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天煌贵胄

首页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四季锦 青鸾乱 北朝帝业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日月风华 医统江山 三国之袁氏天下 游戏民国 春秋我为王 明天下 
回到明朝当暴君 天煌贵胄 -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 -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零四章 就依皇后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彼其娘之,以洪承畴为首的大明铁道部,疯了!

这些渣渣们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在黄河底下挖隧道?你们咋不说从登莱修一条隧道直接挖到金州或者朝鲜去呢?

大明眼下是开挂了没错,可是这自己这个挂在穿越的时候,他就没充值啊!

指望着现在这技术修一条地底隧道,那他娘的得花多少时间?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真要是像他们说的那么搞,还不如直接几年换一次桥墩子来得实惠靠谱呢!

尤其是这种地下的隧道,一旦发生垮塌,又正好赶上一列火车在经过……

到时候想挖都挖不出来!

摆了摆手之后,崇祯皇帝干脆道:“此议暂缓吧,贸然通过海底开挖隧道,一旦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谁都背不起来。”

洪承畴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

刚刚在提出来这个意见之后,洪承畴就发现自己犯傻了——真要是这玩意塌了,那后果就不是自己能抗下来的,就算是崇祯皇帝这位爷,也未必能抗的住。

洪承畴也知道自己着急了,被黄河两岸通火车这事儿搞的自己精神有些紧张,这才冒冒失失的提出了这么个建议。

算了算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合计一下怎么修桥来得更靠谱一些。

崇祯皇帝瞧着洪承畴的样子有些好笑,便开口道:“这桥墩的事情,等回头有时间了,咱们一起去皇家学院那边找墨铧一起研究下,看看到底怎么样才更好一些。”

洪承畴躬身道:“是,微臣回去之后,也命人整理一下这些实验的相关数据,一并带去皇家学院之中以为参考。”

在铁道部跟皇家学院的科研实力对比上面,洪承畴也知道自己并不占优势,反而是皇家学院那边更牛逼一些,自己这边得到的数据拿过去,对于皇家学院来说可能会有点儿用处。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之后,便算是将这个话题揭了过去,转而开口道:“前面的事情都说完了,也是眼下就能办的事儿。

但是还有一件事情,却是眼下没办法办到的,或者说,短时间内是看不到什么效果的,朕想与众位爱卿商议一下。”

温体仁躬身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还是官员之事,想必自崇祯十二年起,房爱卿就在不断的埋怨朕吧?”

房壮丽的脸上已经满是褶子,似乎随便一动就能挤死个蚊子,虽然冬天也没什么蚊子能让他挤着玩。

听到崇祯皇帝的玩笑话之后,房壮丽便欠身道:“陛下若是现在让老臣挑几十个县令出来,老臣也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崇祯皇帝笑道:“所以,朕也没有提出这个要求不是?

但是话又说了回来,朝堂上的诸位爱卿,有些年纪也不少了,很多人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朕也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操劳。

但是朕又有什么办法?这恩科开了一次又一次,哪怕是现在定到了两年一次的贡试,却依旧不够用,朕为之奈何?

如今海外之地又是数千里之广,需要的官员数量也是多不胜数,朕又上哪里去找这许多的官员出来?”

按照大明的制度,一个县,需要一个正七品的县令,一个不入流的典史,一个正八品的县丞,一个正九品的主簿。

其中,县令和县丞、主簿,属于文职系统,典史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理论上来说属于武职系统,但是在县里没有县丞和主簿的时候,典史就得兼任。

在这种情况下,典史这个职务也就成了吏部铨选、皇帝签批的“朝廷命官”。

崇祯皇帝当初脑子一热,为了给退伍的老兵寻个出路,曲史这个职务又被改成了县尉,属于正八品的武职,归了五军都督府。

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可以抽调出来的县丞和主簿又得重新设置,然后分别任命。

因为朝堂上不可能接受曲史兼任县丞和主簿却归五军都督府管辖这个局面——啥事儿都让县尉干了,还要县令干什么?

就崇祯皇帝本身来说,也不可能接受这样儿的局面——分权,互相制衡才是王道,一人独揽县中大权纯属于找麻烦。

只是这么一平,一个县里面除了县尉一职以外,剩下的县令、县丞、主簿就是三个人,就算是莫卧儿那边把一个县的面积划的再大一些,也得划出来几百个县,需要的官员数量直接就上千了。

被崇祯皇帝宰过一波,又外调出去大量的官员之后,整个大明现在一时半会儿的还真就凑不齐上千的官员。

除非把国子监的学生都外放为官,然后崇祯皇帝再开一次恩科,直接将录取人数定在一千,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这一千多人还是得经过学习,否则到了地方上,一样容易出现问题,搞出乱子,或者过于依赖师爷——偏偏崇祯皇帝又不喜欢师爷这种角色的存在。

房壮丽也好,温体仁等一众朝堂大佬也罢,对此都是心知肚明,却根本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真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除非是等到崇祯二十五年以后,被崇祯皇帝恢复的社学里面的学子那一批成长起来,科举的人数大大增加之后才有可能。

问题是,这种事情能拖到崇祯二十五的去?

沉默了半晌之后,房壮丽才欠身道:“陛下,不若从我大明现有的县丞之中择其优者外放为县令,再从国子监中择其优者为县丞?”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便是将国子监所有生员尽数补录为县丞,又能解决多少空缺?还有本身便缺少的那些县丞呢?”

听到现在,房壮丽和温体仁等人也算是弄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思。

说白了,崇祯皇帝就是打算把“吏”变为“官”。

与县令、县丞等朝廷命官不同,吏,实际上是由县令来征辟的,身份其实是民,薪水也不是由国家支付,而是由县令自己掏腰包。

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他们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员”,其身份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区别。

只不过更夫、捕快、狱卒或服劳役,或服兵役,胥吏则提供知识***而已——因此胥吏地位极低,常被呼为“狗吏”。

此外,还有一条规定,就是胥吏不能当御史,也不能考进士,等于是彻底没有了上升空间,只能在县一级的单位里面做“专业人才”。

如果单单只是承认这些吏为国库雇佣,并且由朝廷支付薪水,那倒是没任何的问题,反正国库有的是银子。

但是把这些人变成了朝廷命官之后,就意味着想要当官除了科举之外,又出现了另外一条途径——从吏变成官。

如此一来,十年寒窗的意义是什么?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说的便是科举之后便可以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美女也同样不缺了。

让这些科举不中的吏,享受到跟正统科举上来的士子们同样的待遇,大家伙儿的心里,不平衡。

尽管心中跟吃了苍蝇一般的难受,房壮丽还是开口道:“我大明尚有胥吏千万,可以为县丞、主簿。”

房壮丽的话刚刚说完,孟绍虞就把话头接了过去:“陛下,胥吏毕竟出身草莽,有许多皆是屡试不第之辈,若以之为县丞、主簿,只怕这些人会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崇祯皇帝呵呵笑了笑,开口道:“那孟爱卿可有甚么好的办法?”

孟绍虞顿时就哑火了。

这他娘的还好好的说着话呢,您老人家干脆就掀桌子?这臭毛病已经十多年了,您就不改改?

尽管蛋疼无比,孟绍虞还是欠身拱手道:“依臣之见,倒不如从这些积年老吏之中择其优者,外放至琉球、安南、莫卧儿等地。

若是其京察之中表现尚可,便可以考虑调回大明,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好的出路,若是这些人连京察都过不了,那还是留在我大明之外的好。”

孟绍虞的意思很简单,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人渣,就算是矮子里面挑大个儿,挑出来那么几个勉强好一点儿的,也应该扔到大明之外,让他们先用蛮夷练练手,学习一下怎么当县令。

如果真有什么可造之材,就把他们弄回大明来,给他们个机会,要不然的话,还是让他们云祸害蛮子们吧,别回来祸害大明的百姓。

崇祯皇帝想了想,便开口道:“也好。回头吏部并礼部,看着是不是可以开两场特殊的恩科。

其中一场恩科只针对县丞和主簿,不考八股文章,只考如何治理百姓,如何发展好一个县,从其中择其优者为县令。

至于另外一场,便是考校这些积年胥吏,察看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本事升为一县县丞或主簿,择其忧者补缺。”

孟绍虞和房壮丽一起躬身应了,却又接着道:“陛下,这些胥吏一旦升任了县丞、主簿,以后是否可以参与科举?是否可以再升官?”

崇祯皇帝笑道:“既然已经做了县丞、主簿,那便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是否升迁,便当由京察考核说了算。”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孟绍虞心里便长舒了一口气。

这些人升官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京察是那么好过的?

而且崇祯皇帝没有说明这些人能不能再考进士,那就是默认不能考,同样也没办法升迁御史,那就让他们慢慢熬吧。

崇祯皇帝心中也算是长舒了一口气。

借着这一次缺少大量官员的机会,给了胥吏们一个机会,并且开创性的玩出了恩科举才这么个套路,其实就跟后世的公务猿考试差不多的意思。

一旦打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再想要堵死,就会变得困难无比——最先通过恩科进入到朝廷命官行列的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后辈的利益,自然就会选择让恩科继续下去。

甚至于朝堂之上那些子侄不争气,科举无望的大佬们,为了自家子侄有出仕的机会,也会在背后推动此事,让这次的恩科在以后变成常例。

而国子监的生员们,还有通过了贡试的进士们,哪怕是在内阁和八部里面行走学习过半年,跟这些积年老吏比起来,其实也不占优势。

因为做地方官,不是看谁的文笔好,不是看谁的八股文章做的漂亮,而是看谁更会做官,谁更会治理地方。

这些是积年老吏的优势,却是生员和进士们的劣势。

等到整个大明习惯了从积年老吏之中选拔官员之后,下一步的国子监改革便可以开始启动了。

崇祯皇帝一直认为国子监现在就是浪费,起码形成了很大的知识浪费——明明可以成为大明第一综合性大学的机构,偏偏立致于培养官员,搞出来一堆堆的书呆子,这不是浪费是什么?

解决了官员,黄河大桥的修建,让百姓出门做工的问题之后,一场会议便算是散了场,洪承畴回去准备铁道部做实验搜集来的资料,崇祯皇帝则是跑回了后宫之中去陪老婆孩子。

没办法,当皇帝就是这么的辛苦,一边要处理朝堂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一边还要安抚好后宫,照顾好自己的大小老婆。

尤其是周皇后联合起来袁贵妃和宜妃等人一起逼宫,要求崇祯皇帝再选秀女。

崇祯皇帝都快被气疯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自己都三十岁了,现在再选一批十六七岁的小丫头进宫当小老婆?等以后是不是还得有什么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桥段上演?

朕哪儿来的那么多时间?不知道朕一心为了大明这个国家忙活,没时间享乐么?

烦闷无比的崇祯皇帝干脆挥了挥手:“罢了罢了,皇后既为六宫之主,这后宫之事便是皇后说了算,以后休要拿来烦朕。”

周皇后笑吟吟的应了之后,又接着道:“还有一事,倒还需要陛下点头才是。”

崇祯皇帝道:“什么事?”

周皇后道:“宜妃先前产下皇三子慈熠,理应晋为贵妃,却还需要陛下同意才是。”

崇祯皇帝望了一眼抱着老三朱慈熠,面上不显,眼中却带着一丝期盼的宜妃,便点头道:“就依皇后吧。”

大老婆张罗着帮忙找小老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居然失传,让崇祯皇帝忍不住心疼后世的男同胞们一秒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被迫脑补百分百 恰似寒光遇骄阳 后福 完美隐婚,律师老公不太坏 打灯人的故事3 我的万能天使 工业造大明 娱乐圈之影后撩人 霍尔特人 良缘美田 花落枝低烟入楼 鬼夫撩妻太忙 超刺激异能暗杀 田园医女娉婷传 重生之僵尸千金 你回来呐【快穿】 花都太子 快穿之男神一路追寻 白话三侠五义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唐晟春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北宋诡事录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大宋必须浪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最近更新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 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 乱世帝匪 大唐仵作笔记 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 权香枭婿 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 明1914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乾贵公子 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太子无敌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汴京风云录 那年那景那些人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回到明朝当暴君 天煌贵胄 - 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 -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