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月幽殿殿主月幽钰

首页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回八零:我家拆迁分了半条街 掠天记 官道之1976 权少抢妻:婚不由己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大清第一纨绔. 快穿炮灰:好美,你一定是女主吧 风起北方 死神:我的斩魄刀是整个地府 疯批小师妹带领修仙界搞内卷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月幽殿殿主月幽钰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全文阅读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txt下载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07章 书载温情访旧地,盒纳山河续新章6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十一章 丽江纸韵映雪山,古法新声续传承

南京的腊梅刚绽出第一缕幽香,苏晓棠和江亦辰就背着装满手工信物的行囊,踏上了前往丽江的旅程。距离和叔筹备的“丽江东巴纸文化节”只剩半个月,他们要带去青溪竹编节上合作的“竹编东巴纸灯”,还要把东乡的沙枣木刻、大理的扎染布一起带去——这些跨越山河的手工印记,要在丽江的雪山脚下,续写东巴纸与其他手艺交融的新故事。

飞机穿过云层,下方的风景从江南的平原渐变成西南的高原。苏晓棠手里摩挲着和叔提前寄来的一张东巴纸,纸面上还留着构树皮的细微纤维,边缘是不规则的自然纹路,是和叔用最古老的“浇纸法”做的。“你说和叔是不是已经在纸坊里泡好构树皮了?”她转头问江亦辰,眼里满是期待,“上次视频时他说,做东巴纸要选海拔两千米以上的构树皮,纤维更粗韧,做出来的纸更耐用。”

江亦辰刚给周师傅发完消息,笑着点头:“周师傅说他和周雨会带着新编的竹编纸架过来,想给东巴纸作品做展示台;段姐和阿雅也寄了一批‘山茶红’扎染布,用来做东巴纸册的封面;还有之前参加过木刻节、扎染节、竹编节的读者,已经有四十多人报名来丽江,说要带自己做的手工品和大家交流。”

飞机降落在丽江机场时,天空正飘着细碎的雪花。苏晓棠走出航站楼,立刻闻到了熟悉的酥油茶香——混着古城里的木香、纸坊里的树皮香,还有远处雪山的清冷气息。不远处,和叔穿着藏青色的传统服饰,阿婆提着一个竹篮,正举着一张写有“东巴纸文化节”的东巴纸牌子朝他们挥手。

“晓棠!亦辰!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和叔快步走过来,接过他们的行囊,“阿婆特意煮了酥油茶,还烤了粑粑,就等着你们到了一起吃。”

阿婆笑着打开竹篮,里面放着几个金黄的粑粑,还有一个保温壶:“这酥油茶是用牦牛奶煮的,加了盐,驱寒。你们一路辛苦,快趁热喝点。”

苏晓棠接过阿婆递来的酥油茶,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奶香和茶香,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谢谢阿婆,还是您煮的酥油茶最好喝。”她笑着说,“和叔,东巴纸文化节的场地准备得怎么样了?”

“场地设在古城里的老纸坊旁,那里有个小广场,能搭体验区、展示区,还能让大家参观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和叔一边引着他们往古城走,一边说,“这几天我和纸坊的老匠人一直在泡构树皮,已经泡好了一批,就等着文化节时教大家做东巴纸。”

沿着古城的青石板路往里走,沿途的纳西族民居墙上,已经挂起了零星的东巴纸作品——有写着东巴文的祈福纸、有染着彩色花纹的东巴纸灯、还有东巴纸做的小本子,风一吹,纸页轻轻晃动,像给古城披了一层温柔的纱。“你看那家‘东巴纸坊’,是我徒弟开的,现在能做出二十多种东巴纸制品,还把东巴纸卖到了国外。”和叔指着一家挂着东巴文幌子的小店,眼里满是骄傲,“以前丽江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坚持做传统东巴纸,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年轻人跟着学了,有的还把东巴纸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做得很有新意。”

苏晓棠抬头望去,小店门口,一个穿着纳西族服饰的姑娘正拿着构树皮,给游客演示怎么捶打纤维。“真好啊,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学东巴纸手艺,这就是传承最该有的样子。”她转头看向和叔,“和叔,这次东巴纸文化节,能不能加一个‘东巴纸制作全流程’的体验环节?让大家亲手试试泡树皮、捶纤维、浇纸、晾晒,感受一下古法东巴纸的魅力。”

和叔立刻点头:“这个主意好!让大家知道,一张东巴纸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要花好几天才能做好,这样他们才会更珍惜每一张东巴纸,更懂老手艺的不易。”

一、纸坊备战:古法匠心润东巴

到了老纸坊,苏晓棠和江亦辰才算真正见识到东巴纸的制作过程。纸坊里放着几个大木盆,里面泡着雪白的构树皮;旁边的石臼里,几个老匠人正拿着木槌,用力捶打树皮纤维;墙角的架子上,晾着刚做好的东巴纸,像一片片白云挂在上面。

“做东巴纸要经过‘采、泡、捶、抄、晾’五道大工序,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小步骤。”和叔指着木盆里的构树皮,“首先要采海拔两千米以上的构树皮,去掉外层的粗皮,只留里面的内皮;然后把内皮放进木盆里,加石灰水浸泡七天,让树皮变软;接着用木槌捶打,把树皮捶成细细的纤维;再用抄纸框把纤维抄起来,做成纸浆层;最后放在阳光下晾晒,一张东巴纸就做好了。”

说着,和叔拿起一把木槌,递给苏晓棠:“你试试捶打树皮,要用力均匀,把树皮捶成没有硬块的纤维,这样做出来的东巴纸才平整。”

苏晓棠接过木槌,走到石臼旁,学着老匠人的样子,用力捶打树皮。刚开始的时候,她总是捶不准,要么捶到石臼边缘,要么捶得太轻,树皮还是有硬块。“捶的时候要盯着树皮的中心,手臂用力,手腕不要晃,这样才能捶得均匀。”和叔在旁边指导她,“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捶坏了十几个木槌,才掌握了力度。”

苏晓棠按着和叔说的做,慢慢找到了感觉。木槌落下的声音“咚咚”响,和纸坊里其他老匠人的捶打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捶了半个多小时,树皮终于变成了细细的纤维,摸起来软软的,像棉花一样。“太不容易了,就捶打这一步,就要花这么多功夫。”她擦了擦额头的汗,“以后我用东巴纸的时候,一定会更珍惜。”

江亦辰拿出相机,把和叔教苏晓棠捶打树皮的过程拍下来:“这些细节可以放进‘东巴纸文化节手册’里,让大家知道,一张看似简单的东巴纸,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藏着老匠人的坚持。”

接下来的几天,和叔带着苏晓棠和江亦辰一起准备文化节的物料。他们把泡好的构树皮分成小份,装在竹篮里,准备给体验区的游客用;把抄纸框打磨光滑,确保每个框子都能抄出平整的东巴纸;还把染好的东巴纸剪成不同的形状,用来做展示品。

阿婆则忙着准备东巴纸的染料——用丽江的山茶花做红色染料,用艾草做绿色染料,用紫茉莉做紫色染料,都是纯天然的植物染料。“这些染料泡的时候要加一点米酒,这样颜色更鲜艳,还不容易褪色。”阿婆一边搅拌染料,一边说,“等会儿我们染几张东巴纸,用来做文化节的纪念册封面,肯定好看。”

苏晓棠跟着阿婆学染东巴纸。她把一张刚做好的东巴纸放进红色染料里,轻轻搅动,让纸充分吸收染料。“染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泡三分钟就够了,泡太久颜色会发黑。”阿婆在旁边提醒她,“我们纳西族染东巴纸,讲究‘随形而染’,不刻意追求对称,让颜色顺着纸的纤维走,这样更有自然的美。”

苏晓棠按着阿婆说的做,泡了三分钟后,把纸拿出来,放在架子上晾晒。阳光照在染好的东巴纸上,红色的纸面上透着细微的纤维纹路,像山茶花的花瓣一样鲜艳。“太好看了!第一次染就能成这样,多亏了阿婆教得好。”她高兴地说,“我要把这张纸做成纪念册封面,以后每次翻开纪念册,都能想起丽江的东巴纸香。”

周师傅和周雨也在这几天赶到了丽江。他们带来了新编的竹编纸架——有用来放东巴纸作品的展示架,有用来晾东巴纸的晾晒架,还有用来装东巴纸册的竹编盒子。“我们特意编了纳西族的‘太阳纹’,和东巴纸的文化很配。”周雨拿出一个竹编盒子,里面铺着段姐寄来的“山茶红”扎染布,“这个盒子用来装东巴纸册,既保护纸册,又好看。”

段姐和阿雅虽然没来,但她们寄来了专门为东巴纸文化节染的扎染布,还附了一张纸条:“这些布可以用来做东巴纸册的内衬,上面染了东巴文的图案,和东巴纸很配。要是有需要调整的地方,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看着大家从各地送来的手工信物,苏晓棠心里满是温暖——从东乡的沙枣木刻,到大理的扎染布,再到青溪的竹编架,每一件信物都藏着大家的心意,藏着匠艺共生的期待。“和叔,这次东巴纸文化节,一定会很成功。”她笑着说,“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人一起努力,有这么多好手艺一起绽放。”

和叔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是啊,以前我总怕东巴纸手艺没人传,现在我不怕了。有你们,有这么多喜欢手工的人,东巴纸一定会传得更远,传得更久。”

二、文化节开幕:雪山脚下纸韵浓

东巴纸文化节开幕那天,丽江的雪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远处的雪山像披了一层金纱。老纸坊旁的小广场上,东巴纸做的灯笼挂得满满当当,竹编展示架上摆满了东巴纸作品,体验区的桌子上放好了构树皮、抄纸框和染料,整个广场像被东巴纸的温柔裹住了。

清晨八点,就有游客和读者陆续赶来。他们有的穿着纳西族服饰,有的背着东巴纸做的背包,还有的带着孩子,手里拿着和叔提前发的“东巴纸体验券”,脸上满是期待。苏晓棠和江亦辰站在广场入口处,给每个来的人递上一张东巴纸书签和一个竹编小盒子:“欢迎来参加丽江东巴纸文化节!这个书签是和叔做的,盒子里装着东巴纸做的小卡片,可以用来写祝福,贴在‘纸韵祝福墙’上。”

九点整,和叔穿着纳西族的传统长衫,手里拿着一张写有东巴文“吉祥”的东巴纸,站在广场中央的高台上,敲响了挂在旁边的铜铃——“叮!叮!叮!”三声铃响后,丽江东巴纸文化节正式开幕。

“各位师傅,各位朋友,欢迎来我们丽江,参加东巴纸文化节!”和叔的声音带着纳西族特有的温和,传遍了整个广场,“我们丽江的东巴纸,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手工纸之一。以前东巴纸主要用来写东巴经、画东巴画,现在我们把它做成了手账本、灯笼、装饰画,让它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今天,我们邀请了青溪的竹编师傅、大理的扎染师傅(虽未到场但寄来了作品)、东乡的木刻师傅(寄来了木牌),还有全国各地喜欢手工的朋友,就是想告诉大家,老手艺不是老古董,只要我们用心去创新,去融合,就能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周师傅第一个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竹编东巴纸灯”:“我是青溪的周师傅,做了四十多年竹编。以前我总觉得竹编和纸没什么关系,这次来丽江,才知道竹编和东巴纸能结合得这么好。手工就像这盏灯,竹编是架,东巴纸是罩,合在一起,就能照亮老手艺的未来。”

苏晓棠也走上台,手里拿着从东乡带来的“匠艺共生”木牌:“这是东乡的马大爷和小木寄来的木牌,上面刻着‘匠艺共生’四个字。从东乡的木刻节,到大理的扎染节,再到青溪的竹编节,今天的东巴纸文化节,我们一直在见证‘匠艺共生’——木刻和扎染共生,扎染和竹编共生,竹编和东巴纸共生。未来,我们还会让东巴纸和丝绸、陶艺、剪纸共生,让老手艺的世界越来越精彩!”

台下的掌声更热烈了,很多人都举起手机,拍下这温馨的瞬间。

开幕仪式结束后,各个体验区立刻热闹起来。“东巴纸制作区”里,和叔和老匠人教大家泡树皮、捶纤维、抄纸、晾晒;“东巴纸染色区”里,阿婆教大家用天然植物染料染东巴纸;“东巴纸创意区”里,周雨教大家用东巴纸做灯笼、手账本;还有一个“跨界手工区”,提供竹编架、扎染布、沙枣木片,让大家做“东巴纸竹编灯”“东巴纸扎染册”“东巴纸木刻挂件”。

苏晓棠走到“东巴纸制作区”,看到一个叫小安的女孩,正跟着和叔学抄纸。小安今年十二岁,是跟着爸爸来的,手里拿着抄纸框,小心翼翼地往纸浆里放,可刚抄起来,纸浆就从框子的缝隙里漏了出来。“小安,抄纸的时候要把框子轻轻放进纸浆里,慢慢往上提,让纸浆均匀地铺在框子上,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和叔蹲下来,手把手教她调整速度,“你看,像这样,框子平着放,平着提,纸浆就不会漏了。”

小安跟着和叔的方法,慢慢抄出了一张东巴纸。虽然纸面上还有一点不平整,但她已经很开心了:“爷爷,我会抄纸了!我要把这张纸带回家,给妈妈写一张祝福卡片!”

“东巴纸染色区”里,阿婆教大家染东巴纸。一个叫林阿姨的读者,跟着阿婆学染绿色的东巴纸,她把纸放进艾草染料里,泡了三分钟后拿出来,放在架子上晾晒。“这染料是纯天然的,没有一点化学添加剂,染出来的颜色还这么好看。”林阿姨拿着染好的东巴纸,对阿婆说,“以后我要在家里种一些艾草,自己染东巴纸,做手账本。”

“跨界手工区”里更是热闹——有人跟着周雨做“东巴纸竹编灯”,先编竹编灯架,再把染好的东巴纸贴在架上;有人跟着苏晓棠做“东巴纸木刻挂件”,在沙枣木片上刻东巴文,再把东巴纸剪成花纹贴在上面;还有人用段姐寄来的扎染布做“东巴纸扎染册”,把东巴纸做成册子,用扎染布做封面,既好看又实用。

江亦辰则拿着相机,在各个体验区之间穿梭,拍下大家做手工的样子——有老人戴着老花镜,慢慢捶打树皮的认真;有年轻人跟着老匠人学抄纸的专注;有孩子拿着染好的东巴纸,蹦蹦跳跳地展示给家长看的开心。他还在“纸韵祝福墙”前,帮大家记录祝福——有人在东巴纸上写“愿东巴纸手艺永远流传”,有人在东巴纸灯上画雪山的图案,还有人用扎染布拼出“丽江真美”的字样。

中午,和叔请大家吃丽江的特色菜——纳西族烤肉、鸡豆凉粉、丽江粑粑,还有用东巴纸垫着的竹筒饭。大家围坐在铺着东巴纸的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手工的故事。“我以前从来没见过东巴纸,这次体验了才知道,原来手工纸能这么美,这么有质感。”一个来自广州的游客说,“以后我要多买一些东巴纸制品,让身边的人也感受一下老手艺的魅力。”

和叔听了,笑得眼睛都眯了:“只要大家喜欢,我们以后每年都办东巴纸文化节,邀请更多的师傅,更多的朋友,让丽江的东巴纸,让更多的老手艺,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匠艺创新:东巴纸跨界绽新颜

东巴纸文化节第二天,重点是“匠艺创新”——各地师傅(含远程参与的)一起交流东巴纸的创新用法,合作创作跨界东巴纸新品。苏晓棠提前在广场中央搭了一个“跨界创作台”,上面放着东巴纸、竹编架、扎染布、沙枣木片、天然染料,还有各种工具,等着大家一起“头脑风暴”。

早上九点,和叔、周师傅、周雨、阿婆,还有几个东巴纸老匠人、读者代表,准时来到创作台前。和叔先拿出几张刚做好的东巴纸:“我想做一套‘东巴纸跨界文具’,用东巴纸做笔记本、信封、书签,用竹编做笔记本的封面框架,用扎染布做信封的内衬,用木刻做书签的装饰,让这套文具满是手工的温度。”

周师傅立刻点头,从包里拿出几根细竹条:“我来编笔记本的封面框架,用‘太阳纹’编,和纳西族的文化很配,还能保护东巴纸封面,不容易损坏。”

阿婆则从竹篮里拿出几个天然染料瓶:“我来染东巴纸,用山茶花染红色的笔记本封面,用艾草染绿色的信封,用紫茉莉染紫色的书签,让每套文具都有不同的颜色。”

苏晓棠则从包里拿出几块沙枣木片:“我来做书签的装饰,在木片上刻东巴文‘读书’‘吉祥’,再用砂纸打磨光滑,贴在东巴纸书签上,让书签既有木刻的质感,又有东巴纸的温柔。”

虽然段姐和阿雅没来,但她们寄来了专门为“东巴纸跨界文具”染的扎染布,还附了一张纸条:“这些布用来做信封的内衬,上面染了东巴文的‘祝福’图案,和东巴纸文具很配。要是有需要调整的地方,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师傅们说干就干。和叔先把东巴纸裁成笔记本、信封、书签的形状,然后用浆糊轻轻粘好笔记本的内页,确保每一页都平整。“做东巴纸笔记本要注意纸的厚度,选两张东巴纸叠在一起做内页,这样写起来不容易透墨。”他一边粘内页,一边给旁边围观的人讲解,“我们纳西族的东巴经,就是用这种方法做的,能保存几百年都不坏。”

周师傅则忙着编笔记本的封面框架。他用细竹条编出“太阳纹”的框架,边缘还编了一圈小小的“花纹”,正好能把东巴纸封面嵌在里面。“编框架的时候要注意大小,要和东巴纸封面刚好匹配,太大了封面会晃,太小了嵌不进去。”他拿着框架,对周雨说,“小雨,你帮我量一下东巴纸封面的尺寸,确保框架编得正好。”

周雨点了点头,拿出尺子仔细量了起来:“爸,封面长二十厘米,宽十五厘米,框架要比封面小一厘米,这样才能嵌得紧。”

阿婆则忙着染东巴纸。她把东巴纸放进不同颜色的染料里,泡三分钟后拿出来,放在架子上晾晒。“染的时候要轻轻搅动纸,让颜色均匀地附在纸上,不要有气泡,不然晒干后会有‘花斑’。”她指着一张染好的红色东巴纸,“这张纸用来做笔记本封面,颜色鲜艳,还透着东巴纸的纤维纹路,好看得很。”

苏晓棠则拿着沙枣木片,刻东巴文“读书”“吉祥”。她先在木片上画好东巴文的形状,然后用圆刀慢慢刻,刻得很深,这样字的边缘会有立体感。“刻东巴文的时候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先刻横,再刻竖,最后刻曲线,这样刻出来的字才工整。”她把刻好的木片贴在东巴纸书签上,“这样书签既有东巴文的文化内涵,又有木刻的质感,比普通的书签更有意义。”

一个小时后,“东巴纸跨界文具”终于做好了——红色东巴纸做封面的笔记本,嵌在竹编“太阳纹”框架里;绿色东巴纸做的信封,内衬是扎染布;紫色东巴纸做的书签,贴着沙枣木刻的东巴文。整套文具放在一起,既和谐又美观,满是手工的温度和文化的内涵。“太完美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跨界手工’,把东巴纸、竹编、扎染、木刻四种手艺都融在一起,还保留了每种手艺的特色。”和叔拿着笔记本,高兴地说,“我们要把这套文具作为‘东巴纸文化节最佳跨界奖’的奖品,奖励给最有创意的读者作品。”

周围的人都发出了赞叹声。林阿姨更是激动地说:“我以后要多买一些东巴纸,学着做这样的跨界文具,送给我的朋友和家人,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老手艺的美。”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还各自带了“技法 workshop”。和叔的“东巴纸古法制作 workshop”,教大家泡树皮、捶纤维、抄纸、晾晒;阿婆的“东巴纸天然染色 workshop”,教大家用植物染料染东巴纸;周雨的“东巴纸竹编灯 workshop”,教大家编竹编灯架、贴东巴纸;苏晓棠则带了“东巴纸木刻 workshop”,教大家在木片上刻东巴文、贴东巴纸。

江亦辰参加了周雨的“东巴纸竹编灯 workshop”,编了一个小小的竹编灯架,然后跟着阿婆学染东巴纸,把纸贴在灯架上,做成了一个“东巴纸竹编灯”。“这个灯晚上点亮的时候,光会透过东巴纸,映出纸面上的纤维纹路,像雪山的影子一样美。”他拿着灯,对周雨说,“以后我们可以把‘东巴纸竹编灯’加进‘山河手工盒’,让更多读者体验东巴纸和竹编的乐趣。”

周雨点头称赞:“亦辰学得很快,这个灯做得很精致。以后我们可以一起设计更多‘东巴纸竹编’作品,让两种老手艺更好地融合。”

傍晚的时候,“纸韵祝福墙”已经贴满了大家的作品和祝福。有的是染好的东巴纸,有的是做好的东巴纸竹编灯,有的是跨界做的“东巴纸扎染册”“东巴纸木刻挂件”,还有的是写满祝福的东巴纸卡片。苏晓棠和江亦辰站在墙前,看着这些满满的心意,心里满是温暖。“你看,这个‘东巴纸竹编灯’是小安做的,她在东巴纸上画了雪山和古城,还写了东巴文‘快乐’,特别可爱。”苏晓棠指着一个小小的纸灯,笑着说。

江亦辰拿出相机,拍下这面墙:“这些作品,都是大家对老手艺的热爱,对传承的期待。我们要把这些都整理好,放进‘山河手工盒’的新手册里,让更多人看到东巴纸跨界的美。”

四、文化节落幕与新约:纸韵绵长待再聚

东巴纸文化节第三天,是“作品评选”和闭幕式。苏晓棠找了和叔、周师傅、周雨、阿婆,还有东巴纸老匠人、读者代表当评委,设置了“最佳古法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跨界奖”三个奖项,奖品是师傅们一起做的“东巴纸跨界文具”和各地的手工品。

早上九点,作品评选正式开始。读者们把自己这两天做的手工作品,放在展示区的桌子上——有按古法做的东巴纸,有染着彩色花纹的东巴纸灯,有跨界做的“东巴纸竹编灯”“东巴纸扎染册”,还有结合了木刻的“东巴纸木刻挂件”。

评委们一一查看作品,不时停下来和作者交流。和叔停在一个叫老杨的老匠人作品前——那是一张按古法做的东巴纸,纸面上没有一点杂质,纤维分布均匀,边缘是自然的不规则纹路,是老杨花了三天时间做的。“老杨这个作品,把东巴纸的古法制作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最佳古法奖’非它莫属。”和叔笑着说。

周雨则停在林阿姨的作品前——那是一套“东巴纸扎染文具”,用染好的东巴纸做笔记本、信封,用段姐寄来的扎染布做封面,还在上面贴了竹编的小装饰,既实用又美观。“林阿姨这个作品很有创意,把东巴纸和扎染、竹编结合起来,拓展了东巴纸的用途,‘最佳创意奖’应该给它。”周雨点了点头称赞。

阿婆则把“最佳跨界奖”颁给了小安的爸爸——他做的“东巴纸木刻灯”,灯架是竹编的,灯罩是染好的东巴纸,灯座是沙枣木刻的东巴文“吉祥”,把四种手艺完美结合,还充满了家庭的温馨。“这个作品把老手艺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老手艺有了温度,是‘最佳跨界奖’的不二人选。”阿婆说。

颁奖环节,和叔亲自给老杨颁奖——一套“东巴纸跨界文具”和一张阿婆染的“山茶红”东巴纸。“老杨,谢谢你一直坚持东巴纸的古法制作,希望你以后能教更多年轻人,把这门老手艺传下去。”他笑着说。

老杨接过奖品,激动地说:“谢谢评委们!我做东巴纸几十年了,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获奖。以后我会把我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让东巴纸永远传下去!”

林阿姨和小安的爸爸也接过了奖品,纷纷表示以后要常来丽江,还要把学到的东巴纸手艺教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喜欢上东巴纸,传承老手艺。

颁奖结束后,就是闭幕式。和叔站在广场中央的高台上,手里拿着那套“东巴纸跨界文具”,身后是满场的东巴纸作品和笑脸。“各位师傅,各位朋友,丽江东巴纸文化节到今天就要结束了。这三天,我们一起做东巴纸、染东巴纸、做跨界手工,我看到了大家对东巴纸的热爱,对老手艺传承的期待。”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以前我总怕东巴纸手艺没人传,现在我不怕了,因为有阿婆,有晓棠和亦辰,有在座的各位,还有全国各地喜欢手工的朋友。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丽江的东巴纸,还有更多的老手艺,会像我们丽江的雪山一样,永远矗立,永远流传!”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人都红了眼眶。周师傅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竹编东巴纸纪念牌”:“明年春天,我们青溪要办‘竹编创新节’,邀请大家都去!我们要教大家做现代竹编作品,还要把竹编和东巴纸、扎染、木刻结合起来,做更多跨界手工。”

苏晓棠走到台上,手里拿着从大理带来的“扎染东巴纸册”,轻声说:“各位师傅,各位朋友,谢谢大家来参加丽江东巴纸文化节。从东乡的木刻节,到大理的扎染节,到青溪的竹编节,再到今天的东巴纸文化节,我们的‘山河手工盒’,已经连接了木刻、扎染、竹编、东巴纸四种老手艺,连接了东乡、大理、青溪、丽江四个地方,连接了无数热爱手工的人。”

她看着台下的人们,继续说:“以后,我们会带着‘山河手工盒’,去更多的地方——去江南学丝绸,去陕北学剪纸,去岭南学陶艺。我们要收集更多的老手艺故事,办更多的老手艺节日,让东巴纸的纸韵,吹遍更多的山河;让老手艺的温度,温暖更多的人心。”

江亦辰走到苏晓棠身边,握住她的手,笑着说:“我们会一起走下去,让每一门老手艺都有传承的价值,让每一个热爱老手艺的人都有相聚的家园。”

闭幕式结束后,大家开始陆续离开。小安拉着和叔的手,依依不舍地说:“爷爷,明年竹编创新节我还来,到时候我要学做东巴纸竹编灯,还要跟您学更多的东巴纸手艺!”

林阿姨则拿着自己的“东巴纸扎染文具”,对和叔说:“和叔,明年我一定来丽江,带我的朋友来体验东巴纸制作,还要跟您学更多的东巴纸创新用法,让东巴纸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师傅们也互相道别——和叔给周师傅送了一张“吉祥”东巴纸,周师傅给和叔送了一个“太阳纹”竹编篮子,苏晓棠则把从大理带来的“扎染东巴纸册”送给和叔,作为纪念。“明年青溪见!”“明年江南见!”“明年陕北见!”一声声道别,满是对下次相聚的期待。

苏晓棠和江亦辰送和叔和阿婆回纸坊。夕阳下,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被染成了金色,远处的雪山泛着淡淡的光,和叔手里拿着周师傅送的竹编篮子,阿婆怀里抱着苏晓棠送的扎染册,脸上都满是笑容。“晓棠,亦辰,谢谢你们。”和叔突然停下脚步,看着他们,“没有你们,就没有东巴纸文化节,就没有这么多师傅和朋友来丽江。以后,不管你们去哪里,丽江永远是你们的家,纸坊永远欢迎你们。”

苏晓棠点头,眼里有些湿润:“和叔,丽江也是我们的家。以后,我们会常来,会帮您把东巴纸手艺推广出去,会帮更多丽江的东巴纸匠人把手艺传下去。”

回到南京银杏小院后,苏晓棠和江亦辰开始整理东巴纸文化节的素材——纸坊里的构树皮、染好的东巴纸、师傅们合作的“东巴纸跨界文具”、读者们的跨界作品,还有那面贴满祝福的“纸韵祝福墙”。他们把这些素材放进“山河手工盒”的新手册里,还在手册的最后,写下了对未来的期盼:“丽江的纸韵,不会因东巴纸文化节的落幕而消散;老手艺的传承,会在更多的山河里扎根生长。我们会带着‘山河手工盒’,继续前行,赴每一场老手艺的约定,传每一份匠艺的温暖。”

窗外的腊梅已经开得满枝,香气四溢。苏晓棠看着手里的“东巴纸跨界文具”,轻轻抚摸着上面的东巴文,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丽江东巴纸文化节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青溪的竹编创新节、江南的丝绸节、陕北的剪纸节等着他们去赴约;还有更多的老手艺、更多的匠人、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发现。而这份对老手艺的热爱,这份传承的初心,会像丽江的雪山一样,永远清澈,永远坚定,照亮更多的山河岁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聚宝仙盆 辞凤阙 炎武战神 闺蜜嫁一家,我是儿媳她是婆妈 送灵少女 超神学院之我不是配角 婚后热恋 英雄联盟电竞梦 迟来的深情,我不要了! 止末白马怕青牛(GL) 混在现代当阎王 爱一场 我从安朝来,整日只想去父留子! 网配之我们结婚了 易界杀手之王 景家五姑娘 全球末日后我觉醒了自然亲和 DC宇宙当飞人 快穿之苏醒后的旅途 退婚另娶?成全你,当皇后不香吗 
最近更新港片:我不是来混的,是来清场的 神豪,我的钞能力来自你的情绪值 黑道千金她懂法?小弟连夜学刑法 男神们都自我攻略了怎么办? 奥特:地狱副本?你再看看呢? 四合院:我为众禽敲丧钟 仙剑奇侠传之异世重生 现代特种兵之年代风云 矿奴少年修仙路 一拳超人:我濒死就变强 五零崽崽:我奶王春花口才顶呱呱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糟糕,全家都成了穿越npc! 废柴宝妈带着厨房穿越古代 予你星光心动合约 撞个校草带回家 我在猎人世界孕育怪物 嫁朱祁镇,我掀翻大明后宫 婚礼用替身,大小姐转身嫁你领导 综漫:开局就让折纸湿身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月幽殿殿主月幽钰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txt下载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最新章节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