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

汀晚霜白

首页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逆青春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超级惊悚直播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汴京春深 官道之1976 我把白莲花女主逼疯了 深渊之狱 快穿炮灰:好美,你一定是女主吧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 汀晚霜白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全文阅读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txt下载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05章 老味传承与匠心证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清晨五点的老城区,青石板路上还沾着露水,味香斋的后门就“吱呀”一声开了。张老头背着双手站在巷口,看着学徒们从车上搬下刚运来的面粉和芝麻,鼻尖萦绕着巷尾早点铺飘来的豆浆香气,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这是他守着味香斋的第45个年头,手里的擀面棍磨得发亮,可儿子总说这老手艺“过时了”,劝他改成网红餐厅,搞直播卖套餐。

“张爷,您又在这儿琢磨啥呢?”送面粉的老王把袋子往地上一放,掏出烟递过去,“昨天我孙子来买馒头,说学校要搞非遗文化展,您这味香斋的手艺,咋不申请个非遗?让年轻人也知道知道咱老祖宗的本事。”

“非遗?”张老头夹着烟的手顿了顿,火星子落在青石板上,烫出个小小的印记,“我这就是揉面蒸馒头的手艺,哪够得上那个级别?”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像被泼了碗热汤,暖烘烘的。回到后厨,他从柜子最底层翻出个红漆木盒,里面装着泛黄的账本和几张老照片——有爷爷穿着马褂在灶台前揉面的身影,有父亲手把手教他做向日葵馒头的笔记,还有他年轻时获得“中华名小吃”的奖状。

“爹,您又翻这些旧东西?”儿子张建军端着刚蒸好的馒头走进来,白汽氤氲着他的脸,“昨天那几个搞直播的网红来拍视频,说咱们的馒头造型老气,建议改成卡通模样,再搞个‘买二送一’的活动,保准火。”

张老头把木盒往桌上一扣,声音沉得像后厨的铁锅:“改啥改?这向日葵馒头的褶子,要捏36道才够蓬松;芝麻要选黄河边的油芝麻,炒到七分香才够味;就连和面的水,都得是井里的凉水,温了面就发死——这些都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能说改就改?”他指着账本上的字迹,“你太爷爷当年在北平开铺子,凭的就是这手艺,连宫里的太监都特意来买;现在我要申请非遗,就是要让这手艺传下去,不能在咱们手里断了根。”

张建军撇撇嘴,却没敢再反驳——他知道父亲的牛脾气,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可他没想到,张老头说干就干,第二天就揣着木盒去了市非遗保护中心。接待他的李主任翻着账本,眼睛越睁越大:“张师傅,您这传承记录太完整了!从光绪年间到现在,每一代的手艺改良、食材选择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可是活的历史啊!我们这就帮您整理材料,全力支持您申请。”

消息传到味香斋,老顾客们都炸了锅。早上来买馒头的王奶奶,拄着拐杖往门槛上一坐:“老张头,你可算想通了!我跟你说,我孙女在大学里学的就是民俗研究,她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老东西,你这手艺要是评上非遗,咱们味香斋的门槛都得被踏破!”

果然,没过多久,味香斋就热闹起来。附近学校的学生来做社会实践,举着相机拍张老头揉面;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机器来采访,镜头对着蒸笼里的向日葵馒头不停拍;就连之前劝他改造型的网红,也转头拍了条“探访百年老味”的视频,点赞量一下子破了百万。张建军看着排队买馒头的长队,偷偷给父亲泡了杯茶:“爹,还是您有远见,现在咱们的馒头都卖到外地去了,昨天还有个上海的老板,要订一万个当伴手礼。”

张老头捧着茶杯,看着后厨里学徒们认真学捏褶子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可这份热闹没持续多久,麻烦就找上门了。这天早上,刚开门就进来两个穿制服的人,递给他一张举报信:“张师傅,有人举报您的‘向日葵馒头’技艺是模仿的,隔壁街新开的‘香满园’,也在卖同款馒头,还说他们的手艺才是正宗的。”

张老头跟着他们来到香满园,刚走到门口就气得浑身发抖——这家店的招牌上,画着和味香斋几乎一样的向日葵图案,门口的海报上写着“百年传承,正宗向日葵馒头”,连价格都和味香斋一模一样。走进店里,老板刘胖子正戴着白手套,给顾客演示捏馒头,可他捏的褶子歪歪扭扭,顶多20道,蒸出来的馒头也扁塌塌的,根本没有味香斋的蓬松。

“刘老三,你这是啥意思?”张老头指着馒头,声音都在抖,“你三年前在我这儿当学徒,学了半年就跑了,现在竟敢偷我的手艺,还敢冒充正宗?”

刘胖子把白手套一摘,往桌上一扔,脸上堆着油滑的笑:“张师傅,话可不能这么说。这馒头谁还不会蒸?不就是捏成向日葵模样吗?我这手艺是我远房舅舅传的,比你这早了二十年,要说冒充,也是你冒充我才对。”他凑近张老头,压低声音,“我听说你在申请非遗,我劝你还是别费劲了,只要我这儿在,你这申请就别想通过——除非你把秘方告诉我,咱们合作共赢。”

张老头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转身就回了味香斋。他把自己关在储藏室里,翻出一个更旧的木盒,里面装着一个黑陶坛子,坛子上贴着“味香斋秘方”的红纸条。这是他爷爷传下来的,里面装着制作馒头的独特料包——除了常见的酵母、碱面,还有一味特殊的“陈皮曲”,是用三年的陈皮和麦麸发酵而成,能让馒头带着淡淡的果香,这也是味香斋馒头和其他馒头的最大区别。

“爹,您别生气,咱们跟他打官司!”张建军看着父亲发红的眼睛,心里也窝着火,“我已经联系了律师,他这是侵犯咱们的知识产权!”

可刘胖子却先下手为强,不仅向非遗中心提交了异议申请,还在网上发了篇长文,说张老头“窃取”他的手艺,甚至拿出几张模糊的老照片,声称是他舅舅当年的开店证明。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味香斋是“伪传承”,有人说香满园才是正宗,连之前订了一万个馒头的上海老板,都打来电话说要取消订单。

非遗中心的李主任也急了,找到张老头:“张师傅,现在争议很大,要是不能证明您手艺的唯一性,您的申请可能就要被驳回了。您有没有什么更有力的证据?”

张老头没说话,只是把那个黑陶坛子抱到了非遗评审现场。那天,香满园的刘胖子也来了,手里举着他的“祖传秘方”——一张写着“面粉、酵母、芝麻”的纸条,得意洋洋地说:“各位专家,这就是我家的秘方,简单实用,才是真正的民间手艺。张老头的所谓秘方,都是故弄玄虚。”

张老头把坛子放在桌上,打开封条,一股淡淡的果香立刻飘了出来。他指着坛子说:“各位专家,我这秘方里的陈皮曲,是用三年的新会陈皮,加上麦麸、酒糟,在瓦缸里发酵六个月才能成。每次和面的时候,只需要加一小勺,馒头就会带着果香,而且放三天都不会硬——这是我太爷爷当年在北平,跟一位宫廷御厨学的,刘胖子的学徒,他学了半年,连陈皮曲的影子都没见过。”

他又从木盒里拿出一本线装书,书页都已经发脆:“这是我太爷爷的手札,里面记录了陈皮曲的制作方法,还有每次改良的笔记。你们看这里,民国二十三年,北平大旱,芝麻减产,我太爷爷就用花生碎代替芝麻,还在馒头里加了红枣,既保证了口感,又降低了成本——这些都是味香斋独有的技艺,刘胖子的店里,根本做不出来。”

评审专家们传阅着手札和秘方,又分别尝了味香斋和香满园的馒头,脸色渐渐严肃起来。一位老专家放下馒头,看着刘胖子:“刘老板,你这馒头除了造型像,口感和香气都差远了。味香斋的馒头,嚼起来有层次感,带着淡淡的果香,这是陈皮曲的功劳,你这馒头只有面味,根本没有传承的精髓。”

刘胖子的脸涨得像猪肝,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这时,之前在味香斋当学徒的小李站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各位专家,我可以作证。我在味香斋学了两年,张师傅才教我做陈皮曲,而且每次都要盯着我发酵,说温度差一度都不行。刘老板当年学了半年,连和面都没学好,就被张师傅辞退了,他根本不知道秘方的事。”

真相大白,刘胖子灰溜溜地跑了,香满园没过多久就关了门。而味香斋的非遗申请,也顺利通过了评审。公示那天,味香斋门口挂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红绸布被张老头亲手揭开,阳光照在牌匾上,亮得晃眼。

“张师傅,恭喜啊!”李主任握着张老头的手,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省里正在搞非遗文化节,我们已经推荐您去参展,到时候您可要露一手,让全省的人都尝尝您的手艺!”

非遗文化节上,味香斋的展位前挤满了人。张老头穿着崭新的蓝布褂子,站在展台后揉面,动作行云流水。他手里的面团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捏褶子的时候,手指像蝴蝶一样翻飞,36道褶子不多不少,捏好的向日葵馒头放在蒸笼里,像一朵朵待放的花。

“爷爷,您教我捏一个好不好?”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挤到台前,仰着小脸问。张老头蹲下身,把面团放在她手里,手把手地教她捏褶子:“慢点,左手托着面团,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力道要匀,不然褶子就歪了。”

小女孩的妈妈举着手机拍照,眼里满是感慨:“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吃西式点心,很少能接触到这么有温度的传统手艺了。张师傅,您这手艺一定要传下去,我们都支持您。”

文化节结束后,味香斋的名气更大了。不仅有更多的人来学手艺,还有高校主动找上门,和张老头合作开设“传统饮食文化”课程;甚至有海外的华人社团发来邀请,希望他能去国外表演,让中国的老手艺走向世界。

张建军看着每天爆满的订单,彻底服了父亲。这天晚上,他端着酒杯走进后厨,张老头正在教几个学徒做陈皮曲。“爹,我以前太糊涂了,总想着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忘了老祖宗的手艺才是最金贵的。”他把酒递过去,“我跟您保证,以后我一定好好学手艺,把味香斋的牌子扛起来,让这向日葵馒头,蒸遍全世界。”

张老头接过酒杯,和儿子碰了一下,酒液洒在灶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他看着学徒们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老照片,突然笑了——爷爷当年开铺子的时候,肯定也没想到,这小小的向日葵馒头,能在百年后这么受欢迎。

没过多久,张老头收到了一个快递,里面是一本精装的书,书名是《味香斋的百年传承》,作者是王奶奶的孙女。书里不仅记录了味香斋的历史,还配着张老头揉面、蒸馒头的照片,还有那些泛黄的账本和手札的复印件。书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字:“传统不是过时的古董,而是活着的文化,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乡愁。”

张老头把书放在木盒里,和账本、手札放在一起。他知道,味香斋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热爱。现在,这传承有了新的希望,那些年轻的学徒,那些喜欢老手艺的年轻人,都会成为这传承链条上的一环,让这向日葵馒头的香气,一直飘下去,飘向更远的未来。

清晨的阳光再次照进味香斋的后厨,张老头握着擀面棍,看着面团在他手里慢慢变成一朵朵向日葵。蒸汽升腾起来,模糊了他的白发,却清晰了他的眼神。他知道,只要这手艺还在,只要还有人喜欢这口老味道,味香斋就永远不会消失,这百年的匠心,就会一直传承下去,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阳光,永远充满生机。

这天,苏清鸢和林舟也特意来味香斋买馒头。看着排队的长队和墙上的非遗牌匾,苏清鸢笑着说:“张爷爷,您这手艺现在可是香饽饽了!我们公益基金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您的向日葵馒头,说吃起来像阳光的味道。”

张老头从蒸笼里拿出刚蒸好的馒头,递给他们:“小苏,小林,你们尝尝,这是我新改良的红枣味,加了咱们本地的金丝小枣,更甜更软,孩子们肯定喜欢。以后公益基金有活动,尽管跟我说,我免费给孩子们送馒头,让他们都尝尝咱们的老味道。”

林舟接过馒头,咬了一口,暖甜的香气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温暖。他看着张老头忙碌的身影,突然明白,无论是他的AI技术,还是张老头的馒头手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用匠心传递温暖,用传承创造价值。这些看似不同的领域,却因为一份坚守与热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希望。

离开味香斋的时候,阳光正好。苏清鸢手里提着馒头,看着街上往来的人群,突然说:“林舟,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张爷爷合作,开发一款‘非遗美食’公益项目?让味香斋的手艺走进乡村分校,教孩子们做馒头,既传承了手艺,又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林舟笑着点点头:“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提供资金和平台,让张爷爷的手艺走出老城区,走进更多孩子的生活。让这些老手艺不仅能评上非遗,还能真正活在当下,活在孩子们的心里。”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味香斋里,张老头正拿着苏清鸢他们留下的公益基金宣传册,看得入神。他指着册子里孩子们的笑脸,对张建军说:“你看这些孩子,多可爱。以后咱们味香斋,不仅要传承手艺,还要多做公益,就像小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本事,给更多人带去温暖。”

张建军用力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他知道,味香斋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这小小的向日葵馒头,会带着百年的匠心,带着公益的温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传统的味道,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而这一切,都源于张老头那份朴素的坚守——守着一门手艺,守着一份初心,守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剑徒之路 恶毒女配 逆战狂兵 新白蛇问仙 武道凌天 强势占有,慕少情难自控 美女总裁的极品高手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校花之贴身高手 寻常书 我的沙漠星,每天都在疯狂爆兵 为奴 神秘老公,太危险 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邪王盛宠 ,庶女狂妃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经典收藏聚宝仙盆 逆青春 梦幻香江 全职召唤法师 虚空塔 全民转职:你管这叫散人? 手机通天庭,开局撩到哪吒三太子 凡人修仙,开局看守废丹房 辞凤阙 网游之血御天策 重生:知识它格外迷人 影帝 炎武战神 渡仙玄记 三只手 团宠小医宝逃荒种田开挂了 送灵少女 迟来的深情,我不要了! 诱她缠撩 全球末日后我觉醒了自然亲和 
最近更新港片:我不是来混的,是来清场的 神豪,我的钞能力来自你的情绪值 黑道千金她懂法?小弟连夜学刑法 火影,异世界的风 男神们都自我攻略了怎么办? 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 综影视:生子系统养成记 斫道 奥特:地狱副本?你再看看呢? 开局成为图书馆守夜人 四合院:我为众禽敲丧钟 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 综影视宇宁一生一世 予寻如常 仙剑奇侠传之异世重生 我的报恩狐仙有点壕 厄运道士的搞笑修仙日记 恶女死遁归来,众道侣深陷修罗场 穿越三国拯救甄宓 火影:开局吃垮根部,团藏让我滚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 汀晚霜白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txt下载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最新章节 - 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