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基建录

墨染此世

首页 >> 大明基建录 >> 大明基建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亿万盛宠只为你 男儿行 江山美色 民国投机者 富贵小丫鬟 将军好凶猛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大明基建录 墨染此世 - 大明基建录全文阅读 - 大明基建录txt下载 - 大明基建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2章 万物互联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帕米尔高原的风,裹着朱棣病逝的哀讯,翻山越岭扑进南京城时,正值暮春。那消息不像寻常讣告,倒像一口沉在云海深处的古钟,敲得整个帝国心脏都发颤 —— 乾清宫的琉璃瓦映着残阳,连檐角的铜铃都失了往日脆响。

朱允炆给了这位叔父最高的体面:追封 “辽忠武王”,灵位配享太庙,连祭文里都没提半句当年的兵戈相向。可当他站在太庙的香雾里,看着朱棣的牌位与历代先帝并列时,胸口仍堵着一股说不出的怅惘。不是恨,也不是惋惜,是一种对 “人” 在历史里太渺小的无力 —— 英雄再叱咤,终抵不过生死;帝国再辽阔,一道军情从边疆传到京城,仍要耗上十几天。

“陛下,墨衡大人与格物书院的几位先生在殿外候着。” 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朱允炆转过身,指尖还沾着香灰。他忽然想起去年北境急报,鞑靼袭扰大同,消息送抵时,战机已过了三日 —— 就是这份 “时间追不上疆域” 的紧迫感,让他这些日子总催着格物书院的电磁研究。此刻听到墨衡等人来,他眼底的怅惘淡了些,多了几分焦灼的期待:“让他们进来。”

御书房的案几上,早没了往日堆积的奏章,取而代之的是一叠叠画满线条的图纸,还有几件透着 “古怪” 的物件:一根缠着密密麻麻铜线的铁芯,像裹了层蛛网;三个粗陶罐里装着琥珀色液体,封口处塞着铜片,隐隐有细泡往上冒;最惹眼的是个木匣,里面藏着片薄如蝉翼的簧片,旁边还连着个带按键的木柄。

墨衡是第一个进来的,他刚跨进门,朱允炆就注意到他的模样 —— 眼窝泛着青黑,下巴上冒出了胡茬,官袍的袖口还沾着点点铜绿,可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揣着两团烧得正旺的炭火。

“陛下!” 墨衡往前迈了两步,声音都带着颤,却不是累的,是激动,“您早年提的‘电磁感应’‘电路’‘编码’,我们…… 我们真做出来了!”

他身后跟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身青布儒衫,袖口磨得发毛,却腰杆挺得笔直 —— 是格物书院电磁学研究所的主持沈继宗。这人是墨衡去年亲自挑的,据说能对着一堆铜线圈琢磨三天三夜,连饭都忘了吃。此刻沈继宗手里攥着张纸,指节都泛了白,他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指着木匣里的簧片:“陛下,此物暂名‘电报机’。您看,这铁芯缠了铜线,通上陶罐里的‘电’,就会生磁力,能吸动这簧片,发出‘咔嗒’声。我们控制电流通断的长短,就能造出不同信号 —— 短声是‘点’,长声是‘划’。”

他把手里的纸递过去,纸上画满了 “?” 和 “—” 的组合,旁边标着汉字。“这是‘电码表’,每个字都对应一组点划。比如‘大明’二字,‘大’是‘?— —’,‘明’是‘?—?— ——’。”

朱允炆接过纸,指尖拂过那些陌生的符号,心脏猛地跳了一下。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清楚这 “咔嗒” 声意味着什么 —— 这不是普通的声响,是能刺破中世纪通信迷雾的第一道光,是能把 “千里” 缩成 “一瞬” 的钥匙。

他抬眼时,眼底已没了半分怅惘,只剩按捺不住的期待:“演给朕看。”

演示的地方选在御书房外的偏殿,殿外的廊下,两条裹着浸油丝绸的铜线被工匠们拉得笔直,一头连着沈继宗手里的电报机,另一头连在二十步外的木桌上 —— 那桌上也摆着台一模一样的机器,旁边站着沈继宗的弟子,手里捧着电码表和纸笔。

偏殿里静得可怕,连窗外的鸟叫都停了。沈继宗深吸一口气,手指按在按键上。他先顿了顿,像是在确认每个步骤,然后缓缓按下 ——

“咔嗒 ——”

长声未落,二十步外的机器突然也响了一声,那簧片弹起的声音清晰得像在耳边。紧接着,沈继宗的手指快了起来:“咔嗒…… 咔嗒咔嗒…… 咔嗒 ——”

声音不算大,却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下敲在每个人的心尖上。墨衡站在旁边,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连呼吸都放轻了;几个跟着来的老学者,原本还带着几分怀疑,此刻都凑到窗边,眼睛死死盯着那两条铜线,像是想看出 “电” 长什么样;朱允炆没动,只是目光锁在二十步外的弟子身上 —— 那弟子正低着头,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画着,时而停一下,侧耳听着,再继续画。

不过十几个呼吸的功夫,沈继宗停了手。偏殿里的 “咔嗒” 声一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那弟子身上。

弟子攥着纸,手微微抖着,快步走到朱允炆面前,把纸递上去时,声音都发颤:“陛、陛下,译出来了。”

朱允炆低头看去,纸上只有两个字,墨迹还没干,却力透纸背 ——

“陛下”

刹那间,偏殿里落针可闻。紧接着,不知是谁先倒抽了一口冷气,然后惊呼声就压不住了:“真传过去了!二十步!没用人跑!”“这是…… 这是仙术吧?” 老学者里有个头发花白的,伸手去摸铜线,被墨衡一把拉住,却还是激动得眼眶发红。

墨衡转过头,看向朱允炆,眼底的光更亮了:“陛下,成了!”

朱允炆看着那两个字,长长地吐了口气。他仿佛能看到一道无形的线,顺着铜线蔓延开,把两个原本隔绝的点连在了一起 —— 这不是仙术,是格物的力量,是能改变帝国命运的力量。

他突然笑了,声音掷地有声:“好!好!好!” 连说三个 “好”,然后看向沈继宗,“此物之利,胜过十万雄兵,赛过百座金山!就叫‘大明迅电系统’!沈卿,你为首功,赏黄金百两,赐‘格物伯’虚衔;所有参与的学者、工匠,各升一级,赏银五十两!”

这话一出,偏殿里的欢呼声更响了。沈继宗 “扑通” 一声跪下,磕了个响头:“臣谢陛下!臣定当竭尽所能,让迅电系统传遍大明!”

皇帝的赏赐像一剂强心针,扎进了格物书院。接下来的几个月,南京城里多了些奇怪的景象:工匠们背着浸油的丝绸和铜线,在街巷里穿梭;沈继宗和弟子们天天泡在研究所,有时连饭都忘了吃,桌上的电码表改了一版又一版;墨衡则忙着协调工部,调运最好的木材和铜料,给电报机做外壳。

最初的实验线路,是从皇城连到格物书院,不过三里地,却出了不少岔子。刚架好的铜线,下了场雨就断了信号 —— 原来是丝绸的绝缘性不够,雨水渗进去,把电导走了。工匠们琢磨了三天,把丝绸换成了涂了蜡的麻布,再裹上一层铅皮,才算解决了问题。还有电码,一开始每个字要五组点划,译起来太慢,沈继宗和墨衡对着常用字表熬了两夜,把 “朕”“臣”“军”“粮” 这些常用字改成了三组点划,速度快了一半。

那 “咔嗒” 声,从最初的时断时续,渐渐变得稳定而清脆,像初春的雨,敲在书院的屋檐上,也敲在朱允炆的心里。

建文十年春,检验的日子到了。这次不是小打小闹的演示,是真刀真枪的实战 —— 朱允炆要通过电报,调运长江码头的漕粮。

乾清宫的暖阁里,摆着一台新做的电报机,木壳上镶嵌着螺钿,刻着缠枝莲纹,比之前的粗糙模型精致了不知多少。沈继宗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份拟好的指令:“陛下,指令是‘调漕粮三千石,明日午时运抵朝阳门粮仓’。”

朱允炆点头:“发报。”

沈继宗按下按键,“咔嗒” 声在暖阁里响起,节奏均匀,没有半分迟疑。不过片刻,他松开手:“陛下,发完了。”

暖阁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春风吹着窗纱,沙沙作响。朱允炆端着茶,却没喝,目光落在电报机上 —— 他在等,等那个验证的消息。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通政司的官员捧着公文,几乎是跑着进来的,喘着气说:“陛下!漕运衙门的公文到了!是快马送回来的!”

朱允炆接过公文,展开一看,上面的字和他刚发的指令一模一样,连标点都没差。他还没说话,旁边的电报机突然 “咔嗒” 响了起来 —— 是漕运总督的回电。

沈继宗飞快地记录、翻译,然后递上纸:“陛下,总督回电:‘臣,遵旨。’”

两份文书,一份是快马跑了半个时辰送来的,一份是电报瞬间传到的,此刻并排放在桌上,像一道鲜明的对比。朱允炆看着它们,脸上露出了真正舒心的笑 —— 他仿佛看到,帝国那原本像老牛拉车一样缓慢的信息网络,正在被这无形的电流激活,变得轻快而有力。

“拟旨!” 朱允炆放下茶盏,声音里满是决断,“成立‘帝国迅电总局’,直属通政司,沈继宗任总办。即刻起,规划全国电报网络,以南京为核心,连南北两京、十三省首府、各大军塞、重要港口。工期,三年!”

这道旨意传出去,朝堂里炸了锅。那些知道电报厉害的官员,个个心惊 —— 以前边疆送军情,最快也要七八天,现在一天就能到;地方报灾情,再也不用等快马跑断腿。皇帝的意志,能瞬间抵达帝国的每个角落;中央对地方的掌控,会比任何时候都强。

没人再觉得这 “咔嗒” 声是小玩意儿了 —— 它是能攥住帝国血脉的手。

迅电总局的牌子挂出去那天,沈继宗没去赴任,反而躲回了格物书院的实验室。他的桌上,摆着一张新的图纸,上面画着一个带线圈的铜球,旁边写着两个字:“无线”。

这是朱允炆之前跟他提过的 —— 不用铜线,靠 “电磁波” 传递信号。可这玩意儿比电报机难多了,沈继宗和弟子们试了十几次,每次通电,线圈都会烧起来,有时还会冒出火花,把实验室的桌子烧出个洞。

有一次,线圈又烧了,黑色的烟裹着焦糊味飘满了屋子。弟子们都垂着头,没人说话 ——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五次失败了。沈继宗捡起烧黑的线圈,手指被烫了一下,他却没松手,看着线圈上的铜丝,轻声说:“再试一次。这次把线圈的匝数减一半,电流调小些。”

弟子们愣了一下,然后立刻动了起来 —— 他们知道,沈继宗不放弃,他们就不能放弃。那盏实验室的油灯,夜夜亮到三更,映着满墙的公式和图纸,也映着一群人追逐 “无线” 微光的身影。

与此同时,全国的电报网络也动了起来。工匠们分成十几队,带着铜线和设备,往南北两京、各省首府去。最先竣工的,是南京到苏州的线路 —— 不过二百里地,却意义非凡。

通车那天,苏州码头挤满了人,南京的朝阳门也围满了百姓。朱允炆亲自站在南京的电报机前,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他写给全国格物学子的话。

他看了眼沈继宗,沈继宗点头:“陛下,准备好了。”

朱允炆按下按键,“咔嗒” 声透过铜线,传到了二百里外的苏州。那一刻,南京和苏州的百姓都安静了,所有人都在等,等那跨越二百里的消息。

不过片刻,苏州那边传来了回电 —— 电报译出来,写在一张大红纸上,被人高高举起。

纸上的字,透过人群的缝隙,传到每个人眼里:

“致全国格物学子:学以致用,格物强国。大明之未来,在尔等手中。—— 朱允炆”

人群瞬间沸腾了!南京的百姓欢呼着,苏州的百姓也欢呼着,那欢呼声顺着运河飘远,像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朱允炆站在那里,看着欢呼的人群,心里清楚 —— 这只是开始。电报线连起了城池,可他要的不止这些。等沈继宗把 “无线” 做出来,等电磁波能飞越山川湖海,那时,这片广袤的土地,才会真正连在一起,才会真正迎来 “万物互联” 的日子。

风拂过他的衣袍,带着春天的暖意。他仿佛看到,无数道无形的电波,正从南京出发,飞向四方,飞向未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剑徒之路 恶毒女配 逆战狂兵 新白蛇问仙 武道凌天 强势占有,慕少情难自控 美女总裁的极品高手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校花之贴身高手 寻常书 我的沙漠星,每天都在疯狂爆兵 为奴 神秘老公,太危险 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邪王盛宠 ,庶女狂妃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潇湘书名 三体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满唐华彩 明末风云:开局卖掉辽阳城 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 大宋小农民 大唐最牛女婿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 穿越大康王朝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最近更新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 从流民到燕云王 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 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 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 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看故事悟人生 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 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 九域雄皇 大明第一CEO 开局迎娶双胞胎 赘婿掌心娇 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 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 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 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 大明基建录 我统一了战国 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 
大明基建录 墨染此世 - 大明基建录txt下载 - 大明基建录最新章节 - 大明基建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