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初唐

扬镳

首页 >> 逍遥初唐 >> 逍遥初唐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调教女王 高危职业 青鸾乱 红楼春 北朝帝业 抗战之烽火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唐朝工科生 清末之雄霸天下 游戏民国 
逍遥初唐 扬镳 - 逍遥初唐全文阅读 - 逍遥初唐txt下载 - 逍遥初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72章 帝王之术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李世民笔走龙蛇,喷得正开心,头也没抬,答道:“要几个人罢了,朕还能不答应他么?”

“陛下。”长孙无忌便要张口,但不知想到了什么,又犹豫了,踟蹰了一会儿,低头继续看奏折,并没有再发表什么意见。

李世民写完了信,递给高公公让他趁着宫门落锁之前送出去,再看向长孙无忌时,眼神中透露着满意的神色。

这是他想要看到的情景,也是他一直压着长孙无忌的缘由。

李世民是帝王,帝王之术的要义,乃是控制与平衡。所谓控制,是为君者控制臣子,而不是臣子控制君王。但当臣子的权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势必会冒犯到皇权。恃宠而骄,持功自傲都是这样。无论是怎样的出发点,自私或者是忠心,臣以某种条件要挟君王,在君王看来,都是不能接受的。

所谓乾纲独断的意思,是天下唯我独尊。为臣者,当守本分。

长孙无忌的私心与忠心,李世民心中有数。他针对李牧,李世民不生气,但他不能接受长孙无忌仗着自己的身份与功劳,强迫他做选择。以前长孙无忌没有这个分寸,让他非常恼火,现在他已经明白了。

“辅机,你也歇了够久了,吏部的事务堆积如山,不可再懈怠了。”

长孙无忌正提笔写字,听到这话,手腕抖了一下,墨汁滴落在纸张上,飞溅了一小块儿。长孙无忌把笔搁下,起身施礼,道:“陛下,臣还需养病,吏部的事情,还请陛下另选贤才吧。臣愿像现在这样继续为陛下分忧,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朝堂上的事情,臣实在是不想牵扯了——”

停顿了一下,长孙无忌又道:“皇后也是这个意思,前几日,她还差人送了家书。”

李世民走过来,把长孙无忌搀扶起来,道;“辅机啊,你我之间,何必说这种置气的话。朝堂之上,朕真正信赖之人能有几个?吏部为六部之首,掌百官升迁调度,朕又怎能放心交给他人?你与朕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你当知晓,在朕心里,你便如同朕的兄弟一般。有什么委屈,是不能过去的?”

长孙无忌听到‘兄弟’二字,饶是他心中明白,最是无情帝王家,做皇帝的兄弟,未必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听到这话,心中还是无限感动,但是想到自己亲妹妹的态度,又涌起无限的酸涩,再次躬身道:“陛下,皇后那边……”

“朕去说,你不必理会。”李世民大手一挥,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他拉着长孙无忌坐下,道:“李牧,朕不能不用。这小子是个混不吝,留在朝堂里,也是个祸害,所以朕把他丢到洛阳去了。往后长安这边就清静了,以前什么样,以后还是什么样,咱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长孙无忌听懂李世民的意思了,他是想说,朝廷这边一切照旧,李牧那边让他自成一派。但这自成一派,绝不是让他自生自灭,那句‘不能不用’,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长孙无忌试探问道:“陛下,那以后李牧那边的官员任免,吏部还要留档么?”

“用不着,李牧那边的事情,朕都亲自处理。省得他搅闹你们,不得安宁。”

长孙无忌躬身:“臣明白了。”

长孙无忌心中一叹,事情还是像他不想看到的局面发展了。李世民把李牧扔到洛阳,说得好听,怕他搅闹朝堂。但换个角度想,这不是纵容又是什么?吏部是大唐的吏部,管着整个国家的官吏升迁调度,却管不到李牧那边,这不就等于承认,李牧已经独立于朝廷之外,他的洛阳城,已成了国中之国么?

长孙无忌真是想不明白,李牧何德何能,可以得到李世民如此恩宠。

“转过年,朕打算到洛阳住几个月。”李世民拿起一个奏折看,随口说道。长孙无忌听到这话却是大惊,他想到一个极可怕的可能性,莫不是陛下把李牧派到洛阳去,是想为迁都做准备的?他们俩密谋的事情,是迁都?

这可不是小事!从来都不是小事!

当初突厥人打来,李建成说要迁都放弃长安城,并不完全是李建成胆小不敢与突厥人一战。李建成也是平定过山东群雄的豪杰,战场上打过仗的,虽然他的军功没有李世民显着,但他作为世子,后来的太子,本就是不该冲锋陷阵的,这并不能成为诟病他的把柄。当时他要迁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迁都到洛阳之后,他可与山东士族联系更为紧密,让他的太子之位更加的稳固。

李世民虽在洛阳开府,但洛阳城,一直都是李建成的势力。起兵之前,他就在洛阳城经营多年,拥有庞大势力,收服了卢小姐之后,洛阳城从上到下,全部都被他掌控在手里。这也是为何李建成死后,卢小姐会把洛阳城当成继嗣堂的大本营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卢小姐面对李牧的时候,半点也不紧张担忧的原因。洛阳城上上下下,与继嗣堂,与李建成牵扯甚密,早已脱不开干系。李世民当年在洛阳的时候,就处处掣肘,李牧小小年纪,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在卢小姐的眼中,并没有把李牧当成是对手,只是一个还不错的年轻人,超过一般世家的俊彦,但也就如此了。卢小姐对李牧的关心,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王鸥和他的关系,若没有这层关系,她未必会浪费这么多精力在他身上。

而李世民当年极力劝谏,留在长安城,和李建成的想法如出一辙。

李世民虽在洛阳城开府,但他的根基,实际上是在长安城的。所谓秦王府旧将,多出身陇右。手下的百战精兵,也都是陇西、关中子弟,因此,长安城才是他的根基。他所想有所作为,只能依靠这些人,留在长安城,保全他们的利益与根基,如此这些人才能为他所用。

而李渊故意把兄弟俩调换‘大本营’,也是一种帝王平衡之术,想法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就是实践的时候出了点问题罢了。

长孙氏的根基,也在长安。若李世民迁都,百官势必也得跟着过去。在洛阳城,长孙氏只有一个宅子,上上下下根基全无。可以这样说,到了洛阳,两个长孙氏捆在一起,都不一定有博陵崔氏的一半儿。这不是他做吏部尚书,或者他是皇帝的大舅子,就能够弥补的差距。说到底,长孙氏不是他长孙无忌一个人,这个家族,上百号人,靠的可不是他做尚书的俸禄。家族的产业,根基都在长安,真到了洛阳,从谁的口里抢吃食,谁能乐意?

长孙无忌想到可能的后果,也顾不得委婉了,急忙问道:“陛下可是打算迁都?”

李世民并不意外长孙无忌有此一问,道:“迁都,朕没有想过。但朕欲效仿前朝,在洛阳设陪都,行两京制。只是目前时机还不到,得看李牧这一年做得如何了。”

李世民笑了笑,道:“他能做得好,自然好。他若做的不好,也不影响什么。朕明年去洛阳时,让太子监国,你来辅佐他。正好明年他也该行冠礼了,到了该历练历练的时候了。”

听到这些话,长孙无忌的心才放下。到了一声‘诺’,又坐了下来。

李世民这几句话,传达出的意思不少。

首先,可以解除心头忧虑的是,李世民没有打算迁都。也就是说,长孙氏的根基不会动摇,不用去洛阳跟那些门阀抢吃食了。再就是他头一次从李世民嘴里听说,他欲效仿前朝,行两京制。

两京制并不新鲜,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要比单一都城的时间更长。炎帝都陈,而别营曲阜,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别置逐鹿。夏朝大禹都阳城,而别都安邑。商朝前期有三亳,后期都城殷。西周初年设立雒邑,又设成周为都城,监视殷商旧民。

战国时期,燕国在武阳设下都,赵国在易阳设立信都,魏国以邺为陪都,齐国有五都。秦和西汉京师在长安,在洛阳设置南北宫,新莽以长安为新室西都,洛阳为新室东都。追溯起来,几乎每个朝代都施行过。哪怕是千年之后,到了明朝,也有南北两套朝廷,还是两京制。

之所以历朝历代都施行两京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方便控制庞大的国土。古时交通不便,所以才有‘天高皇帝远’的话。而设置陪都,则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陪都能补充首都的缺失,起到呼应、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洛阳的地理和战略位置都十分重要,历朝历代,都是陪都的不二之选。

李世民不想迁都的情况下,设两京制,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而太子监国,更是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传得沸沸扬扬的易储之事是谣言,至少在此时此刻,李世民是没有动易储之念的。

长孙无忌忽然面色一变,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之前他与李泰相见,旁敲侧击地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也不知这些话传没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

长孙无忌心中惴惴,又不敢开口问,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

快到了要安寝的时候,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分开。李世民要去长孙皇后处为长孙无忌说情,所以今晚他要歇在立政殿。李世民不在,长孙无忌当然不能睡在太极宫,但他也不用担心,自有偏殿给他住。长孙无忌经常留宿宫中,早就有安排,有小太监伺候着。

李世民往立政殿走,高公公跟在他身后。李世民忽然开口,道:“高干,今日辅机的样子,你瞧见了么?”

李世民经常会没头没脑地问几句话,高公公已经习惯了。他也明白,李世民不是为了问他的意见,只是想要有个人给他接话,他该怎么决定,并不会因接话这个人说什么而有改变。

高公公熟知李世民的脾气,也懂怎么接这话,道:“老奴瞧见了,却不知陛下说的是哪种样子?”

“你说辅机到底明白朕的意思没有?”

高公公知道李世民的话没说完,所以这句话他没接。

“帝王之术,讲究平衡。之前辅机一家独大,朝中无有与之比肩者。直到李牧出现,立下越来越大的功劳。这种平衡才维系起来,朕需要李牧平衡辅机,也需要辅机来制衡李牧。就像朕需要勋贵平衡门阀,也需要门阀平衡勋贵。贵族和寒门也是如此,天下若是失去了平衡,便会生事。”停顿了一下,李世民问道:“高干,你觉得朕说得对吗?”

“陛下英明,老奴听不太懂,但老奴觉着,陛下说得有理。”

李世民哈哈大笑:“朕与你说这些作甚,说些你管的事儿,上次李牧说起的,想让东厂选几个本分可靠的太监,到各矿上监察的事情,你有合适的人选了么?”

“啊,正要禀告陛下,名单已经备好了。”说罢,高公公从袖子里抽出一张叠好的纸,他是太监,没有资格用奏折,只能是写在纸上。这份名单,是他斟酌许久才准备的。里头不是他的干儿子,就是他的干孙子。太监贪财是天性,但宫外头有没有家人,又是两说。有家人的,为了让家人过好日子,多少都更贪婪些。而高公公为了不出纰漏,选的都是宫外没家人的太监,他们无根无后,无牵无挂,贪财更惜命,相对来说要更加妥当些。

名单早就准备好了,一直没拿出来,是猜不透李世民的心思,万一他没放在心上,而自己追问了,必然会引起反感。所以高公公只是带在身上,等着李世民问起。

为了让李世民了解这些人,高公公仔细做了备注,太监们在哪个宫里头伺候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情,写的十分详尽,相当于是一份履历了。李世民扫了一眼,又递给高公公,道:“让他们准备着吧,这几日朕会在朝议提起,若百官没有太大的异议,就这么办吧。”

“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人生: 逆战狂兵 在仙侠世界拍电影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君炎 花落枝低烟入楼 男欢女爱 爱情逃兵 乾隆后宫之令妃传 豪门叛妻 一拳崩碎山河,你说他只会种田? 重生之黑暗系商女 漫游五界 田园医女娉婷传 保护我方族长 超刺激异能暗杀 我家沈少爷第一凶 良缘美田 白武男之异世界冒险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妃本佳人 汉逆之吕布新传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三国之一马平川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大宋必须浪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最近更新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 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 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 乱世:整活小砖家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大谋谋天下 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 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大胤商枭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哈哈哈,大明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逍遥初唐 扬镳 - 逍遥初唐txt下载 - 逍遥初唐最新章节 - 逍遥初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