的正史地位确定下来,他的主见一直都是:历代天子不能由任何人污蔑诽谤,要在保证天子尊严的前提下,论述是非功过。

这个要求就给了蔡邕很大的编撰难度,尤其是他主要编撰的是孝灵皇帝的本纪,这就更让他在字句上不断斟酌,导致进度缓慢。

“不是说让郑公也跟着参与进去了么?他与卢公是同门,在经学属文上应有独到的造诣。”皇帝点头说道:“光禄勋曾经不是在东观参与过编撰么?杨公回中台传诏,让光禄勋也参与编史。”

蔡邕与郑玄到底与关西人走得近,让他们主持编史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偏袒,皇帝为了安杨氏的心,让杨彪也跟着参与进去。

“臣谨诺。”杨琦倒也不急,反正他已经与皇帝在对付马日磾的事情上达成共识,之后就等事情发展就好了。

“士孙公既为司空、录尚书事,又是尚书令,职务繁多,难免会有不济之处。”皇帝叫住了正准备退下的杨琦,吩咐说道:“杨公也一并传诏,拜尚书仆『射』杨瓒为尚书令,尚书吴硕迁仆『射』。”

杨瓒得迁倒还好说,是皇帝重新扶持杨氏的一个开始,也是向外间释放的一个信号,表示杨氏在皇帝心中仍旧是不可或缺。至于吴硕,可以说是尚书台的不倒翁,先是阿谀董卓、后来依附王允、王允倒了以后又赶紧去拜谒马日磾,等到董承以外戚之尊强势崛起,他以为董承这个外戚压倒马日磾是迟早的事,故而有投靠董承。

期年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尚书郎爬到尚书台二把手的位置,杨琦心里虽然有些鄙夷,但也不得不承认此人在钻营一道上的能耐。

更让杨琦多想的是,皇帝这回提拔吴硕,似乎别有用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超凡大航海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综影视:素锦的百世历劫 系统送我一见钟情 风水云雷电 星铁:幼崽任务即刻执行 机器人不语,只是一味的养娃 懒得说 孤鹰惊世 风云九门之绮梦惊澜 万古魔剑帝 仙帝 爱吃香辣姜葱蟹的杨魔的新书 无限群芳谱 花都太子 永不褪色的印记 重生豪门女学霸 白话西游记:精编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问棠gl 大宁第一衙内 刀笔吏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deepseek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逍遥侯内 红楼之补苍天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这里有家咖啡厅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大燕风华 
最近更新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三藏还俗 大唐躺平王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楚武信君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明朝的名义 大明辽国公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三国之献帝崛起 武陵年少时 - 三国之献帝崛起txt下载 - 三国之献帝崛起最新章节 - 三国之献帝崛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