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月幽殿殿主月幽钰

首页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掠天记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重生追美记 玉妃养成记 大清第一纨绔. 武侠之神级大师 深渊之狱 港岛大亨 风起北方 穿越民国,我随身一处惊天宝藏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月幽殿殿主月幽钰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全文阅读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txt下载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05章 书载温情访旧地,盒纳山河续新章4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九章 大理染风拂苍山,匠艺共生谱新篇

南京的银杏叶刚染上浅黄,苏晓棠和江亦辰就背着装满手作工具的背包,踏上了前往大理的高铁。距离段姐说的“大理扎染文化节”只剩十天,他们要去帮忙筹备,还要把东乡沙枣木刻节上大家一起做的“山河盒”带去——那是跨越地域的手工信物,要在扎染文化节上,续写更多匠艺共生的故事。

高铁穿梭在江南的稻田与西南的群山之间,苏晓棠手里摩挲着一块段姐提前寄来的“苍山蓝”扎染布。布面上的蓝色深浅交错,像苍山山腰的云雾,边缘还留着手工扎结的细小褶皱,是段姐特意用“绞缬”古法染的。“你说阿雅会不会已经把扎染灯笼做好了?”她抬头问江亦辰,眼里满是期待,“上次视频的时候,她还说要做一百个不同图案的灯笼,挂满喜洲古镇的石板路。”

江亦辰刚给周师傅发完消息,笑着点头:“周师傅说他和周雨已经在路上了,还带了新编的竹编架子,想给扎染作品做展示架。和叔也说要提前来,想在扎染文化节上设一个‘东巴纸染’体验区,把东巴纸和扎染结合起来。”

说话间,高铁广播里传来“大理站到了”的提示。苏晓棠收拾好东西,刚走出车站,就闻到了熟悉的栀子花香——不是城市里的香水味,是大理巷弄里,家家户户门口种的栀子花,混着扎染布晾晒时的草木香。远处,段姐穿着靛蓝色的土布围裙,阿雅扎着两个麻花辫,正举着一个“苍山蓝”扎染牌子朝他们挥手。

“晓棠姐!江哥!”阿雅跑过来,一把抱住苏晓棠,手里还拿着一个刚做好的扎染灯笼,“你们看,这个灯笼的布是我用‘捆扎法’染的,上面的花纹像不像洱海的波浪?”

苏晓棠接过灯笼,淡蓝色的布面上,白色的波浪纹层层叠叠,提起来轻轻一晃,花纹像在水里流动。“阿雅的手艺又进步了,这波浪纹比上次的沙枣叶图案更灵动。”她把灯笼放进背包,“段姐,扎染文化节的场地准备得怎么样了?”

段姐笑着往远处指:“就在喜洲古镇的大青树下,我们租了一个老院子,里面有晒布场、体验区,还有一个展示厅。村里的老匠人都来帮忙了,有的在煮靛蓝染料,有的在缝扎染布的桌布,还有的在搭木架,要把染好的扎染布挂成‘布帘瀑布’。”

几人往喜洲古镇走,石板路两旁的白族民居墙上,已经挂起了零星的扎染布——有“青出于蓝”的深靛蓝,有“洱海月”的浅月白,还有“山茶红”的淡粉色,风一吹,布面轻轻飘动,像给古镇披了一层彩色的纱。“你看那家扎染坊,门口挂的‘蝶纹’布是我去年教的徒弟染的,现在她已经能自己开坊子了。”段姐指着一家挂着“蓝续”牌子的小店,眼里满是骄傲。

苏晓棠抬头望去,小店门口,一个穿着白族服饰的姑娘正拿着扎针,给客人演示怎么扎“蝶纹”。“没想到段姐教出了这么多徒弟,这就是扎染传承最好的样子啊。”她转头看向阿雅,“阿雅以后也要当师傅,把段姐的手艺,把你的创意,教给更多人好不好?”

阿雅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我早就想好了!等扎染文化节结束,我要在大理开一个‘年轻扎染坊’,教年轻人用扎染做手机壳、帆布包,还要把扎染和插画结合起来,让更多人知道,扎染不是老物件,是能融入生活的美。”

一、老院焕新:扎染香里迎匠友

喜洲古镇的老院子,是段姐特意选的——院子中央有一棵三百年的大青树,枝繁叶茂,能遮住大半个院子;旁边有一口老井,井水清澈,正好用来泡靛蓝染料;角落里还有一间老作坊,里面放着段姐母亲传下来的染缸,是这次文化节的“镇场之宝”。

苏晓棠和江亦辰刚进院子,就看到几个白族老匠人围在染缸旁,正往里面加靛蓝粉。“这缸染料是用老法子泡的,加了板蓝根叶、米酒,还有石灰,泡了整整一个月,染出来的布又亮又不容易褪色。”段姐走过去,用木勺轻轻搅动染缸里的染料,深蓝色的液体泛起细密的泡沫,“等会儿我们染第一批‘文化节纪念布’,就用这缸染料。”

阿雅则拉着苏晓棠往晒布场走,场地上已经搭好了十几根木架,上面挂着刚染好的“苍山蓝”扎染布。“我还在布角上绣了小小的‘扎染节’字样,用的是白族的‘挑花’针法,这样每块布都是独一无二的。”她指着一块布角上的小字,眼里满是得意,“晓棠姐,你要不要试试染一块?我教你用‘夹染法’,能染出方形的花纹。”

苏晓棠立刻点头,跟着阿雅走到体验区。阿雅给她递上一块白布、几个竹夹,还有一张花纹底稿:“先把白布对折,用竹夹按照底稿的形状夹好,夹得越紧,染出来的白色花纹越清晰。然后把布放进染缸里,泡五分钟,拿出来晾干,再泡一次,颜色会更均匀。”

苏晓棠按着阿雅说的做,先把白布对折,用竹夹夹出“山河”两个字的形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布放进染缸。深蓝色的染料漫过白布,慢慢往上渗,像苍山的云雾裹住了布面。“泡的时候要轻轻搅动布,让染料渗得更均匀,不然会有‘花斑’。”段姐走过来,手把手教她调整布的位置,“我们白族染布,讲究‘三泡三晾’,第一次泡五分钟,第二次泡十分钟,第三次泡十五分钟,这样染出来的布,蓝得有层次,不会发闷。”

苏晓棠跟着段姐的方法,泡了三次,晾了三次。等最后一次晾干,她轻轻取下竹夹,白布上立刻显出了白色的“山河”二字,周围还晕着淡淡的蓝,像印在蓝天上的字。“太神奇了!第一次染就能成这样,多亏了段姐和阿雅教得好。”她把染好的布举起来,对着阳光看,布面上的蓝色晶莹透亮,“我要把这块布做成手账封面,以后每次翻开手账,都能想起大理的扎染香。”

江亦辰则忙着布置展示厅。他把从东乡带来的“山河盒”放在展示柜的正中央,旁边摆上周师傅之前编的竹编挂件、和叔做的东巴纸卡片,还有小木刻的“沙枣娃”。“我还想做一个‘匠艺时光轴’,把东乡木刻节、大理扎染节的照片贴在上面,再放上各地师傅的手工作品,让大家看到手工是怎么一步步连接起来的。”他拿着照片,对段姐说,“段姐,您这里有没有老扎染工具?比如您母亲传下来的扎针、染勺,放在时光轴上,能更有传承的感觉。”

段姐立刻转身往老作坊走,很快拿出一个铁制的扎针、一个木勺:“这个扎针是我母亲十八岁学染布时用的,勺柄上还刻着她的名字;这个木勺用了四十多年,染过的布不下一万块。”她轻轻抚摸着扎针的针尖,眼里满是回忆,“把它们放在时光轴上,就像我母亲也在参加这个文化节一样。”

接下来的两天,各地的师傅陆续赶到。周师傅和周雨是最先到的,他们带来了新编的竹编展示架——架子是“菱形”的,边缘还编了白族的“蝴蝶纹”,正好用来挂扎染布。“我们在路上就商量好了,要把竹编和扎染结合起来,做‘竹编扎染挂饰’,把扎染布剪成蝴蝶的形状,挂在竹编架上,像蝴蝶停在竹枝上。”周雨拿出一个做好的挂饰,淡蓝色的蝴蝶布片,配着浅棕色的竹编架,精致又灵动。

周师傅则走到染缸旁,仔细观察段姐染布的手法:“你们白族的‘绞缬’技法,比我们蜀地的‘竹编染’更细腻,尤其是扎结的花纹,能做到这么小的‘碎纹’,不容易。”他从包里拿出一块竹编布,递给段姐,“这是我们用竹编做的‘衬布’,可以垫在扎染布下面,防止染的时候布粘在一起,你试试能不能用。”

段姐接过竹编布,放在染缸里试了试,果然不粘布:“太实用了!以后我们染大块布,就用这个竹编衬布,能省不少事。”她笑着说,“等文化节结束,我教你染‘竹编扎染布’,你教我编‘扎染竹篮’,我们互相学手艺。”

和叔则在第二天下午到了,他带来了一大叠东巴纸,还有几瓶用丽江植物做的染料。“我想在文化节上设一个‘东巴纸染’体验区,教大家用东巴纸染颜色,再把染好的东巴纸贴在扎染布上,做‘纸染扎染画’。”他拿出一张做好的画,东巴纸上染着淡绿色的“山茶花纹”,贴在深蓝色的扎染布上,像山茶花长在了蓝天上,“晓棠,你要不要试试?我教你用‘浸染法’,能染出渐变的颜色。”

苏晓棠立刻跟着和叔学,先把东巴纸裁成山茶花瓣的形状,然后把纸的一半放进淡绿色染料里,慢慢往上提,让颜色自然渐变。“东巴纸比普通纸更韧,染的时候不容易破,但要注意速度,提得太快,渐变不自然;提得太慢,颜色会混在一起。”和叔手把手教她调整速度,“我们丽江人做东巴纸染,讲究‘随形而染’,不刻意追求对称,让颜色顺着纸的纹理走,这样更有自然的美。”

苏晓棠染好花瓣,贴在自己之前染的“山河”扎染布上,瞬间变成了一幅“山茶映山河”的画。“太好看了!这是我第一次做‘纸染扎染画’,没想到能这么美。”她把画递给江亦辰,“你快拍照,放进‘匠艺时光轴’里,让大家看看东巴纸和扎染的融合有多神奇。”

二、文化节开幕:喜洲古镇染风浓

扎染文化节开幕那天,喜洲古镇的天格外蓝。大青树下的老院子里,扎染布做的灯笼挂满了树枝,竹编展示架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扎染布,东巴纸染的画贴满了展示厅的墙,整个院子像被蓝色的染风裹住了。

清晨七点,就有游客和读者陆续赶来。他们有的穿着白族服饰,有的背着扎染布做的背包,还有的带着孩子,手里拿着阿雅提前发的“体验券”,脸上满是期待。苏晓棠和江亦辰站在院子门口,给每个来的人递上一块“文化节纪念布”和一张东巴纸卡片:“欢迎来参加大理扎染文化节!这块布是用老染缸染的,卡片可以用来写祝福,贴在‘染风祝福墙’上。”

八点半,段姐穿着传统的白族服饰,手里拿着一块“苍山蓝”扎染主布,站在大青树下的高台上,敲响了挂在旁边的铜铃——“叮!叮!叮!”三声铃响后,大理扎染文化节正式开幕。

“各位师傅,各位朋友,欢迎来我们大理喜洲,参加扎染文化节!”段姐的声音清亮,传遍了整个院子,“我们白族的扎染,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祖祖辈辈的‘土布染’,到现在的‘创意扎染’,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手工的温度,是传承的初心。今天,我们邀请了东乡的木刻师傅、蜀地的竹编师傅、丽江的东巴纸师傅,还有全国各地喜欢手工的朋友,就是想告诉大家,手工是相通的,是能跨越地域,一起生长的!”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周师傅第一个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竹编扎染挂饰”:“我是蜀地的周师傅,做了四十多年竹编。以前总觉得竹编和扎染不搭,这次来大理,才知道它们能这么美。手工就像这挂饰,竹编是骨,扎染是魂,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美。”

和叔也走上台,手里拿着一张“东巴纸染扎染画”:“我是丽江的和叔,做东巴纸几十年了。今天我要跟大家说,手工不是孤立的,东巴纸能和扎染结合,木刻能和竹编结合,只要我们敢想,敢试,手工就有无限的可能。”

马大爷和小木虽然没来,但他们提前寄来了一块沙枣木刻的“扎染节主牌”——木牌上刻着大理的苍山、洱海,还有一块飘着的扎染布,边缘还刻着“匠艺共生”四个字。段姐把木牌挂在高台上,笑着说:“这是东乡的马大爷和小木寄来的,虽然他们没来,但木牌上的每一刀,都藏着他们对扎染节的祝福,对匠艺共生的期待。”

师傅们发言结束后,各个体验区立刻热闹起来。“扎染体验区”里,段姐和阿雅教大家用“绞缬”“夹染”“捆扎”三种方法染布;“竹编扎染区”里,周师傅和周雨教大家编竹编架,再把染好的扎染布贴上去;“东巴纸染区”里,和叔教大家染东巴纸,做“纸染扎染画”;还有一个“跨界手工区”,放着沙枣木片、竹条、东巴纸、扎染布,让大家自由组合,做自己喜欢的跨界作品。

苏晓棠走到“跨界手工区”,看到一个叫小宇的男孩,正拿着沙枣木片、扎染布,想做一个“扎染木刻挂件”。小宇今年十岁,是跟着妈妈来的,手里拿着刻刀,小心翼翼地在木片上刻着洱海的形状,可总觉得刻得不够圆。“小宇,刻圆形的时候,要先画一个小圆,然后用圆刀沿着圆的边缘,慢慢转动木片,而不是转动刻刀,这样刻出来的圆更光滑。”苏晓棠蹲下来,手把手教他调整木片的位置,“你看,像这样,木片转,刻刀不动,线条就会自然变圆。”

小宇跟着苏晓棠的方法,慢慢刻出了圆圆的洱海,眼里瞬间亮了起来:“姐姐,我会了!原来刻圆要转木片啊!”他刻完木片,又跟着阿雅学染扎染布,把布剪成海浪的形状,贴在木片上,一个“洱海扎染木刻挂件”就做好了。“我要把这个挂件送给爷爷,爷爷最喜欢大理的洱海了!”小宇举着挂件,高兴地对妈妈说。

小宇的妈妈则在“东巴纸染区”跟着和叔学染纸。她染了一张淡粉色的东巴纸,上面画着一朵山茶花,然后贴在扎染布上,做成了一张“茶花扎染贺卡”。“我要把这张贺卡寄给远方的朋友,让她也看看大理的扎染美,手工的暖。”她拿着贺卡,对和叔说,“以前总觉得手工很难,这次体验了才知道,只要用心学,每个人都能做出好看的手工。”

江亦辰则拿着相机,在各个体验区之间穿梭,拍下大家做手工的样子——有老人戴着老花镜,慢慢夹扎染布的认真;有孩子拿着刻刀,歪着头刻木片的可爱;有情侣一起染东巴纸,互相帮忙调整位置的甜蜜。他还在“染风祝福墙”前,帮大家记录祝福——有人在东巴纸上写“愿扎染之美永远流传”,有人在扎染布上画“苍山洱海”,还有人用竹编拼出“手工万岁”的字样。

中午,段姐请大家吃大理的特色菜——酸辣洱海鱼、白族土八碗、扎染布包裹的糯米糕,还有用靛蓝染料染过的“蓝色凉粉”。大家围坐在铺着扎染布的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手工的故事。“我以前去过大理很多次,从来没体验过扎染,这次来文化节,才知道扎染不是简单的染布,是藏着白族智慧的手艺。”一个游客吃着糯米糕,笑着说,“以后我要带更多朋友来,让他们也感受手工的美,传承的暖。”

段姐听了,笑得眼睛都眯了:“只要大家喜欢,我们以后每年都办扎染文化节,邀请更多的师傅,更多的朋友,让大理的扎染,让更多的好手艺,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三、匠艺碰撞:跨界融合出新品

扎染文化节第二天,重点是“匠艺碰撞”——各地师傅互相交流技法,还一起合作做跨界手工新品。苏晓棠提前在院子中央搭了一个“跨界创作台”,上面放着扎染布、竹条、东巴纸、沙枣木片,还有各种工具,等着师傅们一起“头脑风暴”。

早上九点,师傅们准时来到创作台前。段姐先拿出一块刚染好的“洱海月”扎染布,布面上的白色花纹像月亮倒映在洱海里,边缘还留着手工扎结的褶皱:“我想做一个‘扎染竹编包’,用这块布做包身,用竹编做包架,既轻便又好看,还能装东西。”

周师傅立刻点头,从包里拿出几根细竹条:“我来编包架,用‘经纬编’的方法,编出方形的架子,边缘再编一圈‘蝴蝶纹’,和扎染布上的月亮纹搭配,像‘蝶伴月’。”

和叔则拿出一张东巴纸,笑着说:“我来做包的内衬,用东巴纸染成淡蓝色,再在上面写东巴文‘吉祥’,这样包的里面也有手工的温度。”

苏晓棠也加入进来,从包里拿出几块沙枣木片:“我来做包的扣子,在木片上刻上‘扎染节’的字样,再用砂纸打磨光滑,这样包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故事。”

师傅们说干就干。周师傅先把竹条泡软,然后编包架——他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条之间,很快就编出了一个方形的架子,边缘的“蝴蝶纹”栩栩如生,像真的蝴蝶停在竹架上。“编竹架的时候,要注意竹条的松紧,太松会变形,太紧会断裂,要做到‘松而不垮,紧而不裂’。”他一边编,一边给旁边围观的游客讲解,“我们蜀地的竹编,讲究‘一竹多用’,一根竹条能编出不同的花纹,就像手工能有不同的可能。”

段姐则拿着扎染布,开始做包身。她用白族的“盘扣”针法,把布的边缘缝起来,还在包的侧面缝了两个小小的“布兜”,用来装手机、钥匙。“缝扎染布的时候,要顺着布的纹理缝,不然会把花纹缝歪,失去原有的美。”她指着布面上的月亮纹,“你看,这个月亮纹要放在包的正中央,缝的时候要对齐,这样看起来才规整。”

和叔则把东巴纸染成淡蓝色,然后剪成和包身一样大的形状,用浆糊轻轻贴在包的内壁。“东巴纸很韧,不容易破,贴的时候要注意平整,不要有褶皱,不然会影响使用。”他还在纸的角落写了东巴文“吉祥”,用的是丽江的“东巴文书法”,笔画流畅,像画出来的字。

苏晓棠则拿着沙枣木片,用刻刀刻“扎染节”三个字。她先在木片上画好字的形状,然后用圆刀慢慢刻,刻得很深,这样字的边缘会有立体感。“刻木片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刻字的地方用力深一点,其他地方用力浅一点,这样字会更突出。”她一边刻,一边给旁边的阿雅讲解,“你以后做扎染木刻,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让木刻和扎染结合得更紧密。”

一个小时后,“扎染竹编包”终于做好了——淡蓝色的扎染布包身,上面印着月亮纹;浅棕色的竹编包架,边缘有蝴蝶纹;淡蓝色的东巴纸内衬,写着吉祥的东巴文;沙枣木做的扣子,刻着“扎染节”的字样。整个包拿在手里,轻便又好看,还满是手工的温度。“太完美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跨界手工’,把各地的手艺都融在一起,却不显得杂乱。”段姐拿着包,高兴地说,“我们要把这个包作为‘文化节最佳跨界奖’的奖品,奖励给最有创意的游客作品。”

周围的游客都发出了赞叹声。一个叫林姐的游客,是做服装设计的,忍不住走上前,仔细看着包的细节:“我以前做过扎染服装,从来没想过能和竹编、木刻、东巴纸结合。这次看到这个包,我有灵感了!以后我要做一系列‘手工跨界服装’,用扎染做面料,用竹编做装饰,用木刻做纽扣,让手工走进更多人的衣柜。”

段姐笑着拍了拍林姐的肩膀:“这就是我们办文化节的目的,让大家互相启发,让手工有更多的可能。以后你要是做了‘手工跨界服装’,一定要来大理给我们展示,我们还可以一起合作,做‘扎染服装秀’。”

接下来的时间里,师傅们还各自带了“技法 workshop”。段姐的“白族古法扎染 workshop”,教大家用“绞缬”法染“蝴蝶纹”;周师傅的“竹编扎染结合 workshop”,教大家编竹编挂件,再染扎染布贴上去;和叔的“东巴纸染 workshop”,教大家染东巴纸,做“扎染纸灯”;苏晓棠则带了“沙枣木刻扎染 workshop”,教大家在木片上刻图案,再用扎染布做装饰。

江亦辰参加了周师傅的“竹编扎染结合 workshop”。他编了一个小小的竹编篮子,然后跟着阿雅学染“山茶花纹”扎染布,把布剪成圆形,贴在篮子的底部,做成了一个“扎染竹编篮”。“这个篮子可以用来装手作工具,每次用的时候,都能想起大理的扎染和蜀地的竹编。”他拿着篮子,对周师傅说,“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扎染竹编篮’加进‘山河手工盒’,让读者也能体验竹编和扎染的乐趣。”

周师傅点头称赞:“亦辰学得很快,这个篮子做得很精致。以后我们可以一起设计更多‘竹编扎染’的作品,让两种手艺更好地融合。”

傍晚的时候,“染风祝福墙”已经贴满了大家的作品和祝福。有的是染好的扎染布,有的是编好的竹编挂件,有的是染好的东巴纸灯,还有的是跨界做的“扎染木刻”“扎染竹编”。苏晓棠和江亦辰站在墙前,看着这些满满的心意,心里满是温暖。“你看,这个‘扎染纸灯’是小宇做的,他把染好的东巴纸贴在竹编灯架上,还画了洱海的月亮,特别可爱。”苏晓棠指着一个小小的纸灯,笑着说。

江亦辰拿出相机,拍下这面墙:“这些作品,都是大家对手工的热爱,对传承的期待。我们要把这些都整理好,放进‘山河手工盒’的新手册里,让更多人看到手工跨界的美。”

四、文化节落幕与新约:染风不散待重逢

扎染文化节第三天,是“作品评选”和闭幕式。苏晓棠找了段姐、周师傅、和叔,还有喜洲古镇的老扎染匠人当评委,设置了“最佳古法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跨界奖”三个奖项,奖品是师傅们一起做的“扎染竹编包”和各地的手工品。

早上九点,作品评选正式开始。游客们把自己这两天做的手工作品,放在展示区的桌子上——有染着“蝴蝶纹”的扎染布,有编着“月亮纹”的竹编挂件,有染着“山茶花纹”的东巴纸灯,还有跨界做的“扎染木刻挂件”“扎染竹编篮”。

评委们一一查看作品,不时停下来和作者交流。段姐停在林姐的作品前——那是一件“扎染竹编上衣”,用“苍山蓝”扎染布做面料,袖口和领口用竹编做装饰,还在衣角绣了小小的“山茶花纹”。“林姐这个作品,把扎染、竹编、刺绣三种手艺融合在一起,既美观又实用,是‘最佳跨界奖’的不二人选。”段姐笑着说。

周师傅则停在一个叫老郑的游客作品前——那是一个“扎染竹编书架”,用竹编做架身,每层都铺着染好的“洱海月”扎染布,还在架上刻了“书香染风”四个字。“老郑这个作品很有想法,把手工和生活结合起来,让手工不再是‘摆设’,而是能真正用到生活里的东西,‘最佳创意奖’应该给它。”周师傅点头称赞。

和叔则把“最佳古法奖”颁给了一个叫李阿婆的游客——她染的“白族传统蝴蝶纹”扎染布,用的是最古老的“绞缬”法,扎结的花纹细腻,染色均匀,蓝得透亮,像段姐母亲那辈染的布。“李阿婆学得很认真,把白族古法扎染的精髓都掌握了,这个奖实至名归。”和叔说。

颁奖环节,段姐亲自给林姐颁奖——一个“扎染竹编包”和一块老染缸染的“苍山蓝”扎染布。“林姐,希望你以后能做更多‘手工跨界服装’,把大理的扎染,把各地的手工,带到更多人的生活里。”她笑着说。

林姐接过奖品,激动地说:“谢谢评委们!这次文化节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我会把手工跨界的理念融入我的设计,还会带更多设计师来大理,向段姐、周师傅、和叔学习,让手工之美走进更多人的衣柜。”

老郑和李阿婆也接过了奖品,纷纷表示以后要常来大理,还要把学到的手工教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喜欢上手工,传承手工。

颁奖结束后,就是闭幕式。段姐站在大青树下的高台上,手里拿着那块马大爷和小木寄来的沙枣木刻主牌,身后是满院的扎染布和手工作品。“各位师傅,各位朋友,大理扎染文化节到今天就要结束了。这三天,我们一起染布、编竹、做纸灯,一起分享手工的快乐,一起见证匠艺的碰撞。”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以前我总怕白族的扎染手艺没人传,现在我不怕了,因为有阿雅,有晓棠和亦辰,有在座的各位,还有全国各地喜欢手工的朋友。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手工的好手艺,会像大理的苍山一样,永远矗立;像洱海一样,永远流淌。”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人都红了眼眶。周师傅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竹编扎染纪念牌”:“明年春天,我们蜀地青溪镇要办‘竹编文化节’,邀请大家都去!我们要把手工的节日,从东乡到大理,再到蜀地,让更多人知道,手工是有生命力的,是能连接人心的。”

和叔也走上台,手里拿着一张染好的东巴纸:“明年夏天,我们丽江要办‘东巴纸文化节’,也邀请大家去!我们要教大家做东巴纸,染东巴纸,还要把东巴纸和扎染、竹编、木刻结合起来,做更多跨界手工。”

苏晓棠走到台上,手里拿着从东乡带来的“山河盒”,轻声说:“各位师傅,各位朋友,谢谢大家来参加大理扎染文化节。从东乡的沙枣木刻节,到大理的扎染文化节,我们的‘山河手工盒’,已经从一个‘手工材料盒’,变成了一个‘匠艺连接盒’。它装着各地的手工,装着大家的热爱,装着传承的初心。”

她看着台下的人们,继续说:“以后,我们会带着‘山河手工盒’,去更多的地方——去蜀地学竹编,去丽江学东巴纸,去江南学丝绸,去陕北学剪纸。我们要收集更多的手工故事,办更多的手工节日,让手工的染风,吹遍更多的山河;让手工的温度,温暖更多的人心。”

江亦辰走到苏晓棠身边,握住她的手,笑着说:“我们会一起走下去,让每一份手工,都有传承的归宿;让每一个热爱手工的人,都有相聚的地方。”

闭幕式结束后,大家开始陆续离开。林姐拉着段姐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段姐,明年我一定来大理,带我的‘手工跨界服装’来,我们一起办‘扎染服装秀’!”

小宇则抱着自己做的“洱海扎染木刻挂件”,对苏晓棠说:“姐姐,明年蜀地竹编节我还来,到时候我要学编竹编,做一个‘竹编扎染挂件’送给你!”

师傅们也互相道别——段姐给周师傅和和叔各送了一块“老缸染”的扎染布,周师傅给段姐和和叔各送了一个“蝶纹”竹编挂件,和叔给段姐和周师傅各送了一张“吉祥”东巴纸。“明年蜀地见!”“明年丽江见!”“明年江南见!”一声声道别,满是对下次相聚的期待。

苏晓棠和江亦辰送段姐和阿雅回扎染坊。夕阳下,喜洲古镇的石板路被染成了金色,扎染布在巷弄里轻轻飘动,像蓝色的云朵。段姐手里拿着周师傅送的竹编挂件,阿雅怀里抱着和叔送的东巴纸,脸上都满是笑容。“晓棠,亦辰,谢谢你们。”段姐突然停下脚步,看着他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扎染文化节,就没有这么多师傅和朋友来大理。以后,不管你们去哪里,大理永远是你们的家,扎染坊永远欢迎你们。”

苏晓棠点头,眼里有些湿润:“段姐,大理也是我们的家。以后,我们会常来,会帮阿雅把‘年轻扎染坊’开起来,会帮更多白族老匠人把手艺传下去。”

回到南京银杏小院后,苏晓棠和江亦辰开始整理扎染文化节的素材——染缸里的靛蓝染料、晒布场上的扎染布、师傅们合作的“扎染竹编包”、游客们的跨界作品,还有那面贴满祝福的“染风祝福墙”。他们把这些素材放进“山河手工盒”的新手册里,还在手册的最后,写下了对未来的约定:“手工的染风,不会因文化节的落幕而消散;匠艺的共生,会在更多的山河里生长。我们会带着‘山河手工盒’,继续前行,赴每一场手工的约定,传每一份匠艺的温暖。”

窗外的银杏叶已经变成了金黄色,像大理夕阳下的石板路。苏晓棠看着手里的“扎染竹编包”,轻轻抚摸着上面的月亮纹,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大理扎染文化节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蜀地的竹编节、丽江的东巴纸节、江南的丝绸节等着他们去赴约;还有更多的手工、更多的匠人、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发现。而这份手工的热爱,这份传承的初心,会像大理的洱海一样,永远清澈,永远流淌,照亮更多的山河岁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在恋爱游戏里求生这正常吗?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穿在男多女少的世界被娇宠了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国民导演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拐个帅鬼萌萌哒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聚宝仙盆 虚空塔 辞凤阙 炎武战神 闺蜜嫁一家,我是儿媳她是婆妈 超神学院之我不是配角 婚后热恋 夫人孕肚藏不住,禁欲总裁找上门 英雄联盟电竞梦 重返1987 止末白马怕青牛(GL) 混在现代当阎王 蛮横相公贪财妻 诱她缠撩 网配之我们结婚了 DC宇宙当飞人 快穿之苏醒后的旅途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斗罗:重生邪魔虎鲸王,多子多福 退婚另娶?成全你,当皇后不香吗 
最近更新港片:我不是来混的,是来清场的 黑道千金她懂法?小弟连夜学刑法 奥特:地狱副本?你再看看呢? 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 厄运道士的搞笑修仙日记 矿奴少年修仙路 一拳超人:我濒死就变强 从修仙界传送到地球成了普通人 被家族抛弃后,我却捡垃圾成女帝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糟糕,全家都成了穿越npc! 玩家在七零年代的生存手册 你是独属于我的帕罗西汀 予你星光心动合约 撞个校草带回家 锦世良缘乱世之传奇 我靠诗词,称霸天下 大师别算啦,未婚夫跟别人订婚啦 婚礼用替身,大小姐转身嫁你领导 搞笑捉鬼秘籍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月幽殿殿主月幽钰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txt下载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最新章节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