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

榴弹怕水

首页 >> 覆汉 >> 覆汉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亿万盛宠只为你 大唐双龙传 青鸾乱 康熙大帝 红楼春 偷香 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日月风华 红楼名侦探 
覆汉 榴弹怕水 - 覆汉全文阅读 - 覆汉txt下载 - 覆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十五章 我独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二月初的时候,中枢的命令果然就到达邯郸了,无虑亭侯公孙珣典任地方,劝学而兴教化,筑渠而垦良田,挂议郎衔,入朝论功。

无论如何都要入朝的。

因为抛开三公不提的话,两千石便意味着一个大汉官员在官阶上走到头了,比两千石、两千石、中两千石、真两千石都是两千石,本质意义上是同一阶层,而三公则是需要年纪、德行以及经学成就的。所以无论如何,组织考察也好,给天子交个买官钱就得回身也罢,都得走这一遭的。

赵国各路权贵听说此事,自然纷纷来贺!

能不贺吗?一个边郡世族出身的小子,二十五岁就要成为两千石,成为这年头‘以郡为国’风气下大家公认的‘一国之主’,关键是这个两千石还不是边郡职务……如此,确实很了不起了。

当然了,这些人在看待这件事情时注定有着自己的局限『性』,他们内心所想或者私下所探讨的,大概就是辽西公孙氏会不会因为公孙珣的异军突起而有所突破,成为一个真正的顶尖世族?又或者说公孙珣的个人上限在哪里,是最终越过宦官、外戚、士人之间的旋涡真正有所成就,还是如诸多能臣干吏一般,毫无价值的在某一天死在这种政治辗轧中?

讲实话,公孙珣都懒得理会这些……毕竟毫无意义不是吗?

但是,这不代表公孙珣心情就多么愉悦,哪怕他早就盼着这一天到来了。

这种并不怎么愉悦的情绪,并不是因为很快就要对付张角而紧张。作为一名战斗经验丰富,甚至可以说从小就是作为边郡军事贵族子弟而进行培养的人而言,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定下了计划,那就没必要多想,到时候还是要拼刀子的。

实际上,这种黯然的情绪来源于公孙珣对自己在赵国任上成就的惋惜,或者说是当日在河堤上对筑堤民工感慨的放大版……直白的说吧,一想到无论是初显规模的邯郸公学还是霞堤筑成后开垦的良田,以及辛苦清查出的隐匿户口,甚至还有刚刚扫『荡』清理一空的太行山,都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战『乱』中变得毫无价值,公孙珣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这些东西是他辛辛苦苦所为,虽然一开始就是存着功利目的,就是为了升官,为了锻炼,为了让人注意到他的行政才能,为了在河北平原上凸显自己‘治『乱』之能’……可是事到临头,一想到这些辛苦都要荒废,又有几个人能无动于衷呢?更不要说这里面还不止是他一个人的辛苦,如此放任不管,对其余人就公平吗?

可是,又怎么管呢?

“诸位!”

作为举行践行宴会的临时场地,邯郸公学宽阔的前院中此时已经满满腾腾的坐了何止百余人,但高居首位的却只能是今天的主角公孙珣了。“承蒙诸位前来践行,本该是置酒高歌,慷慨而去的,但有些话若不能明白的交代出来,怕是诸位与我都难安心,对不对啊?”

众人一时失笑,却又旋即安静下来。

“当日与诸位相约,事情多是以两年为期的,而如今我上任不到一年便要离任,也是愧对诸位了。”公孙珣放下酒杯,循循言道。“不过,所幸当日相约诸事大多已经办妥,也就是今年入冬时的察觉公推一事尚无定论……”

和当日定约之时相比,此时公学院中不免人员复杂,故此只能点到为止了。当然,相关人等自然能够会意。

“那老朽便直言好了。”魏松闻言倒是当仁不让。“当日之约不会因为无虑候离任而有所变更,我魏氏子弟今年依旧不会参与国中孝廉推举。”

李氏、邯郸氏,也是纷纷表态。

“我也和国相还有方伯谈及了此事。”公孙珣见状接口道。“两位都对去年推举孝廉的法子格外赞同,故今年的孝廉依旧从公学中选出,秋收后大开院门考试,前三十名者,又是赵国本地人的,即可参与推举……还有张公,你那幼子如今在洛中为郎,却也与我有半师之论,此行我也一定会有所安排和引荐的。”

别人倒也罢了,那张王鲁三家自然是喜上眉梢,只是除了前郡丞张舒外,其余两家便不好公然起身作出感激表示了。

喝过张舒起身敬的酒,公孙珣本可就此打住,但酒入喉肠,反倒有些忍耐不住了:“诸位,我许下的言语自然是要言出必行的,可诸位许下的言语,也希望你们能够遵守!莫要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这话说的不明不白,而且跟眼前气氛颇多不合,所以,刚刚想要喧闹起来的公学院中登时变得安静下来。

“不知道君侯所言到底是何事?”众人面面相觑之后,依旧是作为本地人首脑的魏松,从几案后避席正『色』询问。

“我直言好了。”既然已经开了口,公孙珣倒没有必要再遮掩了,他扫视了一圈眼前的众人,干脆而直接。“我走后,那分给当地平民的两千顷良田,是不是要被你们立即瓜分殆尽?能看在我的面子上缓一缓吗?”

院中一时鸦雀无声,但马上就有人试图开口辩解。

“不必多言……这不是你们一口咬定便能承诺的事情。须知道,你们是官、是吏、是贤达,也是豪强富户。而那两千顷地,有的是被我分给了修渠中卖了大力气的苦力,有的是给了太行山中招揽回的流民,还有的是给了因为修河而丢了原本田地的百姓……这些人在你们面前简直是予取予夺!”

“我知道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无外乎是嫌我多事,嫌我刻薄,嫌我苛待你们这些名族,嫌我都要走了还依旧为难你们……但是我得告诉你们,我此举实在是为了你们好!”

“暴秦带甲百万,却从陈胜吴广一群闾左、刑徒开始覆灭;王莽也是带甲百万,却也从赤眉、绿林开始身死族灭……这是巧合吗?!你们今日对国中平民、单家好一点,将来说不定就能因此免去灭族之祸!懂了吗?!”

“……”

“问你们话呢?”公孙珣用酒杯磕了磕面前的几案,面上始终分辨不出喜怒。“为什么不说话?”

“君侯的提点我们一定铭记在心。”邯郸氏的家主第一个反应过来,也是赶紧俯首。“请您……”

“你的‘铭记在心’只是记在嘴上,”不等其他人呼应,公孙珣却是突然冷笑嘲讽。“实际上心中早已经不耐烦……对不对?无知者无畏嘛!”

邯郸氏的家主只当是对方临走前还想要做点什么了断,当即吓得面无人『色』,只能赶紧避席跪拜谢罪:“君侯在上,当日甄度死前所言确实是污蔑攀咬,邯郸氏上下绝无半点对君侯的不敬!”

“我不是借题发挥,更不是针对你。”公孙珣继续冷笑言道。“我是说这里所有人……从魏公这种君子算起,到你这种人,其实全都是无知蠢货!我诚心诚意地提醒你们,你们却无半点自知之明!个个目光短浅,大祸临头却浑然不觉!”

众人面面相觑……你说要是指责自己道德,那还能争上两句,可指责智商,尤其是指责所有人的智商,那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尤其是还有什么大祸临头之类的话,听起来更是无稽,宛如醉话,更是让人难以应付。

索『性』不说!

“也罢,”公孙珣见状一声长叹,自斟自饮了一杯后却是终于停了醉话。“我也不跟你们解释了……只记住一条好了,我公孙珣此番入洛,八成还是要落在河北为官,离你们多半是不远的!霞堤是我政绩所在,你们谁敢擅动我的政绩,我便要谁立即好看!”

这番威胁,反倒是让本地豪强们多少有了几分安心……毕竟习惯了嘛!

“还有,我走后,公学中的资助会依旧如常,但蔡公为人迂腐,而且为人无定心,还望魏公能够妥善协助于他,好生守住这个公学。”

本来事不关己的蔡邕当即面『色』青红不定起来,但却又不敢当众跟喝了酒的公孙珣嚷嚷,再加上对方之前居然将整个宅院拱手相送,便只能掩面去喝闷酒了。

“请君侯放心。”魏松无奈跟着叹了口气,和别人不同,他对公孙珣的认可倒有八成来自于这个公学,听到对方如此郑重其事的交代下来,便是言语中有些对蔡伯喈不尊重的意思,那也只能昂然受了下来。“松自鲁国相任上下来以后,便已经绝了仕途之心,一心都只是办学而已,承蒙君侯赠下这座藏书阁,又办起了这座公学,那我后半生便已经没了别的想法,一心一意都在此处了!”

公孙珣微微颔首,复又扭头看向了赵平,引得后者一个哆嗦,也是赶紧避席相对。

然而,公孙珣看了此人半响却只是一句废话而已:“郎中令好自为之吧!”

“喏!”赵平依旧是郑重其事。

“也罢!”公孙珣环顾四周,实在是找不出还要交代的人,只觉得索然无味,便再度自斟自饮了一杯酒,然后就昂然起身。“诸位也都好自为之吧!”

说完,他居然不顾满院数百宾客,直接离开了筵席。

“君侯。”一出门,跟上来的娄圭便不由摇头。“何必花心思提点这些人呢?”

公孙珣摇头不语。

“君侯。”另一边的吕范倒是说了另外一件事。“褚燕也来了,看意思是想追随君侯换个地方,要不要见一下?”

“不见了,让他安心在董公仁手下做事。”公孙珣不以为意道。“但可以告诉他,若是董公仁真有对他不公的地方,那到时候无论是平原还是中山,都可以随时来找我!”

“那沮公祧又如何?”吕子衡继续追问道。

“他下定决心了吗?”公孙珣依然不以为意。

“是。”审配在旁赶紧『插』嘴道。“他说只要明公还在河北,就愿意继续追随……”

“不要『逼』迫人家。”公孙珣看了一眼审正南,依旧显得浑不在意。“让他随子衡留在邯郸,替我照顾家眷,然后等我去处定下来之后,或是随子衡一起来寻我,或是从容归家也无妨。”

“如此正好。”审配也是松了一口气。“两全其美。”

公孙珣不再多言,只是径直回到府中,歇息一夜。

第二日一早,他先将郡县中的印绶交与匆匆任命的郡丞、县丞,然后就汇合义从,整备马匹兵器,只留下吕范、沮宗看守邯郸城的家眷,便浩浩『荡』『荡』,出邯郸往南而去。

没办法……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公孙珣当然是想让褚燕、沮宗,乃至于董昭都跟他一起走。

但是,这种想法俨然并不现实。

董昭是孝廉出身,一任县长,此次功劳下来以后,很可能会立即转为县令,那便是朝廷命官,又怎么会弃官跟他走呢?

还有沮宗,沮宗倒不是不愿和公孙珣走,而是说他兄长沮授在外做县令,他本人便不好离家中父母太远,审配因为个人原因希望沮宗早定决心,早做承诺,但公孙珣却不能不为对方考虑难处。

再说了,也确实需要一个地头蛇协助者吕范留在邯郸,看护着已经怀了孕的赵芸等人在此等候消息。

至于说褚燕……这其实跟带走不带走无关,因为这是一个后手!

万一此番刘焉真的来了公文,但袭杀张角兄弟却出了差错,继而引出动『乱』!那褚燕这个在太行山厮混许久的山贼就有大用处了,带在身边反而浪费,放在襄国才是正途。

毕竟,真要说杀人,自己身边有磨刀霍霍的关羽,有韩当,有牵招,有魏越,有杨开,有两百骑兵……真不差褚燕这一个人。

而类似的处置其实还有王宪王道人,以及张晟……张晟自然不必说,但王道人这里却是和褚燕恰恰相反。毕竟,人家王道人与公孙珣并没有什么从属,他一个方外之人,来到邯郸也不过是为了暂时摆脱有意谋反的太平道而已。如果说他真有追随之人,那也只是向栩罢了。但是,公孙珣却看中此人曾与张角交往密切,知道张角情况,所以便强迫着人家随行,乃是要此人当向导的意思。

总之,种种安排不一而足。而趁着二月春风,众人也是终于离开了邯郸城,沿着大道往南从容而行。

然而,行不过十余里,未出邯郸境内,便有前出的哨骑突然折身回复。

“怎么说?”公孙珣蹙眉不止。

“回禀君候,前方有些许烟尘。”哨骑有些紧张言道。“韩统领带着牵统领先去查探了,他让您小心从事……”

“邺城邯郸之间?”骑在马上,握着缰绳的公孙珣闻言变『色』之余却也是难以理解……这即便是太平道有所埋伏,也不至于选在这种地方吧?

当然了,小心为上!实际上,随侍在一旁的关羽,干脆已经握紧了挂在马上那并不顺手的长槊。

“君侯!”不过,稍倾片刻韩当便呼啸而回,只不过脸上多了一块布做的类似于面罩一般的东西而已。“无妨,只是虚惊一场……前方路口处行人太多,有些阻塞了道路而已,我细细查看,真的只是寻常百姓。”

“原来如此,可你为何戴上口罩?”公孙珣释然之余也是不由好奇。

口罩,大概是公孙大娘众多‘发明’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了,公孙珣花重金养着的义从有着这样的装备当然也是正常……但即便如此,这玩意的普及率其实也依然不高,这是因为安利号影响地域外的人很难理解这玩意能够阻拦‘病气’。反倒是辽西、辽东包邮区那里,虽然依然难以理解,但秉承着对公孙大娘和安利号的信任,多少是从喝热水到戴口罩适应了不少东西。

“因为这些行人乃是从河南而来的,而河南不是正有时疫吗?”韩当瓮声瓮气的答道。“听这些人的意思,此番倒多是为了逃避时疫和流民才来河北暂避的。我也是有些担忧这些人里面谁会有病气。”

公孙珣恍惚间想起了曹『操』之前来信时说的那件事情,也是登时醒悟,看来,这场大疫终究是席卷到了黄河边上!那么小心无大错,他当即下令所有人戴上口罩,继续前行。

然而,绕过这波明显是大户人家逃避时疫的车队以后,再往前走,公孙珣一行人却发现道路是越来越难行了……因为这种自南往北逃避瘟疫的队伍变得越来越密集,而且所遇的队伍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渐渐的,大概是中午时分的时候,公孙珣和他的一众心腹们终于察觉到事情不对了,然后停止了艰难的前行。

“君侯,之前的那些人衣着都还干净,车马都还有秩序,可现在这些人……”虽然带着口罩,可依然能看的出来娄圭面『色』极为严肃。“俨然便是流民一般了。”

戴着一个黑『色』口罩的公孙珣驻马在路边,默然不语……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越往后,这些行人的衣着就越是简陋,面『色』就越是不堪,队伍中的车马行李也越来越少。而更可怕的是,这些行人看向公孙珣这两百多白马黑面的骑士时,他们的眼神也从畏惧变成了麻木!

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实际上,停下来细细观察的众人,此时心头已经渐渐升起一丝不妙的感觉来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公孙珣忽然扯下面罩,然后跳下马来,拦住了一个面『色』不佳,但衣着还算整齐的老者……更重要的是,此人居然拄着一个光秃秃的九节杖。

“老丈!”公孙珣下得马来,认真询问道。“你是太平道人吗?”

“见过贵人,我不是太平道人。”这老者明显有些神魂不定,不知道是行路疲惫还是如何,但所幸言语并无差错。“这九节杖乃是太平道人见我行路难,好心赠我扶着走路的。”

“那敢问老丈,你们这些人从何处来?”一旁的王道人忽然也是拉下口罩,然后跳下马来亮出九节杖。“河南的太平道人又要将你们带往何处去?我是北面的太平道人,不知道你们南边的事情,还请勿怪……”

“不怪不怪,我们往钜鹿去寻大贤良师的。”很显然,王宪的九节杖起到了奇效,这老者双目中几乎是瞬间泛起了一丝神采。“至于我们这些人的来历,也是从荆襄到中原,各地都有……全都有!”

对方突然打起精神,反而让公孙珣心头愈发觉得不妙起来:“河南的太平道为何要带你们去钜鹿寻大贤良师?是大贤良师有命令还是如何?”

“都有!”老者僵硬的面上『露』出了一副古怪的笑意。“先是荆襄大疫,然后天气转暖,连兖豫两州都跟着染了疫病,我动身时,我们陈国南边就已经跟着染了病,北面的百姓又惊又怕,只能指望符水,可偏偏南面的太平道人太少,治那些得了病的人都来不及,何况是我们这些没得病的人……结果后来就有太平道人召集我们说,若是能来河北找大贤良师,他一人做出的符水一次便可以让我们一千人用……我们也不想等死……七年前的大疫,我四个儿女便死了两个,这次不敢再等……”

“所以你们便抛家弃子跟着来了?”公孙珣又惊又怒。

“太平道管吃的,管喝的……沿途有挺多大户扶住。”老者勉力笑道。“锁了门,带着粮食钱财全家一起来的……不比在家等死好吗?而且还有人说,等到了大贤良师身边,便不会再有饥馁、欺压……”

“你们来了多少人?”公孙珣只觉得口干舌燥。

“不知道,过河的时候听人说有七八万……后面还有。”

公孙珣瞬间觉得头晕目眩起来。

“你四个儿女七年前死了两个……如今全家一起来河北寻大贤良师?”一旁一直没开口的娄子伯忽然出言询问道。“那你剩下两个子女和他们的家人呢?”

老者张了张嘴,却无半点声音发出,第二次才强笑道:“过河时失散了,失散了!我先渡的,他们在后面!还得去寻大贤良师,找到大贤良师,就有救了!”

说完,这位陈国来的老丈便径直拄着九节杖绕过了拦在前面的公孙珣等人,继续带着一丝古怪笑意往北而走。

公孙珣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因为眼前自南往北的人流还在不停地变大变密……而且行路之人也变得越来越麻木和落魄!

“有些不对劲!”娄子伯也觉得心头发闷。“若是照那老丈所言,流民应该并未失去粮食,还没变成饥民,而且还应该有太平道人沿途管理……可若如此,不该是如此情形才对?”

当然不对劲,这么多人迎面而来,却根本没多少喧哗之声,宛如行尸走肉,而且还根本没看到几个太平道人……这肯定不对劲!

“去问!”公孙珣忽然回头吩咐道。“都去问!”

眼见着自家君候发怒,一众义从纷纷散开,四处询问……总归是有清醒之人,所以很快众人就知道了事情始末。

原来,正如那个老丈所言,南方大疫有趁着春日卷向中原的趋势,面对时疫百姓惶恐之余几乎无能为力,于是张角便在河南大肆鼓动当地人在瘟疫到来之前去河北投奔于他……但事情一开始便出了差错!

“太平道以为,只有青壮才有力量来河北见他们的大贤良师。”牵招面『色』铁青着陈述道。“但不知道是百姓太过于惧怕瘟疫,还是这些太平道人夸大了南方的瘟疫,又或是觉得留在当地本就没有活路,结果弄得兖豫不少百姓变卖家财,拖家带口随着当地太平道人往河北而来……他们只以为到了钜鹿,见了大贤良师便能过上‘太平’日子!”

“在河南时,队伍还小,也都有太平道人管束,粮食、物件也都没用完。”杨开也是沉声讲述着自己听来的讯息。“但到了官渡后,却因为无法渡河而不得不停顿下来……队伍在几日间便大到难以控制,太平道支撑不下,陈留的官府也是严加防范,不许卖粮食给他们,流民无可奈何下只能强行渡河,结果……”

“结果如何?”

“结果越渡越『乱』,到了当日晚间,渡口更是踩踏生『乱』……据说当时死伤者便不下数千人!”

“……”众人齐齐想起了刚才那位老丈。

“所以,前面的人大多无差……可越后来的人,财货、粮食便越少。”娄圭勉力提醒道。“君侯,此时或许还行,可咱们再往南走,怕就是饥民而非流民了!”

公孙珣沉默无言。

“张角当杀!太平道当诛!”关羽双目睁开,却是愤恨难平,吓得那王道人一时手抖直接丢掉了手中的九节杖。

“此时反而已经杀不了了。”娄圭用几乎无奈的语气反驳道。“这些人俱是往钜鹿寻大贤良师的,咱们两百人如何去杀?!”

“这应当便是张角的计策了吗?!”审配咬牙言道。“彼辈早就有利用疫情从河南聚拢大股青壮到身边的意图,之前不过是可以与我周旋,拖延时间……”

公孙珣依旧默然无语,心头却已经难以自持。

这是张角的计策吗?

很明显,即便是张角的计策,那也是失败了吧?他求得是青壮,可现在呢?但是,单纯以应对自己和刘焉的谋划来说,这反而比纯粹有组织的青壮更有效吧?若只是有组织青壮,利用骑兵的速度依然可以回头一刀致命,可现在呢?

关云长说张角该杀,太平道……是该杀!但是,若是能在本地安居乐业,又有谁会把远在河北的‘大贤良师’视为人生的希望呢?仅仅是对瘟疫的恐慌就让他们抛下一切往此处而来吗?!

张角和太平道的行为很可笑,这些流民的行为也很可笑……但他公孙珣和刘焉更可笑!

不仅是针对张角的击杀谋划显得可笑,他公孙珣之前对赵国的担忧和安排更显得可笑!如果前面真的还有十余万流民,乃至于饥民滚滚而来,那跟钜鹿挨在一起的赵国乡野之间还能有什么东西剩下?

太行山会立即被盗匪填满!

新开垦的田地会立即被豪强们紧急修筑的坞堡所吞并!

那些刚刚获得了些许土地的本地百姓会争先恐后的去请求豪强大户们接纳他们为徒附,以求自保!

大量的流民也会优胜劣汰的被豪强们所吸收!

或许只有邯郸公学能继续存在下去?

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尽管张角只是单纯的为了造反而煽动这个煽动那个,可他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一股强大无匹的力量,数年后的某一日,这股力量会将一切秩序撕碎!

所谓黄巾起义……确实只是个一个野心家彻头彻尾的谋逆而已,两汉四百载,这种事情多如牛『毛』!但是,这次造反和这位野心勃勃的大贤良师却恰好出现在了一个历史节点上,使得这场阴谋谋逆在开始后迅速改变了『性』质,演化成了一场真正的起义!

老百姓真的已经绝望到只能相信一个宗教疯子的地步了!

自己之前把一切想的太美好了!该醒了!

“君侯!”审配面『色』严峻的来到公孙珣身侧。“请您决断!”

“决断什么?!”公孙珣没有带口罩,只是面无表情的翻身上马。“继续赶路……过邺城,转河内,去洛阳……咱们两百骑兵,难道还担心被饥民撕了不成!”

审配无言以对,只能翻身上马!

“君侯……”就在这时,那王宪王道人忽然拄着自己的九节杖面『色』苍白的开了口。“我不跟你走了……这里没有太平道人约束他们,会出事的,我认识路,也跟张角熟,我试着送他们去钜鹿!我不跟你走了!”

众人俱皆无言,便是刚才放言要杀张角的关云长都默不作声。

“去吧!”公孙珣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转身向南。

流民滚滚,铺天盖地,自南向北而来,离王道人越来越远的公孙珣握着缰绳的手都在颤抖,却只能强行压着各种心思,然后在一众心腹的簇拥之下,头也不回的带着两百义从逆流向南。

等到了邺城的时候,公孙珣大概可以肯定,确实应该有不下十万流民往钜鹿而去了。

而且,公孙珣也没有接到刘焉文书……实际上,后者惊慌失措,在流民从邺城外路过之时,数日间,他都躲在城门紧闭的邺城中不敢出声。

宛如一只缩头乌龟!

诗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是还差39k的分割线——————

“光和三年,春,大疫;二月,京兆地震,太尉刘宽罢;又,辽西太守赵苞拜光禄勋;又,公孙珣拜中山太守……十二月,上立何贵人为后,大赦天下,加何进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三辅决录》.赵歧

本卷完

ps:大家中秋快乐……这章昨晚上是有4k的,但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写完为好。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逆青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恰似寒光遇骄阳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都市极乐后后宫 欢迎来到BOSS队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她是剑修 蓝星之星际之旅 诛天之六界共生 快穿攻略之赚钱养反派 大神皇 艳福不浅 天才狂女 一婚到底,亿万老公宠妻无度 心魔种道 晓镜昏 大帝姬 地球第一剑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唐枭 血火河山 重生南非当警察 红楼之薛霸王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无敌天下内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玄宇宙 绿茵表演家 北宋诡事录 大秦:开局三千精甲复国称帝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回到大明当才子 捡个女帝当老婆 神仙门 
最近更新东方神话集 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 三国之杨家天下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宋歌声声慢 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 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 稗宋反骨仔 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寒门人杰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 以捕快之名 大奸臣当道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 锦书难托:乱世情殇 
覆汉 榴弹怕水 - 覆汉txt下载 - 覆汉最新章节 - 覆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