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图志

仙和风

首页 >> 大明海图志 >> 大明海图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儿行 江山美色 调教太平洋 唐砖 汉阙 霸天武魂 1908远东狂人 三国之袁氏天下 退下,让朕来 明末之大国崛起 
大明海图志 仙和风 - 大明海图志全文阅读 - 大明海图志txt下载 - 大明海图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3章 捐纳坏行情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沈犹龙和黄汝良的书信写得更为具体,将整个福建赈济救灾之事都详细说了,黄汝良的信中更有许多详实的数据,包括搜救了多少百姓,赈济了多少百姓,发放了多少米粮,瘟疟之后又救治了多少百姓,死亡多少百姓,曹化淳都一一念了出来。

正所谓外行听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场的文官皆是从基层做起的内政高手,但凡政务古今都是相通的,若是你能对涉及政务的各种数字都了如指掌的话,你就是个干臣!若是能推陈出新,想出新的解决政事的办法,还能掌握各种数据,倒背如流,那你就是能臣!

而大明朝每几年吏部便会稽考官吏一次,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考核你对政务的熟悉情况,比如你是个知县,管辖的县份人口几何,田数几何,赋税几何,能对答如流,这才算是称职,这些都是基本的。

能站在皇极殿参与早朝的大臣们也都是这么熬出来的,他们对数字不陌生,相反很敏感,但他们很是吃惊这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是救灾赈济的数据,而且如此详细!

历来救灾赈济之时,很多官员们都忙着救灾了,也没人会详细统计这些数据,下面的人也都只是报个大概人数上来,然后二一添作五,便囫囵报个几万余人上去。包括战功中奏报,也多是个大概之数,好似袁崇焕宁远之战的杀敌人数,至今仍是个迷,或许是被清廷修史时改了,也或许是袁崇焕上奏时也是报了个大概数,总之没人说得清。

听曹化淳念完这些数据之后,众大臣们才略略回过神来,能将一场救灾赈济之内的数据报得如此详细,真不愧是黄老太傅。还没等众人赞叹完,曹化淳接着念道:“老臣所列之数,乃郑冲命人每日统筹之数,一切统筹之法皆由此子所创,老臣曾随意抽取数目核对过,分毫不差……”

众大臣都是听得呆了,难道这方法不是黄老太傅所创?惟独邹维琏眼前一亮,暗暗颔首,好似早已料中一般。跟着黄汝良在信中详细说了郑冲是如何创办安平会的,又是如何吸纳士绅富贾们捐纳的,都一一说得明白。

听完之后,皇极殿上一片沉寂,许多大臣都在心中琢磨此事。说到以工代赈并不稀奇,古已有之,但从前的以工代赈也只是让百姓们修路铺桥、休整城池什么的,然后官府给百姓粮食作为工钱,百姓下一年收获后再将粮食还给官府。

说到底,从前的以工代赈是要官府花大量钱粮的,而这趟福建救灾居然只靠民间捐纳就将灾劫平息了。而且看安平会这架势,参与捐纳的士绅富贾也得了好处,着实令人惊奇。

饶是温体仁这等老狐狸,一时间也没看明白这安平会背后的真实用意。温体仁觉得这安平会今后只怕不会盈利,到时候也只有入不敷出、倒闭一途,八闽那些士绅富贾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上当,真是人傻钱多。

而崇祯却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另外一层含义。当下崇祯缓缓起身来,在玉阶上来回走了几步,最后站住身形道:“这趟风灾,郑家能主动奔走,为朝廷分忧,出钱又出力,试问在座的诸位之内,能有几人像郑氏这般尽心尽力?”

在场的众大臣一时间都被问住了,黄汝良信上说了,此趟郑氏捐纳不下三十万两,三十万两啊,不是三十两!但也有人想到,郑氏为何这般有钱?只是见崇祯正在兴头上,众人都识趣的没提这一节。

在场官员之中,除了不算富裕的言官和少数清廉大臣之外,其他重臣大佬们其实各自都是心知肚明,哪个不是家财万贯?

明亡前,崇祯皇帝曾下令,朝中勋戚大臣捐助饷银,“以三万为上等”,结果却让崇祯皇帝大失所望。表现最好的是太监们,王永祚、曹化淳、王之心等人都拿出一万两以上。一些太监拿出珍藏的古玩,到市上去卖,有的还要卖房子,筹集银子。勋戚当中,皇亲周奎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万三千两银子,其中的五千两还是皇后偷偷送给他的。

李自成进京后,在皇宫大内之中搜索金银,最后只得到“黄金止十七万、银止十三万”。李自成杀官造反那么多年,自然知道哪里会有银子,于是开始拷掠在京文武百官。最后从大明朝的这些勋戚大臣那里拷掠所得金银共计七千万两!七千万两啊!足见此时的大明朝官员们富到了何种程度!

是以许多官员听郑芝龙捐纳三十万两赈济灾民,心头均是暗恨不已,有这么破坏行情的么?要是今后遇上灾祸,朝廷没钱,皇帝一定会让大家捐纳,接着又会搬出郑芝龙来作为榜样,到时候该捐还是不该捐?此事不能就这样算了,许多朝臣心中都在暗暗谋划,等崇祯兴头过去,定要上本参劾郑芝龙敛财,不然今后没安生日子过了。

众大臣还在筹谋时,只听邹维琏朗声道:“皇上圣明,郑氏公忠体国,在东南被引为八闽海上长城,水师更是兵精船多,正好可以北上恢复江东!至不济,也该先命郑氏分一支水师北上来,寻机剪灭叛将耿仲明所部水师,以策万全。”

此言一出,温体仁眼前倒是一亮,眼下所虑者,便是耿仲明率领大半登莱水师投降,生怕建奴有了水师会渡海来袭,若是能命郑氏领水师北上,剪灭耿仲明所部舟师,也就不怕建奴渡海来袭了。至于剪灭建奴水师后,是不是让郑氏留下恢复东江,那就是另一个说法了,到时候再议也不迟。

只是温体仁还未开口,张凤翼这老头却还是有些不开窍,立刻道:“皇上,此议不可。郑芝龙如今在东南与红夷周旋,若是命他北上来剪灭叛将水师,东南红夷趁势发难,东南局势再次糜烂,这又该如何是好?”

张凤翼总算是说中了要害一回,崇祯闻言又犹豫了起来。作为皇帝,崇祯的性格就是这样,多疑又犹豫,反复无常。

见崇祯开始犹豫起来,邹维琏马上说道:“皇上,郑氏之内精兵强将颇多,就算郑芝龙要坐镇东南,只要旨意一到,他也会派其余将领率军北上。郑氏水师兵精粮足,足可两面应战的!”

张凤翼冷笑道:“郑氏之内,除了郑芝龙谁还能领军?”邹维琏立刻道:“他长子郑冲便可!”

随即邹维琏拱手向崇祯道:“皇上明鉴,郑家长子郑冲,上一趟海战中便骁勇善战,斩将夺船,诛杀海上巨寇刘香,勇武不凡。适才听黄老太傅书信所言,此子更是文武双全,足可胜任!”

邹维琏提醒之下,崇祯这才回过神来,吩咐曹化淳道:“你把黄老太傅的第二封信也念一念。”

当下曹化淳便将黄汝良的第二封信朗声念了出来,这第二封信中黄汝良细说了郑冲文武才干,便是在着力举荐郑冲。众大臣听了之后,心下都暗道:“原来黄老太傅早有举荐书信到来,看来这回皇上是下定决心了。这郑冲年纪轻轻,便已经简在帝心了。”

但也有不少人暗暗吃惊,须知黄汝良在朝中时,想来苛求严谨,极少夸赞人的,这郑冲居然能得他如此褒奖,难道这人真是文武奇才不成?

曹化淳念完之后,崇祯环视一眼后道:“黄爱卿致仕后便在泉州安平居住,和郑氏打交道极多,他都这般说了,众爱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立刻道:“臣以为邹侍郎所言极是,可下旨意,教郑氏分兵北上,先剪灭建奴水师,之后是留在北面恢复江东,继续坐镇北疆海域,还是战事一完便命其南归,可视稍后战况而定,此时不宜仓促决定。”

崇祯却已经抚掌笑道:“温卿家所言,甚合朕意。”

邹维琏见崇祯松口,这才松了口气,却不想身旁的张凤翼是不是老糊涂了,这时候却又来了一句:“皇上明鉴,这郑氏此趟赈济救灾,居然能一下拿出三十万两银子,可见郑氏在东南敛财甚巨,当派人稽查才是!”

群臣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纷纷在心中向张凤翼老头竖个大拇指,这老头不怕死的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了。

崇祯微微一鄂,这时候他才想到这一节上,是啊,郑家怎会如此有钱?

邹维琏一看崇祯面色微变,就知道事情要遭,急忙道:“启禀皇上,崇祯元年招安郑芝龙时,便曾在招安旨意上说过,郑氏过往所犯之事,一概不予追究,恩准郑氏保留一应家财。这郑氏当年在海上是做过海寇,而且也兼做海商,是以积攒下不少家财。记得崇祯三年时,郑氏在安平置业,宅院豪阔,当时也曾有言官奏报上来,皇上也曾过问此事。那时候熊文灿曾上疏细细陈述此事,道明郑氏家财来源,更说明郑氏置邸安平,便是表明此生忠于大明,不会再下海为寇。皇上曾御批:郑氏过往一概不论。此趟风灾之上,郑氏能将从前家财捐纳出三十万两赈济灾民,更加彰显其忠君报国之心,怎么到了朝堂之上,便成了中伤之辞?如此岂不是令人寒心?”

邹维琏的话说得很明白,这些钱财是郑氏从前的资财,招安的时候大明朝已经承诺过,从前不论,家财可保留,郑氏有钱又如何?难道朝廷还想秋后算账不成?那朝廷诚信何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恰似寒光遇骄阳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官道之色戒 都市皇宫 大帝姬 修罗武神最新章节列表 魔艳武林后宫传 莽荒纪 无限群芳谱 很纯很暧昧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快穿大佬在线逆袭 洪荒降临之最强玩家 重生长嫂奋斗记 武侠之神级大师 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 阴阳刺青师 噩梦惊袭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风花醉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儒侠英豪 
最近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唐刀陌刀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烽火燃情山河虹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班超传奇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水浒英雄传说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戏说嬴政 穿越梁山成霸业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大明海图志 仙和风 - 大明海图志txt下载 - 大明海图志最新章节 - 大明海图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